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22 53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318.2—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种植技术
2024 - 09 - 03 发布
2024 - 12 - 03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318.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DB53/T 1318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品 种;
——第2部分:种植技术;
——第3部分:草害防控;
——第4部分:病害防控;
——第5部分:虫害防控;
——第6部分:鼠害防控;
——第7部分:鸟患防控。
本文件为DB53/T 1318中的第2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金鼎禾朴农业科
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文建成、朱书生、蔡红、陈丽娟、何霞红、刘屹湘、汤东生、张林、李娟、杜
广祖、黄大军、郭力维、金寿林、洪汝科、王有伟、板自兵、陈定昌、王志、李丹丹、段自林、普世皇、
李迎宾、叶辰、傅杨、黄惠川、陈斌、王一、陈国华、杨旭、陈聪、彭跃进、李成云、郭存武、唐萍、
杜云龙、朱骞、付思明、刘艳、李加松、任静、赵长飞、李建宾、朱有勇。
I
DB53/T 1318.2—2024
引
言
云南口粮生产面临山区多耕地少、旱地多水田少、稻米产能受限等问题,限制了云南省口粮产能提
高,口粮绝对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从云南口粮产能限制因素的客观问题出发,发挥长期开展水稻育种的
基础优势,结合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手段,着重培育品质优、耐旱、耐寒、抗病、生育期缩短的适宜旱地
种植的水稻品种,研发配套优质高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水稻在自然雨养山地上像种玉米一样种植,
解决了水稻种植面积不足和稻谷产量有限的重要瓶颈,拓展了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山区口粮产能,保
障了山区群众口粮安全。旱地水稻种植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技术突破,采用机械化旱直播,用工减
少,效率提高;科学合理利用天然降水,把山地变成良田,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术”的山区口
粮生产新途径;减少施肥,节约灌溉用水,生态效益好。
为实现旱地水稻种植技术的规范、系统应用,DB53/T 1318《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是在系统
开展了旱地水稻品种选择、种植技术规范、草害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鼠害鸟患防控技术等的研
究探讨基础上,利用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参数,制定本规程,将对提高水稻旱种产能、增加农民
收入、确保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B53/T 1318《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由七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品种。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品种选择时对生育期、抗性的要求、以及购种保存方
法。
——第2部分:种植技术。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适宜种植海拔区域、种植时间、种植方式、整地
技术、播种技术、施肥管理、收获等要求。
——第3部分:草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苗前、苗后对草害进行综合防治技
术等内容。
——第4部分:病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生长过程中,病害防治原则、综合防控技术等内
容。
——第5部分:虫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虫害防控技术,如蛴螬、小地老虎、稻蛀螟类、
稻纵卷叶螟、粘虫、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6部分:鼠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稻田鼠害控制指标、控制适期、控制措施及控制
效果调查方法等内容。
——第7部分:鸟患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鸟患的术语和定义、采用栽培技术、防鸟和驱鸟
方式进行鸟患防控等方法。
III
DB53/T 1318.2—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种植技术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旱地水稻种植区域、播种时间及要求、旱地耕整、种子质量、草害防控、施肥、水分
管理、病虫害防控、鼠害和鸟患防控、收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1 900 m以下旱地水稻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53/T 1318.6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6部分:鼠害防控
DB53/T 1318.7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7部分:鸟患防控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种植区域
云南省海抜1 900 m以下,年降雨量1 200 mm以上,4月~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且分布均匀,
有效积温≥2 000 ℃,土壤夜潮的旱地。
5 播种时间及要求
5.1 播种时间
5.1.1 日平均气温>10℃以上,春末夏初进入雨季前完成播种。
5.1.2 海拔 1 300 m 以下,在 6 月中旬完成播种。
5.1.3 海拔 1 300 m~1 500 m,在 5 月至 6 月初,芒种节令前完成播种。
5.1.4 海拔 1 500 m~1 900 m,在 4 月至 5 月上旬,雨季来临前完成播种。
5.2 播种要求
5.2.1 采用三干直播,即干天、干土、干种子,进行直播。
5.2.2 杂交稻播种量,每 667 m
2杂交稻播种量干谷 2.0 kg~2.5 kg,株距 16 cm,行距 20 cm~25 cm,
1
DB53/T 1318.2—2024
1.7 万穴~2.1 万穴,3 粒/穴~5 粒/穴。
5.2.3 常规稻播种量,常规稻播种量 4.0 kg~5.0 kg,株距 16 cm,行距 18 cm~25 cm,1.7 万穴~2.3
万穴,6 粒/穴~10 粒/穴。
5.3 播种方式
采取人工或机械直播,条行规范整齐,入土深5 cm左右。
6 旱地耕整
6.1 地块选择
选择符合GB/T 21010要求的旱地。
6.2 土地平整
平整土地前,把基肥撒施均匀,用大型或较大型机器,深耕土地。耕地达平整、土块细碎(直径3 cm
以下)、土层松软,田间无前茬作物秸秆、杂草和农膜残留。
6.3 开沟理墒
缓坡地种植,开腰沟,墒面宽4 m左右;平地种植,开横沟,墒面宽4 m左右。
7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0%、籼
稻水份≤13.0%,粳稻水份≤14.5%。
未包衣的种子按照GB/T 15671拌种处理。
8 草害防控
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药剂的选择应具
体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已登记的除草剂,化学防治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防治原则,并按照本文件
第3部分草害防控要求执行。
9 施肥
9.1 基肥
宜测土配方施肥,或每667 m
2施钙镁磷肥40 kg,或每667 m
2施商品有机肥200 kg ,并符合NY/T 496
要求。
9.2 苗肥
秧苗生长到2叶~3叶期时,每667 m
2追施尿素10 kg和复合肥(N:P:K=15:15:15)5 kg。
9.3 分蘖肥
秧苗生长到5叶~6叶期时,每667 m
2追施尿素5 kg和复合肥(N:P:K=15:15:15)5 kg。
2
DB53/T 1318.2—2024
9.4 穗肥
抽穗灌浆期,每667 m
2叶面喷施0.2 kg(浓度:800倍~1 500倍液)磷酸二氢钾。
10 水分管理
旱地水稻通常在无灌溉条件下,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在水稻出苗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
自然降雨不足时,宜人工补水。
11 病虫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药剂的选择应具体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已登记的杀菌剂、
杀虫剂,并按照本文件第4部分病害防控和第5部分害虫防控要求执行。
12 鼠害和鸟患防控
采取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提前防控,既注重防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按照DB53/T 1318.6
鼠害防控和DB53/T 1318.7鸟患防控要求执行。
13 收获
水稻蜡熟末期至完熟期,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及时晒干扬净,籼稻谷粒含水量≤13.5%入库收贮,
粳稻谷粒含水量≤14.5%入库收贮。
3
DB53/T 1318.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