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9.100 CCS J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336-—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Non-destructive testingLeaktesting- Calibration of referenceleaks for gases
(ISO20486:2017,MOD)
2021-12-01实施
2021-05-2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36—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I
名义漏率 5 漏孔的分类 6 比较校准
4
体积校准 8 总体影响· 报告·
21
21 ..22
9 10 参考漏孔的标签
11 参考漏孔的操作附录A(资料性) 气室中示踪气体损耗导致漏率下降的计算参考文献
22 23 25
GB/T4033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0486:2017《无损检测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本文件与ISO20486:2017相比,存在如下结构上的调整: —本文件章条编号3.2,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3.3;一本文件章条编号3.3,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3.4;本文件章条编号7.4.2.2,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7.4.2.1; —本文件章条编号7.4.2.3,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7.4.2.2。 本文件与ISO20486:2017相比存在技术差异,这些技术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
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修改了第1章中关于本文件适用范围的描述,以使适用范围的描述更简洁、全面; b)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604.7代替了ISO20486,以适应我国
技术条件; c) 删除了ISO20486:2017的术语和定义“3.2参考漏孔”,该术语已在GB/T12604.7中定义,不
再重复列出; d)增加了第4章的注,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和使用习惯。 本文件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7.2.4、7.3.4的引导语;修改了国际标准中公式的编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
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航天智造(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中华、王彬、刘步良、高建民、张伟、蒋建生、韩丽娜、黄隐、孟冬辉、任国华、 周雪茜、潘颖、徐薇、徐国珍、周鹏飞。
E
GB/T403362021
无损检测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调节检漏仪确定漏率时所用漏孔的两类校准方法,一类是通过与参考漏孔比较进行校准,另一类是通过已知体积直接测量或计算气体压力进行校准。
本文件适用于漏率在图1所示范围内的漏孔的校准。
a
As
G
3s
×1×10-1×10-1×10 1×10-31×10-1 1×101×103X
1×10-91×10-7 1X10-5 1×10-31×10-1 1×101×103
1X102 1X×104 1X10#1X10-6 1×104 1X 10-2
1X 102 1X104
1X101X10-6 1X104 1×10-2
b) 体积校准
a)比较校准
可能范围。
口 正常范围;
标引序号说明: x- 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A: 方法A; B 方法B; As" 方法As; Bs 方法Bs; c
方法C;
D- 方法D; E- 方法E;
方法F; G : 方法G。
F
图1校准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目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7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12604.7—2021,ISO20484:2017,MOD)
1
GB/T40336—2021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未知漏孔unknownleak 漏率稳定、可重复、数量级已知且能通过校准确定的漏孔。
3.2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未知漏孔的漏率数值和对应已知漏率数值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比较校准时,参考漏孔的漏率代表已知漏率。 注2:校准结果通常用参考漏孔在标准不确定度条件下的漏率数值表示。
3.3
名义漏率nominalleakagerate 在规定条件下,通过计算确定的漏孔漏率。 注:泄漏检测中,漏率通常用pV-流量单位(Pa·m/s,mbar·L/s,Std·cm/min)表示,pV-流量仅在温度给定且
稳定时测量准确,或用其他流量单位避免该间题,如质量流量(g/y)或摩尔流量(mol/s)。
4 名义漏率
校准漏孔仅在相同的参考条件下比较,比较时应使用名义漏率。推荐采用下列参考条件:
-环境温度:20℃; ——大气出口压力:1000mbar;一真空出口压力:<100mbar。 参考人口压力根据漏孔气室压力或使用要求确定。 注:计算漏率时,通常选取23℃作为参考环境温度。
5漏孔的分类
5.1渗透型漏孔
渗透型漏孔通常含有示踪气体气室,具有最佳的长期稳定性和显著的温度系数(约3.5%/K)。典型漏率在10-10Pa·m/s~10-^Pa·m"/s范围内。 5.2 通道型漏孔 5.2.13 毛细管型漏孔
毛细管型漏孔含有或不含示踪气体气室。漏孔的温度系数较低(约0.3%/K),使用不当容易堵塞。 典型漏率大于10-7Pa·m"/s。 5.2.2孔型漏孔
孔型漏孔制造困难比毛细管型漏孔更易堵塞。 注:临界流量孔是孔型漏孔的一种形式,常见于工业应用中,超出本文件的范围。
5.2.3压缩粉末漏孔
压缩粉末漏孔由金属粉末压入管道制成,通常不含气室。该类漏孔常用于检漏仪灵敏度的日常核
2
GB/T40336—2021
查,作为校准漏孔使用则不够稳定,其稳定性取决于储存、操作环境和要求的不确定度。
6比较校准
6.1方法A,As,B和Bs
通过与参考漏孔比较进行漏孔校准的方法分为两种。两种方法要求待校准漏孔漏率的数量级已知,区别在于使用一个或两个参考漏孔,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同。两种方法称为方法A和方法B:
一方法A:与一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与参考漏孔的漏率为同一数量级,采用真空法校准。 一方法As:与一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与参考漏孔的漏率为同一数量级,采用吸枪法校准。 一方法B:与两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的漏率介于两个参考漏孔的漏率之间,采用真空法
校准。 一方法Bs:与两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的漏率介于两个参考漏孔的漏率之间,采用吸枪法
校准。 方法A仅采用一个参考漏孔,适合在现场使用。因测量不确定度取决于所用检漏仪的线性度,该
方法仅在未知漏孔漏率与参考漏孔漏率相近时可靠。线性误差不能独立测量,应进行估算。校准期间,检漏仪的操作参数不宜改变(例如禁用自动量程功能等),以保持较小的线性误差。
当要求获取更可靠的测量不确定度或没有与未知漏孔漏率相近的参考漏孔时,宜采用方法B进行更精确的校准。采用两个参考漏孔,检漏仪的非线性已被考虑。
注:当采用方法B和方法Bs时,未知漏孔与参考漏孔的漏率数量级跨度不宜太大。 6.2比较法的适用性
比较法不是基础测量方法,该方法取决于传递装置的稳定性和周围气体环境的洁净度,还应考虑参考漏孔和未知漏孔的温度系数。
对于出口为真空的漏孔,用质谱检漏仪测量漏孔产生的分压,获取最稳定、洁净的状态。所有于扰
气体的背景信号降至最低,传递装置的零点确定并稳定。
对于出口为大气并通过嗅吸气体进行测量的漏孔,应控制更多条件:
示踪气体的背景信号宜尽可能低而稳定;吸枪的总抽速应足够大,以吸取所有漏孔流出的示踪气体;吸枪适配器(与漏孔出口的耦合接头)的结构应合理,以确保流经漏孔出口的气体包含漏孔流出的所有示踪气体。
正压漏孔的测量不确定度明显高于真空漏孔。 比较法适用于正压漏孔(出口为大气)的校准,但不推荐使用。
6.3漏孔和仪器的准备
6.3.1检漏仪
检漏仪(LD)应按仪器厂商手册进行设置。预热时间应至少为2h
6.3.2连接至检漏仪
参考漏孔和未知漏孔连接至检漏仪,应保持连接状态(含热适应阶段)至测量完成(见参考文
献[2]】。
对于真空漏孔,连接至入口法兰后,打开阀门(如有)抽气至少30min,以去除可能在密封件或阀门处累积的示踪气体。对于多个漏孔的校准,单独的抽气系统和阀门组有助于所有漏孔在测量前处于抽
3
GB/T40336—2021
气状态,见图2。
8
标引序号说明:
传递装置(检漏仪);测试接口;多通道接头;
1
2
3
4- 待校准漏孔和参考漏孔:
绝热罩。
5
图2漏孔和检漏仪的连接
对于正压漏孔,检漏仪的吸枪通过适配器与孔出口紧密连接,能不断地吸入由空气入口(见图3
的标引序号说明3)进人并流经漏孔出口的气体,以使所有泄漏气流被吸枪吸入。空气人口不应阻碍空气的自由流动,以确保吸枪前端的压力为大气压力,见图3。
+ 3
标引序号说明: 1
垫圈; 2 吸枪前端;
3
空气人口;测试漏孔开口端;带垫圈的适配器;带横槽的吸枪。
4
5- 6-
图3 正压漏孔连接适配器示例
6.3.3温度适应
未知漏孔和参考漏孔应放置在测试房间至少12h,以达到温度平衡(如无剧烈的温度变化,不必使
4
GB/T40336—2021
用空调。因温度波动,空调系统可能增大测量不确定度)。温度适应期间,与检漏仪相连的真空漏孔应处于抽气状态。温度适应后,为避免测量期间的温度变化,漏孔外宜包裹绝热罩(由塑料泡沫或相似材料制成)。 6.4测量 6.4.1设置
测量期间,对于真空漏孔,保证检漏仪口有效抽速不变;对于正压漏孔,保证吸枪的吸气流量不变。
如有可能,使用检漏仪或辅助装置,增加测量次数可减小统计测量不确定度。 当测量漏率较大的漏孔时,所有测量仪器宜调节至接近满量程的状态。
6.4.2一般测量步骤
通常,应在检漏仪的信号达到稳定时记录读数。读数应保留有效数字,以获取最小的统计不确定度。一般测量步骤如下:
a)零位信号确定:对于真空漏孔,关闭所有阀门;对于正压漏孔,吸枪置于纯净空气中; b)连通参考漏孔1,待气流稳定后,测量产生的输出信号(方法A、As、B、Bs); c)断开参考漏孔1; d)连通参考漏孔2,待气流稳定后,测量产生的输出信号(仅方法B和Bs); e)断开参考漏孔2; f)连通未知漏孔,待气流稳定后,测量产生的输出信号; g)重复步骤a)至f)至少三次。 漏孔阀门宜尽可能短时间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大量氨气累积导致平衡时间增长。
6.5方法A、As、B和Bs的计算(比较校准) 6.5.1漏率的确定 6.5.1.1方法A和As:与一个参考漏孔比较的结果
根据参考漏孔读数Rref、参考漏孔漏率Qrer和未知漏孔读数R.,采用公式(1)计算未知漏孔的漏率Q:
Ru
Q.=QrR
...(1)
式中: Q。——未知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Qref——参考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R。——未知漏孔的读数; Rref 参考漏孔的读数。 公式(1)仅在所有漏孔的温度及温度系数相同的情况下有效。否则,应采用公式(2):
[Ru(1+α ref X△Tref)
Q.=Qref : LRrer(1+αuXT.)』
(2)
式中: Q. Qref 参考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R. 一未知漏孔的读数;
未知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5
ICS 19.100 CCS J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336-—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Non-destructive testingLeaktesting- Calibration of referenceleaks for gases
(ISO20486:2017,MOD)
2021-12-01实施
2021-05-2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36—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I
名义漏率 5 漏孔的分类 6 比较校准
4
体积校准 8 总体影响· 报告·
21
21 ..22
9 10 参考漏孔的标签
11 参考漏孔的操作附录A(资料性) 气室中示踪气体损耗导致漏率下降的计算参考文献
22 23 25
GB/T4033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0486:2017《无损检测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本文件与ISO20486:2017相比,存在如下结构上的调整: —本文件章条编号3.2,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3.3;一本文件章条编号3.3,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3.4;本文件章条编号7.4.2.2,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7.4.2.1; —本文件章条编号7.4.2.3,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7.4.2.2。 本文件与ISO20486:2017相比存在技术差异,这些技术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
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修改了第1章中关于本文件适用范围的描述,以使适用范围的描述更简洁、全面; b)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604.7代替了ISO20486,以适应我国
技术条件; c) 删除了ISO20486:2017的术语和定义“3.2参考漏孔”,该术语已在GB/T12604.7中定义,不
再重复列出; d)增加了第4章的注,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和使用习惯。 本文件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7.2.4、7.3.4的引导语;修改了国际标准中公式的编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
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航天智造(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中华、王彬、刘步良、高建民、张伟、蒋建生、韩丽娜、黄隐、孟冬辉、任国华、 周雪茜、潘颖、徐薇、徐国珍、周鹏飞。
E
GB/T403362021
无损检测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调节检漏仪确定漏率时所用漏孔的两类校准方法,一类是通过与参考漏孔比较进行校准,另一类是通过已知体积直接测量或计算气体压力进行校准。
本文件适用于漏率在图1所示范围内的漏孔的校准。
a
As
G
3s
×1×10-1×10-1×10 1×10-31×10-1 1×101×103X
1×10-91×10-7 1X10-5 1×10-31×10-1 1×101×103
1X102 1X×104 1X10#1X10-6 1×104 1X 10-2
1X 102 1X104
1X101X10-6 1X104 1×10-2
b) 体积校准
a)比较校准
可能范围。
口 正常范围;
标引序号说明: x- 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A: 方法A; B 方法B; As" 方法As; Bs 方法Bs; c
方法C;
D- 方法D; E- 方法E;
方法F; G : 方法G。
F
图1校准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目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7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12604.7—2021,ISO20484:2017,MOD)
1
GB/T40336—2021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未知漏孔unknownleak 漏率稳定、可重复、数量级已知且能通过校准确定的漏孔。
3.2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未知漏孔的漏率数值和对应已知漏率数值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比较校准时,参考漏孔的漏率代表已知漏率。 注2:校准结果通常用参考漏孔在标准不确定度条件下的漏率数值表示。
3.3
名义漏率nominalleakagerate 在规定条件下,通过计算确定的漏孔漏率。 注:泄漏检测中,漏率通常用pV-流量单位(Pa·m/s,mbar·L/s,Std·cm/min)表示,pV-流量仅在温度给定且
稳定时测量准确,或用其他流量单位避免该间题,如质量流量(g/y)或摩尔流量(mol/s)。
4 名义漏率
校准漏孔仅在相同的参考条件下比较,比较时应使用名义漏率。推荐采用下列参考条件:
-环境温度:20℃; ——大气出口压力:1000mbar;一真空出口压力:<100mbar。 参考人口压力根据漏孔气室压力或使用要求确定。 注:计算漏率时,通常选取23℃作为参考环境温度。
5漏孔的分类
5.1渗透型漏孔
渗透型漏孔通常含有示踪气体气室,具有最佳的长期稳定性和显著的温度系数(约3.5%/K)。典型漏率在10-10Pa·m/s~10-^Pa·m"/s范围内。 5.2 通道型漏孔 5.2.13 毛细管型漏孔
毛细管型漏孔含有或不含示踪气体气室。漏孔的温度系数较低(约0.3%/K),使用不当容易堵塞。 典型漏率大于10-7Pa·m"/s。 5.2.2孔型漏孔
孔型漏孔制造困难比毛细管型漏孔更易堵塞。 注:临界流量孔是孔型漏孔的一种形式,常见于工业应用中,超出本文件的范围。
5.2.3压缩粉末漏孔
压缩粉末漏孔由金属粉末压入管道制成,通常不含气室。该类漏孔常用于检漏仪灵敏度的日常核
2
GB/T40336—2021
查,作为校准漏孔使用则不够稳定,其稳定性取决于储存、操作环境和要求的不确定度。
6比较校准
6.1方法A,As,B和Bs
通过与参考漏孔比较进行漏孔校准的方法分为两种。两种方法要求待校准漏孔漏率的数量级已知,区别在于使用一个或两个参考漏孔,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同。两种方法称为方法A和方法B:
一方法A:与一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与参考漏孔的漏率为同一数量级,采用真空法校准。 一方法As:与一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与参考漏孔的漏率为同一数量级,采用吸枪法校准。 一方法B:与两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的漏率介于两个参考漏孔的漏率之间,采用真空法
校准。 一方法Bs:与两个参考漏孔比较,未知漏孔的漏率介于两个参考漏孔的漏率之间,采用吸枪法
校准。 方法A仅采用一个参考漏孔,适合在现场使用。因测量不确定度取决于所用检漏仪的线性度,该
方法仅在未知漏孔漏率与参考漏孔漏率相近时可靠。线性误差不能独立测量,应进行估算。校准期间,检漏仪的操作参数不宜改变(例如禁用自动量程功能等),以保持较小的线性误差。
当要求获取更可靠的测量不确定度或没有与未知漏孔漏率相近的参考漏孔时,宜采用方法B进行更精确的校准。采用两个参考漏孔,检漏仪的非线性已被考虑。
注:当采用方法B和方法Bs时,未知漏孔与参考漏孔的漏率数量级跨度不宜太大。 6.2比较法的适用性
比较法不是基础测量方法,该方法取决于传递装置的稳定性和周围气体环境的洁净度,还应考虑参考漏孔和未知漏孔的温度系数。
对于出口为真空的漏孔,用质谱检漏仪测量漏孔产生的分压,获取最稳定、洁净的状态。所有于扰
气体的背景信号降至最低,传递装置的零点确定并稳定。
对于出口为大气并通过嗅吸气体进行测量的漏孔,应控制更多条件:
示踪气体的背景信号宜尽可能低而稳定;吸枪的总抽速应足够大,以吸取所有漏孔流出的示踪气体;吸枪适配器(与漏孔出口的耦合接头)的结构应合理,以确保流经漏孔出口的气体包含漏孔流出的所有示踪气体。
正压漏孔的测量不确定度明显高于真空漏孔。 比较法适用于正压漏孔(出口为大气)的校准,但不推荐使用。
6.3漏孔和仪器的准备
6.3.1检漏仪
检漏仪(LD)应按仪器厂商手册进行设置。预热时间应至少为2h
6.3.2连接至检漏仪
参考漏孔和未知漏孔连接至检漏仪,应保持连接状态(含热适应阶段)至测量完成(见参考文
献[2]】。
对于真空漏孔,连接至入口法兰后,打开阀门(如有)抽气至少30min,以去除可能在密封件或阀门处累积的示踪气体。对于多个漏孔的校准,单独的抽气系统和阀门组有助于所有漏孔在测量前处于抽
3
GB/T40336—2021
气状态,见图2。
8
标引序号说明:
传递装置(检漏仪);测试接口;多通道接头;
1
2
3
4- 待校准漏孔和参考漏孔:
绝热罩。
5
图2漏孔和检漏仪的连接
对于正压漏孔,检漏仪的吸枪通过适配器与孔出口紧密连接,能不断地吸入由空气入口(见图3
的标引序号说明3)进人并流经漏孔出口的气体,以使所有泄漏气流被吸枪吸入。空气人口不应阻碍空气的自由流动,以确保吸枪前端的压力为大气压力,见图3。
+ 3
标引序号说明: 1
垫圈; 2 吸枪前端;
3
空气人口;测试漏孔开口端;带垫圈的适配器;带横槽的吸枪。
4
5- 6-
图3 正压漏孔连接适配器示例
6.3.3温度适应
未知漏孔和参考漏孔应放置在测试房间至少12h,以达到温度平衡(如无剧烈的温度变化,不必使
4
GB/T40336—2021
用空调。因温度波动,空调系统可能增大测量不确定度)。温度适应期间,与检漏仪相连的真空漏孔应处于抽气状态。温度适应后,为避免测量期间的温度变化,漏孔外宜包裹绝热罩(由塑料泡沫或相似材料制成)。 6.4测量 6.4.1设置
测量期间,对于真空漏孔,保证检漏仪口有效抽速不变;对于正压漏孔,保证吸枪的吸气流量不变。
如有可能,使用检漏仪或辅助装置,增加测量次数可减小统计测量不确定度。 当测量漏率较大的漏孔时,所有测量仪器宜调节至接近满量程的状态。
6.4.2一般测量步骤
通常,应在检漏仪的信号达到稳定时记录读数。读数应保留有效数字,以获取最小的统计不确定度。一般测量步骤如下:
a)零位信号确定:对于真空漏孔,关闭所有阀门;对于正压漏孔,吸枪置于纯净空气中; b)连通参考漏孔1,待气流稳定后,测量产生的输出信号(方法A、As、B、Bs); c)断开参考漏孔1; d)连通参考漏孔2,待气流稳定后,测量产生的输出信号(仅方法B和Bs); e)断开参考漏孔2; f)连通未知漏孔,待气流稳定后,测量产生的输出信号; g)重复步骤a)至f)至少三次。 漏孔阀门宜尽可能短时间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大量氨气累积导致平衡时间增长。
6.5方法A、As、B和Bs的计算(比较校准) 6.5.1漏率的确定 6.5.1.1方法A和As:与一个参考漏孔比较的结果
根据参考漏孔读数Rref、参考漏孔漏率Qrer和未知漏孔读数R.,采用公式(1)计算未知漏孔的漏率Q:
Ru
Q.=QrR
...(1)
式中: Q。——未知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Qref——参考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R。——未知漏孔的读数; Rref 参考漏孔的读数。 公式(1)仅在所有漏孔的温度及温度系数相同的情况下有效。否则,应采用公式(2):
[Ru(1+α ref X△Tref)
Q.=Qref : LRrer(1+αuXT.)』
(2)
式中: Q. Qref 参考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R. 一未知漏孔的读数;
未知漏孔的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