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413.9-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

JB/T 8413.9-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8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08:56:51



推荐标签: jb 内燃机 电控 部分 8413 机油泵

内容简介

JB/T 8413.9-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 ICS 27.020 J9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8413.9-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Oil pumps -Part 9: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oil pumps
2020-04-01实施
2019-08-02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8413.9—2019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参数名称及代号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电控机油泵相关参数
.11
10 10 12
图 1 电控机油泵测试原理图 A.1 升压响应特性压力曲线图 A.2 降压响应特性压力曲线.
.15 15
表 1 参数名称及代号.. 表 2 升压响应技术要求表 3 降压响应技术要求.. 表4油压传感器准确度要求... 表5主油道机油压力和流量记录表(转速 ni,温度T) 表A.1坡道滑行时发动机主油道目标压力(0负载)表A.2满负荷爬行时发动机主油道目标压力(100%负载)表 A.3 标定负载和标定温度条件下发动机润滑需求流量特性表A.4标定温度条件下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流量特性表 A.5电磁阀相关参数. 表 A.6 变量机构运动特性
3
12 12 13 13 14 14 JB/T 8413.9—2019
前言
JB/T8413《内燃机机油泵》分为十一个部分:
-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

-第3部分:粉末冶金转子技术条件;第4部分:钢制齿轮技术条件;第5部分:粉末冶金齿轮技术条件;第6部分:传动轴轴端的型式和尺寸;第7部分:总成产品可靠性考核办法; -第8部分:变排量机油泵;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第10部分:电动机油泵;第11部分:变速器机油泵。
-
本部分为JB/T8413的第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华域皮尔博格泵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圣龙汽车动力
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许仲秋、李金国、项鑫、沈红节、乔亮亮、吴安波、刘光明、吴建民。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 JB/T 8413.9—2019
内燃机机油泵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
1范围
JB/T8413的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用电磁阀控制机油泵总成的术语和定义、参数名称及代号、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用电控二级变排量机油泵或电控多级变排量机油泵总成(以下简称电控机油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JB/T8413.1内燃机机油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 JB/T8413.8内燃机机油泵第8部分:变排量机油泵 QC/T413一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T29106一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ISO26262(所有部分)道路车辆功能安全(Roadvehicles一Functional safety)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控机油泵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oil pump 通过电磁阀控制和调节输出压力与有效输出流量的机油泵,可采用二级和多级控制。
3.2
电控二级变排量机油泵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two stage oil pump 通过开关电磁阀控制变量反馈机构中反馈腔的作用面积使机油泵获得低压变量控制模式和高压变
量控制模式两种状态,满足发动机低速和高速两种不同的润滑压力控制目标。机油泵实际运行时,低压控制目标和高压控制目标是预先设定的,不能调节。可采用直接控制或先导控制模式,通常不能进行温度补偿。 3.3
电控多级变排量机油泵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multistageoilpump 通过电液比例阀实时控制变量反馈机构中反馈腔的工作压力,使机油泵工作在需求的排量位置,获
得需求的机油流量输出和发动机润滑压力目标,可以通过改变电磁阀的电压值或电流值获得不同的压力控制目标。可采用直接控制或先导控制模式,可以进行温度补偿。 3.4
电控变流量机油泵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variable flow oil pump 通过电磁阀控制定排量机油泵有效输出流量获得不同的发动机润滑压力目标,通常采用先导控制
1 JB/T 8413.9-2019
模式。 3.5
先导控制模式piloted control mode 通过调节电磁阀获得机油泵静态特性或动态特性的控制模式。
3.6
润滑需求 lubrication demands 在发动机某一工况下需求的润滑油流量,该润滑油流量与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有唯一对应关系,
通常以主油道机油压力表达。 3.7
润滑特性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 在发动机某一工况下主油道机油压力与发动机润滑油流量的对应关系。
3.8
含气量air inclusion rate 单位机油体积中,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3.9
开关电磁阀ON-OFF solenoid valve 电磁铁只有得电和失电两种状态的机油泵控制用电磁阀,通常用于电控两级变排量机油泵。
3.10
电液比例阀proportional solenoid valve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压或电流获得不同的机油流量输出的电磁阀,通常采用PWM信号控制并用于
电控多级变排量机油泵。 3.11
稳态特性 static performance 在定工况状态下机油泵的液压性能,即机油压力与机油流量的对应关系。
3.12
动态特性dynamic performance 在变工况状态下机油泵的液压性能,通常是指发动机转速按规定的条件改变时引起的发动机主油道
机油压力的变化。 3.13
升压响应时间 J response time for increasing engine speed 在规定的步长下,机油泵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持续加速,主油道机油压力达到目标值下方10kPa位
置时所需的时间。 3.14
降压响应时间 responsetimefordecreasingenginespeed 在规定的步长下,机油泵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持续减速,主油道机油压力达到目标值上方50kPa位
置时所需的时间。 3.15
过冲 overshoot 在规定的步长下,机油泵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持续加速或减速,主油道机油压力超出调节方向的
幅值。 3.16
下冲 undershoot 在规定的步长下,机油泵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持续加速或减速,主油道机油压力在调节反方向偏离
目标值的幅值。 2 JB/T 8413.9--2019
有关。乘用车压力图谱见表A.1和表A.2。电控二级变排量机油泵没有温度补偿,通常选定某一特定的机油温度进行目标压力定义即可,例如机油温度125℃。 5.2润滑需求流量特性
发动机润滑需求流量特性是指在电控机油泵标定温度分别为5℃、T2、T3、T4、Tmax(确定机油黏度)和标定转速下,主油道机油压力分别为100kPa、200kPa、300kPa、400kPa、500kPa时发动机需求的流量值,共计2×5共10个性能表格,详细记录标定负载、标定转速和标定温度下发动机的润滑需求流量,见表A.3。润滑需求流量应充分考虑极限工况,T2、T3、T4一般为60℃、90℃、120℃,乘用车机油泵标定转速步长一般取500r/min发动机转速,商用车机油泵标定转速步长一般取200r/min发动机转速,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用户有特殊需求的,可以增加主油道机油压力取值点数和范围,非取值点的润滑需求流量特性可以用插值法确定。 5.3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流量特性
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流量特性,对电控变排量机油泵或电控变流量机油泵通常以泵出口机油压力为基准进行性能定义,以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为基准进行控制标定,在标定温度条件下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流量特性见表A.4。 5.4电磁阀特性 5.4.1电磁阀工作电压为12V或24V,电磁阀相关参数见表A.5。 5.4.2考虑电控机油泵的响应特性,电磁阀尤其是电液比例阀应优先选择与机油泵集成设计,由于结构的限制,在满足响应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电磁阀安装在缸体等发动机其他部位。电磁阀需与变量机构运动特性相匹配,变量机构运动特性见表A.6。 5.4.3电磁阀的防护等级为IP67,功能安全应符合ISO26262(所有部分)的规定。电磁阀线束端插接件应符合QC/T29106—2014、QC/T413—2002和QC/T417.1的规定。 5.4.4在电磁阀断电工况,机油泵应可靠工作在安全模式(即高压模式),电控机油泵设计时应考虑 ECU对电磁阀卡滞等故障的快速识别。 5.5电控机油泵升降压调节 5.5.1电控机油泵进行升压调节时,稳态值误差应不超出土10kPa,当升压压力达到目标值下方10kPa 时所需的时间即为响应时间,过冲应不大于50kPa,下冲应不大于10kPa。升压响应特性压力曲线如图 A.1所示,升压响应技术要求见表2。
表2升压响应技术要求升压响应时间(下冲10kPa)
稳态值 kPa
机油温度
过冲 kPa
下冲 kPa
℃ 0 20 90 125
s 1 1 0.8 0.7
目标值±10
≤50
≤10
5.5.2电控机油泵进行降压调节时,稳态值误差应不超出土10kPa,当降压压力达到目标值上方50kPa 时所需的时间即为响应时间,过冲应不大于10kPa,下冲应不大于50kPa。降压响应特性压力曲线如图 A.2所示,降压响应技术要求见表3。 4 JB/T8413.9—2019
表3降压响应技术要求降压响应时间(下冲50kPa)
过冲 kPa
稳态值 kPa
机油温度
下冲 kPa
C
s 1 1 0.8 0.7
0 20 90 125
目标值土10
≤10
≤50
5.6转矩或功率
电控机油泵各个标定点的转矩或功率消耗按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 5.7其他
电控机油泵未定义的其他技术要求按JB/T8413.1和JB/T8413.8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试验原理
电控机油泵的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测试台架可以根据不同的转速和机油黏度模拟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特性及发动机主油道特性,且具备硬件在环功能。试验用机油应符合用户要求,油压传感器的准确度要求见表4。
输入
控制单元
检测
AP/Q(机滤/机油冷却器) △P/Q(发动机主油道)机油温度
含气量压力 P 流量 O
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载
控制
电液比例阀
驱动电动机
电控机油泵
发动机主油道仿真阀
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
仿真阀
机械连接液压连接电气连接
图1 电控机油泵测试原理
上一章:JB/T 8603.2-2019 重型回转工作台 第2部分:精度检验 下一章:JB/T 8413.8-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8部分:变排量机油泵

相关文章

JB/T 8413.9-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9部分:电控机油泵 JB/T 8413.8-2019 内燃机机油泵第8部分∶变排量机油泵 JB/T 8413.8-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8部分:变排量机油泵 JB/T 8413.11-2019 内燃机机油泵第11部分∶变速器机油泵 JB/T 8413.11-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11部分:变速器机油泵 JB/T 8413.10-2019 内燃机 机油泵第10部分∶电动机油泵 JB/T 8413.10-2019 内燃机 机油泵 第10部分:电动机油泵 JB/T 8413.1-2010 内燃机 机油泵 第1部分:总成 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