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 号:DB11/T 2381-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编制标准
Standard for prepara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2024-12-26 发布 2025-04-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标准
Standard for prepara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编 号:DB11/T 2381-2024
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5 年 04 月 01 日
2024 北京
2
前 言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京
市监发[2023]4 号印发)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综合应急预
案;5 专项应急预案;6 现场处置方案。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
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组织实施,并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对具
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
设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公益西桥西 650m 北轨道交通大
厦,邮编 100068;电话:89027612;电子邮箱:anjianshi6742@163.com )。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大龙顺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同信分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七局集团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万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天正 刘魁刚 赵记军 刘尔亮
魏吉祥 林 麟 王 霆 刘振东
张岩钢 何庆奎 姚文花 郭建斌
崔 巍 余家兴 丁春福 朱厚喜
宫 雷 童 松 张 瑜 王连友
田行宇 徐 耕 华海涛 章晓平
董启军 刘 辉 王思锴 乔国刚
焦 宇 梁尔斌 于晨昀 罗艳平
王振兴 孟 强 毛海超 黄 亚
修 勇 黄金龙 冯俊成 李 军
周明哲 张彩龙 孟 瑨 胡林涛
吴精义 穆成鹏 毕 鹏 陈 川
赵 帅 邢立军 李元明 王德洪
孙步海 付慧颖 李林繁 李倩倩
许景昭 朱 汝 王玉明 张 童
王炳禄 周 丹 杜志强 刘建友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郭建国 杨和平 刘 鑫 梁洪振
颜忠敏 杨 镭 邱穆彬
4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综合应急预案 ............................................................................................................................ 9
4.1 一般规定 ........................................................................................................................ 9
4.2 总则 ................................................................................................................................ 9
4.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 10
4.4 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估 ............................................................................................... 12
4.5 监测预警 ...................................................................................................................... 14
4.6 应急处置与救援........................................................................................................... 15
4.7 恢复重建 ...................................................................................................................... 20
4.8 应急保障 ...................................................................................................................... 21
4.9 预案管理 ...................................................................................................................... 21
4.10 附则与附件 ................................................................................................................ 22
5 专项应急预案 .......................................................................................................................... 24
5.1 专项应急预案类别....................................................................................................... 24
5.2 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25
5.3 附则与附件 .................................................................................................................. 27
6 现场处置方案 .......................................................................................................................... 28
6.1 一般规定 ...................................................................................................................... 28
6.2 风险分析 ...................................................................................................................... 28
6.3 应急抢险救援组织及任务分工 ................................................................................... 29
6.4 应急处置措施 .............................................................................................................. 29
6.5 注意事项 ...................................................................................................................... 29
附录 A 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 ......................................................................................... 31
附录 B 信息报告流程图 ............................................................................................................. 32
附录 C 应急响应流程图 ............................................................................................................. 33
附录 D 风险评估报告 ................................................................................................................. 34
附录 E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 35
附录 F 应急处置能力评估报告 ................................................................................................. 36
附录 G 综合应急预案 ................................................................................................................. 38
附录 H 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 39
附录 J 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 ................................................................................................. 42
附录 K 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 44
附录 L 社会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 46
本标准用词说明 ............................................................................................................................ 48
引用标准名录 ................................................................................................................................ 49
条文说明 ........................................................................................................................................ 49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4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9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 9
4.2 General provisions ............................................................................................................. 9
4.3 Emergenc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responsibilities .................................................... 10
4.4 Risk identification、analysis and assessment .................................................................. 12
4.5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 14
4.6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 15
4.7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 20
4.8 Emergency support .......................................................................................................... 21
4.9 Emergency plan management .......................................................................................... 21
4.10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nd appendices .................................................................... 22
5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24
5.1 Types of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 24
5.2 Contents of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25
5.3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nd appendices ...................................................................... 27
6 On-site response plan .............................................................................................................. 28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8
6.2 Risk analysis .................................................................................................................... 28
6.3 Emergency rescue organization and task division ........................................................... 29
6.4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s ......................................................................................... 29
6.5 Precautions ....................................................................................................................... 29
Appendix A On site emergency rescue command organization .............................................. 31
Appendix B Information reporting flowchart .......................................................................... 32
Appendix C Emergency response flowchart ............................................................................. 33
Appendix D Risk assessment report .......................................................................................... 34
Appendix E Emergency resources survey report ..................................................................... 35
Appendix F Emergency capability assessment report ............................................................. 36
Appendix G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38
Appendix H Natural disaster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39
Appendix J Accident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42
Appendix K Public health event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44
Appendix L Social security incident specializ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 46
Explanation of the wording used in this standard ..................................................................... 4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49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49
6
1 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规范北京市城市轨道
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升整体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应对城市轨
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承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生产
经营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
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突发事件 emergency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0.2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最大程度减少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2.0.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突发事件,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2.0.4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2
3 基本规定
3.0.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主体及适用范围;
2 突发事件类型;
3 预案体系;
4 突发事件分级;
5 编制程序;
6 预案培训;
7 预案演练;
8 预案管理。
3.0.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主体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 3.0.2 的规定。
表 3.0.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主体及适用范围
预案类型 编制主体 适用范围
综合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 全网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 所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合同段
勘察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
其他参建单位项目管理机构
专项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 某一类型突发事件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
勘察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
其他参建单位项目管理机构
现场处置方案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 某一类型生产安全事故(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设施 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勘察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
其他有必要编制此类预案的 参建单位项目管理机构
3.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对的突发事件类型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
2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事故灾难;
3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的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
4 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
3.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
场处置方案。
3
3.0.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的分级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4 个级别,具体分级标准应
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结合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特点,可按表 3.0.5 对一
般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分级。
表 3.0.5 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分级划分
事故级别 判定依据
A 级事故 (1)死亡 2 人或重伤 5 人以上 10 人以下; (2)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环线及其辅路,或交通流量大的次干道受损的; (3)上水、电力、燃气、热力等管线受损,影响周边大片居民区正常使用的(包括须 疏散周边居民的); (4)工程主体结构或支护体系大部受损的,或周边建(构)筑物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 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整体出现险情的; (5)过火面积 200m2 以上的; (6)无上述情况,但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的
B 级事故 (1)死亡 1 人或重伤 3 人以上 5 人以下; (2)支干道、小区道路,或交通流量小的次干道受损,影响通行的; (3)工程主体结构或支护体系局部受损的,或周边建(构)筑物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 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的; (4)水、电、气、热、通信等管线受损,影响临近居民区正常使用的; (5)过火面积 100m2 以上,200m2 以下的; (6)无上述情况,但直接经济损失 300 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
C 级事故 (1)重伤 3 人以下; (2)城市道路受损,但不影响通行的; (3)周边建(构)筑物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 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 (4)水、电、气、热、通信等管线受损,受影响居民大于 30 户(或整栋楼)的; (5)过火面积 50m2 以上,100m2 以下的; (6)无上述情况,但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上,300 万元以下的
D 级事故 (1)3 人以上轻伤; (2)水、电、气、热、通信等管线入户线断裂的,受影响居民大于 10 户的; (3)过火面积较小,但属于消防警情的; (4)无上述情况,但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以上,100 万元以下的
E 级事故 (1)影响范围可控制在施工围挡内的; (2)过火面积小且属于自行扑灭的; (3)无上述情况,但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以下的
注:本表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4
3.0.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成立编制组;
2 资料收集;
3 风险辨识;
4 应急资源调查;
5 应急能力调查评估;
6 预案编制;
7 桌面推演;
8 预案论证;
9 预案发布;
10 预案备案;
11 预案修订。
3.0.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组的设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综合应急预案应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编制组组长;
2 专项应急预案可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编制组组长;
3 应急预案编制组应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
成;必要时,可吸收本单位行政、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应急预
案编制组;
4 应急预案编制组可聘请有关专家、现场处置经验丰富人员、与应急抢险救援密切相
关单位人员参与编制工作;
5 应急预案编制组应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6 应急预案编制组应制定工作计划。
3.0.8 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关文件;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技术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可研阶段相关资料、初步设计相
关资料、施工图设计相关资料,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和地质水文资料、施工工艺工法资料、
设备设施资料及相关作业条件资料等;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行业历史突发事件资料等;
4 上位预案,应包括国家总体预案、北京市市级总体预案、行业专项应急预案及相关
由政府主管部门、上级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等。
3.0.9 风险辨识类型及内容应符合表 3.0.9 的规定:
5
表 3.0.9 风险辨识类型及内容
序号 风险辨识类型 风险辨识内容
1 工程风险辨识 工程自身风险
周边环境风险
工程地质风险
2 自然灾害风险辨识 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
洪涝灾害
其他
3 事故灾难风险辨识 生产安全事故
火灾
设备、设施倾覆
其他
4 公共卫生风险辨识 传染病疫情
食品安全
其他
5 社会安全风险辨识 恐怖袭击事件
群体性事件
其他
3.0.10 应急资源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可调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2 可调用的应急队伍;
3 可采取的监测、监控和预警技术手段;
4 可协调的社会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消防和专业抢险救援机构等;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单位可形成支援力量的应急资源;
6 政府主管部门、上级单位可提供的应急资源。
3.0.11 应急能力调查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应急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2 应急队伍建设和运作机制;
6
3 应急资源状况和运作机制;
4 针对存在风险或事故隐患的应对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相关人员教育培训状况和实际运作机制。
3.0.12 预案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体现
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应简明化、图表化和
流程化;
2 依据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
产规模及处置特点,合理确立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
3 科学设定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4 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制定相应层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5 确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响应分级与启动和指挥权移交等内容,落实与政府主管部
门和参建各方相应预案的衔接。
3.0.13 桌面推演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结合有关经验教训,采取桌面推演
的形式,模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对过程,逐步分析讨论并形成记录,检验应急
预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2 桌面推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 9007 的有
关规定。
3.0.14 预案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并依据专家论证意见完善;
2 论证内容应包括风险辨识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
有效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和应急预案衔接的有效性;
3 论证程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 的有关规定。
3.0.15 预案发布应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履行正式文件发布程序。施工合同段项目管
理机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除履行本单位签发程序外,还应报该施工合同段对应的监理合
同段项目管理机构审核,并经审核通过后正式生效。
3.0.16 预案备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正式生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按国家、北京市有关法律、法
7
规的规定,报属地相应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2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报所属的上级单位备案。
3.0.17 预案修订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
2 当国家、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修订、更新时,应依据工作实际,及
时组织修订综合应急预案;
3 当工程风险发生变化时,应依据工作实际,及时组织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
方案。
3.0.1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每年度应至少组织 1 次培训;预案涉及人
员均应参加培训,并做好记录;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依据工程实际、季节特
点等,适时组织培训;
3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除本单位相应人员外,对
应监理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相应人员也应参加培训。
3.0.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应编制年度演练计划;
2 应依据计划开展实体演练,并做好演练记录;
3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
题,并对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3.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应急预案应及时更新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清单、应急集结
路线图等应急资源信息,并应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2 应急预案的编制、论证、发布、备案、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
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8
4 综合应急预案
4.1 一般规定
4.1.1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上位预案的规定,符合工作
实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情况。
4.1.2 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总则;
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 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估;
4 监测预警;
5 应急处置与救援;
6 恢复重建;
7 应急保障;
8 预案管理;
9 附则与附件。
4.2 总 则
4.2.1 总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目的;
2 编制依据;
3 适用范围;
4 预案衔接;
5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4.2.2 编制目的应简要说明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4.2.3 编制依据应列明依据的国家、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等。
4.2.4 适用范围应说明综合应急预案适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作区域范围、突发事件类
型和响应级别。
4.2.5 综合应急预案应明确与北京市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编制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包括下
列内容:
9
1 指挥权移交事项;
2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机构向市政府、政府主管部门现场抢险救援指挥机构融入事项;
3 可调用应急资源台账报备;
4 抢险救援进展情况报备;
5 已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及取得效果报备;
6 专家论证情况及专家论证意见落实情况;
7 舆情监测情况及舆情应对工作进展;
8 信息报告情况及各类相关工作记录交接。
4.2.6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综合应急预案应明确与建设单位综合应急预案的衔接关
系,包括下列内容:
1 突发事件首报、续报、相关信息报送等;
2 应急资源支持需求;
3 抢险救援进展及相关协调需求;
4 舆情监测情况及舆情应对工作需求;
5 向政府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报备事项。
4.2.7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综合应急预案应明确的预案衔接关系,除上述条款外,还
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与其他参建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衔接关系;
2 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周边受影响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衔接关系;
3 与受影响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权属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衔接关系;
4 与属地街乡等基层政府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衔接关系。
4.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3.1 综合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体系,可用框架图示表示,并明确相应的职责及
各部门和人员的联络方式。
4.3.2 综合应急预案应明确领导机构及职责,包括下列内容:
1 依法应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应急管理委员会组成宜符合表 4.3.2 的规定:
表 4.3.2 应急管理委员会组成
组成 人员
主任 主要负责人
10
续表 4.3.2
组成 人员
副主任 分管应急工作的负责人
组员 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及相应部门的负责人
2 应急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宜设置
在本单位负责应急管理的部门;
3 依法可不设置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其应急管理职责应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统
一管理;
4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及其他参建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可不设置应急管理委员会,
其职责由其应急管理小组承担。
4.3.3 应急管理委员会(或应急管理小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或本合同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2 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或本合同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制度,组
织建立健全本单位(或本合同段)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3 在本单位(或本合同段)职权范围内,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4 组织或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
4.3.4 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不设置的,纳入应急管理小组统一管理)职责应包括但不
限于下列内容:
1 负责组织维护本单位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2 负责维护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定期维护;
3 负责组织收集、汇总、整理本单位工程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及时报本单位应急管理
委员会(或应急管理小组)负责人;
4 遇有突发事件,按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5 负责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宣贯培训工作;
6 按相关规定组织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牵头组织演练的评估、总结工作。
4.3.5 建设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应明确的职责,包括下列内容:
1 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 涉及系统性的,或突发事件响应跨区域、跨线路、跨合同段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
授权处置的突发事件,建设单位应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但不应替代突发
事件发生单位应承担的应急抢险救援主体责任;
11
3 协调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其他参建单位,按专业范围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
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
4.3.6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应明确的职责,包括下列内容:
1 所承担工程项目发生突发事件时,是应急响应第一责任主体及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
主责单位;
2 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所属上级单位应依法参与相应等级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
工作。
4.3.7 其他参建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应明确的职责,包括下列内容:
1 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时,是应急响应第一责任主体及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主责单
位;
2 按职权范围,参与相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救援工
作;
3 配合相应施工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工
作。
4.3.8 综合应急预案应明确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的组成,包括下列内容:
1 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由抢险指挥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现场指挥部
办公室等组成;
2 必要时,可设置技术保障组、现场协调组、社会面控制组、医疗救护组、财产损失
理赔组等;
3 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可按附录 A 图 A 进行设置。
4.3.9 综合应急预案可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设立专项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包
括下列内容:
1 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
2 事故灾难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
3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
4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
4.4 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估
4.4.1 工程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估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技术
管理规范》DB11/T 1316 的有关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类别及风险分析应符合表
12
4.4.1 的规定。
表 4.4.1 工程风险类别及风险分析
序号 风险类别 风险分析
1 明挖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 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进行风险分析。 重点分析永久结构、围护结构(围护桩、连续墙等)、边坡、支撑构件(锚 索、围檩、钢支撑)、模板支架的稳定性,以及基坑进水、基底隆起的风 险
2 盖挖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初支围护结构、盖板、地下水控制、支撑架设与 拆除、竖井开挖、土方开挖、土方运输、二衬结构施工等进行风险分析。 重点分析围护结构、盖板、支撑结构、涌水、模板支撑坍塌的风险
3 暗挖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竖井开挖、隧道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 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马头门以及穿越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水 域等进行风险分析。 重点分析冒顶、片帮、涌水、模板支架坍塌的风险
4 盾构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 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以及穿越地下管线和地下障碍物、建(构) 筑物、水域地段、坡度大于 30‰、小半径曲线段等进行风险分析,可依 据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 重点分析进出洞土体的稳定性、开仓过程中土体稳定性及有害气体、盾构 进水的风险
5 高架段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 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进行风险分析。 重点分析模板支架稳定性
6 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 工风险 主要分析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 及安装调试作业的操作风险
4.4.2 自然灾害风险辨识应主要分析、评估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危
害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4.4.3 事故灾难风险辨识应主要分析、评估工程施工全过程可能造成的土体坍塌、地面沉
陷或隆起、浸水、涌水涌沙、设备设施倾覆、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高
处坠落、火灾、车辆伤害、冒顶片帮、中毒和窒息、爆破作业、透水、淹溺、爆炸伤害
(锅炉、容器、炸药及燃气管线)等风险。
4.4.4 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辨识应主要分析、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参
与人群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4.4.5 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辨识应主要分析、评估可能遇到的社会安全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
13
工程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4.4.6 风险辨识应撰写风险评估报告。
4.5 监测预警
4.5.1 监测应包括工程风险监测、突发事件监测和舆情监测。
4.5.2 工程风险监测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规范》
DB11/T 1316 的有关规定。
4.5.3 突发事件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抢险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监测;
2 抢险救援装备运行状况监测;
3 突发事件周边环境监测;
4 突发事件现场安全状况监测;
5 突发事件易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概率评估;
6 其他监测。
4.5.4 舆情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舆论信息监测的责任人;
2 工作机制;
3 监测信息获取、报送、分析、发布的方式和程序。
4.5.5 预警应包括工程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