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100
CCS C 75 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834—2024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管理指南
2024 - 08 - 30 发布
2024 - 09 - 29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3834—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条件 ........................................................................... 2
5 机构管理 ........................................................................... 2
6 培训过程管理 ....................................................................... 5
7 培训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 7
附录 A(资料性) 安全生产培训档案样表 ................................................. 8
参考文献 ............................................................................. 17
I
DB23/T 383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黑龙江中益安全技术检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黑龙
江蓬希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伟红、陈立辉、刘铁超、姚立超、王光彬、郭琳、常译、李明、孙超、刘鑫
楠、吴昊鑫、张晓东、丁筱婷。
II
DB23/T 3834—2024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设立和运行的基本条件,给出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机构管理、培
训过程管理、培训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矿山、危险化学品、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
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
培训活动的培训机构以及自主开展上述培训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文件不适用于从事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的培训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AQ 8011—2023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AQ 8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生产培训
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和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来源:AQ 8011—2023,3.1]
3.2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从事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
[来源:AQ 8011—2023,3.2]
3.3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安全生产培训活动。
[来源:AQ 8011—2023,3.3]
3.4
专职教师
1
DB23/T 3834—2024
与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由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专门从事安全生产培训教学工作,具备安全生产培训类别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人员。
3.5
兼职教师
由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聘请,兼职从事安全生产培训教学工作,具备安全生产培训类别应有的专业知
识、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人员。
[来源:AQ 8011—2023,3.5]
3.6
管理人员
与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由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承担安全生产培训教学管理、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管理及服务工作任务的人员。
3.7
培训过程管理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在完成一个培训项目或培训周期时,对培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策划、组织、
实施、改进和质量控制的管理活动。
4 基本条件
4.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其中社会中介组织经营范围符合从事安全生产培训
活动的要求。
4.2
具备法定代表人出具的知悉并承担安全生产培训的法律责任、义务、权利和风险的承诺书。
4.3
具备与培训规模、培训专业相适应的师资力量。
4.4
具备承担安全生产培训教学管理、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管理及服务工作任务的人员。
4.5
具备与所开展的培训范围相适应的场所和设备设施。
4.6
具备满足相应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大纲要求的教材与课件。
4.7
具备保障培训项目有效实施的其他培训资源。
5 机构管理
5.1
组织机构
5.1.1 设置符合培训工作实际的组织机构,明确培训教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学
员管理、安全和应急管理、后勤服务等职能分工。
5.1.2 配备 3 名及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专职管理人员,其中至少 1 人取得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
程师职业资格证或高级职称。
5.2
制度建设
5.2.1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岗位责任制、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学员管理、
教学评估、过程管理、档案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安全和应急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
5.2.2 确保培训管理制度有效实施,保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有效运行。
5.3
师资能力
5.3.1 专(兼)职教师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和 5 年及以上实践经验。
2
DB23/T 3834—2024
5.3.2 每个特种作业类别配备 3 名及以上专(兼)职教师,其中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和高处
作业每个作业类别至少配备 1 名专职教师且不可跨类别任专职教师。
5.3.3 特种作业线下理论培训专(兼)职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5.3.4 特种作业线上理论培训专(兼)职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
师职业资格证或高级职称。
5.3.5 特种作业实际操作培训的专(兼)职教师取得过所授课程工种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或中级工及以
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5.3.6 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专(兼)职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
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或高级职称,每个行业类别配备 2 名及以上专(兼)职教师,其中
至少配备 1 名专职教师。
5.4
办公及培训场所
5.4.1 具备自有或签署 3 年及以上租用合同的固定办公场所和培训场所,配备满足日常需要的办公及
教学设备设施。
5.4.2 办公场所满足所有管理人员及专职教师工作需要,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 6 m
2。
5.4.3 具备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的理论教学场地,且配备实时监控录像设备,其中至少一间教室满
足同期 60 人及以上的培训需求,学员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 1.5 m
2。
5.4.4 具备与申报培训特种作业类别相对应的实际操作培训场地,配套设备设施满足培训需要和教学
要求。
5.4.5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每个类别配备 3 个及以上工位,每个工位面积不小于
5 m 2。
5.5 设备设施
5.5.1 配备具有学员身份信息录入以及识别功能的考勤设备,对线下培训全过程考勤并保存考勤记录。
5.5.2 配备具有联网和存储功能的监控设备,对线下培训全过程监控并保存视频记录。
5.5.3 理论培训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配套的学员培训后勤保障设施,包括计算机、投影设备、
音响设备等。
5.5.4 实际操作培训设备设施配置遵循贴近工作实际、安全可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原则,功能涵
盖培训大纲要求的训练内容。
5.5.5 实际操作设备设施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自有或租赁,其中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
作业的实际操作设备设施为真实实际操作设备设施且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自有,其他作业类别至少配备
实物仿真培训设备。
5.5.6 采用租赁方式的实际操作设备设施签订 3 年及以上独立使用权的租赁合同,明确双方安全管理
责任。
5.5.7 建立实际操作培训设备管理台账,对实际操作培训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完好、
可靠,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5.6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
5.6.1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具有国家域名注册证书或网络服务器服务协议,符合网络安全要求,并
能够稳定运行。
5.6.2 开展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第三方线上安全生产培训
平台确保与黑龙江省安全生产培训和考试系统对接。
5.6.3 使用第三方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与培训平台运营单位签订协议,明确
3
DB23/T 3834—2024
网络数据保密协议和安全责任,对线上安全生产培训教学进行全过程管理。
5.6.4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支持用户利用 PC 端及 Android、iOS、HarmonyOS 等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
进行学习,并实时同步多终端学习的培训进度、学时等信息。
5.6.5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能实现用户实名制信息采集、注册、批量导入导出、查询、删除等功能,
并在学员登录时进行身份验证。
5.6.6 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的功能包括课程管理、实名注册、远程教学、交流互动、学习记录、学
时证明、档案管理、查询统计、人像抓拍、人脸识别、屏蔽快进、防止多点登录、无操作锁屏等,并如
实记录学员培训学时。
5.6.7 设置专人负责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学员的学习管理,跟踪学员学习情况,加强学员管理,确保学
员完成规定学时。
5.7
档案管理
5.7.1 建立机构基本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教师档案、资产设施档案和培训档案,做好档案的建档和
保管工作。其中:
a) 机构基本档案包括:
1) 营业执照(副本);
2) 机构章程;
3) 规章制度汇编;
4) 其他相关资料。
b) 管理人员档案包括:
1) 培训机构管理人员汇总表;
2) 管理人员登记表(见附录 A 中图 A.1);
3) 劳动关系证明(保险缴费单据或劳动合同复印件);
4) 其他相关资料。
c) 教师管理档案包括:
1) 培训机构教师汇总表;
2) 教师登记表(见附录 A 中图 A.2);
3) 教师聘任协议书;
4) 劳动关系证明;
5) 学历证书(复印件);
6) 特种作业证书、职业等级证书和职称证书(复印件);
7)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培训和考试系统查询证明;
8) 其他相关资料。
d) 资产设施档案包括:
1) 房屋、场地所属产权证明(复印件须加盖权属单位公章);
2) 租赁房屋、场地、设施的长期租赁协议;
3) 设施设备登记台账;
4) 其他相关资料。
e) 培训档案以培训系统为准,按照“一期一档”进行保存,培训档案包括:
1) 培训方案或培训计划;
2) 学员信息汇总表;
3) 培训班教师授课记录(见附录 A 中图 A.3);
4)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见附录 A 中图 A.4);
4
DB23/T 3834—2024
5) 教师教学质量分析表(见附录 A 中图 A.5);
6) 综合质量评价表(见附录 A 中图 A.6);
7) 综合质量评价分析表(见附录 A 中图 A.7);
8) 培训总结;
9) 考勤记录表(网授时结合班级另附学时证明文件);
10) 学员登记表(见附录 A 中图 A.8、图 A.9);
11) 培训教材与课件;
12) 线下培训现场视频记录(可单独存放);
13) 其他相关资料。
5.7.2 使用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平台进行理论培训的,档案在 5.7.1 建议内容的基础上,保存学习记录、
人像抓拍图片、学时证明等信息。
5.7.3 培训档案管理实施分类管理,内容与所承接的各项培训服务项目的培训过程管理工作内容相对
应。
5.7.4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至少保存 6 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档案至少保存
3 年。
5.7.5 配备专门的培训档案室,其使用面积和档案柜(架)数量满足培训档案保存需求,并符合防火、
防盗、防潮要求,存放安全。
5.7.6 保障电子档案安全、完整,确保可查询、可验证。
5.8
安全管理
5.8.1 按照 GB/T 29639 的要求编制火灾、踩踏、触电等类别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
织应急演练。
5.8.2 培训场所消防设施和建筑防火分别符合 GB 55036 和 GB 55037 的要求,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5.8.3 培训场所应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不被占用、堵塞、锁闭。
5.8.4 建立应急设备设施和应急物资管理台账,并定期检查、维护与保养,确保完好、可靠。
5.8.5 培训全过程密切关注学员实际操作情况,采取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防范和应急处置。
6 培训过程管理
6.1
理论培训过程管理
6.1.1 理论培训采用线下或者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6.1.2 培训课程及学时满足培训大纲的要求,线下理论培训学时不低于相应培训大纲规定理论培训学
时的 30%,线下培训每学时至少为 45 min,线上培训每学时至少为 30 min。
6.2
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培训过程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培训按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现场培训,并保障培训过程的安全性。
6.3
培训过程管理程序
6.3.1 管理程序
按照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和相关标准组织实施培训,管理程序见图1。
5
DB23/T 3834—2024
制定计划
发布通知
组织报名
实施培训
过程控制
资料归档
图1 管理程序
6.3.2 制定计划
根据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报名情况,组织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6.3.3 发布通知
按照培训计划在培训开班前及时向社会和学员如实发布培训通知,便于企业和学员咨询、报名。
6.3.4 组织报名
按照要求录入学员信息,并在系统开班前完成学员信息确认。
6.3.5 实施培训
6.3.5.1 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和国家相关标准组织实施培训,培训内容和学时符合培训大纲要求。
6.3.5.2 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具备全过程管理培训班相应的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6.3.6 过程控制
6.3.6.1 采取班主任听课、组织学员评价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6.3.6.2 培训班结班前,对按时完成规定学时的学员在培训系统中确认学时,及时申报考试。
6.3.6.3 培训完成后,在 1 年内为完成规定学时的初培学员申报考试;学员暂不参加考试的,学时保
留 1 年有效期,逾期需重新培训,完成学时后再次申报考试。
6.3.6.4 在复审学员证书到期前完成申报考试,过期不能申报考试。
6.3.7 资料归档
在培训项目完全结束后,即全体学员完成培训后,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和5.7的建议,
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档案。
6
DB23/T 3834—2024
7 培训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7.1 建立教学考核评估机制和安全生产培训质量过程控制体系,确保培训有效实施,包括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与方法、课件、培训效果等指标。
7.2 根据安全生产培训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质量评估措施,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实施培训
质量控制。
7.3 培训质量控制活动符合培训工作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动态监控培训过程、评估课程质量、
评审各阶段培训过程、测评培训绩效、提出改进措施等工作内容。
7.4 对培训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以及考核结果制定规范性文件,培训质量控制工作过程形成文件记
录并存档管理。
7.5 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的各类管理性文件,具有操作性和记录性功能,并与所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活
动相符合。
7.6 每年至少组织 1 次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的综合管理评审,检查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考核
师资和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检查落实教学改进措施,并制定持续改进方案。
7.7
及时更新教材与课件,并加强内容审核。
7
DB23/T 3834—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安全生产培训档案样表
A.1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登记样表见图 A.1。
图A.1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登记样表
8
DB23/T 3834—2024
A.2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登记样表见图 A.2。
图A.2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登记样表
9
DB23/T 3834—2024
A.3 培训班教师授课记录样表见图 A.3。
图A.3 培训班教师授课记录样表
10
DB23/T 3834—2024
A.4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样表见图 A.4。
图A.4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样表
11
DB23/T 3834—2024
A.5 教师教学质量分析样表见图 A.5。
图A.5 教师教学质量分析样表
12
DB23/T 3834—2024
A.6 综合质量评价样表见图 A.6。
图A.6 综合质量评价样表
13
DB23/T 3834—2024
A.7 综合质量评价分析样表见图 A.7。
图A.7 综合质量评价分析样表
14
DB23/T 3834—2024
A.8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登记样表见图 A.8。
图A.8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登记样表
15
DB23/T 3834—2024
A.9 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登记样表见图 A.9。
图A.9 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登记样表
16
DB23/T 3834—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19025 质量管理 能力管理和人员发展指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6]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