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53.020.20 J80 备案号:64051—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559—2018 代替JB/T 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钢焊缝超声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lifting appliances - Ultrasonic testing of steel welds
2018-12-01实施
2018-04-30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B/T10559—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人员资格。 5检测系统.. 5.1仪器.. 5.2探头.. 5.3系统性能 5.4耦合剂.. 5.5试块.. 6 检测准备.
III
1
检测工艺规程 6.2 检测面. 6.3 灵敏度调节 6.4 系统复核检测等级和验收等级检测. 8.1 一般要求.. 8.2母材检测. 8.3缺欠定量检测.. 9 验收准则.. 10检测记录与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母材厚度为6mm~8mm(不包括8mm)的无衬垫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工艺示例 A.1 总则. A.2 检测人员 A.3 仪器 A.4 探头 A.5 系统性能, A.6 耦合剂 A.7 试块 A.8 检测准备 A.9 检测等级和验收等级、检测、验收准则、检测记录与检测报告附录B(规范性附录) 距离-幅度曲线(DAC)的制作 B.1 对比试块 B.2 绘制步骤附录C(规范性附录) 转移修正量的测定
6.1
7 8
10
1
1
?
12
13 14 14 15
17
I
JB/T10559—2018
C.1 总则 C.2 工件厚度与试块厚度相同, C.3 工件厚度小于试块厚度 C.4工件厚度大于试块厚度附录D(规范性附录) 检测等级附录E(资料性附录) 焊缝超声检测报告(示例)
17 17 17 18 19 24
图 1 探头接触面宽度图 2 检测面. 图 3 检测区域和扫查区域图 4 母材厚度区域. 图 5 DAC示意图图 6 DAC 的范围图7 分段 DAC. 图8 缺欠定位.. 图 A.1 校准试块(ZL-1)图 A.2 对比试块(ZL-2) 图 B.1 LA-1试块图 B.2 LA-2试块. 图 B.3 LA-3试块图 B.4 LA-4试块图 B.5 斜探头图 B.6 直探头,图 C.1 工件厚度与试块的厚度相同图 C.2 工件厚度小于试块厚度图C.3 工件厚度大于试块厚度,图 D.1 板-板和管-管对接接头图 D.2 T形接头.... 图 D.3 L形接头.. 图 D.4 十字接头,
2 3 .4 .4
S
5
6 9
.12 12 .14 14 15 15 16 16 17 18 18 19 20 ..21 23
表 1 DAC灵敏度表2 检测等级和验收等级,表3验收等级. 表D.1板-板和管-管对接接头表D.2T形接头.. 表D.3L形接头. 表D.4十字接头
19 20 2 22
I
JB/T 1055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559—2006《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钢焊缝超声检测》,与JB/T10559—2006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检查人员的资格要求(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仪器、探头的要求(见5.1和5.2,2006年版的5.1和5.2);增加了耦合剂、检测试块的要求(见5.4和5.5);修改了检测面的确定要求(见6.2.1,2006年版的6.2.1); 修改了灵敏度的调节要求(见第6章,2006年版的第6章);修改了检测等级和验收等级的要求(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1章和7.3);修改了检测记 己录和检测报告的内容(见第10章,2006年版的第10章);增加了 母材厚度为61
1(不包括8mm)的无衬垫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接头的
8mm
I
超声检测工修改了距离-幅度曲线(DAC)的制作 :(见附录B,2006年版的附录A)。
"(见附录A);
不
本标准由中国机 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华锐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
公司、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科尼起重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湖南三一港口设备有限公司、江西起重机械总厂、天津金岸重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超、丁兵、赵春晖、袁智勇、郑玲、陆建华、朱建国、周强、姬宏赞、赵继
圆、章文元、刘莉、刘晓生、杨桂发、黄燕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559—2006。
II
JB/T 10559—2018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钢焊缝超声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脉冲反射式手工超声检测方法检测起重机械(包括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
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等)钢焊缝内部缺欠的技术和验收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母材厚度为8mm~100mm的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焊接接头。本标准也适用于在
编制检测工艺(参见附录A)、合同各方认可情况下检测母材厚度为6mm~8mm(不包括8mm)的无衬垫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接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19418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 19799.1—2015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 GB/T19799.2—2012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 GB/T20737 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JB/T 8428—2015 无损检测 超声试块通用规范 JB/T9214无损检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和GB/T2073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人员资格
按照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从事起重机械钢焊缝超声检测的人员,应掌握焊缝超声检测通用知识,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检测经
验,并掌握相应的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
5检测系统
5.1仪器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仪,工作频率为0.5MHz~10MHz。 仪器至少在显示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
进每档不应大于2dB,衰减器每12dB的误差不应超过1dB。时基线性(水平线性)的偏差不应超出全屏宽度的土2%,幅度线性(垂直线性)的测试值与理论值的极限偏差为土3%。
1
JB/T10559—2018
5.2探头 5.2.1探头的检测频率宜在2MHz~5MHz范围内,推荐使用的检测频率为2MHz~2.5MHz。特殊情况下,经合同各方同意,可选用频率低于2MHz的探头,但系统灵敏度应符合6.3.3的要求。 5.2.2探头晶片尺寸与检测频率和声程有关。短声程检测时,探头晶片直径应为6mm~12mm(或采用等效面积的矩形晶片);较长声程检测时(如单晶直探头检测大于100mm或斜探头检测大于200mm 的声程),探头晶片直径应为12mm~24mm(或采用等效面积的矩形晶片)。 5.2.3斜探头折射角一般选择45°、60°或70°。在确保声束覆盖检测截面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声束与焊缝坡口面垂直的折射角度。当选用多个斜探头检测时,其折射角度差不应小于10°。检测曲面工件时,应保证有一个探头声束与底面反射面法线的夹角在35°~70°之间。 5.2.4探头偏向角不应大于2°,声束沿轴线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斜探头前沿距离不应大于25mm,折射角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不应大于2°,前沿距离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不应大于1mm。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不应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不应小于6dB。 5.2.5 5检测曲面工件时,探头接触面与工件检测面的间隙g不应大于0.5mm。对于圆柱面或球面工件,上述要求可通过公式(1)检查。
a? g= D
.(1)
式中: a一探头接触面宽度,单位为毫米(mm),环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
如图1所示;
D一一工件直径,单位为毫米(mm)。
K
图1探头接触面宽度
如果间隙g值大于0.5mm,则需要修磨探头接触面使之与工件曲面吻合,灵敏度和时基线范围也应做相应调整。
检测人员应按JB/T9214的规定对探头进行测试。 5.3系统性能
在达到被检工件使用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应小于10dB。 仪器的时基线性(水平线性)和幅度线性(垂直线性),每隔3个月测试一次,测试结果应记录存
档。仪器和斜探头的组合分辨力及灵敏度余量应在其初次使用前进行测试。斜探头使用前应测试前沿距离、折射角度。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应按JB/T9214的规定执行。
2
JB/T 10559—2018
5.4耦合剂
常用的耦合剂有水、机油、甘油和化学浆糊,耦合剂中可加入适当的“润湿剂”或活性剂以改善耦合性能。使用其他耦合剂时,耦合剂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检测对象和检测人员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时基线范围调节、灵敏度设定和工件检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 5.5试块 5.5.1校准试块可选用GB/T19799.1—2015规定的1号、GB/T19799.2—2012规定的2号试块(IIW 试块)或JB/T8428—2015规定的CSK-IA试块。 5.5.2对比试块分为LA-1、LA-2、LA-3和LA-4共四种型式,适用母材厚度、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5.5.3对比试块材质声学性能应与被检母材相同或相近,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应存在大于或等于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欠。 5.5.4可根据需要在对比试块上添加参考孔,但孔的位置不应与对比试块端角或相邻参考孔的反射波相干扰。 5.5.5验证检测灵敏度和时基线时可采用其他等效试块。
6检测准备
6.1 检测工艺规程
当合同各方要求编制检测工艺规程时,检测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
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法规;检测人员资格;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检测表面制备;检测时机;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划分;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编制人(级别)、审核人(级别)和批准人;制定日期。
6.2 检测面 6.2.1 典型检测面的确定如图2所示。
A面 B面
A面 B面
A面 B面
面
a)对接接头
b)T形接头
图2检测面
3
JB/T10559—2018
A面
A面
B面
C面
B面
B面
c)十字接头
d)L形接头
图2 检测面(续)
6.2.2焊缝余高的形状影响检测结果时,应进行修整。 6.2.3检测区域如图3所示,其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宽度加上焊缝两侧的附加区域宽度。附加区域宽度相当于母材厚度的30%,最小为10mm,最大为20mm。
检测区域
附加区域
附加区域
扫查区域图3 检测区域和扫查区域
6.2.4探头扫查区域如图3所示,检测前应清除该区域的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他外部杂质。检测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移动。 6.2.5采用二次波技术时,探头扫查宽度应大于1.25P采用一次波技术时,探头扫查宽度应大于0.75P。 跨距P按公式(2)计算。
(2)
P=2ttanβ.
式中:
跨距,单位为毫米(mm);母材厚度,单位为毫米(mm);
P-
β 一折射角。 6.2.6母材厚度区域的划分如图4所示,分别为顶部、中部和底部。
A面顶部1/4 中部1/2- 底部/4- B面
说明:
母材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图4母材厚度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