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220
CCS B 41
团
体 标 准
T/CVMA 175.1—2024
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 1 部分:望诊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in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Part 1:Inspection
2024 - 7 - 4 发布 2024 - 7 - 4 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 发 布
T/CVMA 175.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T/CVMA 175《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的第 1 部分,T/CVMA 175 本次一并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 1 部分:望诊;
——第 2 部分:闻诊;
——第 3 部分:问诊;
——第 4 部分:切诊。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锦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牧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石家
庄市九洲兽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万玉、宫新城、范开、苑方重、崔宇擎、王洪宇、李云波、任庆贤、牛红日、
张翠霞、刘朝阳、赵兴华、王晓丹、范迎赛、李定刚、杨倩、谷鹏飞、王霄、张铁、韩春杨、王贵波。
I
T/CVMA 175.1—2024
引 言
中兽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合称“四诊”),是我国历代兽医
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四诊”在中兽医临床信息的
收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中兽医学科建设、学术发
展和提高中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兽医临床诊疗涉及到的动物多种多样,《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是针对动物的共性特征,制定的一
套指导兽医临床,以及教学、科研、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有关“四诊”操作的基础性
和通用性标准。“四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诊察和收集患病动物的病情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和依据,
四者之间不能互相取代。《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共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望诊。
第 2 部分:闻诊。
第 3 部分:问诊。
第 4 部分:切诊。
本文件是《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的第 1 部分:望诊。中兽医望诊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 X
光、CT、核磁共振等,但临床实际中的实施、操作过程,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导,即实施者运用视觉器
官获取病情相关资料和信息。另外,由于兽医临诊涉及到的动物多种多样,不同动物会涉及到一些特
殊的望诊方法,因此本文件以家畜的共性特征为基础,对望诊的传统操作方法进行了归纳与凝练。同时
希望本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结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的修订、补充及细化。
II
T/CVMA 175.1—2024
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 1 部分:望诊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兽医“四诊”中望诊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和望诊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动物诊疗机构以及养殖场兽医对马属动物、牛、羊、犬、猫等动物的望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望诊 inspection
观察患病动物的全身和局部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的变化,以获得病情的诊断方法。
3.2
望全身 holistic inspection
通过视觉观察病畜的全身状况,包括精神、形体和动态等。
3.3
望局部 local inspection
通过视觉有目的的观察动物某一局部,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
3.4
察口色 oral cavity inspection
通过视觉观察动物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排齿等的异常变化。
3.5
卧蚕 two caruncle under the tongue
马、牛、羊等动物舌下两个肉阜,左名金关,右名玉户。
3.6
仰池 yangchi
1
T/CVMA 175.1—2024
牛两卧蚕间的凹陷部。
3.7
望群体 group inspection
将动物群体看作一个整体,通过视觉观察动物群体的整齐度、恋群性、就槽性和反应性等的异常变
化。
4 望诊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4.1 心身状态
4.1.1 望诊环境
安静,无不良刺激。
4.1.2 动物状态
平静自然。就诊前有运动的,应休息后恢复常态。一般不保定,动物不配合时适当保定,保证人畜
安全。
4.1.3 动物体位
自然站立,必要时适当运动,或根据需要改变体位、显露受检部位。
4.2 体位姿势
患病动物一般采取站立姿势,兽医根据诊察需要,操作患病动物改变体位或做出相应动作以配合检
查。根据望诊需要,患病动物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并注意双侧对比等。
4.3 体内外环境
兽医宜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体质、品种,以及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和饲料、药物、情绪、运
动等体内、外因素对口色、舌象等的影响。
4.4 安全保定
为人畜的安全,应在动物主人协助下,做必要的安全保定。
5 望诊内容
5.1 望群体
5.1.1 群体整齐度
观察全群的神态反应、精神状况、营养体重、粪便的形态和颜色、尿液的量和颜色是否一致,以判
断动物群体是否有疾病存在。
5.1.2 恋群性
观察同群饲养的畜禽行走和休息时是否在一起,是否有掉群现象。
2
T/CVMA 175.1—2024
5.1.3 就槽性
观察群体饲养的畜禽喂食饲料时上槽就食情况。
5.1.4 反应性
观察同群动物对外界异常刺激的反应,如一起惊叫、躲藏等。
5.2 望全身
5.2.1 望神
5.2.1.1 得神
观察动物的神志,动物表现为精神振奋、目光有神,两耳灵敏,尾巴反应灵敏或舒展自然,受到刺
激时马上就有反应,则动物神气所属类型为有神或得神。一般为无病状态,即使有病,也属正气未衰,
邪气不盛,病情轻,病期短,一般预后良好。
5.2.1.2 少神
观察动物的神志,动物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两目乏神、倦怠乏力是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
反应,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则动物神气所属类型为“神气不足”。提示脏腑功能较弱,正气不足。常
见于虚证患病动物,或见于恢复期正气未复原的动物。
5.2.1.3 失神
观察动物的神志,动物表现为精神萎靡,双目无神,头低耳耷,四肢倦怠,受到刺激时反应迟钝,
则动物神气所属类型为无神或失神,提示脏腑内亏,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可疑。
5.2.1.4 假神
观察动物神志,动物精气极度衰竭,突然出现某些症状暂时“好转”的现象。如患病动物本来已经
失神,突然意识似乎清醒;或原来目光晦暗呆滞,突然目似有光却浮光外露;或原本毫无食欲,突然想
吃东西,且食欲大增,则动物神气所属类型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多出现在危重患病动物。
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弱,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常是患病动物濒死的先兆。
5.2.1.5 神乱
动物精神失常,主要表现“狂”和“痹”,即兴奋与抑制两种类型。
5.2.2 望色
观察患病动物可视黏膜颜色(如青、赤、黄、白、黑)及光泽(如荣润含蓄或晦暗枯槁)的情况,
以区分常色与病色。如属常色,则需区分主色与客色;如属病色,则应区分善色与恶色,并进一步辨别
青、赤、黄、 白、黑等颜色的变化。
在观察整体气色的基础上,可对患病动物不同部位(如鼻部、可视黏膜、嘴唇等)的色泽进行仔细
观察。
5.2.3 望形
3
T/CVMA 175.1—2024
观察患病动物形体的强弱、胖瘦及其体质形态。
5.2.4 望姿
以动静、强弱、伸屈为要点,观察患病动物自然状态下的动静姿态;
观察患病动物出现的特殊姿态,并注意姿态变化与病情变化间的关系;
观察患病动物出现的一些异常动作(如震颤、四肢异常动态、肌肉痿软、行走困难等)。
5.3 望局部
5.3.1 望饮食
观察动物饮水量、采食量、对食物的嗜好和采食动作的变化,以判断饮、食欲的增加、减少和偏嗜
等;观察动物反刍出现的时间、频率,每次反刍的时间,以判断动物反刍的减少、恢复情况;观察动物
嗳气的频率。
5.3.2 望皮毛
观察皮肤和被毛的色泽、形质、密度、分布、脱落等情况,以判断是否出现颜色异常、枯槁、稀疏
及脱毛等。
5.3.3 望呼吸
观察动物的呼吸频率,一般以每分钟多少次计。一般可观察动物胸、腹壁的起伏动作或鼻翼的开张
动作而计算;寒冷季节,可按其呼出的气流计数。
5.3.4 望眼
5.3.4.1 操作方法
检查马属动物时,兽医左手握住笼头,右手食指掀起上眼睑,拇指拨开下眼睑,眼结膜和瞬膜即可
露出;检查牛时,用两手握住牛角,将牛头扭向一侧,球结膜、巩膜、瞬膜即可外露;检查猪、羊、犬
等中、小动物时,则以拇、食指直接翻睑,即可进行检查。
5.3.4.2 眼色
观察白睛的颜色有无发红、黄染、蓝斑、出血等;观察目内、外眦脉络的颜色有无变浅、变紫或变
红,形状是否变细、变粗、弯曲等。应观察眼睑结膜的颜色是否变浅或变红。
5.3.4.3 眼形
观察眼睑是否浮肿、下垂,有无红肿、赤烂、流脓水等;观察眼窝有无凹陷、眼球有无凸出等。
5.3.4.4 眼态
观察眼睑的闭合、睁开是否自如、到位,有无眼睑的拘挛等。应观察眼球是否可灵活转动,有无瞪
眼直视、横眼斜视等;观察两眼的瞳孔有无缩小、散大及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
5.3.5 望耳
4
T/CVMA 175.1—2024
观察耳廓的色泽、润燥、形态变化等,以辨别是否出现耳廓淡白、青黑、焦黑及红肿、干枯、耳廓
肌肤甲错等;观察耳道内有无分泌物、耳痔、耳疖及异物等。
5.3.6 望鼻
观察鼻部的色泽、形状、鼻孔的张缩及鼻翼的动态等,以辨别是否有鼻部红肿或生疮及鼻翼煽动、
上呼吸道狭窄等;观察鼻道内有无分泌物及其质地、颜色的改变等;观察鼻镜(鼻头、鼻盘)上汗液的
分布等。
5.3.7 望口唇
观察口唇的颜色、形状、润燥及动态等情况,辨别口唇的色泽是否有淡白、深红、青紫、发黑或某
些特异性色泽变化;观察口唇是否出现肿胀、干裂、渗血、脱皮、水疱、糜烂、结痂等,口角有无流涎,
口开合是否自如及有无口唇紧聚、口角歪斜、口开不闭、口角抽动等;观察口腔内有无破溃、出血及黄
白腐点等,以辨别有无口疮、鹅口疮及糜烂、黏膜斑等。
5.3.8 望排齿(齿与龈)
观察牙齿的形质、润燥及动态,以辨别是否存在牙齿光泽改变、牙齿稀疏松动、齿根外露及牙关紧
闭等。
观察牙龈的色泽、形质等,以辨别是否有牙龈色淡、红肿、溢脓、出血及黑线、萎缩等。
5.3.9 望槽口
观察槽口的形态、是否有结节、肿胀,以及食槽侧壁是否有漏孔。
5.3.10 望咽喉
群体养殖动物,对病死动物剖检,观察咽喉部的色泽、外形等,以辨别咽喉部色泽有无变化,有无
出现伪膜、疱疹或溃烂,扁桃腺体有无肥大、红肿、溃烂及脓液等。若有伪膜,则应进一步观察其颜色、
形状、分布范围及擦除的难易程度。个体动物注意观察咽喉是否有肿胀,是否有吞咽困难。
5.3.11 望躯干
5.3.11.1 胸胁
观察胸廓形态是否正常、双侧是否对称,有无桶状胸、漏斗胸、串珠肋等;观察胸式呼吸是否均匀,
节律是否规整,胸廓起伏是否左右对称、均匀协调,吸气时肋间隙有无凹陷等。
5.3.11.2 腹
观察腹部是否平坦、对称,有无胀大、凹陷及局部膨隆;观察腹式呼吸是否存在或有无异常;观察
腹壁有无青筋暴露及脐部有无突起或分泌物等;必要时,还应观察乳房的大小、形状、位置、对称性、
皮肤及乳晕颜色、乳头有无凹陷、有无异常泌乳及分泌物。
5.3.11.3 腰背
观察腰背部两侧是否对称,脊柱是否居中,注意颈、胸、腰、荐段之生理弯曲是否正常等改变;观
5
T/CVMA 175.1—2024
察腰部活动是否自如,有无局部的拘挛、活动受限等。
5.3.12 望四肢
观察四肢及其关节是否对称,活动是否自如,有无肿胀、肌肉萎缩、畸形、形状及皮肤颜色改变、
四肢站立的姿势走动时的状态等;必要时可以让动物在质地软和质地硬的路面、坡地和转圈行走,以判
断动物患肢部位、支跛、悬跛和混合跛等。
5.3.13 望二阴
观察雄性的阴茎、阴囊和睾丸有无肿胀或其他异常的形色改变。肿胀的阴囊和睾丸是否因体位(如
站立、平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观察雌性外阴部有无肿胀、溃疡、肿物、畸形、皮色变化及分泌物等;
观察肛门及其周围有无赘生物、脱出物及红肿、分泌物等,以辨别有无肛痈、肛裂、瘘管、脱肛等。
5.4 察口色
5.4.1 操作方法
5.4.1.1 马属动物
兽医站于马属动物头的左侧,右手握住笼头,左手拉起上唇,注意观察唇和排齿的颜色、光泽、干
湿,然后左手食、中二指从左侧口角伸入口腔、感觉温度、湿度的情况,随即将二指上下叉开,使口腔
张开便可看到舌色、舌苔、舌形;最后,再将舌拉出口外,仔细观察舌苔、舌体、舌面及卧蚕等部位的
微细变化。
5.4.1.2 牛
兽医站在牛头侧面,一手提高鼻圈,将牛头提平,—手先翻开上下唇,观察唇和排齿的变化,再用
食、中二指从口角伸入口中,食指分开,口即张开,观察舌底、仰池和颊部黏膜的色泽变化。
5.4.1.3 猪
使猪处于自然状态,略加保定,用长约 30 cm 的木棍,或开口器,将口腔撬开,观察口唇、舌、咽
喉的变化。
5.4.1.4 犬、猫
使犬、猫处于自然状态,略加保定,观察流涎情况,之后用手或开口器,打开口腔,观察口唇、舌、
咽喉、齿龈的变化。
5.4.2 望舌
5.4.2.1 舌神
观察舌体颜色是否红活明润,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色和舌态等,以辨有神无神。
5.4.2.2 舌色
观察舌体颜色的浅深,以辨别舌色的淡红、淡白、红、绛、青、紫等变化,应注意舌色的变化在舌
6
T/CVMA 175.1—2024
的不同部位是否存在差异等。
5.4.2.3 舌形
观察舌形的老与嫩,胖与瘦或肿胀,舌上有无点刺及点刺的颜色、出现部位,舌上有无裂纹,舌边
有无齿痕等。
5.4.2.4 舌态
观察舌体运动时的柔软、强硬状态,有无不自主震颤或吐舌、舔舐动作,有无伸缩障碍、歪斜、运
动不灵等,以辨别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弄舌、短缩舌等。
5.4.3 舌苔
5.4.3.1 苔质
观察舌苔的有无及多少等;观察透过舌苔能否隐隐见到舌体,舌苔表面津液的多少,以辨别舌苔的
厚薄、润滑、燥糙等;观察苔质的致密程度、颗粒大小,必要时应借助揩舌、刮舌等方法,以区分腐苔
与腻苔;观察舌苔是否有剥脱及剥脱的位置、范围及特征等;观察舌苔是否紧贴舌面、是否容易刮去,
以辨别苔之真假或有根与无根。
5.4.3.2 苔色
观察舌苔颜色的变化,以辨别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观察舌面上不同部位舌苔的颜色变化及
舌面上多种颜色的相兼出现;要区分饮食或药物造成的染苔,如有怀疑可结合问诊帮助判断。
5.4.3.3 舌下络脉
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有无长短、粗细、颜色、怒张、弯曲等改变;观察舌系带周围细小络脉的
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等。
5.5 望分泌物、排出物
观察患病动物的汗、痰、涕、涎、唾、带下、大便、小便、呕吐物、乳汁等病理排出物的形、色、
质、量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