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060.30 CCS J7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47019.7—2021 代替NB/T47019.7—2011
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
第7部分:铜和铜合金
Purchase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boiler&heatexchangertubes-
Part 7: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2021-07-01实施
2021-01-07发布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47019.7—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 5尺寸和外形. 6技术要求.
.·106 *·107 ··107 .··107 ··107 ··108 ·109 .· 111 ·112 +·113
试验方法
7
8检验规则 9标志、运输包装、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105
NB/T 47019.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NB/T47019一2021涵盖了锅炉、热交换器等承压设备中常用的钢管和有色金属管的订货技术条件,主要分为以下9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一第2部分:规定室温性能的非合金钢和合金钢;第3部分:规定高温性能的非合金钢和合金钢;
第4部分:低温用低合金钢;第5部分:不锈钢; -第6部分: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第7部分:铜和铜合金;一第8部分:钛和钛合金;
第9部分:镍和镍合金。 本文件是NB/T47019一2021《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的第7部分。 本文件代替NB/T47019.7一2011《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第7部分:有色金属铜
和铜合金》。与NB/T47019.7一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补充了部分铜合金牌号和代号的表示方法;扩展了尺寸范围,壁厚由“0.75mm~3.5mm”扩展为“0.75mm~4.5mm”,并规定了扩展
后尺寸范围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盘管及U形管的相关规定;
外径及其允许偏差区分了TI级(特级)和I级(高级);一力学性能要求增加了届服强度;
工艺性能试验增加了压扁试验。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
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漓佳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江阴和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兰州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延丰、周文学、张迎恺、高屹峰、朱芸、王焰磊、杨坤、彭朝晖、 秦丽云、文继有、胡天明、陈战杨。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年首次发布为NB/T47019.7—2011;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06
NB/T47019.7—2021
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
第7部分:铜和铜合金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一般要求,尺寸和外形,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运输包装、储存和质量证明书等订货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锅炉、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订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6金属材料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
样计划
GB/T5121(所有部分)4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5248—2016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888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0567.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硝酸亚汞试验方法 GB/T10567.2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 GB/T18033—2017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GB/T26303.1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 NB/T47019.1-2021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则 YS/T347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NB/T4701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一般要求 4.1按本文件要求提供的管材,除在本文件另有规定外,应符合NB/T47019.1的规定。 4.2按本文件要求订货时,还应提供相应产品的技术标准号。
107
NB/T47019.7-2021
5尺寸和外形 5.1 外径及其允许偏差
管材的外径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外径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外径允许偏差
外径D
I级(高级)
TI级(特级)
8~15 15
±0.06 ±0.08 ±0.12 ±0.15
±0.05 ±0.05 ±0.08 ±0.10
注:外径允许偏差均为正值时,其最大允许偏差为原值的2倍。
5.2 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管材的壁厚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2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S
公称平均壁厚允许偏差
1级(高级)
TI级(特级)
0.75~4.5
±8%S
±5%S
5.3长度及其允许偏差 5.3.1 直管的长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倍尺长度应加入锯切分段时的锯切量,每- 锯切量为5mm。
单位为毫米
表3直管的长度及其允许偏差
长度L L≤600
长度允许偏差
+3
0 +4 0 +6 0 +10 0
600
L>4 000
5.3.2超长直管、盘管的长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NB/T47019.1一2021中附录A的规定 5.4直度
直管的每米直度应不大于2.0mm,全长直度应不大于每米直度与总长度(m)的乘积。 5.5切斜度
管材的端部应锯切平整,无毛刺,其切斜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108
NB/T47019.7—2021
表4切斜度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D D≤16
切斜度 ≤0.40 ≤2.5%D
D>16
5.6圆度 5.6.1 直管和O82状态的盘管,圆度偏差应不大于其外径允许偏差。 5.6.2 060状态的盘管,短轴应不小于其外径的90%。 5.6.3U形管弯管段,当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2.5倍换热管外径时,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外径的10%;当弯曲半径小于2.5倍换热管外径时,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外径的15%。 6技术要求 6.1产品分类 6.1.1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
规格/mm 壁厚
牌号 T2 TP2 H85 HAs68-0.04 HAs85-0.05 HA177-2 HSn70-1 HSn70-1-0.01 HSn70-1-0.01-0.04 BFe5-1.5-0.5
代号 T11050 C12200 C23000 T26330 T23030 C68700 T45000 T45010 T45020 C70400 T70590 T71510 T71520 T70620 C60800
状态
交货方式
长度
外径
1/2硬(H02)
直管、 U形管、 8~57 0.75~4.5 ≤18000(H02和盘管
≤6000(060)、
软化退火(060)、 退火至1/2硬(082)
082)
BFe10-1-1 BFe30-1-1 BFe30-2-2 BFe10-1.6-1
QA16 超长直管和盘管的长度按需方要求。
6.1.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尺寸精度等级、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或代号)、状态和规格的顺序表示。 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1:牌号为H85(C23000)、1/2硬(082)、外径为54mm、壁厚为3.0mm、长度为12.000mm的I级直管管材,
其标记为:I级直管NB/T47019.7-H85082-Φ54x3.0-12000或直管NB/T47019.7-C23000082-Φ54x3.0-12000。
示例2:牌号为BFe10-1-1(T70590)、软化退火(O60)、外径为19mm、壁厚为2.0mm的Ⅱ级盘管标记为:IⅡI级盘
管NB/T47019.7-BFe10-1-1O60-Φ19×2.0或盘管NB/T47019.7-T70590O60-Φ19×2.0。
109
NB/T47019.7—2021
化学成分管材的化学成分(成品分析)应符合GB/T5231中相应牌号的规定力学性能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6. 2
6. 3
表6 5力学性能抗拉强度 Rm/MPa
屈服强度 Rpo.2/MPa
断后伸长率A/%
牌号
状态
不小于
250 260 310 290 360 340 390 300 360 260 275 290 345 370 420 480 350
T2、TP2
H02 060 082 060 082 060 082 060 082 060 082 060 082 060 060 082 060
30 30 20 40 25 50 45 42 38 30 10 30 10 30 30 10 50
一
H85、HAs85-0.05
200
HAs68-0.04
180 120 150 100 140 一
HA177-2
HSn70-1、HSn70-1-0.01 HSn70-1-0.01-0.04
BFe5-1.5-0.5
100 200 120 150 300 110
BFe10-1-1、BFe10-1.6-1
BFe30-1-1
BFe30-2-2
QA16
6.4 工艺性能 6.4.1 扩口试验
管材扩口后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和裂口。 扩口率和顶心锥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扩口试验
牌号 T2、TP2
状态 H02 060 082 060 082
扩口率/% ≥30 ≥30 ≥20 ≥30 ≥20
项心锥度
H85、HAs68-0.04、HAs85-0.05、HA177-2 HSn70-1、HSn70-1-0.01、HSn70-1-0.01-0.04 QA16 BFe5-1.5-0.5、BFe10-1-1、BFe10-1.6-1、 BFe30-1-1、BFe30-2-2
45°
110
NB/T47019.7202
6.4.2压扁试验
060状态的管材压扁后,内壁间距应不大于壁厚;H02和082状态的管材压扁后,内壁间距应不大于3倍壁厚。 6.5水压试验
管材应逐根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进行水压试验时,应不产生泄漏或破裂现象。 6.6涡流探伤试验
管材应逐根进行涡流探伤试验。管材进行涡流探伤试验时,涡流探伤设备信号装置不应发出报警信号。标准人工缺陷应为通孔,其钻孔直径应符合GB/T5248--2016中表4的规定。 6.7残余应力 6.7.1管材应采用氨熏试验法检验残余应力,当需方要求时,可用硝酸亚汞试验法代替氨熏试验法。 6.7.2经退火的黄铜管材进行残余应力试验后,管材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6.8晶粒度
经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经退火的管材可进行晶粒度检验,管材平均晶粒度为 0.010mm~0.050mm 6.9表面质量 6.9.1管材内外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裂纹、起皮、夹杂和分层等现象。当需方要求时,管材内表面可进行碳膜试验。 6.9.2管材可有不使管材外径和壁厚超出允许偏差的划伤、凹坑、压入物、环状痕等。轻微氧化色不做报废依据。 7试验方法 7.1尺寸和外形
管材的尺寸和外形测量方法应符合GB/T26303.1的规定。 7.2化学成分
管材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按GB/T5121(所有部分)或YS/T482的规定进行,仲裁时按GB/T5121 (所有部分)的规定。 7.3力学性能
管材的拉伸试验方法按GB/T228.1一2010的规定执行。外径小于30mm的管材,其拉伸试样类型按GB/T228.1-2010中附录E试样类型编号S7;外径为30mm~50mm的管材,其拉伸试样类型按GB/T228.1一2010中附录E试样编号S1;外径大于50mm的管材,其拉伸试样类型按GB/T228.1 一2010中附录E试样编号S2。 7.4工艺性能 7.4.1管材的扩口试验按GB/T242的规定按批进行。 7.4.2管材的压扁试验按GB/T246的规定按批进行。 7.5水压试验 7.5.1管材进行水压试验时,将两端密封,将水注入管材,达到规定压力后保持10s。 7.5.2T2、TP2管材进行水压试验时,其最大试验压力按GB/T241一2007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 除特殊指定压力外,管材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不宜大于6.86MPa。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