
ICS 65.020.20
CCS B15 53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318.5—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虫害防控
2024 - 09 - 03 发布
2024 - 12 - 03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318.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DB 53/T 1318《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品
种;
——第2部分:种植技术;
——第3部分:草害防控;
——第4部分:病害防控;
——第5部分:虫害防控;
——第6部分:鼠害防控;
——第7部分:鸟患防控。
本文件为DB53/T 1318中的第5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广祖、朱有勇、陈斌、陈国华、陈聪、彭跃进、王文倩、 蔡红、文建成、
朱书生、何霞红、刘屹湘、黄惠川。
I
DB53/T 1318.5—2024
引
言
云南口粮生产面临山区多耕地少、旱地多水田少、稻米产能受限等问题,限制了云南省口粮产能提
高,口粮绝对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从云南口粮产能限制因素的客观问题出发,发挥长期开展水稻育种的
基础优势,结合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手段,着重培育品质优、耐旱、耐寒、抗病、生育期缩短的适宜旱地
种植的水稻品种,研发配套优质高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水稻在自然雨养山地上像种玉米一样种植,
解决了水稻种植面积不足和稻谷产量有限的重要瓶颈,拓展了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山区口粮产能,保
障了山区群众口粮安全。旱地水稻种植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技术突破,采用机械化旱直播,用工减
少,效率提高;科学合理利用天然降水,把山地变成良田,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术”的山区口
粮生产新途径;减少施肥,节约灌溉用水,生态效益好。
为实现旱地水稻种植技术的规范、系统应用,DB53/T 1318《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是在系统
开展了旱地水稻品种选择、种植技术规范、草害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鼠害鸟患防控技术等的研
究探讨基础上,利用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参数,制定本规程,将对提高水稻旱种产能、增加农民
收入、确保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B 53/T 1318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由七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品种。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品种选择时对生育期、抗性的要求、以及购种保存方
法。
——第2部分:种植技术。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适宜种植海拔区域、种植时间、种植方式、整地
技术、播种技术、施肥管理、收获等要求。
——第3部分:草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苗前、苗后对草害进行综合防治技
术等内容。
——第4部分:病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生长过程中,病害防治原则、综合防控技术等内
容。
——第5部分:虫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虫害防控技术,如蛴螬、小地老虎、稻蛀螟类、
稻纵卷叶螟、粘虫、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6部分:鼠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稻田鼠害控制指标、控制适期、控制措施及控制
效果调查方法等内容。
——第7部分:鸟患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鸟患的术语和定义、采用栽培技术、防鸟和驱鸟
方式进行鸟患防控等方法。
III
DB53/T 1318.5—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虫害防控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旱地水稻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技
术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旱地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NY/T 2359
三化螟测报技术规范
NY/T 2737.1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纵卷叶螟
NY/T 2737.2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稻飞虱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诱集植物 trap crops
指相对于目标作物对害虫有更强的吸引作用而诱集大量害虫在其植株上取食、产卵,从而减少害虫
对目标作物的损害,保护主栽作物,实现稳产或高产目的的一类植物。
4
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见附录A。
5
防治原则
从稻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压低基数、早防早控”
的原则,以蛴螬、稻纵卷叶螟和稻蛀螟为主要防治对象,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
学防治,将水稻主要害虫的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1
DB53/T 1318.5—2024
6
综合防治技术
6.1
预防对象
播种前预防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出苗后预防蛴螬、粘虫、稻纵卷叶螟和稻蛀螟等害虫。
6.2 农业防治
6.2.1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处理稻桩和其它寄主残株,破坏稻蛀螟、蛴螬化蛹和越冬场所。
6.2.2
轮作
10月份左右收获旱地种植的水稻后,宜水稻~油菜、水稻~小麦等进行轮作。
6.2.3
深翻土壤
播种前,深翻土壤,深度20 cm~30 cm,深翻后晒田5 d~6 d。
6.3 理化诱控
6.3.1 杀虫灯诱集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按每2 hm 2~4 hm 2稻田安装1盏,诱杀金龟子、小地老虎、稻蛀螟类、稻纵卷叶
螟、粘虫等害虫,诱捕期间及时清除诱集到的成虫虫体或虫尸。选用的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的要
求。
6.3.2
糖醋液诱集
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配制成糖醋液,将5 cm长的玉米秸秆浸泡后,
均匀按小堆放置于田间或步道上,放置一夜后取回,消灭诱到的金龟甲。
6.3.3
性诱剂诱集
稻蛀螟(二化螟、三化螟等)、粘虫成虫始盛期,每667m
2放置诱捕器1个,内置性信息素诱芯1枚,
诱捕器放置高度为高于水稻植株顶部15 cm~20 cm,每15 d更换诱芯1次,及时清除诱集到的虫体。
6.3.4 诱集植物诱集
6.3.4.1 在水稻田田埂、机耕道边和沟渠上种植香根草,香根草丛间距 0.8 m~1.0 m。
6.3.4.2 在种植区域的周边种植蓖麻、榆树、黄杨等诱集植物,待金龟子发生盛期时,集中消灭。
6.4 生物防治
6.4.1 保护和利用天敌
6.4.1.1 田埂种植芝麻等蜜源植物及大豆等豆科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食物、避难场所和临时栖息环
境。
6.4.1.2
水稻收割时,人工助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6.4.2
撒施(喷洒)生物农药
2
DB53/T 1318.5—2024
在害虫发生危害初期,选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
农药拌土撒施或喷雾。
6.5
化学防治
6.5.1
地下害虫防治
深翻土壤前,用药剂拌土随底肥一并撒施到土壤表面,或者将药剂兑水喷雾施于地面,随着深翻将
药剂翻到土壤中。
6.5.2
种子处理
水稻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包衣处理。
6.5.3
生育期防治
在水稻出苗后,加强监测,及时防治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预报的防治适期内,先调查后
防治,根据防治指标用药。选用已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具体推荐药剂种类及施用方法参见附录
B。
6.5.3.1
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的预测预报按照GB/T 15792、GB/T 15793、GB/T 15794和NY/T
2359实施。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1。
表 1
主要虫害药剂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昆虫种类 防治适期或防治指标
二化螟、三化螟等稻 蛀螟类 水稻分蘖期:防治适期为蚁螟孵化始盛期后10 d~12 d,防治指标为枯梢丛率8%~10%或枯鞘株率 3%;穗期:防治适期为蚁螟孵化始盛期后6 d~7 d或蚁螟孵化高峰期,防治指标为30个卵块/667 m 2。
稻纵卷叶螟 防治适期为水稻分蘖至孕穗抽穗期;防治指标按照NY/T 2737.1规定,分蘖期束尖(新虫苞)150个 /百丛或1龄~3龄幼虫量150头/百丛;孕穗至抽穗期束尖(新虫苞)60个/百丛或1龄~3龄幼虫量60 头/百丛。
粘虫 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期;防治指标按GB/T 15792的规定,1龄~3龄幼虫20头/m 2。
蛴螬 防治适期为初孵幼虫盛发期;幼苗期防治指标为被害率≥5% 。当中型蛴螬(如暗黑鳃金龟、棕脊 鳃金龟)占绝对优势时,适当缩小防治指标。
稻飞虱 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盛发期;防治指标按NY/T 2737.2的规定,分蘖期百丛虫量1 000头,孕穗至灌 浆期百丛虫量1 000头~1 500头。
3
DB53/T 1318.5—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主要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主要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见表A.1。
表 A.1 主要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害虫种类 为害症状 发生规律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小阔胫玛绢金龟Maladera ovatula Fairmaire、阔胫 玛绢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 Fairmaire 成虫和幼虫均能危害水稻,而以幼虫(蛴螬) 为害最为严重。其中成虫主要取食水稻叶片, 形成缺刻或孔洞,有的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 寄主的光合作用;幼虫主要取食水稻种子、幼 苗根茎部,受害部位伤口比较整齐,严重时导 致水稻萎焉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减产甚至部 分田块绝收。 蛴螬是危害旱作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氮 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施用的农家肥未充分 腐熟;上年秋冬温暖、干旱、少雨,第二 年高温、高湿气候,更有利于其发生危害。
粘虫 Mythimna seperata (Walker) 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1龄~2龄幼虫聚集取 食,3龄后由叶边缘咬食形成缺刻。严重时常 把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穗期危害可导致严 重减产,甚至绝收。 喜欢温暖湿润条件,成虫具有趋光性,产 卵多产在叶片尖部;杂草较多的田块易发 生严重;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均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 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 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 株主要症状。其中三化螟为单食性,只危害水 稻。 成虫夜晚活动,趋光性强,产卵具有趋嫩 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孕穗期或施用 氮肥过多,长势嫩绿的田块发生较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在叶苞 内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受害处半透明,呈长 白条状,每叶可有多条取食道。发生严重时每 丛稻有很多叶苞。水稻叶片被严重为害后变干 枯,大发生田稻叶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空 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严重时间甚至颗粒无 收。 成虫白天喜欢隐藏在生长茂密较荫蔽、湿 度较大的稻田,晚上在嫩绿的水稻叶片产 卵,分蘖期卵多产在第二片嫩叶上,孕穗、 抽穗期多产在心叶和第二片嫩叶上。
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成虫产卵在叶鞘中脉两侧及叶片中脉组织内, 若虫群栖于基部叶鞘上为害,受害部先出现黄 白斑,后变黑褐色,叶片由黄色变棕红色,重 者枯死,田中出现黄塘。 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嫩性,生长嫩绿稻田, 易诱成虫产卵为害;卵多产于水稻叶鞘肥 厚部分组织中,也有产于叶片基部中脉内 和茎秆中,在水稻各个生育期,成、若虫 均能取食,但以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 最为适宜,受害较重。
4
DB53/T 1318.5—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主要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虫害防控技术见表B.1。
表 B.1 主要虫害防控技术
时间 害虫种类 药剂种类 用药方法
播种前 蛴螬、小地老虎等 辛硫磷、噻虫·咯菌腈 拌土撒施后翻耕、拌种
苗期 蛴螬、小地老虎 金龟子绿僵菌、噻虫胺 土壤表面喷雾使用
分蘖期 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蛀螟等 吡虫啉、氯虫·噻虫嗪 喷雾防治
孕穗期 稻纵卷叶螟、稻蛀螟等 氯虫·噻虫嗪 喷雾防治
5
DB53/T 1318.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