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8799.1-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GB/T 28799.1-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30 09:25:32



推荐标签: 聚乙烯 冷热水 总则 部分 耐热 28799 管道系统 pe-rt

内容简介

GB/T 28799.1-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ICS 83.140.30 G 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799.1—2020 代替GB/T28799.1—2012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Polyethyleneof raisedtemperatureresistance(PE-RT)piping systems forhot and
coldwaterinstallations—Part1:General
(ISO 22391-1:2009,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hot and cold water installations-Polyethyleneofraisedtemperatureresistance(PE-RT)-
Part 1:General,NEQ)
2021-06-01实施
2020-11-1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8799.1—2020
前言
GB/T28799《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
—第2部分:管材; —第3部分:管件;一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 本部分为GB/T2879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8799.1一2012《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与
GB/T28799.1一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温泉管道系统和集中供暖二次管网系统等”的适用范围和贸易性的“注”(见第1章);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2年版的第2章); - 修改了“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见第3章,2012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使用条件级别3(见第4章);
-增加了PE-RTⅡ在应用于温泉管道、集中供暖二次管网时的材料要求(见第5章); —增加了“灰分、氧化诱导时间”等性能要求(见5.2中表2);
-增加了45℃、60℃和75℃三个供热采暖的使用条件级别示例(见附录A);
-
将2012版的附录A调整为附录B,并修改了PE-RTⅡ型原材料长期静液压强度曲线。
-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22391-1:2009《冷热水用塑料管道系统耐热聚乙烯(PE-RT) 第1部分:总则》,与ISO22391-1:2009一致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道达尔石化(上海)有限责任公
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安德巴赛尔聚烯烃(上海)有限公司、宁夏青龙塑料管材有限公司、爱康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乔治费歇尔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沙特基础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宁波市宇华电器有限公司、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启辉、王群涛、孙晋、卢晓英、方东宇、唐辉、薛勤、李永峰、邱强、依欣宇、张寅杰,
陈建强、李晓东、谭冬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8799.1—2012。
I GB/T 28799.1—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GB/T28799的本部分规定了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的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使用条件级别、材料要求。
本部分与GB/T28799的其他部分一起适用于冷热水管道系统,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冷热水、饮
用水和采暖系统、温泉管道系统和集中供暖二次管网系统等。
本部分的PE-RTI型管道不适用于温泉管道系统和集中供暖二次管网系统。 注:选购方有责任根据其特定应用需求,结合相关法规、标准或规范要求,恰当选用本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溃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满定法
(ISO1183-1:2004,IDT)
GB/T1033.2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ISO1183-2: 2004,MOD)
GB/T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1040.2- 2006,ISO527-2:1993,IDT)
GB/T3682.1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第1部分:标准方法(GB/T3682.1—2018,ISO1133-1:2011,MOD) GB/T6111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耐内压性能的测定(GB/T6111一2018,
ISO1167-1:2006、ISO1167-2:2006、ISO1167-3:2007、ISO1167-4:2007,NEQ)
GB/T9345.1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GB/T9345.1一2008,ISO3451-1:1997, IDT)
GB/T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8252 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液压强度
(GB/T18252—2008,ISO9080:2003,IDT)
GB/T18476 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 寸耐裂纹扩展的测定慢速裂纹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GB/T18476—2019ISO13479:2009,MOD)
GB/T18991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18991—2003,ISO10508:1995,IDT) GB/T19278--2018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与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19466.6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等温OIT)和氧化诱导
温度(动态OIT)的测定(GB/T19466.6—2009,ISO11357-6:2008,MOD)
GB/T19809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管材/管材或管材/管件热熔对接组件的制备 (GB/T19809—2005,ISO11414:1996,IDT))
GB/T19810聚乙烯(PE)管材和管件 热熔对接接头拉伸强度和破坏形式的测定
1 GB/T 28799.1—2020
(GB/T19810—2005,ISO13953:2001,IDT)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与几何尺寸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3.1.1.1
公称外径 nominaloutsidediameter d. 管材或管件插口部位外径的名义值。 [GB/T19278—2018,定义2.3.8]
3.1.1.2
平均外径 mean outside diameter dm 管道部件任一横截面的外圆周长除以3.142(圆周率)并向大圆整到0.1mm得到的值。 [GB/T192782018,定义2.3.11
3.1.1.3
最大平均外径 maximum mean outside diameter d om.m 平均外径的最大允许值。 [GB/T19278—2018,定义2.3.13]
3.1.1.4
最小平均外径 minimum mean outside diameter d m.mih 平均外径的最小允许值。 [GB/T19278—2018,定义2.3.12]
3.1.1.5
承口平均内径 mean inside diameter of socket d. 承口规定部位的平均内径。 [GB/T19278—2018,定义2.3.16]
3.1.1.6
不圆度 out-of roundness 椭圆度 ovality 在管道部件的同一圆形横截面上,外径(或内径)最大测量值与最小测量值之差。 注: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3.19。
3.1.1.7
公称壁厚 nominalwallthickness e. 管材壁厚的名义值,近似等于以毫米为单位的制造尺寸。 2 GB/T 28799.1—2020
注1:管件的公称壁厚,用与其相同管系列S或相同标准尺寸比SDR的同规格管材的公称壁厚表述,注2: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3.20。
3.1.1.8
任一点壁厚 wallthickness atanypoint e, 管道部件上任一点处内外壁间的径向距离。 注1:壁厚的最大(或最小)规定值,称为最大(或最小)壁厚,用e(或emin)表示。 注2: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3.21。
3.1.1.9
管件的主体壁厚 wall thickness of thefitting mainbody 管件独立承受管道系统中静液压应力的任一点的壁厚。
3.1.1.10
管系列 Jpipeseries s 与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有关的无量纲数,按公式(1)计算并按一定规则圆整。
d.-en
(1)
S: 2e.
注1:对均质材料的压力管材,存在以下公式(2)关系:
s-
·( 2 )
式中: P—内压;
内压在管壁内引起的[平均]环向应力。
注2: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3.29。 3.1.1.11
标准尺寸比 standarddimensionratio;SDR 公称外径d,与公称壁厚e.的无量纲比值,按公式(3)计算并按一定规则圆整。
SDR = d.
(3)
e.
注1:SDR=2S+1。 注2: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3.28。
3.1.2 与使用条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3.1.2.1
设计压力designpressure Pp 管道系统设计时考虑的最大可能内压,包括残余水锤压力,即:管道系统设计压力二最大允许工作
压力十残余水锤压力。
注: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5.1.7。 3.1.2.2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maximumallowableoperatingpressure PrMs 考虑总体使用设计系数后,确定的管材的允许使用压力。
3 GB/T 28799.1—2020
3.1.2.3
静液压应力 hydrostaticstress 6 在内部静液压作用下管壁产生的沿圆周方向的平均应力。 注1:也称为应力,可按公式(4)近似计算:
g= P. (dm-mn)
.(4)
2emin
式中: P dm—管材的平均外径,单位为毫米(mm); E min 管材的最小壁厚,单位为毫米(mm)。
管道所受内压,单位为兆帕(MPa);
注2: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5.1.2, 3.1.2.4
设计温度 design temperature Tp 管道系统设计时,预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承受的温度或温度一时间组合。
3.1.2.5
最高设计温度 maximumdesigntemperature Tm 正常操作期间(包括启动/关闭操作)管道预期承受的最高温度。通常是仅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可接
受的最高温度,即设计温度的最高值。不包括异常情况,例如故障温度。
[GB/T19278—2018,定义2.5.1.9] 3.1.2.6
故障温度 malfunctiontemperature Tml 管道系统超出控制极限时出现的最高温度。 [GB/T19278—2018,定义2.5.1.10]
3.1.3与材料性能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3.1.3.1
预测静液压强度置信下限 lower confidence limit of the predicted hydrostatI c strength G LPL 一个与应力有相同量纲的量,是在置信度为97.5%时,与温度T和时间t对应的预期静液压强度
的置信下限。
注:可表示为oLPL=(T,t,0.975)。 3.1.3.2
总体使用(设计)系数 overall service(design)coefficient c 一个大于1的数值,它的取值需考虑使用条件的影响以及管道部件在系统中的特性,是在材料置信
下限所包含因素之外考虑的安全裕度。
注: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5.1.3。 4 GB/T 28799.1—2020
3.1.3.3
阻隔性管材 pipeswithbarrier layer 阻隔管为阻止或减少介质或光线透过管壁,在管壁中增加特殊阻隔材料层的管材。 注1:阻隔层(及其粘合剂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4mm,管材设计时不考虑其强度贡献。 注2:改写GB/T19278—2018,定义2.2.10。
3.2 2符号
GB/T19278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最小通径 demmin:最小平均外径 d.:承口口部内径 dsa:承口根部内径 ds:熔融区内径 E:拉伸弹性模量 E:主体壁厚 E,:任一点测量的熔接面的壁厚 L1:承口深度 L2:承插深度 L3:熔融区长度 L:承口口部非加热长度 Ls:回切长度 Ls:管状长度 PD.cold:输送冷水时的设计压力(规定为1MPa) PD.mx:最大设计压力 R:承口根半径 Scalc,max:最大管系列计算值 Seale:管系列计算值 T:温度 t:时间 t,:允许偏差 Ocold:20℃、50年的设计应力 GD:管材材料的设计应力 St:拉伸应力 8MFR: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变化率 α:热膨胀系数 △T:温差
3.3 缩略语
GB/T19278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FR: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eltmass-FlowRate) MOP: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aximumallowableOperatingPressure)
5 GB/T 28799.1—2020
4 使用条件级别
4.1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按照GB/T18991的规定,按照使用条件选用其中的1、2、3、4、5使用条件级别,见表1。每个级别均对应特定的应用范围及50年设计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 0.4MPa、0.6MPa、0.8MPa和1.0MPa等不同的设计压力。
表1 使用条件级别
T,下的使用时间t分布
Tx下的使用时间t分布
Tl下的使用时间t分布
使用条件 Tp
Tm ℃
Tmdl ℃
典型应用范围

级别


h
供热水 (60 ℃) 供热水 (70 ℃)
60
49
95
100
1
80
1
70
80
1
95
100
2
49
20 30 40
0.5 20 25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65
50
4.5
100
3
地板/辐射采暖
20 40 60 20 60 80
2.5 20 25 14 25 10
或低温散热器采暖
70
2.5
100
100
A
90
100
100
高温散热器采暖
5
1
注1:当Tp、Tx和T超出本表所给出的值时,不宜使用本表规定的级别。 注2:相关内容可参见GB/T18991。 :对任何一个级别,当设计温度不止一个时,时间应累加处理。
4.2表1中所列各种使用条件级别的管道系统也应同时满足在20℃和1.0MPa条件下输送冷水,达到50年设计使用寿命。所有管道系统所输送的介质只能是水或者经处理的水。
注:塑料管材和管件生产厂家宜提供水处理的类型和有关使用要求,如许用透氧率等性能的指导。 4.3按照GB50736—2012的供暖条件时,使用条件见GB50736-2012中5.2和5.3。
注:相关设计标准给出了集中供暖二次管网用PE-RTIⅡI材料使用条件示例,参见附录A。
5材料要求
5.1PE-RT混配料的长期预测静液压强度
5.1.1 生产管材、管件及阀门所用的混配料应为经过定级并符合附录B规定的预测强度参照曲线要求的PE-RTI型或PE-RTⅡ型混配料。
混配料按GB/T18252进行定级。将定级所得长期预测静液压强度曲线(变破坏曲线)与附录B
6
上一章:GB/T 28799.3-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下一章:GB/T 28799.2-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相关文章

GB/T 28799.1-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GB/T 28799.1-2012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总则 GB/T 28799.2-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GB/T 28799.3-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 GB/T 28799.3-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GB/T 28799.2-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GB/T 28799.2-2012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GB/T 28799.3-2012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