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第一
批制(修)订计划》(冀建节科函〔2023〕96号)的要求,由河北北
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共分为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
本规定;4.主要材料;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建筑设备设计;
8.施工安装;9.质量验收。
本标准由河北北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
释,由河北省绿色建筑推广与建设工程标准编制中心负责管理。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交河北北方绿野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睿和中心商业写字楼
1401 室,邮编:050001 ,电话:0311-86679870 ,电子邮箱:
ngreen@126.co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
主 编 单 位 : 河北北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张利新
李 勇 李 爽 李果娟 张英敏
武彦芳
胡玉强 尉明智 马玉光 韩方达
方
斌 马 锐 朱新宇 王永健 杜艳捷
于
杰 刘启超 张海英 史云飞 靳小伟
王聚宾
常
伟
唐宇龙 赵 彬 刘耀雄 刘 培
张 楠 谷凤涛 李艳新 李翔宇
边
颖 刘鹏亮 骆玉静 王建兴 刘晓杰
段俊朝
张 骥 刘延龙 王睿涵 王运涛
闫旭光
王婷婷 范锦地 贺 龙 刘 停
梁雪军
贺亚平 赵亚菲 胡 磊
审 查 人 员 : 顾
彬 剧元峰 刘 强 黄丽红 安长彪
魏
永 付素娟 丛 军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3
4
主要材料.........................................................................................5
4.1
混凝土、钢筋、钢材、钢丝................................................................5
4.2
保温隔热材料.......................................................................................5
4.3
防水和密封材料...................................................................................7
5
建筑设计.......................................................................................10
5.1
建筑布局与构造要求.........................................................................10
5.2
节能设计.............................................................................................11
5.3
防火设计............................................................................................ 13
5.4
室内装修设计.....................................................................................14
6
结构设计.......................................................................................16
6.1
一般规定............................................................................................ 16
6.2
地基与基础.........................................................................................17
6.3
拼装模块墙体结构.............................................................................20
6.4
钢网外模复合墙体结构..................................................................... 23
6.5
夹芯保温墙板结构.............................................................................26
6.6
其他装配式结构.................................................................................28
7
建筑设备设计...............................................................................30
7.1
一般规定............................................................................................ 30
7.2
给水排水............................................................................................ 31
7.3
供暖、通风与空调.............................................................................31
标准
7.4 电气与智能化.....................................................................................32
8 施工安装.......................................................................................34
8.1 一般规定............................................................................................ 34
8.2 地基基础............................................................................................ 35
8.3 上部结构............................................................................................ 35
8.4 建筑防水............................................................................................ 39
8.5 建筑设备............................................................................................ 39
8.6 室内装修............................................................................................ 40
9 质量验收.......................................................................................42
9.1 一般规定............................................................................................ 42
9.2 地基基础............................................................................................ 45
9.3 上部结构............................................................................................ 46
9.4 建筑防水............................................................................................ 46
9.5 建筑设备............................................................................................ 46
9.6 室内装修............................................................................................ 47
附录 A 常见地基问题的处理办法..................................................48
本标准用词说明.................................................................................50
引用标准名录.....................................................................................51
条文说明.............................................................................................5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4
Main Materials................................................................................5
4.1
Concrete、Steel Reinforcement、Steel、Steel Wire........................5
4.2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5
4.3
Waterproof and Sealing Materials................................................ 7
5
Architectural Design..................................................................... 10
5.1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Requirement for Detailing.................... 10
5.2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11
5.3
Fire Fighting Design................................................................13
5.4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14
6
Structural Design ........................................................................ 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6
6.2
Building Ground and Foundation...............................................17
6.3
Modular Wall Structures...........................................................20
6.4
Steel Mesh Exterior Composite Wall Structures.......................... 23
6.5
Sandwich Insulation Wall Panel Structures..................................26
6.6
Other Assembled Structures...................................................... 28
7
Building Equipment Design.........................................................30
7.1
General Requirements...............................................................30
7.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31
7.3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31
标准
7.4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32
8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34
8.1 General Requirements...............................................................34
8.2 Building Ground and Foundation...............................................35
8.3 Superstructure..........................................................................35
8.4 Building Waterproofing.............................................................39
8.5 Building Equipment................................................................. 39
8.6 Interior Decoration...................................................................41
9 Quality Acceptance.......................................................................42
9.1 General Requirments................................................................ 42
9.2 Building Ground and Foundation...............................................45
9.3 Superstructure..........................................................................46
9.4 Building Waterproofing.............................................................46
9.5 Building Equipment................................................................. 46
9.6 Interior Decoration...................................................................47
Addition A Solutions for Common Foundation Problems............ 48
Explanation of Terminology in This Standard.................................5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51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3
1
总
则
1.0.1
为指导河北省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提升农村住房整体质量
和建造水平,做到安全耐久、舒适宜居、经济适用,结合河北省实
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新建二层及以下农民自主建设装配式农
村住房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
装配式农村住房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农村住房建设标准的规定。
1
标准
2.0.1 农村住房 2 术 语
rural residential house
本标准的农村住房系指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驻地的城市
(镇)规划区以外的镇、乡、村庄居民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装配式农村住房
assembled rural residential house
指建筑主体结构(主要指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预制构件和部品,
或免支免拆模等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农村住房。
拼装模块墙体结构
modular wall assembly structure
在工厂预制成型的空腔模块,经现场错缝拼装形成空腔墙体,
在空腔内配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墙体结构。
钢网外模复合墙体结构
steel mesh external formwork
composite wall structure with internal insulation
在工厂预制生产的外侧连接有钢网模架板的钢丝网架保温芯
板,经现场拼装并在保温芯板两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墙体结构。
夹芯保温墙板结构
structure
sandwich thermal insulated wall panel
2.0.2
2.0.3
2.0.4
2.0.5
由预制夹芯保温墙板作为竖向承重构件,相邻预制构件之间以
及预制构件和基础、楼屋面之间通过可靠的装配式连接方式,连接
形成整体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2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风貌应符合当地村镇规划的要求,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
特色。传统村落中新建农村住房要与传统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
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环境。
3.0.2
装配式农村住房场地应选择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
质良好等有利地段。应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合理避让山洪、滑
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
3.0.3
应合理处置农村住房的出入口与公共道路之间、自身与邻里
院落空间的关系,防止雨水侵入院落或室内。
3.0.4
装配式农村住房应结合地形及宅基地现状灵活布局,考虑气
候、日照、风向等因素,保证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选用适宜
的装配式技术。
3.0.5
装配式农村住房应安全耐久,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应不低于50
年,建筑节能应满足65%设计要求。结合地域能源条件,宜选择可
再生能源或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供能方式。
3.0.6
装配式农村住房防火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
用规范》GB 55037、《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 和《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3.0.7
装配式农村住房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所在村庄道路、电力、
通信和给水排水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相结合。
3.0.8
装配式农村住房宜根据住户需求,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
实施。
3.0.9
装配式农村住房的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及室内
装修应同步进行设计。
3
标准
3.0.10
装配式农村住房应符合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规定,部
品部(构)件应少规格、多组合、系列化、生产工厂化。
3.0.11
装配式农村住房使用的建筑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
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严禁采用国家及河北省限制使用或淘汰的材
料、制品和设备。禁止采用高耗能产品、污染超标的材料。
4
4
主要材料
4.1
混凝土、钢筋、钢材、钢丝
4.1.1
装配式农村住房使用的混凝土、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
性要求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及《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的有关规定。
4.1.2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JGJ 114的规定。
4.1.3
焊接用不锈钢丝的化学成分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不锈钢丝》GB/T 4240 的规定。不锈钢丝用于预制部品、构件等
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时,尚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4.1.4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或Q235
级圆钢制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
标准的规定。
4.1.5
连接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GB/T 5782 和
《六角头螺栓 C 级》GB/T 5780 的规定,其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 的规定。
4.2
保温隔热材料
4.2.1
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
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中 B1级的要求,用于防火隔离带的材料
不应低于 A 级。
4.2.2
保温隔热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执行标准应符合表 4.2.2 的
5
标准
要求:
表 4.2.2
保温隔热材料
序 号 材料名称 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
1 石墨聚苯板 (GEPS) (1) 剪切强度≥100kPa (2) 尺寸稳定性[(70±2)℃,48h]≤0.3%; (3) 导热系数≤0.033W/(m·k); (4) 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 42 天,或在(60 ±5)℃环境下至少陈化 5 天; 《建筑绝热用石墨改性 模数聚乙烯泡沫塑料板》 JC/T 2441
2 模塑聚苯板 (EPS) (1) 039 级导热系数≤0.039W/(m·k), (2) 033 级导热系数≤0.033W/(m·k), (3) 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 42 天,或在(60 ±5)℃环境下至少陈化 5 天;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 墙 外 保 温 系 统 材 料 》 GB/T29906
3 石墨挤塑板 (GXPS) 板材产品出厂前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不掺加非本厂挤塑板产品的回收料; (2) 双面去皮或双面开槽; (3) 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 28d; (4) 导热系数≤0.024W/(m·k); 1.《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 泡 沫 塑 料 ( XPS )》 GB/T10801.2 2. 《挤塑聚苯板(XPS)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材料》GB/T 30595
4 挤塑板(XPS) 板材产品出厂前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不掺加非本厂挤塑板产品的回收料; (2) 双面去皮或双面开槽; (3) 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 28d; (4) 034 级导热系数≤0.034W/(m·k); (5) 030 级导热系数≤0.030W/(m·k); 1.《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 泡 沫 塑 料 ( XPS )》 GB/T10801.2 2. 《挤塑聚苯板(XPS)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材料》GB/T 30595
5 硬泡聚氨酯 板 (1) 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 28d; (2) 导热系数≤0.024W/(m·k); 1. 《硬泡聚氨酯板薄抹 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C/T 420 2. 《建筑绝热用硬质聚 氨 酯 泡 沫 塑 料 》 GB/T21558
6 泡沫玻璃绝 热制品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2)℃)]/W/(m·k) I 型≤0.045; II 型≤0.058; III 型≤0.062; IV 型≤0.068。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JC/T 647
6
4.2.3
建筑热桥部位保温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胶粉聚苯
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158、《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
术标准》JGJ/T 253 的性能要求。
4.2.4
防火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
和《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 的有关规定。
4.3
防水和密封材料
4.3.1
防水卷材接缝剥离强度应符合表 4.3.1 的规定,热老化试验条
件不应低于 70℃×7d,浸水试验条件不应低于 23℃×7d。
表 4.3.1
防水卷材接缝剥离强度
防水卷材类型 搭接工艺 接缝剥离强度(N/mm)
无处理时 热老化 浸水
聚合物改性沥青类 防水卷材 热熔 ≥1.5 ≥1.2 ≥1.2
自粘、胶粘 ≥1.0 ≥0.8 ≥0.8
合成高分子类防水 卷材及塑料防水板 焊接 ≥3.0 或卷材破坏
自粘、胶粘 ≥1.0 ≥0.8 ≥0.8
胶带 ≥0.6 ≥0.5 ≥0.5
4.3.2
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 4.3.2 的规定。
表 4.3.2
卷材防水最小厚度
防水卷材类型 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 (mm)
聚合物改性沥 青类防水卷材 热熔法施工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 3.0
热沥青粘结和胶粘法施工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 3.0
预铺反粘防水卷材(聚酯胎类) 4.0
自粘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 (含湿铺) 聚酯胎类 3.0
无胎类及高分子膜基 1.5
7
标准
续表 4.3.2
防水卷材类型 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 (mm)
合成高分子类 防水卷材 均质型、带纤维背衬型、织物内增强型 1.2
双面复合型 主体片材芯材 0.5
预铺反粘防水卷材 塑料类 1.2
橡胶类 1.5
塑料防水板 1.2
4.3.3
反应型高分子类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和水性聚
合物沥青类防水涂料等涂料防水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1.5mm,热熔
施工橡胶沥青类防水涂料防水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2.0mm。
4.3.4
建筑密封胶应根据基材界面材料和使用要求选用,其伸长率、
压缩率、拉伸模量、相容性、耐污染性、耐久性应满足系统使用要
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硅酮密封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密封胶分级
和要求》GB/T 22083、《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JC/T 881、《预
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T 458中的有关规定;
2
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
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的有关规定;
3
密封条等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
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T 18173.2的有关规定;
4
夹芯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中A级的要求,
且应具有防水、隔热、变形小、安全稳定性能,与构件混凝土具有
8
相容性,便于加工和施工。
4.3.5
外露密封材料的耐久性年限应与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耐久
年限相匹配。
4.3.6
涂料外饰面层中使用的柔性腻子应与系统组成材料相容,其
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GB/T 23455的有关
规定。
9
标准
5
建筑设计
5.1
建筑布局与构造要求
5.1.1
建筑主要定位尺寸,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平面尺寸宜采用
水平扩大模数2M、3M数列,高度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nM数列
(n为自然数)。
5.1.2
装配式农村住房的开间、进深及层高尺寸应结合装配式体系
类型的生产与装配要求确定;外墙、阳台板、外窗等细部尺寸宜进
行标准化设计。
5.1.3
建筑居室宜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
风和采光。
5.1.4
每套农村住房应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空间要求,套内功能配置
及使用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的有关要求。
5.1.5 1 下列部位应采取防护及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二层窗台高度不应小于0.9m,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2 开敞阳台、中庭的防护高度不应小于1.05m;
3 上人屋面的防护高度不应小于1.20m;
4 一侧临空高度超过0.7m的台阶,其防护高度不应小于1.05m;
5 防护栏杆应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竖向杆件或花饰的镂
空处净距不得大于0.11m。
5.1.6
外墙及卧室内隔墙的隔声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
境通用规范》GB 55016的有关规定。
5.1.7
室内楼地面防水应为一级,防水做法不应少于2道,其中防水
涂料或防水卷材不应少于1道。室内墙面防水层不应少于1道。
10
5.1.8 1 屋面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屋面防水等级应为一级。防水做法不应少于3道,其中卷材
防水不应少于1道;
2
平屋面采用材料找坡时坡度不应小于2%,结构找坡时不应
小于3%;
3
屋面坡度1:3~1:1时,檐口两排瓦片、屋脊两侧和沿山墙一
排瓦片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大风地区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坡度
大于1:1时,全部屋面瓦片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5.1.9 1 外墙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墙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2 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墙板应设置1道及以上防水,框架
填充或砌体结构外墙应设置2道及以上防水层。防水材料及做法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的有关
要求;
3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构件、节点连接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与主
体结构相同,接缝处防水和密封材料的设计年限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关标准的规定;
4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所选用的接缝材料及构造应满足防水、防
渗、抗裂、耐久性等要求;
5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应采取阻断热桥或
提高热桥部位热阻的构造措施。
5.2
节能设计
5.2.1
外围护结构保温厚度应经计算确定,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
5.2.1-1、表5.2.1-2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热阻不宜小于表5.2.1-2、表
11
标准
5.2.1-2规定的限值。
表 5.2.1-1
严寒地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气候 分区 围护结构部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K [W/ (m2· K)]
严寒 地区 屋面 0.30
外墙 0.35
外窗 窗墙面积比≤0.3 1.8
0.3<窗墙面积比≤0.4 1.6
0.4<窗墙面积比≤0.5 1.5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热阻 R [(m2· K) / W]
周边地面 1.10
表 5.2.1-2
寒冷地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气候 分区 围护结构部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K [W/ (m2· K)]
寒冷 地区 屋面 0.35
外墙 0.45
外窗 窗墙面积比≤0.4 2.0
0.4<窗墙面积比≤0.5 1.8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热阻 R [(m2· K) / W]
周边地面 0.83
注:周边地面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其他构造层。
5.2.2
外窗面积不应过大,窗墙面积比宜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 5.2.2
窗墙面积比限值
气候分区 围护结构部位窗墙面积比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北 0.25 0.3
东、西 0.3 0.35
南 0.45 0.5
12
5.2.3
严寒地区农村住房主要出入口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宜设门斗。
5.2.4
严寒地区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除南向外不应设置凸窗。
凸窗不透明的顶板、底板及侧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外墙的传热系
数限值。
5.2.5
外墙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阻断热桥或保温措施,其内表面
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5.2.6
外墙室内地面以下部分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做法应深入室
外地坪以下,并宜超过当地冻土层的深度,但不宜超过 800mm,或
采取其他阻断热桥的保温措施。
5.2.7
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
用技术条件》GB/T 31433中规定的6级,外门不应低于4级。外门(窗)
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
5.3
防火设计
5.3.1
建筑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