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220.20 23
CCS R 82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832.3—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管理规范
第 3 部分:交通标线
2024 - 08 - 30 发布
2024 - 09 - 29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3832.3—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通用要求 ............................................................................. 1
4.1 基本规定 ......................................................................... 1
4.2 标线分类 ......................................................................... 2
4.3 标线颜色 ......................................................................... 2
4.4 标线材料 ......................................................................... 2
4.5 标线施工 ......................................................................... 2
5 纵向标线 ............................................................................. 2
5.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 2
5.2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 3
5.3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 6
5.4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 6
5.5 车行道边缘线 ..................................................................... 8
5.6 导向车道线 ....................................................................... 9
5.7 可变导向车道线 .................................................................. 10
5.8 车行道渐变段标线 ................................................................ 11
5.9 路口导向线 ...................................................................... 11
5.10 左弯待转区线 ................................................................... 13
5.11 直行待行区线 ................................................................... 15
5.12 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 ........................................................... 16
5.13 公交专用车道线 ................................................................. 17
5.14 非机动车道线 ................................................................... 19
5.15 禁止路边停车标线 ............................................................... 24
5.16 纵向减速标线 ................................................................... 24
5.17 纵向警示标线 ................................................................... 25
5.18 潮汐车道线 ..................................................................... 26
6 横向标线 ............................................................................ 27
6.1 人行横道线 ...................................................................... 27
6.2 停止线 .......................................................................... 29
6.3 停车让行线 ...................................................................... 30
6.4 减速让行线 ...................................................................... 31
6.5 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 .............................................................. 32
6.6 车行道横向警示标线 .............................................................. 33
7 其他标线 ............................................................................ 34
I
DB23/T 3832.3—2024
7.1 导流线 .......................................................................... 34
7.2 道路出/入口标线 ................................................................. 36
7.3 接近障碍物标线 .................................................................. 39
7.4 停车位标线 ...................................................................... 39
7.5 停靠站标线 ...................................................................... 44
7.6 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 .............................................................. 47
7.7 网状线 .......................................................................... 47
7.8 铁路平交道口标线 ................................................................ 49
7.9 人行横道预告标线 ................................................................ 51
7.10 右转警示区标线 ................................................................. 51
7.11 环岛标线 ....................................................................... 52
8 字符标记标线 ........................................................................ 53
8.1 导向箭头 ........................................................................ 53
8.2 禁止掉头(转弯)标记 ............................................................ 59
8.3 路面文字标记 .................................................................... 60
8.4 路面图形标记 .................................................................... 62
8.5 交叉口警示标记 .................................................................. 62
9 立面标记 ............................................................................ 63
参考文献 .............................................................................. 64
II
DB23/T 3832.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DB23/T 383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管理规范》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交通标志
——第3部分:交通标线
——第4部分:交通信号灯
——第5部分:隔离防护设施及其他设施
——第6部分:交通安全设施协调应用场景
本文件为DB23/T 3832的第3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无锡市明大交通科技
咨询有限公司、黑龙江万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铭、王道强、吴祥龙、杨阔、祖永昶、马晶晶、李晓冬、李霖、李薇、朱佳
丽。
本文件首次发布。
III
DB23/T 3832.3—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管理规范
第 3 部分:交通标线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线部分的通用要求、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其
他标线、字符标记标线、立面标记。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置要求。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6389
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
GB/T 16311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GB/T 21383
新划路面标线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数及测试方法
GB/T 24717
道路预成形标线带
GB/T 24722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
GB 51038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GA/T 850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设置规范
CJJ 19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JT/T 280
路面标线涂料
JT/T 712
路面防滑涂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通标线宽度
指施划于路面、缘石或立面上的实线或虚线的线条宽度。
[来源:GB 51038-2015,2.1.8]
3.2
行人密集区
存在大量人员流动的区域,包括居住小区、医院、广场、商场、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
4 通用要求
4.1 基本规定
交通标线(以下简称“标线”)满足以下基本规定:
a)
应符合城市道路(以下简称“道路”)设计要求,充分体现道路总体设计的意图;
b)
应与交通实际运行特点相适应,有利于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与畅通;
c)
应遵循适当设置的原则,不应出现传递信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d)
应与周边其他交通设施表达的信息相匹配,传递的交通信息不应相互矛盾;
1
DB23/T 3832.3—2024
e) 应保证标线在使用期间的可视性,及时对标线进行维护;
f) 宜与交通标志配合设置,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也可单独设置。
4.2 标线分类
4.2.1 标线根据设置位置可分为:
a) 纵向标线:沿道路机动车行驶方向设置的标线;
b) 横向标线:与道路机动车行驶方向交叉设置的标线;
c) 其他标线:包括导流线、道路出/入口标线等无法以纵、横划分的线形标线;
d) 字符标记标线:包括导向箭头、路面文字、图形等标记标线;
e) 立面标记:设置在桥梁、隧道等立体构筑物上的标线。
4.2.2 振动标线可采用圆形或矩形突起,突起高度不宜大于 4 mm。
4.3 标线颜色
4.3.1 标线颜色按照 GB 5768.3 规定执行;标线一般采用白色或黄色标线;作业区应采用橙色标线。
4.3.2 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可设置彩色色块。各城市同一功能的彩色色块颜色应一致。
4.4 标线材料
4.4.1 道路预成形标线带的性能应按照 GB/T 24717 规定执行。
4.4.2 路面标线涂料的性能应按照 JT/T 280 规定执行。
4.4.3 路面防滑涂料的性能应按照 JT/T 712 规定执行。
4.4.4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的性能应按照 GB/T 24722 规定执行。
4.4.5 新划路面标线的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数应按照 GB/T 21383 规定执行。
4.5 标线施工
4.5.1 路面、缘石或立面上应保持干燥、清洁,表面上的污物、松散石粒和其它杂物应予以清除。
4.5.2 如遇雨雪天、潮湿、尘埃大、风大或温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暂时停止标线施划。
4.5.3 标线施划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可偏向接缝一侧,偏移宽度不宜大于施划标线的宽度。
4.5.4 标线的色度、光度、抗滑等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 GB/T 16311 规定执行,质保期限应为 2
年以上;经论证,因道路清除积雪导致标线损坏,质保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5.5 标线施工宜在交通流量较小时段进行,并做好防护措施。
5 纵向标线
5.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5.1.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黄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 4 m 和 6 m,交通标线宽度(以下简
称“线宽”)为 150 mm;小流量的次干路、支路及内部道路等特殊情况,线宽可采用 100 mm,见图 1。
图 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5.1.2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情形如下:
a)
双向 2 条机动车道且允许双向机动车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或左转的路段,应设置单黄虚线可
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见图 2;
2
DB23/T 3832.3—2024
图 2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示例一
b)
双向 3 条机动车道且允许双向机动车左转的路段,应设置单黄虚线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c)
交通流量较小的双向 4 条机动车道且允许双向机动车左转的路段,应设置双黄虚线可跨越对
向车行道分界线,见图 3;
图 3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示例二
d)
双向 5 条及以上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双向 4 条机动车道的路段,不应设置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
界线。
5.1.3 当设置黄虚线的总长度小于 14 m 时,宜采用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 2 m 和 3 m 的黄虚线。
5.2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5.2.1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的类型如下:
a) 单黄实线或双黄实线:禁止双向机动车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左转或掉头;
b) 黄色虚实线:仅允许单方向机动车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左转或掉头。
5.2.2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的具体尺寸见表 1。
表 1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尺寸
设计速度 km/h 线宽 mm 备注
<60 100 黄色虚实线中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 4 m 和 6 m,当设置虚线的总长度 小于 14 m 时,宜采用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 2 m 和 3 m 的黄虚线。
≥60 150
5.2.3
未设置中央分隔带或分隔栏杆的双向 2 条或 3 条机动车道,单黄实线设置情形如下:
a)
禁止双向机动车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左转的路段,应设置单黄实线;
3
DB23/T 3832.3—2024
b)
人行横道线、铁路平交道口或其他相交道路前一定范围内,应设置单黄实线;
c)
受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流量或其他交通管理控制的影响,需要设置单黄实线的道路。
5.2.4
双黄实线设置情形如下:
a)
设置中央分隔栏杆的双向 2 条或 3 条机动车道,且禁止双向机动车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左
转的道路,应设置双黄实线;
b)
未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双向 4 条及以上机动车道,且禁止双向机动车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左
转或掉头的道路,应设置双黄实线。
5.2.5
黄色虚实线设置情形如下:
a)
双向 3 条机动车道且允许机动车道数少的一方借对向机动车道超车的路段,应设置黄色虚实
线,见图 4;
图 4
黄色虚实线设置示例一
b)
未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双向 4 条及以上机动车道,且允许单方向机动车左转或掉头行驶的道路,
应设置黄色虚实线,见图 5。
a)路段左转
图 5
黄色虚实线设置示例二
4
DB23/T 3832.3—2024
b)交叉口掉头
图 5
黄色虚实线设置示例二(续)
5.2.6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要求如下:
a)
单黄实线及双黄实线的实线均应与停止线相接。特殊情况下可延伸至人行横道线或行人过街
安全岛边缘;
b)
双黄实线间距不应小于 0.5 m,当设置中央分隔栏杆时,双黄实线间距应适当增加,见图 6;
图 6
双黄实线间距设置示例
c)
当双黄实线间距大于或等于 1 m 时,两条黄实线间应填充黄色斜纹线,黄色斜纹线线宽应为
450 mm,净距应为 1 m,倾斜角应为 45°,斜线方向应朝向两侧机动车行驶方向,若双黄实线
内设置中央分隔栏杆时,无需填充,见图 7;
图 7
双黄实线填充设置示例
5
DB23/T 3832.3—2024
d)
当路段及交叉口有行人二次过街需求时,根据实际情况双黄实线间距可适当加宽,其最小间
距不应小于 1.5 m,见图 8。
图 8
有行人二次过街的双黄实线间距设置示例
5.3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5.3.1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应采用白色虚线,具体尺寸见表 2 及图 9。
表 2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尺寸
设计速度 km/h 线宽 mm 线段长度 m 间隔长度 m 备注
<60 100 2 4 小流量的次干路、支路及内部道路等特殊情况,线宽可采用 80 mm。
≥60 150 6 9
图 9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示例
5.3.2
同向 2 条及以上机动车道且允许机动车借同向机动车道行驶的路段,应设置可跨越同向车行道
分界线。
5.4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5.4.1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的类型如下:
a) 白色实线:禁止机动车借同向机动车道行驶;
b) 白色虚实线:仅允许一侧机动车借同向机动车道行驶。
5.4.2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的具体尺寸见表 3。
表 3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尺寸
设计速度 km/h 线宽 mm 虚实线中虚线尺寸 备注
线段长度 m 间隔长度 m
<60 100 2 4 白色虚实线的虚线与实线净 距应为 50 mm~100 mm。
≥60 150 6 9
6
DB23/T 3832.3—2024
5.4.3
白色实线设置情形如下:
a)
特大型桥梁及特长隧道与常规路段连接段,应设置白色实线;
b)
陡坡、急弯、长下坡等不良道路线形的路段,应设置白色实线,见图 10;
图 10
白色实线设置示例一
c)
小区、停车场等右进右出组织的路侧开口,宜在靠近路侧开口的机动车道内侧设置一段白色
实线,见图 11;
图 11
白色实线设置示例二
d)
其他需要设置白色实线的路段。
5.4.4
快速路出/入口距离较近且设置辅助机动车道的路段,宜设置白色虚实线,见图 12。
图 12
白色虚实线设置示例
5.4.5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要求如下:
a)
白色实线及白色虚实线中实线的设置长度均应在禁止跨越长度的基础上前后适当延长;
b)
白色虚实线中实线应设置在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上,虚线应设置在允许机动车跨越的一侧。
7
DB23/T 3832.3—2024
5.5 车行道边缘线
5.5.1 车行道边缘线表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
5.5.2 车行道边缘线线宽应为 100 mm或 150 mm。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60 km/h时,线宽应为 150 mm;
当设计速度小于 60 km/h时,线宽应为 100 mm。
5.5.3
车行道边缘线为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度应分别为 2 m和 4 m。虚实线中的虚线与实线净距应为 50
mm~100 mm,虚线应设置在允许机动车跨越的一侧。
5.5.4
车行道边缘实线设置情形
5.5.4.1
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50 km/h,且单向 2 条及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设置白色实线:
a)
除出入口及允许路边停车的特殊路段,表示机动车道外侧边缘或划分机动车道与同向非机动
车道分界的道路,见图 13;
图 13
车行道边缘线实线设置示例一
b)
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交通流,机动车道内侧边缘,见图 14。
图 14
车行道边缘线实线设置示例二
5.5.4.2
设计速度小于 50 km/h,单向 2 条及以上机动车道且两侧有引导视线的连续固定构筑物的道路,
可不设置白色实线。
5.5.4.3
双向 3 条机动车道及以下或双向机非混行道宽度小于 10 m 的道路,外侧可不设置白色实线。
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设置白色实线:
a)
采用设计极限指标的曲线段及其上下游路段;
b)
窄桥及其上下游路段;
c)
路面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
d)
路侧障碍物距车行道较近的路段;
e)
发生合流或分流的路段;
f)
经常出现大雾等天气,影响安全行车的路段。
5.5.4.4
除出入口外,划分机动车道与对向非机动车道分界的路段,应设置黄色实线,见图 15。
8
DB23/T 3832.3—2024
图 15
车行道边缘线实线设置示例三
5.5.5
在出入口或允许路边停车的特殊路段,可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相邻出入口间距不大于 30
m 时,可连续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见图 16。
图 16
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设置示例
5.5.6 在出入口为机动车单行道或进出停靠站的特殊路段,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虚实线。
5.5.7 车行道边缘线设置要求如下:
a) 进口道的车行道边缘线,应和停止线连接;
b) 出口道的车行道边缘线,宜和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起点保持一致;
c) 白色虚线及白色虚实线中的虚线线段不应少于 3 个。
5.6 导向车道线
5.6.1 导向车道线为白色实线,线宽 100 mm 或 150 mm。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60 km/h 时,线宽应为
150 mm;当设计速度小于 60 km/h 时,线宽应为 100 mm。
5.6.2
导向车道线的长度应根据交叉口机动车排队长度、几何线形、交叉口间距、交通管理措施等因
素确定,长度宜为 30 m~70 m。特殊情况下可视道路状况及实际交通流量的大小适当延长,具体尺寸见
表 4 及图 17。
表 4
导向车道线长度与道路等级的关系
道路等级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导向车道线长度一般值 m 40~70 30~50 20~40
推荐值 m 50 40 30
图 17
导向车道线设置示例
9
DB23/T 3832.3—2024
5.6.3
机动车进口道数大于或等于 2 条时,应设置导向车道线。
5.6.4
导向车道线起点与展宽段末端间距不宜小于 6 m,见图 18。
图 18
导向车道线末端设置示例
5.7 可变导向车道线
5.7.1 可变导向车道线表示导向方向随需要可变的导向车道。
5.7.2 可变导向车道线应沿导向车道两侧的白色实线内侧各设置一组朝向停止线的白色短直线,白色
短直线的线间距应为 1 m,线宽应为 150 mm,和导向车道的白色实线夹角应为 45°,见图 19。
5.7.3
可变导向车道线设置要求如下:
a)
应与交通标志配合设置;
b)
可变导向车道线设置长度应与相邻导向车道线长度一致,内部不应设置机动车导向箭头;
c)
可变导向车道线可与车道编号路面文字标记配合设置。
图 19
可变导向车道线设置示例
10
DB23/T 3832.3—2024
5.8
车行道渐变段标线
5.8.1
导向车道数大于路段机动车道数时,导向车道线与路段车行道分界线应平滑顺接。支路交叉口
渠化时,渐变段长度不应小于 20 m;干路交叉口渐变段不应小于 30 m,见图 20。
a)支路
b)干路
图 20
车行道渐变段标线设置示例一
5.8.2
渐变段内标线应根据交叉口机动车主流方向,调整渐变段虚线与实线连接位置,见图 21。
a)无路侧展宽
b)有路侧展宽
图 21
车行道渐变段标线设置示例二
5.9
路口导向线
5.9.1
在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或交通组织复杂的交叉口,机动车识别机动车出口道困难或交通流交
织严重的情况,应设置路口导向线,用以辅助机动车行驶和转向。
11
DB23/T 3832.3—2024
5.9.2
路口导向线可分为左转路口导向线、右转路口导向线、直行路口导向线。
5.9.3
路口导向线为白色或黄色圆曲(或直)虚线,线段 2 m,间隔 2 m,线宽 150 mm,见图 22。
a)白色路口导向线
b)黄色路口导向线
图 22
路口导向线
5.9.4
路口导向线设置情形如下:
a)
平面交叉口相交角小于 70°或左转机动车识别机动车出口道困难,宜设置左转路口导向线,
见图 23;
图 23
左转路口导向线设置示例
b)
直行机动车进口道和出口道错位,大于设计速度规定的交叉口渐变率,宜设置直行路口导向
线,见图 24;
图 24
直行路口导向线设置示例
12
DB23/T 3832.3—2024
c)
右转机动车转动角度较大或易与非机动车、路缘石产生冲突,宜设置右转路口导向线,见图
25。
图 25
右转路口导向线设置示例
5.9.5 路口导向线设置要求如下:
a) 路口导向线起终点应设置在交叉口相交区域,不应穿过人行横道线或非机动车道线;
b) 左转路口导向线应设置在机动车行驶方向左侧,右转路口导向线设置在机动车行驶方向右侧;
c) 一条导向车道可设置一条路口导向线。特殊情况下,一条导向车道可设置两条路口导向线;
d) 当有多条导向车道时,可设置多条路口导向线。
5.10 左弯待转区线
5.10.1 左弯待转区线用来指示左转机动车在直行时段,进入待转区等待左转的位置。
5.10.2 左弯待转区线应由白色虚线、停止线和机动车导向箭头三部分组成;白色虚线线宽 150 mm,线
段及间隔长均为 500 mm;停止线线宽宜为 200 mm 或 300 mm;机动车导向箭头长应为 3 m,宜在左弯待转
区起始位置及停止线前各设置一组,左弯待转区较长时可重复设置,较短时可仅在停止线前设置一组,
见图 26。
图 26
左弯待转区线
5.10.3
左弯待转区线设置要求如下:
a)
左弯待转区线应与左转专用信号及左转机动车专用车道配合设置;
b)
左弯待转区线应设置在左转机动车专用车道前端,伸入交叉口,且起点应设置在交叉口相交
区域,不应穿过人行横道线或非机动车道线;
c)
设置左弯待转区线时应保证交叉口空间足够,左弯待转区长度不应小于 12 m,见图 27;
13
DB23/T 3832.3—2024
图 27
左弯待转区线设置示例一
d)
左弯待转区停止线与对向直行行驶轨迹间距不应小于 0.5 m。若左转非机动车一次过街时,双
向左弯待转区之间距离不应小于 6 m,见图 28;
图 28
左弯待转区线设置示例二
14
DB23/T 3832.3—2024
e)
在有条件的交叉口,可设置多条左弯待转区线,但不应超过对应的机动车出口道数;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