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020 E 13
SY
备案号:65529—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6652018 代替SY/T5665—1995
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 改性沥青 Borehole wall sealing/caving preventing agent used in drilling fluids-
Modified asphalt
2018 —10 29 发布
201903- 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665—2018
目 次
前言范围
0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4 试验方法
2
2
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储运
5
6
8
SY/T 566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665—1995《钻井液用页岩抑制剂改性沥青FT341,FT342》,与SY/T5665-
一
199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改性沥青》;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5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5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仪器设备和试剂材料(见4.1,1995年版的4.1和4.2);修改了外观的试验方法(见4.2,1995年版的4.3.1);修改了pH值的试验方法(见4.5,1995年版的4.3.5);删除了“磺酸根含量”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1995年版的表1和4.3.3);增加了“磺酸钠基含量”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2和4.6);增加了“油溶物含量”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1、表2和4.7);增加了“水溶物含量”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2和4.8);增加了“酸不溶物含量”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2和4.9);增加了“润滑系数降低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1和4.10.3);删除了高温高压滤失量指标要求(见1995年版的表2);增加了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率指标要求(见表2);修改了基浆的配制方法(见4.10.1和4.11.1);删除了基浆的性能要求(见1995年版的表3);修改了精度要求(见表3,1995年版的表4);删除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见 1995 年版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和附录 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油田化学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油工业油田化学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西安
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路明、王金芬、王贵江、仪晓玲、王晨、李睿博、高美芝、史惠宁、郝宗香、 王红芳、赵桂香、张淋淋、贺丽鹏、马君涵。
II
SY/T 5665—2018
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改性沥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磺化沥青)的检验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6783.1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SY/T 5490. 钻井液试验用土
3技术要求
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磺化沥青应符合表2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表1乳化沥青性能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黑色膏状体 ≤ 25.0 5.0 ~ 8.0 ≥ 75.0 ≤ 20.0
外观
烘失量,% pH值油溶物含量,%
表观黏度,mPa·s 塑性黏度,mPa·s
≤ 8.0
钻井液性能
≤ 20.0 ≥ 70.0
API滤失量,mL
润滑系数降低率,%
1
SY/T 5665—2018
表2磺化沥青性能指标
技术指标黑色粉末 ≤ 10.0 ≤ 10.0 8.0 ~ 10.0 ≥ 8.0 ≥ 25.0 ≥ 70.0 ≤ 15.0 ≤ 12.0 ≤ 8.0 ≥ 40.0
项目外观烘失量,%
筛余量(筛孔0.9mm),%
pH值磺酸钠基含量,% 油溶物含量,% 水溶物含量,% 酸不溶物含量,%
表观黏度,mPa·s 塑性黏度,mPa·s
钻井液性能
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率,%
4 试验方法 4.1 仪器设备和试剂材料 4.1.1仪器设备包括:
a)天平:分度值0.01g,0.0001g。 b)恒温干燥箱:可控温在105℃±2℃。 c)旋转黏度计:Fann35型或等效产品。 d)高速搅拌机:负载转速11000r/min±300r/min或等效产品;转轴应装有单正弦波形的叶片,
叶片直径约25mm,冲压面向上安装。带搅拌杯,近似尺寸为深180mm,上口直径97mm,下底直径70mm。
e)API滤失仪:ZNS-1或等效产品。 f)高温高压滤失仪:OFI171型或等效产品。 g)EP极压润滑仪或等效产品。 h)滚子加热炉:可控温在150℃±5℃。 i)马弗炉:控温范围为室温~1000℃,精度为±10℃。 j)溶解式抽提器:附样品杯及微型冷凝管。 k)生化培养箱:可控温在25℃±1℃。 1)酸度计:测量范围为(0.00~14.00)pH。 m)电热套:1000mL,可调温。 n)电炉:1000W。 0)标准筛:0.90mm孔径。 p)称量瓶:Φ50mm×30mm。 q)磁力搅拌器。 r)铂埚:.50mL。 s)瓷埚:40mL。
2
SY/T 5665-2018
m 筛余物质量,单位为克(g); m4—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4.5 pH值
称取试样1.00g(称准至0.01g),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人100mL蒸馏水,在常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1h,用酸度计测定pH值。 4.6磺酸钠基含量 4.6.1游离硫酸根的测定 4.6.1.1称取约0.5g试样(称准至0.0001g)放人200mL烧杯中,加人50mL蒸馏水,加热煮沸10min。 4.6.1.2用11盐酸溶液调pH值小于1后,再加活性炭3.5g~4.0g,充分搅拌5min,使磺酸基团被充分吸附。煮沸3min,趁热用定性中速滤纸过滤于250mL烧杯中,再用1%盐酸洗至无硫酸根为止(用1%氯化钡溶液检查)。 4.6.1.3滤液加热浓缩至约100mL时,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4~5,再滴加10%氯化锁溶液5mL,在60℃~80℃下沉淀硫酸根1h。 4.6.1.4将沉淀物用定量慢速滤纸过滤,用约80℃的蒸馏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1%硝酸银溶液检查)。 4.6.1.5将沉淀物及滤纸放入已恒重的瓷埚中,在电炉上灰化后,移入马弗炉中,在850℃下灼烧 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称准至0.0001g)。 4.6.2全硫的测定 4.6.2.1称取约0.5g试样(称准至0.0001g),放入50mL铂中,加人5mL~10mL蒸馏水,使试样溶解,再加入0.5g固体氯化钡,边搅拌边缓慢加热至沸,待近干后,加入10mL氢氧化钡饱和溶液,蒸至近干,放入马弗炉中,在850℃下灼烧2h。 4.6.2.2取出铂埚,加入1+1盐酸溶液20mL,适当加热将沉淀全部转移至200mL烧杯中(沉淀物无黑灰色残渣,否则应重做),煮沸后用定量慢速滤纸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1% 硝酸银溶液检查)。 4.6.2.3将沉淀物及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埚中,在电炉上灰化后,移入马弗炉,在850℃下灼烧1h,取出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称准至0.0001g)。 4.6.3磺酸钠基含量计算
按公式(3)计算磺酸钠基含量:
mg m × 0.4412 ×100% m) ms
(3)
W3
式中: W3 磺酸钠基含量; ms 测定游离硫酸根时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测定游离硫酸根时硫酸钡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测定全硫时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测定全硫时硫酸钡的质量,单位为克(g); 0.4412 磺酸钠基与硫酸钡的换算系数。
4
SY/T 5665—-2018
4.7油溶物含量 4.7.1取0.2g~0.3g脱脂棉和三层镜头纸置于称量瓶中,在105℃±2℃下烘干4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称量(称准至0.0001g)。 4.7.2称取试样0.5g(称准至0.0001g),用上述脱脂棉和镜头纸包成纸卷,放入抽提器内的样品杯中,将样品杯挂在抽提器内微型冷凝管下方。 4.7.3往抽提器中注入250mL~300mL四氯化碳,将抽提器放入电热套内加热并保持沸腾状态,待流出液无色为止。 4.7.4取出样品杯,将纸卷放回原称量瓶中,放入干燥箱内,在105℃士2℃下干燥4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称准至0.0001g)。 4.7.5按公式(4)、公式(5)计算油溶物含量:
0. = mo = m1 ×100% - 0.
(4)
mg mo - ml ×100%
0s =
(5)
mg
式中: 4---- -乳化沥青的油溶物含量; Ws 磺化沥青的油溶物含量;
乳化沥青的烘失量,用百分数表示;
のi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io—脱脂棉、镜头纸、样品及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脱脂棉、镜头纸、残留物及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4.8水溶物含量
用蒸馏水取代4.7中的四氯化碳,其余测试步骤按4.7执行。 4.9酸不溶物含量 4.9.1本标准中的酸不溶物是指水溶物中酸沉淀物占总量的百分数。 4.9.2取1g试样(称准至0.0001g),放入150mL烧杯,加入100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 30min,使试样充分溶解。 4.9.3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转入离心试管,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30min,将上清液倾析到 500mL的烧杯中,用300mL蒸馏水分3次洗涤不溶物,收集每次洗涤离心的溶液至同一烧杯中。 为了避免试管底部沉淀物随同溶液流出,每次倾析收集溶液时应用定量中速滤纸过滤。 4.9.4将收集的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4.9.5准确移取200mL上述溶液于250mL烧杯中,加入浓度4mol/L的盐酸溶液10mL,沉淀酸不溶物,沉淀放置30min。 4.9.6预先将定量中速滤纸及称量瓶于105℃±2℃下干燥至恒重,用该滤纸过滤4.9.5中的沉淀物,用滤液冲洗烧杯中残留物并全部转移至滤纸中过滤。 4.9.7过滤物及滤纸放回称量瓶,置于干燥箱中,在105℃±2℃下烘至恒重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称准至0.0001g)。 4.9.8按公式(6)计算酸不溶物的含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