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100.20
CCS A 10 3401
安
徽 省 合 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401/T 325—2024
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指南
Guidance for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development zone
2024 - 12 - 23 发布
2024 - 12 - 23 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401/T 325—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服务为本 ....................................................................... 1
对标一流 ....................................................................... 1
法治保障 ....................................................................... 1
5 建设机制 ........................................................................... 1
6 建设内容 ........................................................................... 2
市场环境 ....................................................................... 2
创新环境 ....................................................................... 2
政务环境 ....................................................................... 2
法治环境 ....................................................................... 2
国际环境 ....................................................................... 3
生态环境 ....................................................................... 3
7 建设成效评价与改进 ................................................................. 3
附录 A(资料性) 建设成效评价方法 ..................................................... 4
A.1 评价模型 ....................................................................... 4
A.2 权重 ........................................................................... 4
A.3 数据采集 ....................................................................... 4
参考文献 .............................................................................. 5
I
DB 3401/T 32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安策
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骆辉、陈丹、罗伟、陈娟、叶江峰、王瑾、汪双根、程勇、吴建飞、张伟楠、
朱珠、李方平。
II
DB 3401/T 325—2024
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包括总则、建设机制、建设内容、建设成效评价与改进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开发区 development zone
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领导,有明确地域界限,实行特殊政策的区域。
营商环境 business environment
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国
际环境、生态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4 总则
服务为本
持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及时高效回应企业诉求,积极主动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对标一流
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衔接,不断提升开发区对全球优质要素资
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法治保障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公正监管,提升企业合规水平。
5 建设机制
宜成立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开发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领
导小组人员按照各自职责由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
宜建立定期研究、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以任务清单推动工作实施。
1
DB 3401/T 325—2024
宜加强营商环境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开发区营商环境影响力和吸引力。
宜加强数据支撑,充分发挥大数据对政府管理、服务、运行的深度赋能。
6 建设内容
市场环境
6.1.1 优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依法简化建设用地取得手续,完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6.1.2 优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
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开展柔性引才工作,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为高质量人才提供便捷一站式服务保
障。
6.1.3 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效用,招引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降低企
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企业,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6.1.4 完善物流、仓储、流通等相关设施,搭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运输、中转、仓储、配送全
流程资源共享。
创新环境
6.2.1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构建多主体参与、协同推进的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
6.2.2 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工业设计、检测认证、工业电商、技术研发、综合供应链
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6.2.3 健全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机制,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
术创新体系。
6.2.4 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体系,通过“四大”物理承载空间,构建覆盖企业全
生命周期、创新全产业链条的“两全”科创生态。
6.2.5 招引、孵化与培育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集
聚发展。
6.2.6 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生产。
6.2.7 建立健全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
政务环境
6.3.1 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营商环境建设。
6.3.2 完善智慧化政务服务,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便利度。
6.3.3 健全企业重大项目服务机制,以企业为中心,健全常态化闭环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6.3.4 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推动政务信息、办事程序公开,规范审批流程,优化
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
6.3.5 提升政务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提高政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政策水平。
6.3.6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同行企业协同发展,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桥梁作用。
6.3.7 配套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休闲娱乐场所等生活设施和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设
施。完善通信、网络、供气、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
法治环境
6.4.1 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6.4.2 推进规范文明监管执法,推进严格公正高效司法,依法稳妥化解纠纷,健全便捷高效诉讼服务,
2
DB 3401/T 325—2024
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6.4.3 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合规建设,针对性制定专项合规标准指引。
6.4.4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知识产权纠纷与维权进行援助,构建商业秘密保护服务体系。
6.4.5 推进信用监管,创新事前环节、事中环节和事后环节信用监管,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
6.4.6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
6.4.7 深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招引法律机构,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国际环境
6.5.1 着眼于“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围绕国际化开放合作建设,推动国际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6.5.2 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配套提供以国际经贸、文化、学术等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场所,举办
国际论坛、人才交流、考察交流、国际会议、国际性赛事活动等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6.5.3 与国际、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合作共建、协同发展。
6.5.4 便利化跨境融资与跨境贸易,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范市场准入与竞争。
生态环境
6.6.1 鼓励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对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革新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
企业予以优先支持。
6.6.2 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化转型,推进绿色化制造,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体系。
6.6.3 持续加强企业节能降碳增效,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7 建设成效评价与改进
开发区管理机构宜与企业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主动听取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妥善解
决投诉与市场主体提出的问题。
建立成效评价标准和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价工作。
评价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根据开发区营商环境相应建设内容设置指标,可用于不同地区横
向比较或同一开发区不同年度间纵向比较。
建设成效评价方法可参考附录 A。
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改进措施。
3
DB 3401/T 325—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建设成效评价方法
A.1 评价模型
建设成效评价通过对指标量化构建评价模型,结合前沿距离法、五分位分组法、主题计分法等计分
方法。
A.2 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可采取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以及主客观综合集成赋权法,可使用但不限于
以下权重确定方法:
—— 层次分析法;
—— 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 最大熵法;
—— 最大离差法。
A.3 数据采集
A.3.1 公开信息数据
公开信息数据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获取。
A.3.2 综合评价数据
综合评价数据宜通过调查问卷采集。问卷调查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抽取样本应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b) 调查问卷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问卷测试;
c) 调查可采取现场人员访谈、电话调查、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
A.3.3 数据鉴别
对所收集数据进行鉴别,鉴别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 对调查问卷进行查验,对样本偏离、存在前后矛盾、答案明显不合理的问卷应按废卷处理,并
补充调查;
b) 抽取评价指标数据,按照数据采集过程重新查找和测算数据,并与原指标数据对比、验证。
4
DB 3401/T 325—2024
参 考 文 献
[1]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2号)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工信部规
〔2024〕169号)
[3] 商务部关于印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的通知(商
资发〔2021〕188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