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YB/T 477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YB/T 477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7.4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4 17:08:36



相关搜索: 技术 安全生产 yb yb 4777

内容简介

YB/T 477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ICS 77 ~ 010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77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operation of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2019-08-27发布
202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IB/T477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重庆钢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希睿迪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翁伟、仇金辉、张晓兵、王姜维、王志福、赵晶晶、刘妍希、赵一臣、王晓杰。 YB/T477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铸工序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从钢水罐回转台至钢坏堆放的整个生产流程,本标准适用于连铸机的安全运行操作、维护、事故处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手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4053.1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GB4053.2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T5082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6067.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GB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414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580 连铸工程设计规范 AQ2001—2018炼钢安全规程 JB/T10730直流起重电磁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有限空间confinedspace 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受限,有足够空间容纳人员进人并进行指定的工作,可能
会造成室息、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人员伤害的空间,如连铸二次冷却室。 3. 2
连铸异常操作irregularoperationincontinuouscasting 使连铸机出现停电、停水、结晶器溢漏、钢水罐或中间罐包衬或水口烧穿等事故时的异常操作。
4安全管理
4.1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国家政策和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 4.2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连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并严格遵照执行。同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加
1 YB/T47772019
强业务技术培训。职工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a)新工人进厂,应首先接受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时间不得低于24学时。经考试
合格后由熟练工人带领工作,直到熟悉本岗位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b) 调换工种和脱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应事先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
岗多 c)外来参观或学习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并应由专人带领。
4.3企业应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问题应由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4.4连铸机及其设施的设计、制造和施工应符合GB50580和国家相关规定。安全设施应贯彻*三同时外规定,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4.5企业应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6特种作业人员均应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上述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及复审,应接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7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应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8企业应建立对厂房、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清扫制度。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操作牌制度。 4.9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 4.10企业应建立火灾、爆炸、触电和毒物逸散等重大事故的应急援预案,并配备必须的器材与设施,定期演练。 4.11企业应根据易发生工艺、设备事故,编制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保证事故处理过程安全。 4.12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组织事故应急数援。
5一般规定
5.1连铸工程设计严禁采用淘汰的连铸生产设备。 5.2车间内临近钢液、钢坏、液体炉渣等高温热辐射区的平台梁柱、起重机梁、厂房柱及其他建(构)筑物等,应采取隔热防护措施。连铸余渣排放区域远离水源,防止熔渣遇水爆炸。 5.3工作现场应保持平整清洁,物料和工具堆放有序,物料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规定。严禁在安全通道上放置物料。连铸主平台及以下涉及漏钢事故波及区域不应设置气瓶等易燃、易爆品仓库或存放点,连铸平台上漏钢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不应有水与潮湿物品。车间内应设有安全通道,连铸浇铸区内宜设有参观走台,在操作作业线上设有过桥,平台设有栏杆,相关设备加有安全栏杆。 5.4库房、煤气区域、配电室、液压站、控制室等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烟火,并应配置消防设备,灭火器配备应遵守GB50140的规定。电缆室、电气室、液压站等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应按GB50414设置消防灭火措施,预防和控制电气火灾事故。所有人员操作岗位点都应有明确的逃生通道指示与标识,逃生通道内禁放物品。 5.5作业场所应按照GB2894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干净、清晰。煤气危险区域及附近有人值守岗位,应设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进入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遵守GB6222的相关规定,携带煤气检测报警仪器。在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的一氧化碳含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经检查确认一氧化碳含量符合规定后,方可作业。 5.6检修时及紧急状态需使用的呼吸器等应急用品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好记录,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 YB/T4777-2019
5.7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遵守 GB/T5082的规定。 5.8起重机启动和移动时,应发出声响与灯光信号,吊物不应从人员头顶和重要设备上方越过:不应用吊物撞击其他物体或设备多吊物上不应有人。 5.9钢水罐吊运运行区域应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地面应平坦、干燥、无杂物、无易燃易爆物料及设施,运行区域及附近无作业区,无休息室、操作室、交接班室等人员聚集场所。连吊运结晶器、渣罐不得从主控楼上方经过。中间罐吊运前必须待其内钢水凝固后方可吊运,非正常停浇的满罐中间罐,需延长冷却时间,待钢液凝固后方可吊运至中间罐维修区。正常停浇的中间,确认中间盖上无杂物及浸人式水口闸板闻死后方可吊运。起吊后的物品要保证起吊高度,不发生磁撞栏杆、设备及屋顶等现象。 5.10机械设备在开动前,应和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做到“三确认”,即确认设备无故障、确认现场无安全隐患、确认相关人员在安全区域。开动设备时,应确认设备最外沿0.5m以内无人。 5.11夜间作业,现场应照明充足,信号标志应清楚醒目。 5.12车间内钢梯、栏杆、平台应遵循GB4053.1GB4053.3的规定。
6钢水浇注
6.1设备设施 6.1.1钢水露、中间罐耳轴部位应定期进行操伤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6.1.2钢水罐滑动水口机构应定期进行维护,使用时应遵照制造商的使用维护要求。 6.1.3钢水罐回转台和中间罐车应设有事故驱动(行走)装置,事故驱动(行走)的控制按钮等,应保证责任操作者在紧急事故状态下能够可靠操作,转动或行走时应有声、光报警提示。 6.1.4钢水罐回转台的回转驱动应设置制动装置。 6.1.5钢水罐回转台旋转时,包括钢水罐的运动设备应与固定构筑物保持一定的净距,应大于0.5m。 对钢水罐回转台传动机械、中间罐车传动机械、大包浇注平台,以及易受漏钢损伤的设备、构筑物及电缆管线,应采取防护措施。中间罐在浇注时应加刚性隔热包盖,中间罐浇注操作区域应有严实的防止浇注过程中钢水罐、中间罐钢水意外喷溅的隔离防护。 6.1.6在连铸浇注平台上的钢水回转台和中间区城应设置钢水事故处理设施。钢水事故处理设施应包括事故坑、事故溜槽、事故钢水继等设施,并应保持干燥定期清理,其设计容量及正常生产时的实际容量应满足事故状态下的容量。 6.1.7中间罐塞棒控制机构吊装前应检查确认机构完好、运行动作无缺陷。指挥起重机作业应点动上升。挂到中间罐上应紧固螺栓后再摘吊具。 6.1.8严禁用手伸向中包快换机构油缸行程区域。油缸安装后应立即加人安全锁销。 6.1.9新结晶器和检修后的结晶器,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1.10结晶器、二次冷却装置应配备事故供水系统,并配有实时水位显示和低位报警,应建立测试记录,定期检查事故供水系统的可靠性。一且正常供水中断,即发出替报,立即停止浇注,事故供水系统启动,事故供水系统运行期间应降低拉速。结晶器供水阀门应采用失电(气)常开阀门。 6.1.11采用放射源控制结晶器液面时,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和检测制度,放射源的装、卸、运输和存放,应使用专用工具,放射源只能在调试或浇注时打开,其他时间均应关闭:放射源启闭应有检查确认制度与标志,打开时人员应避开其辐射方向,其存放箱与存放地点设置警告标志。放射源源柱必须放在铅罐或结晶器内,不得单独放在其他任何地方,铅罐存放在保险柜内保管,对口交接。如更换结晶器时需更换放射源,在更换时要“快、准、屏蔽”“快”即操作速度要快、时间要短,“准和屏蔽”即更换时应注意用铅厚处对准自己,切勿用底部或斜槽对准自已或他人,保证屏蔽体在人与源之间。
3 YB/T4777--2019
6.1.12高压油泵发生故障或发生停电事故时,液压系统蓄势器应能维持拉矫机压下辑继续夹持钢坏 30min~40min,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6.2钢水浇注准备 6.2.1瓷注前,应检查确认设备处于良好待机状态,各介质参数符合要求,各监测数据信号传输正常,结晶器内表面应干净、干燥:结晶器有渗漏水现象,压力、流量不稳时,严禁开机。 6.2.2送引锭时,应监视结晶器,防止引锭杆冲坏结晶器和铸流导向系统。引锭杆头送人结晶器时,正面不应有人。引锭头与结晶器壁的缝隙应堵塞产密,封堵引锭所用填料必须干燥、无油污。洗注准备工作完毕,拉矫机正面不应有人,以防引锭杆滑下伤人。 6.2.3送引链前应确认流导向系统内及切割辑道上下无人。 6.2.4送引锭过程中及引锭安装到位后严禁进人辊道上、下区城作业。 6.2.5进人中间靠检查时,应确认复气等介质气体阅门关闭,并确认氧含量。严禁进入已经连通靠气、 氮气介质气体的中间鑫内部进行检套。 6.2.6严禁使用有水或潮湿的渣盆、溢流槽。 6.3钢水罐浇注操作 6.3.1钢水罐到位前,应对钢水罐外壳进行检查,严禁外壳发红或包壳局部度异常升高的钢水罐坐钢水罐回转台。 6.3.2人工测温、取样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并通知现场其他人员做好避让措施,防止钢渣飞溅灼伤、 烫伤。测温、取样过程中人员站位得当,不应正对测温方向。测温操头应干燥,无潮湿。 6.3.3指挥钢水靠就位时指挥信号应消听、准确。钢水缝应缓设就位,以防撞坏设备或钢水溅出伤人。 起重机龙门钩未搞,严禁操作钢水罐回转台。 6.3.4钢水罐回转台旋转时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钢水罐下水口与中间髓注口应对中。 6.3.5钢水开浇时中间罐车上严禁站人,以防油管破裂、滑板钢液渗漏伤人。 6.3.6钢水清动水口开启时,滑动水口正面不应有人,以防滑板钢液渗漏伤人。 6.3.7钢水髓烧氧应使用专用枪具。一人控制钢流,一人烧氧。烧氧前确认滑板开至最大位置。烧氧时应戴好防护面罩和防护手套,手不得撞在烧氧管与胶管连接处。烧氧过程中操作人员严禁站在中间盖上进行烧氧操作。 6.3.8在浇注过程中,若中间罐内钢水出现沸腾,要密切关注。当沸腾严重时,要通知连铸浇注工开走中间,停止浇铸。 6.3.9采用长水口机械手进行操作,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大包飞溅、大包泄漏、钢液飞溅、挤压、纤倒等现场处量方案演练。 6.3.10回转台返包时吊钩双侧挂钩进行确认,防止挂钩未挂好钢水罐耳轴造成钢水缝倾覆。 6.4中间缝浇注操作 6.4.1中间继烘烤前应对包内进行检查清理,对中间罐各部件进行检查确认,确保灵敏可掌,确认清洁无异常后方可开眉烘烤。 6.4.2开动中间罐车前,应检查确认运行路线上无人及障碍物。中间罐车运行时应启动声光报警。 6.4.3使用中的结晶器及其上口有渗水现象,应立即停止浇注。 6.4.4开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挡流板放置在正确位置,以防钢水飞溅伤人。开浇前放好防护板,开瓷时结晶器窄边两侧不宜站人,若必领站在结晶器窄边两侧观察时,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且严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至于结晶器口的正上方。 6.4.5严禁将潮湿的保护渣加人结晶器内。 6.4.6更换水口前确认中间罐快换油缸及油管无漏油现象。 6.4.7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4 YB/T4777—2019
一二次冷却区不应有人; —出现结晶器冷却水减少报警时,应立即停止浇注;一浇注完毕,待结晶器内钢液面凝固,方可拉下铸坏。
6.4.8浇注过程中应检查中间罐耐火材料侵蚀情况,发现中间罐壁发红、钢液渗漏,应立即停浇,通知周围人员躲避。 6.4.9尾坏封顶时必须戴好防护面罩,不得用高压水冲击尾坏顶部。严禁使用开口钢管搅拌液面。观察液面时脸部严禁正对结晶器,避免烫伤。尾坏行至安全区域后方可上结晶器检查设备。 6.4.10使用液面自动控制浇注时,要精力集中,观察液面,出现异常,立即改手动控制或停止浇铸。 7脱引锭、铸坏切割操作 7.1引锭杆脱坏时,应有专人监护,确认铸坏已脱离方可离开。正常生产期间严禁从出坏辑道和脱锭辊之间通过。回收引锭杆时,卷扬或存放架下方区域严禁站人或通行。 7.2采用可燃气和氧气切割铸坏时,应安装可燃气和氧气的快速切断阀;在氧气、乙炔、天然气和煤气阀站附近,不应吸烟和有明火,并应配备灭火器材。 7.3切割机开动时,机上及行走范围不应有人。更换割枪、割嘴、调整介质压力做好联系确认。 7.4钢坏去毛刺时禁止近距离观察,防止毛刺飞出伤人。 7.5浇注工进人铸流导向系统检查或事故处理,在此期间应有专人监护。 7.6凡发现连铸坏有超长,弯曲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停止室内操作,操作台开关改“手动”或“机旁”操作。 7.7切割机区域应保持整洁、干净,严禁堆放可燃物品。非操作人员严禁在切割机旁停留。 7.8切割机长时间停用,主截止阀及煤气阀、氧气阀应关闭。 8钢坏处理 8.1钢坏堆放高度,应符合AQ2001—2018规定。 8.2钢坏库内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1m;坏垛间距应不小于0.6m。进人坏垛间应设置警示标志。 8.3采用磁盘吊吊运铸坏时,铸坏的温度应符合JB/T10730的要求。 8.4采用夹钳吊运钢坏,应定期检查钳口磨损情况,保证钳口完好。不同宽度的板坏不能一起吊运。起重机吊坏时,任何人不得在夹钳下滞留或通过。钢坏吊运过程,严禁近距离观察下表面 8.5修磨钢坏时,应戴好防护用具,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8.6采用火焰清理钢坏,应佩戴防护用具,对面严禁有人。 9中间罐烘烤 9.1煤气烘烤器附近应设置固定式煤气声光报警装置,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有人值守岗位,以便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及人身安全。烘烤器区域应悬挂警示牌,并符合GB2894规定。 9.2烘烤器应装备完善的管道压力检测仪表与熄火检测仪。采用煤气燃料时,应设置煤气低压报警及与煤气低压信号联锁的快速切断阀等防回火设施, 9.3煤气烘烤器点火前确认煤气压力处于正常范围,煤气管线、阀门等无泄漏现象,煤气低压快速切断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9.4烘烤时,应合理调节燃气(煤气)、空气比例。采用氧气助燃时,氧气不应在燃烧器出口前与燃料混合,并应在操作控制上确保先点火后供氧(空气助燃时亦应先点火后供风)。 9.5烘烤器应设置供设备维修时使用的吹扫煤气装置。 9.6在中间罐预热过程中,不宜在中间罐和中间罐盖上以及热气的危险区停留。当燃烧器臂摆动的时候,不可以在中间罐车上和燃烧器臂的范围内停留。
5 YB/T4777—2019
10连铸异常操作 10.1浇注过程中发生结晶器、铸流导向系统漏钢时应立即关闭钢流,做停浇处理。 10.2在钢坏未完全凝固前,人员严禁进人二次冷却室查看,防止钢液烧坏液压油管引发火灾伤人。 10.3处理滞坏事故全程须有专人指挥协调,切割前穿戴劳保用品,确认使用工具安全可靠。 10.4确认吊运凝固(成形)的钢坏使用的钢丝绳无缺陷。在凝固(成形)的钢坏上切割凹槽绑扎钢丝绳时,凹槽不能有棱角,必要时使用垫片保护。 10.5起吊凝固(成形)的钢坏时由专人指挥起重机,通过铸流导向系统反送凝固(成形)的钢坏时,要做到与起重机起吊同步进行,防止反送钢坏过快导致钢坏倾倒坠落。 10.6明确凝固(成形)的钢坏吊运的行走路线,尽量避开关键设备,通知周围区域人员及时避让。吊运过程中凝固(成形)的钢坏尽量靠近地面,防止钢丝绳突然断裂引发次生事故。 10.7发现钢水罐、中间罐及控制机构发红、钢液渗漏,应通知周围人员躲避,并采取应急措施。 10.8钢水罐钢液渗漏严重应立即将钢水罐转到事故包上方。当出现滑板漏钢等异常情况,需紧急旋走钢水罐时,应确认回转台周围无人,方可旋走钢水罐。 10.9中间罐钢液渗漏无法正常浇注应及时操作中间罐车开出,做停浇处理。 10.10中间罐钢液渗漏严重,人员无法靠近中间罐车时应及时远程启动中间罐车事故行走,将中间罐车开至事故坑上方。流人渣罐的钢液用盖板和中间罐渣覆盖。在浇注平台上的残钢用水冷却并随之去除。 10.11因钢液渗漏引发介质管道着火,应切断介质来源,视介质性质选用合适灭火剂及时组织灭火,避免事故扩大, 10.12结束浇铸之前,中间罐的重量、钢液深度和中间罐的渣厚要进行连续控制,防止渣流人结晶器。 如渣已流人,立即关闭塞棒,拉速回零,将渣从结晶器中移除。 10.13如果结晶器溢出钢液,立即停止拉坏,塞棒关闭,如果溢钢是由于中间罐塞棒造成的,关闭盲板,中间罐车事故运行到事故坑上方。 10.14其他异常
连铸机出现停电时应立即停浇。应立即关闭大包滑动水口,用事故驱动马达将大包旋转至钢水接受
跨。
在浇注过程中,若铸机突然停水,现场操作箱上警报灯闪亮,应立即将水口堵住并降速,将铸坏缓缓拉出二冷室。
高压油泵发生故障或发生停电事故时,液压系统蓄势器应能维持拉矫机压下辊继续夹持钢坏 30min~40min,并停止浇注,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11设备检修与维护 11.1检修作业前,应先进行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 11.2要检修抢修的设备,应停车停电,挂停车、停电的警示牌,确认后才能进行检修。任何设备严禁带电检修或运转检修。进人铸流导向系统区域检修或铸流导向系统内测量时,停电挂警告牌,派专人在结晶器上口监护,严禁物体掉入伤人。 11.3内部有压力的设备、管线,检修前应将设备、管线内部压力全部释放。检修液压设备及更换软管时,首先确认系统有无压力,泄压后方可进行工作。在拆卸的同时人的站位要避开可能喷射的方向。 11.4检修用手持照明灯应使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在潮湿地点和金属容器内使用的行灯,其电压不应超过12V。 11.5检修用临时搭设的脚手架、临时用电设施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11.6检修用的砂轮机等手持式电动工具应符合GB/T3787的规定。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 6
上一章:YB/T 4761-2019 连续热镀锌错镁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下一章:YB/T 4543-2016 英文版 建筑工程用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拉索

相关文章

YB/T 4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YB/T 4778-2019 炼焦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YB/T 4591-2017 高炉炼铁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YB/T 4592-2017 转炉炼钢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YB/T 4591-2017 高炉炼铁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YB/T 4326-2013 连铸辊焊接复合制造技术规范 YB/T 4976-2021 连铸坯工业气体切割技术规范 YB/T 4327-2013 连铸坯氢氧火焰切割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