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00.01 J41 备案号:49757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231.1—2015 代替JB/T10231.1—2001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部分:通则
Tool inspection methods-Part 1: Generality
2015-04-30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
机械行业标准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部分:通则
JB/T10231.1—2015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1.25印张·36千字
2015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21.00元
*
书号:1511112636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 (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10231.1—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I
检测依据.
3
外观的检测
4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莫氏锥柄的检测。 6.1 长度的检测 6.2 大端直径的检测. 6.3 扁尾厚度的检测. 6.4 扁尾对称度的检测. 6.5 锥度的检测 77:24圆锥柄的检测.
5 6
7.1 锥柄长度的检测和大端直径的检测 7.2 锥度的检测.
8 带有法兰接触面的空心圆锥柄(HSK)锥度的检测
内孔的检测
9 10内孔键槽宽度的检测 11 端面键槽的检测.
11.1键槽深度和宽度的检测 11.2键槽对称度的检测 12外形尺寸的检测 12.1圆棒类刀具..
12.2 圆盘类刀具 12.3 矩形棒类刀具 12.4 硬质合金片状类刀具
一
13刀具材料硬度的检测 14性能试验与寿命试验.. 14.1试验条件的选定... 14.2试验中若干共同问题的补充规定, 14.3刀具磨损与崩刃的检测 157 标志的检测 16 包装的检测 17 表面处理的检测
8
.14 14 14
I
JB/T10231.1-2015
前言
JB/T10231《刀具产品检测方法》分为27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麻花钻;第3部分:立铣刀;第4部分:丝锥;第5部分:齿轮滚刀:第6部分:插齿刀:第7部分:圆拉刀;第8部分:板牙;第9部分:铰刀;第10部分:钻:第11部分:扩孔钻:第12部分:三面刃铣刀;第13部分:锯片铣刀:第14部分:键槽铣刀;第15部分:可转位三面刃铣刀;第16部分:可转位面铣刀;第17部分:可转位立铣刀;第18部分:可转位车刀;第19部分:键槽拉刀;第20部分:矩形花键拉刀:第21部分:旋转和旋转冲击式硬质合金建工钻;第22部分:搓丝板;第23部分:滚丝轮;第24部分:机用锯条:第25部分:金属切削带锯条:第26部分:高速钢车刀条;第27部分:中心钻。
本部分为JB/T1023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10231.1—2001《刀具产品检测方法第1部分:通则》,与JB/T10231.1—2001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扁尾对称度包含最大实体状态原则:增加了7:24圆锥柄锥度的数字法检测; -增加了带有法兰接触面的空心圆锥柄(HSK)锥度的检测;增加了激光刀具测量仪; -删除了7:24圆锥柄锥度的涂色法检测;删除了扁尾对称度用正弦规法检测。
II
JB/T10231.1—2015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晶工工具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邓智光、贺畲、朱会昌。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231.1—2001。
I
JB/T10231.1—2015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第1部分:通则
1范围
JB/T10231的本部分规定了各种刀具共性的检测方法,对于各种刀具非共性的检测方法,另需制定各自的检测方法标准。本通则规定的检测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本部分适用于对各种成品刀具做质量判定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72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11852圆量规公差及技术条件 GB/T23575金属切削机床圆锥表面涂色法检验及评定
3检测依据
相关的产品标准和产品图样。
4外观的检测
B类不合格的外观缺陷和C类不合格的外观缺陷的检测方法:一般情况下目测,发生争议时使用放大镜检测。
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检测方法: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与刀具被测表面目测对比检查,发生争议时用双管显微镜或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测。
检测器具: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双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检查仪。
6莫氏锥柄的检测
6.1长度的检测
检测方法:用卡尺或高度卡尺测量锥柄大端边界线到小端端面(有扁尾的到扁尾端面)的轴向距离。 检测器具:卡尺、高度卡尺。
6.2大端直径的检测
检测方法:用莫氏圆锥环规检测,莫氏锥柄的尾部端面应处于Z标志线之内。对于不带扁尾的莫氏锥柄,用A型莫氏圆锥环规检测,如图1所示。对于带扁尾的莫氏锥柄,用B型莫氏圆锥环规检测,
JB/T10231.1—2015
如图2所示。
检测器具:A型或B型3级莫氏圆锥环规。
21
图2
图1
6.3扁尾厚度的检测
检测方法:用卡尺或外径千分尺测量扁尾两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检测器具:卡尺、外径千分尺。
6.4扁尾对称度的检测
检测方法:对于两端带中心孔的刀具的检测,如图3所示。先将刀具置于偏摆仪两顶尖之间,用指示表在水平方向将扁尾找等高,记下指示表的读数。再将刀具旋转180°用同样的方法找等高后,记下指示表的读数,取两次读数差的绝对值即为扁尾对称度误差。扁尾对称度误差≤扁尾最大实体状态的厚度值一扁尾实测厚度值十要求的对称度公差。
对于一端(或两端)不带中心孔的刀具的检测,如图4所示。将刀具柄部置于斜形V形架(斜角为圆锥角的一半)上,柄端(有中心孔的在孔中加钢珠)顶靠于定位块处,用指示表在水平方向将扁尾找等高,记下指示表的读数。再将刀具旋转180°用同样的方法找等高后,记下指示表的读数,取两次读数差的绝对值即为扁尾对称度误差。扁尾对称度误差扁尾最大实体状态的厚度值一扁尾实测厚度值十要求的对称度公差。
O
C
图4
图3
检测器具:偏摆仪、指示表、斜形V形架、检验平板、钢珠、定位块。 6.5锥度的检测
检测方法一:用透光检具检测。先用标准莫氏圆锥量规校准透光检具,然后将被测件置于透光检具上,目测观察其光缝,不漏光或呈现均匀的蓝色光缝为合格。应取三至五个位置检测,如大端部三分之二以上长度范围内不透光:应判锥度为合格。
检测器具:透光检具:3级标准莫氏量规。 检测方法二:用莫氏圆锥环规采用涂色法进行综合检测。检测时,被检处的涂色层厚度、接触率按
GB/T11852的规定,具体方法按GB/T23575的规定。 2
JB/T10231.1-2015
检测器具:3级莫氏圆锥环规。 检测方法三:用正弦规检测。如图5所示,先将正弦规一端用量块垫高H值,H值的计算见公式
(1)。将被测件置于正弦规上,用指示表在距离1上,分别测得a、b两点读数A、B值,由公式(2)求得圆锥角偏差A2α。A2c值的正、负由A、B值决定。
H=Lsin2a"
(1)
式中: L一一正弦规两圆柱间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 2 一圆锥角基本尺寸,单位为度()。
A2Q=(A-B)X2×105/l("
(2)
式中: A在α点测得数值,单位为毫米(mm):
在b点测得数值,单位为毫米(mm);一a、b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B-
D
一
:
图5
检测器具:正弦规、检验平板、四等量块、指示表及表座。
77:24圆锥柄的检测
7.1锥柄长度的检测和大端直径的检测
检测方法:如图6所示,用7:24工具圆锥环规检测,7:24工具圆锥柄的小端端面应在7:24工具圆锥环规小端两个端平面之间。
检测器具:3级7:24工具圆锥环规。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