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T 29-325-2024
备案号:J17948-2025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hild-Friendly Spaces and
Facilities in Cities
(津冀协同标准)
2024-11-8 发布
2025-4-1 实施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hild-Friendly
Spaces and Facilities in Cities
DB/T29-325-2024
J17948-2025
主编单位:天津大学
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实施日期:2025 年 4 月 1 日
2025 天 津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住建设函[2024]301 号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发布《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
施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京津冀工程建设标准领域协同发展,根据《市住
房城乡建设委关于下达 2024 年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函〔2024]146 号)要求,天津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组
织天津大学等单位编制完成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
设标准》,经津两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
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T29-325-2024,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为津冀两地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在天津市实
施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大学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
建议,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大学。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 年 11 月 8 日
前
言
根据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 年天津市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函[2024]146 号)的要
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
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是津冀两地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津冀两地互认
共享的原则,由两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标准共分 7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
规定;4.建设层级;5.公共空间;6.交通出行空间;7.公共服务设施。
本标准在天津市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
津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2
号,邮编:300072,电话:022-27404491,邮箱:tdzhaodi@163.com),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天津大学
参编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华春智慧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保定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宋
昆 赵 迪 汪丽君 舒 平 王 哲
顾少华
徐 媛 张 超 冯 琳 曹语芯
田名川
芦 岩 孙燕明 张奇林 曹 宇
徐
军 叶兆丽 任登军 彭荣缓 肖立宾
李
萍
闫建波
侯 薇 苏永帅 李晓明 卢 杉
刘天宇 杨 雪 张 敬 殷 彪
王佳慧 史景瑶 曹兰玉
主要审查人: 罗宝阁
王燕玲 李文江 陈志毅 关彤军
刘瑞杰
闫万军 张春福 吴英杰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4
4 建设层级...........................................................................................5
4.1 城市层级................................................................................................ 5
4.2 街区层级................................................................................... 7
4.3 社区层级................................................................................................ 9
5 公共空间.........................................................................................12
5.1 一般规定...........................................................................................................................12
5.2 公园绿地和广场...............................................................................................................14
5.3 校外活动场所...................................................................................................................18
5.4 儿童活动设施...................................................................................................................21
6 交通出行空间.................................................................................25
6.1 一般规定..............................................................................................25
6.2 学径......................................................................................................25
6.3 学校周边道路...................................................................................... 26
6.4 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道路............................................................... 28
6.5 候车空间..............................................................................................29
7 公共服务设施.................................................................................30
7.1 一般规定..............................................................................................30
7.2 托育服务设施...................................................................................... 33
7.3 教育设施..............................................................................................34
7.4 儿童福利设施...................................................................................... 35
7.5 青少年宫..............................................................................................36
7.6 儿童活动中心...................................................................................... 36
7.7 儿童之家..............................................................................................37
7.8 医疗卫生设施...................................................................................... 38
7.9 图书阅览设施...................................................................................... 38
7.10 展示与艺术表演设施.........................................................................39
7.11 体育设施............................................................................................ 40
本标准用词说明.................................................................................42
引用标准名录.....................................................................................43
附:条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Spatial Scale.............................................................................5
4.1
City Level.....................................................................................5
4.2
District Level................................................................................ 7
4.3
Communityn Level....................................................................... 9
5
Public Space...........................................................................12
5.1
General Provisions......................................................................12
5.2
Parks and Squares.......................................................................14
5.3
Out of School Activity Places......................................................18
5.4
Children's Activities Facilities..................................................... 21
6
Transportation Space.............................................................. 24
6.1
General Provisions......................................................................24
6.2
School Path.................................................................................24
6.3
Roads Around the School............................................................25
6.4
Roads Around Children's Major Activitie Space..........................27
6.5
Waiting Space.............................................................................28
7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29
7.1
General Provisions......................................................................29
7.2
Childcare Facilities..................................................................... 32
7.3
Educational Facilities..................................................................33
7.4
Child Welfare Facilities...............................................................34
7.5
Youth Palace...............................................................................35
7.6
Children's Activity Center...........................................................35
7.7
Children's Home.........................................................................36
7.8
Health Care Facilities..................................................................37
7.9
Reading Facilities....................................................................... 37
7.10
Exhibition and Performing Arts Facilities..................................38
7.11
Sports Facilities.........................................................................3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4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2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5
1
总
则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有关儿童友好城市的政策要求,切实
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规范城市儿童友
好空间与设施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津冀地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改造城市儿童友好
空间与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0.3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遵循“儿童优先,普惠公平;
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多元共建,探索创新”
的原则。
1.0.4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0.1 儿童友好 2 术 语
child-friendly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
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
child friendly space and facilities
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包括儿童友好的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公
共空间、交通出行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等。
2.0.3 适儿化改造 adaptation of children
为满足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需求,根据儿童的年龄、身心特点、
行动特征、活动需求及看护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等,对城市中儿童使
用频率较高及对儿童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有重要影响的空间环境和
服务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的活动。
2.0.4 儿童活动场地 children’s activities space
位于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多功能活动场地等开敞空间,
为儿童提供游乐、体育运动和休息等功能的场地。
2.0.5 儿童活动设施 children's activities facilities
专门用于儿童游乐、体育活动的设备或设施。
2.0.6 学径 school path
结合儿童上学生活轨迹,以步行和骑行为主要出行方式,借助
城市慢行系统、绿道、建筑退线空间等连接住宅、中小学及其他公
共服务设施和儿童活动场地形成的通行路径。
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道路
activities
roads around major children's
2.0.2
2.0.7
以儿童主要活动的特定建筑物或空间(包括学校、图书馆、公
2
园以及其他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主要出入口为中心 100-300 米半
径范围内的道路。
2.0.8 稳静化措施 stabilization measures
为降低城市道路机动车车速、减少机动车流量和噪声所采取的
工程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2.0.9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 children's public services facilities
为儿童提供思想教育、艺术展示、科技创新、休闲娱乐、体育
运动等服务,为家庭提供育儿指导的公共服务设施。
2.0.10 校外活动场所 out of school activity places
以加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儿童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
标,配置相关设施设备,提供相关专业化服务,可供儿童在课外开
展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美育教育、科技体验、课外实践、素质拓
展等活动的设施和空间。
2.0.11 第三卫生间 family toilets
用于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所间,也称家庭卫生间。
3
3
基本规定
3.0.1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符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
城市设计的相关要求,结合城市空间特征与建设特点,制定“远近
结合、分级分类、逐步落实、持续推进”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
3.0.2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
和健康成长的需求,在城市/区(县)、街区(镇)、社区三个层级
统筹推进。
3.0.3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公共空间、交通出
行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建设。
3.0.4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结合城市更新,对既有片区
各类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友好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并
为未来发展和升级调整提供条件。
3.0.5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构建城市/区(县)、街区
(镇)、社区三个层级和公共空间、交通出行空间、公共服务设施
三种类型的“三级三类”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框架体系。
3.0.6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类别对
照执行“三级三类”框架体系中相应层级和类型的条款要求。
3.0.7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的规划选址、安全卫生、防灾减灾、
无障碍设施等要求,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4
建设层级
4.1
城市层级
4.1.1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符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全面构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体系,统筹
规划、系统布局、分级分类、整体配置城市儿童友好的公共空间、
交通出行与公共服务设施。
4.1.2
城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包括城市综合公园、城市广场、郊野
型公园、专类公园、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市应分级分类布局城市综合公园与城市广场,宜充分利用
绿化隔离带、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区域建设郊野型公园,因地制宜
配置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体育健身公园等多种类型的专类
公园;
2
宜结合串连城市公园绿地、山体、河湖水系和文化遗产的城
市绿环、绿带、绿廊和绿道系统等构建特色化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网
络体系;
3
城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
的相关规定建设儿童公园;
4
宜统筹城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城
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类儿童校外活动场所。
4.1.3
城市儿童友好交通出行空间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和儿童
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道路系统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城市不同片区的功能定位、交通特征、活动特点、人
口密度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提出差异化的儿童友好道路和交通建
5
设要求;
2
城市应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宜结合城市儿童主要活
动场所出入口设置公交车站、轨道交通站点等,换乘路径及标识应
符合儿童识别的要求;
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公交车站等设施之间宜采用
物理隔离、视觉划分等方式建设连续的适宜步行、自行车、童车通
行的慢行系统;
4
儿童交通出行重点区域,应按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
汽车的优先次序分配路权,优先保障儿童路权;
5
儿童主要活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道路通行空间宜
人车分流,在车流量大、车速快的区域应设置安全隔离措施。
4.1.4
城市儿童友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托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儿童福利、青少年宫等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应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新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补齐
资源短板,均衡配置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设施;
2
应结合城市更新对城市既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进行适儿化
改造,采用包容性设计,资源全龄共享;
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或更新时,应增设儿童专属的活动区
域;
4
宜结合城市更新,完善城市特殊教育设施建设;
5
宜统筹城市各级医疗卫生设施,构建便捷、高效的儿童医疗
保健服务体系;
6
城市综合防灾建设应考虑儿童使用需求,应急避难场所应为
儿童配备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并配置母婴室。
6
4.2
街区层级
4.2.1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落实城市层级儿童友好空
间与设施建设的整体要求,并应依据街区常住人口规模与区域特征,
重点完善街区公共空间、交通出行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与更
新,明确建设重点与目标,构建儿童友好街区。
4.2.2
街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包括社区公园、游园、体育运动场地
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先利用街区既有公共空间资源,对街区各类儿童公共空
间、校外活动场所等进行适儿化改造;
2
街区应分级分类布局社区公园与游园,提升服务半径覆盖
率,因地制宜设置儿童活动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500 米;儿童
活动场地内宜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设置游乐设施,并配备看护
人休息设施;
3
街区内体育运动场地在新建或改造时,应设置儿童体育运动
场地,场地内应配备各种球类、轮滑类等儿童体育设施;
4
宜在住区周边选择合适的广场或街巷,采用分时共享的设
计,特定时间段实施空间与交通管制,建设儿童临时趣味游乐区域;
5
宜结合街区儿童活动中心的新建或改造,建设综合性校外活
动场所;
6
宜依托街区内中小学校、社区公园、文化场馆等公共服务设
施及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建设各类专项型校外活动场所。
4.2.3
街区儿童友好交通出行空间包括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
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校和校外活动场所的周边道路和交通系统,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街区儿童出行空间建设应适应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的慢行系
7
统,并与城市慢行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顺畅衔接,宜与街区各类儿
童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等一体化设计;
2
宜结合街区慢行系统建设,依据儿童出行频次选择出行路
径,建设全域覆盖的儿童友好学径空间和学径网络,形成安全的儿
童通行路径;
3
街区宜实施交通稳静化措施,优先改善中小学校和儿童主要
活动场所周边道路出行环境;应通过优化道路断面、缩小转弯半径、
设置路障等措施,降低机动车速度。
4.2.4
街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中小学校、社区医院、体育
场馆、儿童活动中心等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街区既有公共服务设施
资源进行适儿化改造;
2
街区内初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规模不宜超过 36
班;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500 米,规模不宜超过 36 班;中小学
教学区和运动场地宜相对独立设置,运动场地宜向周围儿童错时开
放;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
建筑面积不应小于 1700 平方米;医院应设置儿童预防接种室、儿童
保健室、妇女保健与生育指导、家庭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等用房,
宜设置儿童专属科室和床位;
4
应结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儿童活动中心,宜建设独立占
地的社区儿童活动中心,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
5
宜将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相邻或联合设置,促
进代际融合;
6
街区体育场馆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新建或更新时,应设置儿
8
童体育运动场地,宜配置适宜儿童参与的球类、轮滑类等体育设施。
4.3
社区层级
4.3.1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应落实城市和街区层级儿童
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的整体要求,结合住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工
程,优先配置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要的公共空间、交通
出行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儿童友好社区示范项目建设。
4.3.2
社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包括社区内儿童运动、游乐、休息等
活动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社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选择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地段,
在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少于二分之一,且
场地宜设置在能遮挡冬季寒风的建(构)筑物背风面;
2
新建社区应建设不小于 800 平方米全龄共享的体育运动场
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300 米;宜配置适宜不同年龄段儿童参与的
球类等体育设施;紧急情况下场地宜能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
3
新建社区应配套设置儿童游乐场地,面积不宜小于 100 平方
米;儿童游乐场地宜配建沙坑、浅水池、滑梯、微地形等游乐设施,
周边设置看护人休息设施;
4
社区儿童活动场地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特点,分区组
织;空间设计应保证视觉通透;
5
宜结合社区儿童之家的新建或改造,建设综合性校外活动场
所。
4.3.3
社区儿童友好交通出行空间包括串联住宅、托育服务设施、
幼儿园、儿童活动场地、儿童之家等的交通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既有社区宜结合改造工程,优化社区支路线形和断面,增加
9
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宽度,降低机动车速度,满足儿童安全步行、骑
行需要,建设社区儿童友好慢行空间;
2
新建社区应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划定社区内适宜
儿童的步行空间;
3
社区宜增设独立学径,建设社区安全、有趣的学径空间;
4
社区儿童主要出行路径应便捷连接社区儿童服务设施、儿童
活动场地、小区出入口、公共交通站点等设施;
5
社区儿童主要出行路径与机动车道间宜设置绿化隔离带、隔
离墩等物理隔离;
6
社区内主要机动道路应设置减速带和限速、禁鸣等标志牌;
主要道路交叉口应设置人行横道,并在人行横道前设置预告标线或
减速标线;
7
应合理设置社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不得挤占儿童
出行与活动空间。
4.3.4
社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托育服务设施、幼儿园、儿
童之家、卫生服务站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社区常住人口数量合理建设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宜考
虑残障儿童的特殊公共服务配套需求;
2
社区儿童服务设施宜与社区其他服务设施统筹配置、共享共
建、复合利用;
3
社区应结合改造工程,优先对社区既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进
行适儿化改造;
4
社区新建托育服务设施每托位建筑面积不应少于 9 平方米,
宜与幼儿园、社区服务站等统筹配建,主要功能空间及室外活动场
地应满足日照要求;
10
5
社区新建幼儿园宜为 6~12 班,建筑面积不宜小于 2200 平
方米,用地面积不宜小于 3500 平方米,主要功能空间及室外活动场
地应满足日照要求;
6
社区宜建设儿童之家,设置儿童课外活动、亲子阅读、课后
托管、游戏娱乐、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
7
社区宜建设卫生服务站,宜设置儿童保健室。
11
5
公共空间
5.1
一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