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沉管式检查井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mmersed-installation inspection shaft
DBJ41 / T
249-2021
主编单位: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21 年 8 月 1 日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21 郑
州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公告〔2021〕51 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沉管式检查井
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沉管式检查井技术标准》为我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编号为 DBJ41 / T 249-2021,自 2021 年 8 月 1 日起在我省实施。 本标准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www. hnjs. gov. cn)公开,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
附件:沉管式检查井技术标准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 年 6 月 24 日
前 言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4 年度河南省
第一批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2014〕10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排水管道非开
挖施工及旧有管道维修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设计、施
工、验收、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本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郑州市市政
工程总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友爱路 1 号,邮政编码:450007,
电子邮件:wujidong@ 126. com,电话:0371-67170367)负责具体技
术内容的解释。
主编单位: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参编单位:河南中豫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
恒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市市政公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河南恒盛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郑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吴纪东 王明远 光军伟 陈 波 王岭军
马国强 李 巍 栾 宁 张奇伟 贾 猛
秦言亮 任 远 何延刚 李乐辉 冯大阔
吴亚明 王 申 赵艳辉 张力文 郑慧斌
·1·
李 磊 田志杰 郑全成 李金环 张双梅
张永亮 康 健 孙 超 申丽晓 郑璐璐
王超慧 赵春发 吴 爽 魏春光
审 查 人 员:胡伦坚 罗付军 杜明芳 宋建学 巴松涛
白家波 叶雨山
·2·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 1 术 语 ………………………………………………… 2 2. 2 符 号 ………………………………………………… 3 3 材 料 ………………………………………………………… 5 4 设 计 ………………………………………………………… 7 4. 1 构 造 ………………………………………………… 7 4. 2 下沉计算 ……………………………………………… 8 4. 3 组合基础设计 ………………………………………… 10 4. 4 沉管式检查井盖板设计 ……………………………… 13 5 施 工 ………………………………………………………… 14 5. 1 一般规定 ……………………………………………… 14 5. 2 测 量 ………………………………………………… 14 5. 3 沉 管 ………………………………………………… 15 5. 4 沉管井基础施工 ……………………………………… 16 5. 5 盖板及后装式爬梯安装 ……………………………… 17 5. 6 季节性施工 …………………………………………… 18 6 验 收 ………………………………………………………… 19 6. 1 一般规定 ……………………………………………… 19 6. 2 主控项目 ……………………………………………… 19 6. 3 一般项目 ……………………………………………… 20 7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22 7. 1 施工安全 ……………………………………………… 22 7. 2 环境保护 ……………………………………………… 23 ·1·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24 25 27
·2·
1 总 则
1. 0. 1 为规范沉管式检查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
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无压管道上自沉式检查
井的设计、干法施工及验收。
1. 0. 3 沉管式检查井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及施工
能力等因素进行设计、施工。
1. 0. 4 沉管式检查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 语
2. 1. 1 竖向沉管
通过管内除土,依靠钢筋混凝土管节自重及附加重力克服井
壁摩阻力后,将一节或多节钢筋混凝土管节逐节竖向下沉至既有
管道上表面。
2. 1. 2 组合基础
检查井下部既有管道两侧经开挖,将管道下部同检查井壁现
浇成一体共同组成的检查井基础(见图 2. 1. 2)。
图 2. 1. 2 沉管式检查井组合基础 (单位:mm)
2. 1. 3 后装式爬梯
在沉管式检查井内壁上通过钻孔安装爬梯。
2. 1. 4 井室盖板
位于沉管最上部设置有人孔的钢筋混凝土板状构件,用于封
闭沉管上口,形成井室空间,简称“盖板”。
2. 1. 5 沉管式检查井
利用钢筋混凝土管垂直安放,通过管内除土方式下沉至既有
·2·
管道上表面,除土至既有管道下部,现浇混凝土连接既有管道和垂
直管节完成的检查井,简称“沉管井”。
2. 1. 6 下沉系数
作用在一节或多节下沉管节上的使管节下沉的竖向作用力与
管节下沉过程中所受阻力的比值。
2. 1. 7 初沉阶段
首节管节开始下沉时起,至下沉到该节管节 2 / 3 长度为止的
阶段。
2. 1. 8 持续下沉阶段
初沉阶段与终沉阶段之间的阶段。
2. 1. 9 终沉阶段
下沉管节距既有管道上表面 0. 5
m 时起至与既有管道上表面
接触为止的阶段。
2. 2 符 号
A———组合基础底面面积;
B ———基础底面宽度;
b ———管节壁厚;
d ———基础埋置深度;
Fsv,k ———竖向土压力;
Fk ———沉管井基础上部结构传递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fk ———单位摩阻力标准值;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ka ———多土层单位摩阻力标准值的加权平均值;
fki ———第 i 层土单位摩阻力标准值;
H———沉管深度;
Hs ———盖板上的覆土厚度;
·3·
hsi ———第 i 层土的厚度;
K ———下沉系数;
G ———下沉过程中已安装管节的自重标准值;
N ———助沉配重标准值;
n———沿沉管下沉方向不同类别土层的层数;
ns ———竖向土压力系数;
PK ———相应于荷载效应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q———基础自重、基础上的土重的合量,包括破除后的管道重
量、预计的检查井存水重量;
R ———沉管刃脚反力;
Rd ———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S ———沉管外壁与土体的接触面面积;
Tf ———沉管外壁与土体的总摩阻力标准值;
U ———管节外围周长;
γ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
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γs ———回填土的重力密度;
ηb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4·
3 材 料
3. 0. 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中的相关规定。
3. 0. 2 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粗砂,含
泥量不应超过 2%。
3. 0. 3 粗骨料宜采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其最大粒
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 / 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
距的 3 / 4,含泥量不应超过 1%,其中盖板构件的粗骨料的最大粒
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 / 3,且不应超过 40
mm。
3. 0. 4 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宜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
土用水标准》JGJ
63 中的有关规定。
3. 0. 5 当混凝土配制中采用外加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 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试验
确定外加剂适用性及相应的掺量。
3. 0. 6 钢筋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
分:热轧光圆钢筋》GB / T
1499. 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
轧带肋钢筋》GB / T
1499. 2 的相关规定,采用的钢筋应具有出厂合
格证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报告。
3. 0. 7 沉管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
水管》GB / T
11836 的相关规定,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
抗渗等级不应低于 P8,管体外表面应有明显识别标记,应有出厂
证明书。
3. 0. 8 沉管式检查井的基础及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抗渗等级不应低于 P8。
3. 0. 9 沉管式检查井沉管管节的连接密封宜采用密封橡胶圈,密
封橡胶圈应采用耐腐蚀的专用橡胶材料制成,并应由管材厂家配
·5·
套供应,其性能、质量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
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 / T
946 的相关规定。
·6·
4 设 计
4. 1 构 造
4. 1. 1 沉管式检查井由组合基础、井室、盖板、井筒、井盖等构成
(见图 4. 1. 1)。
图 4. 1. 1 沉管式检查井构造图 (单位:mm) ·7·
4. 1. 2 钢筋混凝土沉管井井室直径宜大于 1. 5 倍既有管道外径,
且不宜小于 2
000
mm。
4. 1. 3 组成沉管式检查井井室的管节数的确定应同时考虑单节管
道长度、井筒高度、井室高度等,经室筒适配后确定,且宜取整数。
4. 2 下沉计算
4. 2. 1 沉管施工前应进行下沉验算,必要时尚应进行抗浮稳定性 计算。 4. 2. 2 管节竖向下沉过程中,管节外壁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应根 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下沉深度等因素并参考类似施工经 验确定。 4. 2. 3 下沉管节外壁摩阻力沿管外壁深度方向的分布,可按如下 假定计算:在 0~5 m 深度范围内,单位面积摩阻力按斜直线确定, 在深度 5 m 以 下, 单 位 面 积 摩 阻 力 为 一 常 数, 计 算 模 型 见 图 4. 2. 3。
·8· 图 4. 2. 3 摩阻力沿沉管外壁分布图
4. 2. 4 沉管外壁与土层间的单位摩阻力标准值应根据工程地质
条件,通过试验或根据经验确定。 当无试验或无可靠经验时,可根
据土层类别按表 4. 2. 4 的规定选用。
土层类别 fk(kPa) 土层类别 fk(kPa)
流塑状态黏性土 10~15 砂性土 12~25
可塑、软塑状态黏性土 10~25 砂砾石 15~20
硬塑状态黏性土 25~50 卵石 18~30
泥浆套 3~5 空气幕 2~5
注:当沉管井外壁空隙为灌砂助沉时,单位摩阻力标准值可取 7~10 kPa。
4. 2. 5 当沉管井所处土层为多种类别时,单位摩阻力可取各层单 位摩阻力标准值的加权平均值,该值可按式(4. 2. 5)计算: fka = ∑ i = 1 ∑ n i = 1 n fkihsi hsi (4. 2. 5) 式中 fka ———多土层单位摩阻力标准值的加权平均值,kPa; fki ———第 i 层土单位摩阻力标准值,kPa,可按表 4. 2. 4 采 用; hsi ———第 i 层土的厚度,m; n———沿沉管下沉方向不同类别土层的层数。 4. 2. 6 沉管下沉系数按式(4. 2. 6-1)计算确定: K = G + N (4. 2. 6-1) Tf + R Tf =fkS (4. 2. 6-2) R = UbRd (4. 2. 6-3) 式中 K ———下沉系数,应不小于 1. 05; ·9·
G ———下沉管节的自重标准值,kN;
N ———助沉配重标准值,kN,无助沉时取 0;
Tf ———沉管外壁与土体的总摩阻力标准值,kN;
fk ———单位摩阻力标准值,kPa;
S ———沉管外壁与土体的接触面面积,m2;
R ———沉管刃脚反力,kN;
U ———管节外围周长,m;
b ———管节壁厚,m;
Rd ———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当缺少相关资料
时,可按表 4. 2. 6 选取。
序号 土的种类 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
1 淤泥 100~200
2 淤泥质黏性土 200~300
3 细砂 200~400
4 中砂 300~500
5 粗砂 400~600
6 软塑、可塑状态粉质黏土 200~300
7 坚硬、硬塑状态粉质黏土 300~400
8 软塑、可塑状态黏性土 200~400
9 坚硬、硬塑状态黏性土 300~500
4. 3 组合基础设计
4. 3. 1 组合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
50007 中的相关规定。
·10·
4. 3. 2 沉管式检查井组合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式(4. 3. 2) 的 要求: PK ≤fa (4. 3. 2) 式中 PK ———相应于荷载效应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值,kPa;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4. 3. 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地质勘查报告选用,当缺少相关 资料时,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 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4. 3. 4 当基础宽度大于 3 m 或埋置深度大于 0. 5 m 时,从载荷试 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 按式(4. 3. 4)修正: fa =fak +ηbγ(B - 3) +ηdγm(d - 0. 5) (4. 3. 4) 式中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ηb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表 4. 3. 4 选 取; ηd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表 4. 3. 4 选 取; γ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 m3; B ———基础底面宽度,m,小于 3 m 时按 3 m 取值,大于 6 m 时按 6 m 取值; 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 m3; d ———基础埋深,m,一般自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 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 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11·
土的类别 ηb ηd
淤泥和淤泥质土 0 1. 0
人工填土 孔隙比或液性指数≥0. 85 的黏性土 0 1. 0
红黏土 含水比>0. 8 0 1. 2
含水比≤0. 8 0. 15 1. 4
大面积 压实填土 压实系数大于 0. 95、黏粒含量≥10%的粉土 0 0 1. 5 2. 0
粉土 黏粒含量≥10%的粉土 0. 3 1. 5
黏粒含量<10%的粉土 0. 5 2. 0
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 0. 85 的黏性土 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时的稍密状态) 中砂、粗砂、砂砾和碎石土 0. 3 2. 0 3. 0 1. 6 3. 0 4. 4
注:1.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
2. 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 2 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4. 3. 5 基础底面的压力宜按式(4. 3. 5)确定: PK = Fk + q A (4. 3. 5)
式中 Fk ———沉管井基础上部结构传递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kN; q———基础自重、基础上的土重的合量,包括破除后的管道 重量、预计的检查井存水重量,kN; A———组合基础底面面积,m2。
·12·
4. 4 沉管式检查井盖板设计
4. 4. 1 沉管式检查井盖板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盖板上覆 土厚度不宜大于 2. 5 m。 4. 4. 2 沉管式检查井盖板的活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当无特殊要求时可取 4. 0 kN/ m2,准永久值系数取 0. 4。 4. 4. 3 作用在盖板上竖向土压力标准值,应按式(4. 4. 3)计算: Fsv,k =nsγsHs (4. 4. 3) 式中 Fsv,k ———竖向土压力,kN/ m2; ns ———竖向土压力系数,一般可取 1. 0; γs ———回填土的重力密度,kN/ m3,可按 18 kN/ m3 取值; Hs ———盖板上的覆土厚度,m。 4. 4. 4 盖板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吊环,吊环应采用 HPB300 钢筋制 作,并能满足盖板的吊装要求。
·13·
5 施 工
5. 1 一般规定
5. 1. 1 施工前应踏勘施工现场,复核相关设施及构筑物的位置和
标高。
5. 1. 2 施工现场用电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194 及《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范》JGJ
46 中的有关规定。
5. 1. 3 进入施工现场的管节宜在沉管位置附近经硬化处理的场
地竖向放置,任意两管节净间距不宜小于 1. 5
m。
5. 1. 4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编制沉管式检查井施
工方案,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5. 1. 5 施工单位应建立、复核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对控制点进行
保护。
5. 1. 6 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
具以及安全防护措施。
5. 2 测 量
5. 2. 1 沉管井定位前应复测既有地下管道轴线位置,根据实际轴
线位置及设计图纸定位沉管井井位并复测井位处管线高程。
5. 2. 2 沉管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在井位周边增设管节下沉控
制桩并在平面图上进行标记,施工过程中应加以保护。
5. 2. 3 管节竖直安放就位后应将地下管道轴线引测到管外皮上,
并在平行管外皮轴线的管皮其他位置标记高度刻度线。
5. 2. 4 在管节内壁上与外壁对应位置也应标记出轴线,并在管节
最高点设置挂线坠装置。
·14·
5. 2. 5 每班沉管测量开始前,应对控制桩、已完成工程部位及轴
线进行联合复测。
5. 2. 6 初沉阶段应加强观测,管节就位后开始下沉前应测量一
次,后续每下沉 1
m 不应少于一次。
5. 2. 7 基础施工后应复测沉管井位置及高程并做好记录。
5. 3 沉 管
5. 3. 1 管节下沉前应根据设计井筒标高开挖基坑,对基坑底进行
清理、平整并夯实。
5. 3. 2 吊装管节使用的起重机械或设备应功能正常、完整,起重
吊装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
规范》JGJ
276 中的相关规定。
5. 3. 3 起吊管节时应严格遵守管节吊装说明,严禁穿心吊。
5. 3. 4 首节管节安放时,宜使承口向下放置于地面井位处。
5. 3. 5 管内除土下沉时应先挖中间部分,然后向周围扩展除土,
除土施工应对称、均匀。
5. 3. 6 初沉阶段每次除土深度不宜超过 500
mm;持续下沉阶段
及终沉阶段每次除土深度不宜超过 800
mm。
5. 3. 7 下沉接管前应控制已下沉管节的外露高度,不宜小于 500
mm。
5. 3. 8 沉管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管纠偏应根据测量数据随偏随纠,纠偏时应遵循“以防
为主,以纠为辅,勤测、慢纠、缓纠、有偏必纠、纠则适度”的原则。
2 沉管纠偏宜采用除土纠偏、压重纠偏。
5. 3. 9 当沉管下沉系数小于 1 时,宜采用灌砂法、压重法等助沉
法配合管节下沉,不宜采用接管法助沉。
·15·
5. 4 沉管井基础施工
5. 4. 1 沉管井基础施工前,首节管节应下沉到既有地下管道管上 皮位置。 5. 4. 2 基础开挖直径应大于下沉管节外径 200 mm,开挖深度从 既有地下管道管下皮最低点算,不应小于 300 mm,同时,基础开挖 尚应从既有地下管道两侧向管道下部伸入,至不小于既有管道直 径的 1 / 3 处(见图 4. 1. 1)。 5. 4. 3 沉管井基础钢筋骨架可根据井下操作空间分段制作、 安装。 5. 4. 4 沉管井基础混凝土浇筑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 应至既有管道半管位置以下 50 mm 处(见图 4. 1. 1)。 5. 4. 5 在方便施工且不涨模的前提下,可根据井下操作面和基础 混凝土的几何尺寸来决定采用模板的材质及支护方式。 5. 4. 6 沉管井基础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除满足本标准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中的相关规定。 5. 4. 7 既有地下管道破除宜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且硬化后,破除 既有地下管道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破除范围,破除范围不应超过井 室范围内的管道上 1 / 2 管壁,并应避免损坏管道破除范围内的原 管道配筋。 5. 4. 8 截断管道破除范围内的原管道配筋时宜采用液压剪,对截 断的原管道配筋弯折时应控制弯折位置。 5. 4. 9 沉管井基础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 30 ~50 mm,当采用泵 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控制在 160~180 mm。 5. 4. 10 沉管井混凝土基础与下沉到位的管节之间宜采取以下抗 渗措施: 1 采取混凝土自身防水,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面应比接头 ·16·
处混凝土高 10~20
mm,采用包裹的方式加强抗渗能力;
2 在管节承口内侧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3 在止水条内侧宜安装注浆花管,控制接缝处渗漏。
5. 4. 11 沉管井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宜采用覆盖保湿法进行
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7
d。
5. 4. 12 沉管井基础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
土强度不宜低于 90%;
2 拆模不得损坏混凝土结构的边、角、面。
5. 4. 13
沉管井基础混凝土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前不得投入
使用。
5. 5 盖板及后装式爬梯安装
5. 5. 1 盖板安放前沉管井基础应施工完毕,且沉管井基础混凝土 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 5. 2 盖板安放时人孔位置应根据后装式爬梯安放位置调整,与 后装式爬梯安放位置保持一致;盖板安放前,安放位置宜满铺 M10 防水水泥砂浆。 5. 5. 3 后装式爬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装式爬梯的安装孔应进行放样和定位,经核对无误后方 可钻孔,孔深不宜小于管壁的 2 / 3,且不小于 100 mm,钻孔后应立 即清孔; 2 爬梯安装前应清除表面浮锈和污渍,且安装孔内表层含水 率应符合胶粘剂使用要求; 3 向安装孔内灌注胶粘材料时,应从安装孔底部起灌,边灌 边缓慢拔出灌注头至孔口,爬梯插入孔内后应等到材料固化后方 可踩踏。 5. 5. 4 爬梯安装并能正常使用后应按设计要求对沉管管节接缝 ·17·
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弹性密封膏密封,密封膏进入
管缝深度不小于 15
mm,且表面应抹平,不得凸入井内。
5. 6 季节性施工
5. 6. 1 施工期间应主动了解气象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5. 6. 2 雨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雨期施工应充分利用地形与现有排水设施,经评估现有地
形及排水设施不足以应对降雨时应及时修建新的临时排水设施;
2 雨期进行沉管井施工前应对井口采取挡水及导流措施;
3 降雨时宜停止施工,巡查现场;
4 雨期施工中断时,应用防雨材料覆盖井口;
5 发现沉管井进水后应立即组织排水并强化防雨措施;
6 雨后开始沉管井施工前,应对沉管井施工现场进行确认。
5. 6. 3 热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避开高温时段施工;
2 宜在沉管井内安装、使用通风降温设施及在井口搭设遮
阳棚;
3 井下、井上操作工人宜缩短轮换时间;
4 应采取措施加快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浇筑完毕应及时覆
盖、洒水保湿养护。
5. 6. 4 冬季施工时应对浇筑前的混凝土混合料及易受低温影响
的防水材料采取保温措施。
5. 6. 5 遇大风天气宜停止施工,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异物落入沉
管井内。
·18·
6 验 收
6. 1 一般规定
6. 1. 1 沉管式检查井施工质量验收应以每 5 座井作为一个验收
批,小于 5 座的按一个验收批,验收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
项目进行验收。
6. 1. 2 隐蔽工程应组织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隐蔽文件后予
以隐蔽。
6. 1. 3 验收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的质量验收经抽样检验合格;
2 一般项目中的实测项目抽样检验的合格率应达到 80%以
上,且超差点的最大偏差值应在允许偏差值的 1. 5 倍范围内;
3 主要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复验合格,试块、试件检验合格;
4 主要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以及相关实验检测资料齐
全、正确,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6. 1. 4 质量验收记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中的相关规定。
6. 2 主控项目
6. 2. 1 所用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
计要求,其中所用管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抗渗等级不
应低于 P8。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 2. 2 密封橡胶圈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
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 / T
946 的相关要求。
·19·
1 密封橡胶圈应位置正确,无扭曲、外露现象,且不得有割
裂、破损、气泡、孔洞、飞边等缺陷,其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有关标
准及设计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
检查数量:逐根检查。
2 密封橡胶圈应有出厂检验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 产品到达
现场后,检查其硬度、压缩率和抗拉力,其值不应小于出厂合格标准。
检查数量:抽检进场密封橡胶圈数量的 5%。
6. 2. 3 混凝土基础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浇筑记录,检查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渗
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座井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试块应各留置
一组。
6. 2. 4 沉管井盖板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浇筑记录,检查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渗
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座井盖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试块应各留置
一组。
6. 3 一般项目
6. 3. 1 混凝土无明显质量缺陷;井室无明显湿渍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每一座井。
6. 3. 2 管节连接接口处无破损。
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每个接口。
6. 3. 3 井内部构造符合设计和水力工艺要求,且部位位置及尺寸
正确,无建筑垃圾等杂物。
·20·
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每一座井。
6. 3. 4 井室内爬梯位置正确、牢固。
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
检查数量:每一座井。
6. 3. 5 井盖、座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稳固。
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每一座井。
6. 3. 6 沉管式检查井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 3. 6 的规定。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平面轴线位置 (轴向、垂直轴向) 15 每座 2 用钢尺量测、 用经纬仪量测
2 结构断面尺寸 +10,0 2 用钢尺量测
3 井室直径 ±20 2 用钢尺量测
4 垂直度 ≤0. 1%H 2 用钢尺量测
5 井壁管节错口 15%壁厚, 且≤20 1 用钢尺量测
6 井口高程 路面±5 非路面+20 1 用水准仪量测
7 基础底高程 0,-20 2
8 爬梯水平间距、 垂直间距及 外露长度 ±10 1 用钢尺量测
9 流槽宽度 +10 1 用钢尺量测
注:H 为沉管总长度。
·21·
7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7. 1 施工安全 7. 1. 1 沉管井施工前应对沉管位置的地下障碍物情况进行调查。 7. 1. 2 基坑开挖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80 中的有关 规定。 7. 1. 3 基坑周围设置的防护栏杆,其立杆距基坑边缘不小于 1. 0 m,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 1. 2 m,且应在防护栏杆上安装警示标志。 7. 1. 4 管节吊装时,起重设备架设位置不应影响基坑边坡的 稳定性。 7. 1. 5 起重设备在架空高压输电线附近作业时,与线路间的安全 距离应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7. 1. 6 应在沉管井内壁上设置固定或可移动的供施工人员进出 井的梯子或其他攀爬设施,并应确保其安全性。 7. 1. 7 人工井下除土时不宜多人同时操作,井下出土时应采取措 施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当采用机械除土时,井下严禁站人。 7. 1. 8 井下照明应使用没有接头的橡胶软电缆,且井口应采取防 止电缆受到摩擦的技术措施。 7. 1. 9 井下照明必须采用 12 V 以下电压,照明灯应具有移动及 防碰撞功能。 7. 1. 10 沉管式检查井施工时应设置强制通风装置,应对待开挖 作业位置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及防护。 7. 1. 11 井下破除运行中的排水管道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 中的相关规定。 7. 1. 12 井下破除既有混凝土管道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护目镜、耳 ·22·
塞、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
7. 1. 13 井下破除运行中的排水管道前,应将作业管道位置上下
游各两个检查井井盖提前打开通风,同时记录管中水位。
7. 1. 14 井下破除运行中的排水管道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氧气面
罩,并应佩戴安全带,由井上人员持安全绳预牵引。
7. 1. 15 沉管式检查井施工全程必须派人在井口处值守,井下破
除既有管道时,井口处值守人员不得少于 2 人,严禁出现井下施
工、井上无人值守的现象。
7. 1. 16 沉管井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实施
工程监测,工程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
规范》GB / T
51130 中的相关规定。
7. 2 环境保护
7. 2. 1 施工单位应分析并明确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活污水、生产废
水、废气、扬尘、噪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因素的产生
环节,并据此采取管控措施,严禁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7. 2. 2 施工现场宜配备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对环境保护进行管理。
7. 2. 3 工序实施前应进行环境保护技术交底。
7. 2. 4 土方及建筑垃圾应分类统一覆盖存放,及时处理。
7. 2. 5 施工现场内裸露的黄土均应覆盖或做绿植处理。
7. 2. 6 从封闭施工区域外出的所有施工车辆均应对轮胎及外车
体进行清理后方可外出,渣土和垃圾外运车辆必须采取覆盖措施。
7. 2. 7 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应日产日清。
·23·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 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其一般写
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时,采用“可参照……的要求
(或规定)”。
·24·
引用标准名录
1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 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7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 T 1499. 1 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 T 1499. 2 9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 / T 11836 10 《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规范》GB / T 51130 11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 1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 / T 946 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14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15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 16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
·25·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沉管式检查井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mmersed-installation inspection shaft
DBJ41 / T
249-2021
条 文 说 明
目 次 30 31 31 32 32 32 32 32 33 33 33 34 34 34 35 36 36
1 总 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 1 术 语 ………………………………………………… 4 设 计 ………………………………………………………… 4. 1 构 造 ………………………………………………… 4. 2 下沉计算 ……………………………………………… 4. 3 组合基础设计 ………………………………………… 4. 4 沉管式检查井盖板设计 ……………………………… 5 施 工 ………………………………………………………… 5. 1 一般规定 ……………………………………………… 5. 2 测 量 ………………………………………………… 5. 3 沉 管 ………………………………………………… 5. 4 沉管井基础施工 ……………………………………… 5. 5 盖板及后装式爬梯安装 ……………………………… 5. 6 季节性施工 …………………………………………… 7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7. 1 施工安全 ………………………………………………
·29·
1 总 则
1. 0. 2 本条规定沉管式检查井应在无压管道上进行下沉施工,不
能在有压管道上施工沉管式检查井。 本条中的无压管道是指工作
压力小于 0. 1
MPa 的排水管道。
1. 0. 3 沉管式检查井施工能较好适用于黏土、亚黏土、粉土土质
情况,对砂土、淤泥土、杂填土等流动性较好的土质宜对土体进行
加固后使用。 旧排水管道往往处于城市繁华道路,环境及安全要
求较高,其设计和施工应考虑现场状况。
·30·
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 语
2. 1. 1 本条规定着重明确本标准中的沉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
沉管,传统意义上的沉管是指在水下铺设管道或修建隧道的一种
施工方法,本标准中的沉管特指将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竖立起来
沉入土中,利用其内部空间作为井室,并利用其管壁作为支护结构
和井壁。
2. 1. 7 管道下沉过程中,其从在地面竖直放置开始到下沉到位,
其重心不断下降,首节管身重心位于地面以上时,其状态相对不够
稳定,刃脚下的土质情况出现差别等原因易导致管身倾斜,重心进
入地下后,管身受周围约束增多,整体状况相对会更稳定些,因此
首节管身重心进入地下以前,需要加强测量,细心控制,防止首节
管道下沉出现较大偏差,本标准规定的初沉阶段就是充分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