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220
CCS B 41
团
体 标 准
T/CVMA 175.4—2024
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 4 部分:切诊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in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Part 4:Pulse palpation
2024 - 7 - 4 发布 2024 - 7 - 4 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 发 布
T/CVMA 175.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T/CVMA 175《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的第 4 部分,T/CVMA 175 本次一并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 1 部分:望诊;
——第 2 部分:闻诊;
——第 3 部分:问诊;
——第 4 部分:切诊。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牧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市九洲兽药有限公司、河北
锦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万玉、赵兴华、李定刚、孟佳成、张璐、韩振兴、牛红日、闫宽宽、赵军彦、
王洪宇、李云波、王霄、谷鹏飞、宫新城、苑方重、王晓丹、范迎赛、杨倩、范开、张铁、韩春杨、辛
蕊华。
I
T/CVMA 175.4—2024
引 言
中兽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合称“四诊”),是我国历代兽医
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四诊”在中兽医临床信息的
收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中兽医学科建设、学术发
展和提高中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兽医临床诊疗涉及到的动物多种多样,《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是针对动物的共性特征,制定的一
套指导兽医临床,以及教学、科研、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有关“四诊”操作的基础性
和通用性标准。“四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诊察和收集患病动物的病情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和依据,
四者之间不能互相取代。《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共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望诊。
第 2 部分:闻诊。
第 3 部分:问诊。
第 4 部分:切诊。
本文件是《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的第 4 部分:切诊。切诊包括切脉与触诊两个部分,在中兽医
临床信息的收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丰富,需要更为耐心细致的体察。其中,触诊的内容在长
期的临床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与传统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而脉诊则极具中兽医特色,是中
兽医诊察精华。
本文件的制定是在参考了当代对中兽医切诊最新认识的基础上,且以大部分动物的共性特征为基
础,仅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共性切诊操作过程进行了归纳与凝练。并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
进步,结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断的修订、补充及细化。
II
T/CVMA 175.4—2024
中兽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 4 部分:切诊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兽医“四诊”切诊中脉诊的基本要求、脉诊步骤、脉诊指法,以及触诊的基本要求、
触诊方法和触诊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动物诊疗机构以及养殖场兽医对马属动物、牛、羊、犬、猫等动物的切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切诊 pulse palpation
用手指对患病动物躯体进行切、按、触、叩,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包括脉诊和触诊
两部分。
3.2
切脉 methods of pulse diagnosis
用手指切按患病动物相关部位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3.3
触诊 palpation diagnosis
对患病动物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探察寒热温凉、软硬虚实、局部形态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为辨证论治提供有关资料和依据。
3.4
谷道入手 rectal palpation
待患病动物保定后,兽医将手臂或手指消毒,伸入患病动物直肠内部,检查肠管位置和状态,或对
肠内结块进行破碎,常用于结症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诊断其它疾患,如公畜的肠入阴囊、骨盆和腰椎
骨折,以及肾脏、膀胱、子宫、卵巢等脏器疾病。牛、马、驴等大家畜多用手臂伸入直肠进行检查;犬、
猫等中小动物多用手指插入直肠进行检查。
1
T/CVMA 175.4—2024
3.5
脉象 pulse condition
脉动应指的征象,包括部位、速率、强度、节律、流利度及波幅等,分为平脉、反脉、易脉。
3.6
诊脉 pulse diagnosis
用手指探查动物动脉脉搏应指形象的过程。
4 脉诊
4.1 基本要求
4.1.1 诊脉时,应注意环境安静。
4.1.2 患病动物若刚经过劳役、运动或惊吓,应先让其休息片刻,待停立安静,呼吸平稳,气血调匀
后再行切脉。
4.1.3 必要时对动物进行基本的安全保定。
4.1.4 兽医应使自己的呼吸保持稳定,全神贯注,仔细体会。
4.2 脉诊部位
因动物种类不同,切脉的部位也不同。马属动物切双凫脉(动物胸前浅肌隆起处,其位置为两肩关
节水平线向前延伸交至气管两侧的颈动脉处,即约在颈静脉沟下三分之一深部的颈动脉处)或颌外动脉;
牛、骆驼切尾动脉;猪、羊、犬等切股内动脉。
4.3 诊脉步骤
先定位,以分浮沉;次数“息”,以定迟数;又次辨形,以定大小长短;再次审视,以别虚实强弱。
4.4 诊脉指法
4.4.1 双凫脉指法
触诊马属动物两侧颈静脉沟下部的深处,相当于颈静脉沟下三分之一处的颈动脉,以举、寻、按的
手法切脉。
4.4.1.1 总按
诊脉时,以中指按在颈静脉沟的下三分之一的中间,即关部,接着用食指按在距关前一指的寸部,
无名指按在距关后一指的尺部,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用指腹触按脉体,感觉较为灵敏。部位取准
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以感察总的脉性及脉象。可以左手切右凫,右手切左凫,也可以左手切左
凫,右手切右凫。
4.4.1.2 单按
2
T/CVMA 175.4—2024
根据病情及诊断的需要,重点体会某一部或某一关的脉象时,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或一关)来诊
察脉象。
4.4.2 颌外动脉指法
诊左侧脉时,从左前方接近动物,立于动物头部左侧,左手抓笼头或鼻绳(不抓亦可),右手在下
颌骨血管切迹处以举、寻、按的手法切脉。诊毕,立于右侧,以左手如法诊右脉。常用于马、骡的脉诊。
4.4.3 尾动脉指法
兽医站在病畜正后方(诊骆驼时应先令其卧于地),左手将尾略向上举,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布按于尾根腹面靠近肛门三节的尾动脉上,用不同的指力推压和寻找即得。拇指可置于尾根背面帮助固
定。常用于牛、驼的脉诊。
4.4.4 股内动脉指法
兽医蹲于病畜侧面,手指沿腹壁由前到后慢慢伸入股内,摸到动脉即行诊察体会脉搏的性状。常用
于猪、羊、犬的脉诊。
4.4.5 运指
分别运用不同指力,采用举(浮取)、寻(中取)、按(沉取)的方式,并依照先轻后重的顺序体
察脉象。
4.5 诊脉内容
4.5.1 脉位
通过指力的轻重变化,诊察脉动显现最为明显的部位,辨别脉位的浅深,以区分浮脉、沉脉等。
4.5.2 脉率
以兽医的呼吸或借助钟表,计算一息或一分钟内脉动的次数,辨别脉搏频率的快慢,以区分迟脉和
数脉等。
4.5.3 脉力
根据脉搏应指的力度,诊察脉搏的强弱,以区分虚脉和实脉等。
4.5.4 脉宽
根据脉搏应指的径向范围,诊察脉道的粗细,以区分洪脉和细脉等。
4.5.5 脉律
根据脉搏应指的节律是否一致、有无歇止及歇止有无规律,脉搏应指的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等,诊
察脉搏的均匀度,以区分促脉、结脉、代脉等。
4.5.6 脉流利度
3
T/CVMA 175.4—2024
根据脉搏应指的圆滑或艰涩等,诊察脉搏的流利度,以区分滑脉和涩脉等。
4.5.7 脉象诊察
兽医在对脉象要素诊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具体脉象。常见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
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促脉、结脉和代脉等,各种脉象的具体特征,详见附录 A。
5 触诊
5.1 基本要求
触诊应根据望、闻、问诊的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并且结合患病动物的异常感觉和反应变化,进行
综合分析;应在安静的环境中,动物处于安静状态下进行;必要时进行一定的安全保定。
5.2 触诊方法
对患病动物有关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诊察冷热温凉、软硬虚实、局部形态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变
化。
5.3 触诊内容
5.3.1 触温度
触摸患病动物的耳、鼻、口、体表、四肢等部位的温度,以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
5.3.2 触肿胀
以手触摸皮肤和皮下肿胀情况,以查明肿胀的性质、形状、大小及敏感性等方面情况。一般受各种
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气血瘀滞,结聚局部,则生肿胀。
5.3.3 触咽喉
以手触摸感知咽喉有无温热、痛及肿胀等异常变化。
5.3.4 触槽口
以手触摸感知槽口(下颌间隙)有无肿胀疙瘩,甚则肿满,多用于马、骡。
5.3.5 触胸腹
以手触摸胸腹部,根据患病动物的躲避或拒按的特点,以及叩击音、触摸部位的软硬程度、腹壁紧
张度和下沉情况等,以帮助诊察疾病。
5.3.6 谷道入手(直肠检查)
5.3.6.1 检查方法
牛,马,驴等大动物的直肠检查,兽医应佩戴直肠检查专用的一次性长臂手套,或将剪过指甲并磨
滑、涂有润滑油的手及胳臂,徐徐进入肛门和肠道,以触摸感知肠管等脏腑组织位置和状态。
4
T/CVMA 175.4—2024
犬、猫、猪等中小动物的直肠检查,可用食指或小指轻轻伸入肛门,感知肛门收缩力以检查肛门括
约肌有无麻痹,直肠内有无蓄粪,蓄粪软硬度,直肠壁的厚度、黏膜上有无息肉、荐骨的轮廓和有无疼
痛等。此外,还应探知肛周腺和肛门腺的变化。
5.3.6.2 检查内容
谷道入手的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a) 靠门结:直肠检查时,若刚进入直肠就触有结粪块如球,此为靠门结。
b) 顺手结:手触摸感知直肠膨大部时,若触有结粪阻塞肠管,为顺手结。
c) 狭窄部结:直肠膨大部继续前伸,入手感到紧缩狭窄,不易通过,此处称玉女关,若有硬粪球
阻塞,为狭窄部结。
d) 小结肠结:直肠检查时,通过狭窄部,若有粪球坚硬如石,状似圆柱或椭圆形,游动性较大,
多为小结肠结。
e) 骨盆曲结:直肠检查时,若在耻骨前沿,体中线左右,摸到弧形较坚硬的结粪,多为骨盆曲结。
f) 盲肠结:直肠检查时,若在右肷窝及肋弓部,触到排球大、捏粉状或较硬的密结粪块,位置固
定或稍向下沉,为盲肠结。
g) 胃状膨大部结:直肠检查时,若在体中线右侧,盲肠底的前下方,摸到像半个排球的结粪,略
硬,表面光滑,随呼吸而前后移动,脾脏多中等程度后移,多为胃状膨大部结。
h) 十二指肠结:直肠检查时,若位于前肠系膜根后方,距腹上壁10~20厘米,自右向左,触到手
腕粗细圆柱状或卵形结块,为十二指肠结。
i) 回肠结:直肠检查时,若结粪位于耻骨前沿,由左肾后方斜向右后方,左端游离可被牵动,右
端联结盲肠,位置固定,状似卵圆,且空肠臌气,为回肠结。
j) 胃扩张:直肠检查时,若在腹腔前部略偏左,摸到脾脏后移,胃体积增大,为胃扩张。
k) 肠套叠:直肠检查时,可摸到具有弹性如腊肠状较硬固的套叠肠管,为肠套叠。
5
T/CVMA 175.4—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脉象的基本内容
A.1 平脉
即健康无病的正常之脉。表现为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至数一定,节律均匀,中和有力,连绵不断。正常
脉象随机体内外因素的变化,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A.2 浮脉
轻按即得,重按反觉脉减,如触水中浮木。
A.3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触水中沉石。
A.4 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马一息不足三至,牛一息不足四至,猪一息不足五、六至。
A.5 数脉
脉来急促,马一息四至以上,牛五至以上,猪一息七、八至以上。
A.6 虚脉
浮、中、沉取均感无力,按之空虚。
A.7 实脉
浮、中、沉取均感有力,按之实满。
A.8 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A.9 涩脉
往来艰涩,欲来而未即来,欲去而未即去,如轻刀刮竹。
A.10 洪脉
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特点是脉阔,波动大,满溢指下。
A.11 细脉
脉幅细小,但应指明显。特点是脉窄,波动小。
A.12 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呈数而不规则的间歇。
6
T/CVMA 175.4—2024
A.13 结脉
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呈缓而不规则的间歇。
A.14 代脉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即呈缓弱而有规律的间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