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15 53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318.3—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草害防控
2024 - 09 - 03 发布
2024 - 12 - 03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318.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DB 53/T 1318《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品
种;
——第2部分:种植技术;
——第3部分:草害防控;
——第4部分:病害防控;
——第5部分:虫害防控;
——第6部分:鼠害防控;
——第7部分:鸟患防控。
本文件为DB53/T 1318中的第3部分。
请注意除上述规程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汤东生、朱有勇、傅杨、李迎宾、郭怡卿、李铷、蔡红、文建成、陈斌、朱书
生、何霞红、刘屹湘、黄惠川。
I
DB53/T 1318.3—2024
引
言
云南口粮生产面临山区多耕地少、旱地多水田少、稻米产能受限等问题,限制了云南省口粮产能提
高,口粮绝对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从云南口粮产能限制因素的客观问题出发,发挥长期开展水稻育种的
基础优势,结合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手段,着重培育品质优、耐旱、耐寒、抗病、生育期缩短的适宜旱地
种植的水稻品种,研发配套优质高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水稻在自然雨养山地上像种玉米一样种植,
解决了水稻种植面积不足和稻谷产量有限的重要瓶颈,拓展了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山区口粮产能,保
障了山区群众口粮安全。旱地水稻种植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技术突破,采用机械化旱直播,用工减
少,效率提高;科学合理利用天然降水,把山地变成良田,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术”的山区口
粮生产新途径;减少施肥,节约灌溉用水,生态效益好。
为实现旱地水稻种植技术的规范、系统应用,DB53/T 1318《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是在系统
开展了旱地水稻品种选择、种植技术规范、草害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鼠害鸟患防控技术等的研
究探讨基础上,利用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参数,制定本规程,将对提高水稻旱种产能、增加农民
收入、确保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B 53/T 1318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由七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品种。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品种选择时对生育期、抗性的要求、以及购种保存
方法。
——第 2 部分:种植技术。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适宜种植海拔区域、种植时间、种植方式、整
地技术、播种技术、施肥管理、收获等要求。
——第 3 部分:草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苗前、苗后对草害进行综合防治
技术等内容。
——第 4 部分:病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生长过程中,病害防治原则、综合防控技术等
内容。
——第 5 部分:虫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虫害防控技术,如蛴螬、小地老虎、稻蛀螟类、
稻纵卷叶螟、粘虫、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 6 部分:鼠害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稻田鼠害控制指标、控制适期、控制措施及控
制效果调查方法等内容。
——第 7 部分:鸟患防控。目的在于确定旱地水稻鸟患的术语和定义、采用栽培技术、防鸟和驱
鸟方式进行鸟患防控等方法。
III
DB53/T 1318.3—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 草害防控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旱地水稻杂草防控的主要杂草、防控原则、施药条件、播前除草、播后苗前防草及苗
后除草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旱地水稻草害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处理 soil treatment
杂草出苗前,将除草剂药液喷洒于土壤表面,杂草种子的幼芽或根系接触、吸收除草剂后,导致杂
草中毒死亡的处理方式。
3.2
茎叶处理 post-emergent treatment
除草剂药液对已出苗的杂草喷雾后,经过杂草根、茎、叶吸收和传导,导致杂草中毒死亡的处理方
式。
3.3
草相 weed species
某一田块或区域发生的杂草种类,主要包括禾草、阔叶草和莎草。
3.3.1
禾草 grassy weed
单子叶植物中的禾本科杂草,主要形态特征为茎圆或扁平,有节,节间中空。叶鞘开张,常有叶舌,
无叶柄,叶片狭长、平行脉,主脉粗壮。
3.3.2
莎草 sedge weed
单子叶植物中的莎草科杂草,茎呈三棱形或扁秆状,无明显节与节间,叶鞘不开张,无叶舌。叶片
狭长、平行脉。
3.3.3
1
DB53/T 1318.3—2024
阔叶草 broad leaf weed
包括所有的双子叶杂草和部分单子叶杂草。茎圆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
。
3.4
恶性杂草 worst weed
分布范围广、群体数量大、相对防除困难、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4
主要杂草
云南旱地水稻地主要杂草见附录A.1。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主要有稗草、马唐、牛筋草、
鬼针草、粗毛牛膝菊、辣子草、胜红蓟、尼泊尔蓼、鸭跖草、香附子、节节草等。
5
防控原则
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防治采用“一封、
二杀、三补”的防治原则,重点加强土壤封闭除草。
6 施药条件
6.1 环境条件
喷药时气温应在15 ℃~35 ℃之间,无风或微风的早上或傍晚施药。
6.2
除草剂选择标准
选用在水稻上登记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农药的贮运和使用按GB 12475执行。除草剂的选用和使用方
法见附录A.2,具体产品使用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
6.3 施药方法
6.3.1 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剂。
6.3.2 喷雾器宜采用扇形喷雾头,采用手(电)动喷雾器、电动喷雾机或无人植保机施药。
6.3.3 沿田间沟向行走喷雾,雾滴要均匀,不可重喷、漏喷。
6.3.4 应符合 NY/T 1276 和 NY/T 1997 的要求。
7 播前除草
7.1 耕作除草
通过翻耕整地除草。
7.2
田园清洁
清理田间、田埂周边及灌溉沟渠杂草。
7.3
化学除草
采用茎叶处理,药剂的选择应具体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的登记信息,选用灭生性除草剂单剂如草甘
膦、草铵磷等残留期短的除草剂及其混剂在杂草旺盛生长期施药。化学除草至少在翻耕前20 d完成。
2
DB53/T 1318.3—2024
8 播后苗前防草
8.1 药剂防草
8.1.1 耕翻整地后,开沟理墒,墒宽 4 m,沟宽 0.2 m。墒面平整、不易积水,土壤颗粒较细、无大的
土疙瘩,土壤表面无覆盖物。
8.1.2
播种后,利用自然降雨、喷滴灌措施、沟渠灌溉的方式,让土壤表层充足吸水。
8.1.3
在土壤表层没有积水的情况下,采用土壤处理喷施封闭除草剂如二甲戊灵、丙草胺、丁草胺等
(见附表 A.2)预防杂草发生,即“一封”。
8.2
覆膜防草
耕翻整地后,理墒(墒宽1.7 m,沟宽0.3 m)、播种,喷洒土壤处理除草剂,覆盖透光率低的黑色
或银色地膜,利用滴灌系统浇透水。水稻出苗后,破膜挑苗。
9 苗后除草
9.1 化学除草
9.1.1 施药时期
9.1.1.1 防治适期应以水稻叶龄为主,杂草叶龄为辅,适时施药。
9.1.1.2 施药安全期一般为水稻 5 叶期至分蘖期、杂草 2 叶~6 叶期。
9.1.1.3 可选用附表 A.2 中的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2 甲 4 氯钠、灭草松等苗后除草剂防治已出苗
杂草,即“二杀”。
9.1.1.4 对漏封或封草无效的田块,在水稻进入 2 叶~3 叶期采用高度安全除草剂补杀 1 次,即“三补”。
9.1.2 施药剂量
根据标签提供的剂量范围、杂草发生密度和杂草的抗性水平确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液量。
9.1.3
药害预防与补救
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除草剂,不能随意增加除草剂使用剂量。除草剂对水
稻产生药害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腐质酸、叶面肥或解毒剂等缓解药害。
9.2
栽培防草
水稻播种时,适当提高播种密度和整齐度,及早施用分蘖肥和拔节肥,促进水稻及早封行,抑制中
后期杂草的发生。
9.3
人工除草
在水稻进入拔节期后,对未能采用化学除草剂有效控制的大龄杂草,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防除。
3
DB53/T 1318.3—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稻田主要杂草及化学防治
A.1 稻田主要杂草
稻田主要杂草见表A.1。
表 A.1 稻田主要杂草
科 属(种)
禾本科(Poaceae) 稗(Echinochloa spp.)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马唐(Digitaria spp.)
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早熟禾(Poa annua)
菊科(Asteraceae)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鬼针草(Bidens pilosa)
蓼科(Polygonaceae) 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
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苋科(Amaranthaceae)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莎草科(Cyperaceae) 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砖子苗(Cyperus cyperoides)
木贼科(Equisetaceae) 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茄科(Solanaceae) 龙葵(Solanum nigrum)
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des)
4
DB53/T 1318.3—2024
A.2 杂草化学防治推荐用药表
杂草化学防治推荐用药表见表A.2。
表 A.2 杂草化学防治推荐用药表
除草剂名称 防治对象 使用时期 使用方法
草甘膦 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 播种前 茎叶处理
草铵磷 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 播种前 茎叶处理
丙草胺 禾草为主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丁草胺 禾草为主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二甲戊灵 禾草为主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噁草酮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丙炔噁草酮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苄嘧磺隆 阔叶草、莎草为主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吡嘧磺隆 阔叶草、莎草为主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苄嘧·丙草胺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苄·丁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丙炔·丁草胺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扑草净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禾草丹 一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
2 甲 4 氯(钠) 阔叶草、莎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二氯喹啉酸 稗草、阔叶草 苗后 茎叶处理
氰氟草酯 禾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噁唑酰草胺 禾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苄嘧磺隆 阔叶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吡嘧磺隆 阔叶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乙氧磺隆 阔叶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氯吡嘧磺隆 阔叶草、莎草 苗后 茎叶处理
双草醚 一年生杂草 苗后 茎叶处理
五氟磺草胺 一年生杂草 苗后 茎叶处理
灭草松 阔叶草、莎草为主 苗后 茎叶处理
5
DB53/T 1318.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