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7.060.10 G 53 备案号:48593~48596—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767.1~4767.4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2014)
2015-06-01实施
2014-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 录
HG/T 4767.1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1部分:总则 HG/T 4767.2—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HG/T 4767.3—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 (25) 第3部分:烘箱法 HG/T 4767.4—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1)
++.
(15)
...................
(35)
........... ........
第4部分:两辊机法
1
ICS 87.060.10 G 53 备案号:48593—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767.1—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1部分:总则
Pigment and extenders-Testing of colour stability to heat during
processing in plastics-Part 1: General introduction
2015-06-01实施
2014-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4767.1—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 设备
3
-
取样 6 试样 6. 1 一般规定 6. 2 冲淡色 6.3 全色 7 操作步骤 7. 1 注塑成型法 7. 2 烘箱法 7. 3 两辊机法 7. 4 色差的评价 8 结果的表示和试验报告
5
.
9
精确度附录A(资料性附录)具有标准色深度的试样的制备
A. 1 范围 A.2 术语和定义 A.3 标准色深度 A. 4 α()因子的计算· A.5 着色试样色深度特性的测定 A.6 标准色深度试样所需的着色剂浓度的计算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用于多项式中α(Φ)值计算的相关系数
表A.1 ra和yo数值表 B. 1 标准照明体D65和10°标准色度观察者的系数表B.2 标准照明体C和2°标准色度观察者的系数
(3)
HG/T 4767.1—2014
前言
HG/T4767《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T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一一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第3部分:烘箱法;第4部分:两辊机法
-
本部分为HG/T476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参考了欧洲测试方法标准EV12877-1:2000《塑料用着色剂塑料用着色剂在加T.过程中
颜色热稳定性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技术内容与EV12877-1:2000完全相同。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T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百合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美利达颜料工业有限公司、广东盛
恒昌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宁波色母粒有限公司、山东春潮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山东宇虹新颜料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邦颜料有限公司、江苏双乐化工颜料有限公司、上海捷虹颜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口联合化学有限公司、上海油墨泗联化 T有限公司、杭州红妍颜料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额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信凯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力禾颜料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立荣、乔辉、李庆豹、罗崇远、洪寅、王培利、王仲文、陈都方、王贤丰、王正贤、葛扣根、李奎、张立志、阀兆红、李玉娟、陈信华、李武、方百红、张燕深。
(5)
III
HG/T 4767.1—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部分概括介绍了测试着色剂在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最常用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HG/T4767的其他部分中所述的各种试验方法所共有的详细信息。试验方法的选
择取决于待着色的塑料材料、处理方法和最终使用要求。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11186.2-1989漆膜颜色的测量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1186.3 漆膜颜色的测量第三部分色差的计算 HG/T 4767.2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HG/T 4767.3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T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金第3部分:烘箱法 HG/T 4767.4 颜料和体质颌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额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4部分:两辊机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颜色稳定性 colour stability 由待测着色剂和塑料材料制备而成的标准试验材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受热时的抗变色能力。 注1:对于热影响下的颜色稳定性,广泛使用“热稳定性”和“耐热性”描述。 注2:本部分不考试样在热影响下除颜色之外的其他性能的变化,
4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具有螺杆挤出的注塑机(见HG/T4767.2)、具有热风循环的干燥箱(见HG/T 4767.3)和实验用两辊机(见HG/T4767.4)。 5取样
按GB/T3186的规定抽取待测着色剂的代表性样品。 6试样 6.1一般规定
着色材料应测试冲淡色(见6.2)和/或全色(见6.3)。 6.2冲淡色
(7)
1
HG/T 4767.1—2014
在进行冲淡色试验时,除非另行规定或商定,应在塑料材料中添加1%的二氧化钛颜料,试验介质中着色材料的浓度应对应于:
a)1/3标准色深度(参见附录A),或 b)1/25标准色深度(参见附录A),或 c)商定的着色剂与二氧化钛颜料的比例当试样厚度为1mm时,需要5%的二氧化钛颜料,以取得完全遮盖的效果
6.3全色
在进行全色试验时,试验介质中的着色剂浓度应对应于6.2a)。或者,应使用0.1%(有机颜料和染料优先选用)或2%(无机颜料优先选用)的浓度或另行商定的适当浓度。
HG/T4767.2、HG/T4767.3和HG/T4767.4分别规定了特定热稳定性试验的试样制备方法。 7操作步骤 7.1注塑成型法
测试色片通过着色材料注塑法制取。用在常规停留时间和较低的处理温度下制备的色片作参考基准,然后以规定间隔依次升高处理温度,在较高的处理温度下延长停留时间制备试验色片。详细情况见HG/T4767.2。
按照7.4的规定对所制备试样的颜色特性进行评价。 7.2烘箱法
测试色片在规定或商定的测试周期内经受规定或商定的测试温度处理。用保存在室温下的测试色片作参考基准。详细情况见HG/T4767.3。
按照7.4的规定对所制备试样的颜色特性进行评价。 7.3两辊机法
测试混合物在规定或商定的辊表面温度下混炼规定或商定的测试周期之后,从混炼色片中取下部分用于颜色测量。用常规操作条件下获取的测试混合物色片作参考基准。详细情况见HG/T4767.4。
按照7.4的规定对所制备试样的额色特性进行评价。 7.4色差的评价
额色差异按GB/T11186.2--1989和GB/T11186.3的规定测定,或用GB/T250规定的标准灰色样卡评价。应考虑在添加和不添加二氧化钛颜料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的程序测定未着色塑料材料的颜额色特性。 8结果的表示和试验报告
见HG/T4767.2、HG/T4767.3和HG/T4767.4的内容。 9精确度
无法确定第2至4章中所述方法的精确度的统计数据。每种方法给出了一些适当的说明。
(8)
2
HG/T4767.1—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具有标准色深度的试样的制备
A.1范围
着色牢度取决于颜色深度,因此在规定色深度下对着色剂和含有着色剂的体系的牢度特性进行试验是有利的。在本附录中,用公式定义了1/3和1/25标准色深度。此外,本附录给出了关于如何测定着色试样的色深度特性以及如何改变试样中的着色剂浓度以获得所需的标准色深度的信息。 A.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A. 2. 1
色深度 depthofshade 颜色感官强度的一个量度,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明亮度的增加而减少。 注:具有相同的色深度的着色材料是通过用相同浓度的具有相同着色强度的着色材料制备的。本附录中,对色深
度与饱和度和亮度之间的关系用色度学定义进行了说明, A. 2.2
标准色深度(SD) standard depths of shade (SD) 按照惯例制定的色深度水平。 注:标准色深度水平1/3和1/25来源于纺织品领域使用的色深度水平。
A.3 标准色深度
标准色深度1/3和1/25的深度特征值B:3和B:25,分别通过下面的公式(A.1)和(A.2)给出:
B1-=/Ysa()1310J+29 B+ 2:=/Ysa ()1 2510J+56
(A. 1)
...... (A.2)
其中式中: Y- 三刺激值Y; u() 饱和度评价的因子[取决于色相角Φ和标准色深度(SD)。这些因子的数值在附录B中
s=10 /( -ro)? +(y - y)2
(A.3)
给出」;饱和度的量度;样品色度坐标;样品色度坐标;
r
y
ro 消色点色度坐标(见表A.1); .yo 消色点色度坐标(见表A.1)。
表A.1 x。和yo数值
标准色度观察者
标准照明体 D65
y 0.3310 0.3162
t. 0.3138 0.3101
10° 2'
c
(9)
3
ICS 87.060.10 G 53 备案号:48593~48596—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767.1~4767.4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2014)
2015-06-01实施
2014-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 录
HG/T 4767.1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1部分:总则 HG/T 4767.2—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HG/T 4767.3—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 (25) 第3部分:烘箱法 HG/T 4767.4—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1)
++.
(15)
...................
(35)
........... ........
第4部分:两辊机法
1
ICS 87.060.10 G 53 备案号:48593—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767.1—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1部分:总则
Pigment and extenders-Testing of colour stability to heat during
processing in plastics-Part 1: General introduction
2015-06-01实施
2014-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4767.1—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 设备
3
-
取样 6 试样 6. 1 一般规定 6. 2 冲淡色 6.3 全色 7 操作步骤 7. 1 注塑成型法 7. 2 烘箱法 7. 3 两辊机法 7. 4 色差的评价 8 结果的表示和试验报告
5
.
9
精确度附录A(资料性附录)具有标准色深度的试样的制备
A. 1 范围 A.2 术语和定义 A.3 标准色深度 A. 4 α()因子的计算· A.5 着色试样色深度特性的测定 A.6 标准色深度试样所需的着色剂浓度的计算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用于多项式中α(Φ)值计算的相关系数
表A.1 ra和yo数值表 B. 1 标准照明体D65和10°标准色度观察者的系数表B.2 标准照明体C和2°标准色度观察者的系数
(3)
HG/T 4767.1—2014
前言
HG/T4767《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T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一一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第3部分:烘箱法;第4部分:两辊机法
-
本部分为HG/T476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参考了欧洲测试方法标准EV12877-1:2000《塑料用着色剂塑料用着色剂在加T.过程中
颜色热稳定性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技术内容与EV12877-1:2000完全相同。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T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百合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美利达颜料工业有限公司、广东盛
恒昌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宁波色母粒有限公司、山东春潮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山东宇虹新颜料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邦颜料有限公司、江苏双乐化工颜料有限公司、上海捷虹颜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口联合化学有限公司、上海油墨泗联化 T有限公司、杭州红妍颜料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额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信凯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力禾颜料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立荣、乔辉、李庆豹、罗崇远、洪寅、王培利、王仲文、陈都方、王贤丰、王正贤、葛扣根、李奎、张立志、阀兆红、李玉娟、陈信华、李武、方百红、张燕深。
(5)
III
HG/T 4767.1—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部分概括介绍了测试着色剂在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最常用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HG/T4767的其他部分中所述的各种试验方法所共有的详细信息。试验方法的选
择取决于待着色的塑料材料、处理方法和最终使用要求。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11186.2-1989漆膜颜色的测量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1186.3 漆膜颜色的测量第三部分色差的计算 HG/T 4767.2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HG/T 4767.3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T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金第3部分:烘箱法 HG/T 4767.4 颜料和体质颌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额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4部分:两辊机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颜色稳定性 colour stability 由待测着色剂和塑料材料制备而成的标准试验材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受热时的抗变色能力。 注1:对于热影响下的颜色稳定性,广泛使用“热稳定性”和“耐热性”描述。 注2:本部分不考试样在热影响下除颜色之外的其他性能的变化,
4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具有螺杆挤出的注塑机(见HG/T4767.2)、具有热风循环的干燥箱(见HG/T 4767.3)和实验用两辊机(见HG/T4767.4)。 5取样
按GB/T3186的规定抽取待测着色剂的代表性样品。 6试样 6.1一般规定
着色材料应测试冲淡色(见6.2)和/或全色(见6.3)。 6.2冲淡色
(7)
1
HG/T 4767.1—2014
在进行冲淡色试验时,除非另行规定或商定,应在塑料材料中添加1%的二氧化钛颜料,试验介质中着色材料的浓度应对应于:
a)1/3标准色深度(参见附录A),或 b)1/25标准色深度(参见附录A),或 c)商定的着色剂与二氧化钛颜料的比例当试样厚度为1mm时,需要5%的二氧化钛颜料,以取得完全遮盖的效果
6.3全色
在进行全色试验时,试验介质中的着色剂浓度应对应于6.2a)。或者,应使用0.1%(有机颜料和染料优先选用)或2%(无机颜料优先选用)的浓度或另行商定的适当浓度。
HG/T4767.2、HG/T4767.3和HG/T4767.4分别规定了特定热稳定性试验的试样制备方法。 7操作步骤 7.1注塑成型法
测试色片通过着色材料注塑法制取。用在常规停留时间和较低的处理温度下制备的色片作参考基准,然后以规定间隔依次升高处理温度,在较高的处理温度下延长停留时间制备试验色片。详细情况见HG/T4767.2。
按照7.4的规定对所制备试样的颜色特性进行评价。 7.2烘箱法
测试色片在规定或商定的测试周期内经受规定或商定的测试温度处理。用保存在室温下的测试色片作参考基准。详细情况见HG/T4767.3。
按照7.4的规定对所制备试样的颜色特性进行评价。 7.3两辊机法
测试混合物在规定或商定的辊表面温度下混炼规定或商定的测试周期之后,从混炼色片中取下部分用于颜色测量。用常规操作条件下获取的测试混合物色片作参考基准。详细情况见HG/T4767.4。
按照7.4的规定对所制备试样的额色特性进行评价。 7.4色差的评价
额色差异按GB/T11186.2--1989和GB/T11186.3的规定测定,或用GB/T250规定的标准灰色样卡评价。应考虑在添加和不添加二氧化钛颜料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的程序测定未着色塑料材料的颜额色特性。 8结果的表示和试验报告
见HG/T4767.2、HG/T4767.3和HG/T4767.4的内容。 9精确度
无法确定第2至4章中所述方法的精确度的统计数据。每种方法给出了一些适当的说明。
(8)
2
HG/T4767.1—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具有标准色深度的试样的制备
A.1范围
着色牢度取决于颜色深度,因此在规定色深度下对着色剂和含有着色剂的体系的牢度特性进行试验是有利的。在本附录中,用公式定义了1/3和1/25标准色深度。此外,本附录给出了关于如何测定着色试样的色深度特性以及如何改变试样中的着色剂浓度以获得所需的标准色深度的信息。 A.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A. 2. 1
色深度 depthofshade 颜色感官强度的一个量度,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明亮度的增加而减少。 注:具有相同的色深度的着色材料是通过用相同浓度的具有相同着色强度的着色材料制备的。本附录中,对色深
度与饱和度和亮度之间的关系用色度学定义进行了说明, A. 2.2
标准色深度(SD) standard depths of shade (SD) 按照惯例制定的色深度水平。 注:标准色深度水平1/3和1/25来源于纺织品领域使用的色深度水平。
A.3 标准色深度
标准色深度1/3和1/25的深度特征值B:3和B:25,分别通过下面的公式(A.1)和(A.2)给出:
B1-=/Ysa()1310J+29 B+ 2:=/Ysa ()1 2510J+56
(A. 1)
...... (A.2)
其中式中: Y- 三刺激值Y; u() 饱和度评价的因子[取决于色相角Φ和标准色深度(SD)。这些因子的数值在附录B中
s=10 /( -ro)? +(y - y)2
(A.3)
给出」;饱和度的量度;样品色度坐标;样品色度坐标;
r
y
ro 消色点色度坐标(见表A.1); .yo 消色点色度坐标(见表A.1)。
表A.1 x。和yo数值
标准色度观察者
标准照明体 D65
y 0.3310 0.3162
t. 0.3138 0.3101
10° 2'
c
(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