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10
CCS C01 1303
秦
皇 岛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3/T 377—2024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
2025 - 01 - 09 发布
2025 - 02 - 09 实施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03/T 377—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制度要求 ....................................................................... 1
环境设施设备 ................................................................... 2
人员要求 ....................................................................... 2
隐私保护 ....................................................................... 2
责任制整体护理 ................................................................. 2
5 服务内容 ........................................................................... 2
入院护理 ....................................................................... 2
观察与评估 ..................................................................... 3
基础护理 ....................................................................... 3
专科护理 ....................................................................... 3
出院护理 ....................................................................... 4
延续护理 ....................................................................... 4
6 健康教育 ........................................................................... 4
7 质量控制 ........................................................................... 4
附录 A(资料性) 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 5
附录 B(规范性) 小儿无创吸痰技术 ..................................................... 6
附录 C(规范性) 小儿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 8
附录 D(规范性) 小儿氧气雾化吸入技术 ................................................ 10
参考文献 ............................................................................. 11
I
DB 1303/T 37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秦皇岛市质量管理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连杰、张运捷、唐莲莲、毕然、张杰、陈姣、马良松。
II
DB 1303/T 377—2024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健康教育及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8007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431 护理分级标准
WS/T 43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WS/T 510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 653 医院病房床单元设施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优质护理服务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责任护士 Primary Nurse
在临床中具有熟练的护理技巧和护理知识,并能基于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
护理工作的护士。
4 基本要求
制度要求
4.1.1 依据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制定儿科优质护理发展规划、目标、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并
落实。
4.1.2 建立儿科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
4.1.3 健全儿科护士分层管理制度、人员调配制度、排班制度、培训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质量考核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
1
DB 1303/T 377—2024
环境设施设备
4.2.1 病区内色彩和图案装饰宜温馨、舒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4.2.2 病室温度 18 ℃~22 ℃,湿度 50%~60%,空气净化与消毒执行 WS/T 368 的要求。
4.2.3 病区布局与设施以及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应符合 WS/T 510 相应部分的要求。
4.2.4 病区家具应符合 GB 28007 的要求,床单元设施符合 WS/T 653 相应部分的要求。
4.2.5 应配备适用于儿童使用型号的简易呼吸器、监护仪、除颤仪和吸氧、吸痰设备。
人员要求
4.3.1 岗位要求
4.3.1.1 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在执业单位进行注册。
4.3.1.2 掌握护理分级内容。
4.3.1.3 掌握住院患儿护理知识及技能,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4.3.2 礼仪要求
4.3.2.1 仪表端庄,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服装、鞋统一规范,不佩带外露首饰。
4.3.2.2 行为举止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4.3.3 沟通要求
4.3.3.1 主动向患儿及家长进行自我介绍。
4.3.3.2 主动与患儿及家长交流,详细介绍治疗用药、护理、康复、饮食等。
4.3.3.3 主动了解并满足患儿及家属合理需求。
隐私保护
4.4.1 暴露性操作时,应遮挡。
4.4.2 患儿信息应保密,不公开谈论病情。
责任制整体护理
4.5.1 应开展“以患儿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管理。
4.5.2 护理工作应符合 WS/T 431 的要求,体现能级对应。
4.5.3 实施弹性排班,每名护士管理患儿数不超过 8 名。
5 服务内容
入院护理
5.1.1 患者入院,护士热情接待。
2
DB 1303/T 377—2024
5.1.2 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告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入院须知等事项。
观察与评估
5.2.1 依据护理级别测量患儿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参见附录 A。
5.2.2 观察患儿病情,发生变化时报告医生。
5.2.3 评估患儿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烫伤等风险。
基础护理
5.3.1 晨晚间护理
根据患儿护理级别做好晨晚间护理。
5.3.2 饮食护理
5.3.2.1 根据需要协助非禁食患儿进食/水。
5.3.2.2 通过胃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时,注意防止误吸。
5.3.2.3 指导年幼患儿家长母乳及人工喂养知识,注意饮食卫生。
5.3.3 卧位护理
5.3.3.1 协助翻身及有效咳嗽,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
5.3.3.2 喂口服药时,患儿取半卧位或坐位。
5.3.3.3 呕吐时协助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5.3.3.4 咳嗽、喘息发作时协助取坐位或半坐位。
5.3.3.5 奶瓶喂养时协助取右侧卧位,抬高床头 30°;或斜抱患儿,头部枕于操作者肘窝处,呈头高
足低位。
5.3.4 排泄护理
5.3.4.1 婴幼儿便后立即更换尿布,清洁尿布区域皮肤。
5.3.4.2 尿布性皮炎患儿在皮肤发红处涂抹不含乙醇、有隔离作用的皮肤保护剂。
5.3.5 安全管理
5.3.5.1 加放床档。
5.3.5.2 高危患儿设警示标识。
5.3.5.3 按护理级别巡视。
专科护理
5.4.1 根据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3
DB 1303/T 377—2024
5.4.2 按照医嘱采集各项标本。
5.4.3 静脉治疗护理符合 WS/T 433 的要求。确保输液通路连接牢固,留置针与血管连接处增加固定
装置。
5.4.4 每周测体重至少 1 次,重症患儿记录 24 h 出入量。
5.4.5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无创吸痰或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按照附录
B、附录 C 执行,指导患儿有效咳痰,进行雾化吸入时按照附录 D 执行。
出院护理
5.5.1 责任护士做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5.5.2 床单元终末处理符合 WS/T 510 相应部分的要求。
延续护理
5.6.1 针对慢性病、特殊疾病患儿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5.6.2 采用电话随访、微信平台等方式沟通。
6 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如视频、音频、折页、现场讲解等。
为患儿提供个性化康复指导。
注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使用。
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疾病护理相关信息支持。
用游戏或表达性活动减轻分离焦虑或恐惧。
7 质量控制
采用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主管部门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质量检查。
公开投诉电话、邮箱等反馈渠道,收集医护患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整理 7.1、7.2、7.3 的数据,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4
DB 1303/T 377—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各年龄段对应的呼吸和脉搏正常值见表 A.1。
表 A.1 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表
单位:次/min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以下 30~40 110~130 1:3~1:4
1~3岁 25~30 100~120 1:3~1:4
4~7岁 20~25 80~100 1:4
8~14岁 18~20 70~90 1:4
5
DB 1303/T 377—2024
附 B B B
录
(规范性)
小儿无创吸痰技术
B.1 操作前
B.1.1 操作者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
B.1.2 物品准备:电动吸引器及电插销板或中心吸引装置1套、治疗车上备湿化液 2 个、清洁干燥空
瓶 1 个、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 1 瓶、一次性吸引导管 1 个、一次性无菌手套 2 副、一次性单
腔吸氧管 1 根~2 根、听诊器 1 副。
B.2 操作中
B.2.1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做好解释;给予高流量吸氧 1 min~2 min;将清洁干燥空
瓶悬挂于患儿床旁。
B.2.2 安装吸引器
安装电动吸引器方法:先接好真空瓶与储液瓶的接管,顺序为吸引器—真空瓶—贮液瓶—橡胶导
管,接通电源。
安装中心吸引器方法:将吸引器负压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负压接头内,用力推压锁住,然后连接吸
引导管。
B.2.3 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管道有无漏气,调节负压值 0.015 MPa~0.02 MPa,然后
将吸引导管插入干燥空瓶内。
B.2.4 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头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取下鼻塞,关闭流量表开关 ,检查鼻腔粘膜
有无破损等。
B.2.5 从患儿的一侧鼻腔内滴入湿化液 0.5 ml~1 ml湿化,检查并打开生理盐水,戴手套,取出吸氧
管,将吸氧管拿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吸引导管连接,在盐水中试吸并润滑吸氧管鼻塞头端。
B.2.6 将鼻塞头端与鼻腔紧密结合,进行吸痰,每次吸痰时间 10 s~15 s,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以免堵塞吸氧管,直至分泌物清理干净,并随时观察患儿的反应,同样方法吸引另一侧鼻腔。
B.2.7 吸痰结束,用生理盐水将负压吸引导管冲洗干净,并上提负压吸引导管,使管内剩余液体全部
被吸入贮液瓶中,关闭吸引器开关(如使用电动吸引器,应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吸氧管,弃于弯盘中
或医疗垃圾桶内;将吸引导管插入床旁干燥空瓶中。
B.2.8 用纱布擦净口、鼻周围分泌物,检查鼻腔粘膜情况。
B.2.9 再次给予高流量吸氧 1 min~2 min后,关闭流量表(对吸痰前已吸氧的患者,应恢复至吸痰前
的氧流量)。
B.2.10 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感谢患儿及家属的配合。
B.3 操作后
6
DB 1303/T 377—2024
B.3.1 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将纱布、吸氧管、手套放入医疗垃圾桶内;剩余盐水倒入水池(空桶)
内;贮液瓶冲洗干净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其他未污染物品放回原处。
B.3.2 清洗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吸痰日期、时间 、痰液量、性状、
颜色及患者反应,并签名。
7
DB 1303/T 377—2024
附 C C C
录
(规范性)
小儿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C.1 操作前
C.1.1 操作者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
C.1.2 物品准备:电动吸引器及电插销板或中心吸引装置 1 套、治疗车上备有清洁干燥空瓶 1 个,
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 2 瓶、一次性吸引导管 1 个、一次性无菌手套 2 副、适当型号一次性吸痰
管 2 根~3 根、听诊器 1 副、必要时备压舌板。
C.2 操作中
C.2.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做好解释;打开氧气流量表开关,给予高流量吸氧 1~
2 min;将清洁干燥空瓶悬挂于患者床旁。
C.2.2 安装吸引器
安装电动吸引器方法:先接好真空瓶与储液瓶的接管,顺序为吸引器—真空瓶—贮液瓶—橡胶导管,
接通电源。
安装中心吸引器方法:将吸引器负压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负压接头内,用力推压锁住,然后连接吸
引导管。
C.2.3 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管道有无漏气,调节合适负压,调节合适的负压值,一
般新生儿(小于 28 天)<0.013 MPa,婴幼儿( 28 天~ 3 岁)0.013 MPa~0.026 MPa,儿童( 3
岁以上)< 0.04 MPa;然后将吸引导管插入干燥空瓶内。
C.2.4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取下鼻塞,关闭流量表开关 ,检查口腔、
鼻腔粘膜有无破损等。
C.2.5 检查并打开生理盐水,检查并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手套,取出吸痰管,将吸痰
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吸引导管连接,在盐水中试吸并润滑吸痰管前端。
C.2.6 一手(未戴手套)返折吸痰管末端 ,另一手戴手套(或持镊子)夹住吸痰管前 1/3 ,将吸
痰管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吸痰管末端,边旋转、边上提、边吸引;吸痰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
冲洗,以免堵塞吸痰管;经口腔吸痰时,应指导患者张口,鼓励咳嗽;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C.2.7 一只手戴手套取出吸痰管,将吸痰管与吸引导管连接,在盐水中试吸并润滑吸痰管前端。一
手(未戴手套)返折吸痰管末端,将吸痰管由一侧鼻腔轻轻插入至气管,然后放松吸痰管末端,边旋转、
边上提、边吸引;吸痰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以免堵塞吸痰管。同样方法吸引另一侧鼻腔。
C.2.8 吸痰结束,用生理盐水将负压吸引导管冲洗干净,并上提负压吸引导管,使管内剩余液体全
部被吸入贮液瓶中,关闭吸引器开关(如使用电动吸引器,应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吸痰管,弃于弯盘
中或医疗垃圾桶内,将吸引导管插入床旁干燥空瓶中。
C.2.9 用纱布擦净口、鼻周围分泌物,检查口腔、鼻腔粘膜情况。
C.2.10 打开氧气流量表开关,调节好流量 ,再次给予高流量吸氧 1 min~2 min,对吸痰前已吸
氧的患者,应恢复至吸痰前的氧流量。
C.2.11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感谢患者或家属的配合。
C.3 操作后
8
DB 1303/T 377—2024
C.3.1 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将纱布、棉签、吸痰管、手套放入医疗垃圾桶内;剩余盐水倒入水池
(空桶)内;贮液瓶冲洗干净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其他未污染物品放回原处。
C.3.2 清洗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吸痰的日期、时间、痰液的量、
性状、颜色及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并签名。
9
DB 1303/T 377—2024
附 D D D
录
(规范性)
小儿氧气雾化吸入技术
D.1 操作前
D.1.1 操作者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
D.1.2 物品准备:氧气雾化吸入器 1 个、氧气装置 1 套,弯盘、药物、无菌棉签、75%酒精、生理盐
水、砂轮、注射器、治疗巾或患者的毛巾。
D.1.3 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
D.1.4 核对药液。
D.1.5 抽吸药液,注入雾化器药杯内。
D.2 操作中
D.2.1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所用药物;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能配合的患儿指导用
口吸气,用鼻呼气的方法。
D.2.2 安装氧气装置,将雾化器与氧气装置连接,检查是否漏气。
D.2.3 调节氧气流量 2 L/min~6 L/min(参照雾化器的使用说明书)。
D.2.4 指导患儿手持雾化器,将面罩罩住口鼻(能配合者尽可能使用咬嘴型雾化器),用口吸气、用鼻
呼气;观察患者对雾量是否耐受,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整。
D.2.5 告知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如有胸闷、憋气、剧烈咳嗽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D.2.6 治疗完毕,取下面罩,关闭氧流量开关。
D.2.7 擦干患儿面部,协助漱口,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协助其取舒适卧
位,整理床单位,对患儿的配合表示感谢。
D.3 操作后
D.3.1 分类清理用物:雾化器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清洗;医疗垃圾放入医疗垃圾桶;弯盘放于污染区待
消毒。
D.3.2 洗净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操作日期、时间,所用药物名称、
剂量、浓度及患者反应,并签名。
10
DB 1303/T 377—2024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第六版
[2] 崔焱、张玉侠.《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2.第七版
[3] 北京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婴幼儿尿布性皮炎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护
理杂志,2020,55
[4] 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第六版
[5]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0〕13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