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7.040 G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81.1—2019
代替GB/T23981—2009
色漆和清漆 遮盖力的测定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hidingpower-
Part 1: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 white and light coloured paints
(ISO 6504-3:2006,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hiding power
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 light-coloured paints at a
fixed spreadingrate,MOD)
2019-03-25发布
2020-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3981.1—2019
目 次
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I
2
3
原理三刺激值法 5.1 仪器及材料 5.2 取样 5.3 试验步骤 5.4 精密度 5.5 试验报告反射率法 6.1 仪器及材料 6.2 取样 6.3 试验步骤 6.4 结果表示 6.5 试验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6504-3:200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参考文献
4
5
5
X
11
12
GB/T23981.1—2019
前言
GB/T23981《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分为下列两个部分: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一第2部分:黑白格板法。 本部分为GB/T2398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3981一2009《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与GB/T23981一2009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三刺激值法(见第5章);修改了标准范围,将浅色漆的三刺激值Y值改为大于25(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一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原理中增加了反射率法的内容(见第4章);一将反射率法中底材为聚酯薄膜和黑白卡片纸对应为A法和B法(见第4章);一对反射率法中黑白卡片纸进行了详细规定(见6.1.2.2,2009年版的4.4);一修改了反射率法中黑板的反射率的规定,改为应不大于3%(见6.1.5,2009年版的4.2);
增加了反射率法中底材的处理(见6.3.1)。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504-3:2006《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第3部分:浅色
漆在固定涂布率时对比率的测定》。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6504-3:2006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识,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兰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标格达精密仪器(广州)有限公司、宣城亚邦化工
有限公司、浙江天女集团制漆有限公司、中航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浙江博星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工有限公司、福州鑫隆达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I
GB/T 23981.1—2019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璇、陈建刚、徐磊、王崇武、周磊、孙立德、高军、王燕、杨振波、汪国建、董群锋、 吴勇、董双建、楚会来、王智、周才俊、黄立明、王君瑞、刘凤仙、龚文晶、刘莉春、孙德旺、李化全、康伦国、 李杨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3981—2009。
V
GB/T23981.1—2019
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
第1部分:自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1范围
GB/T23981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三刺激值Y大于25的白色或浅色漆漆膜的遮盖力(通过对比率
测量)的方法。
本部分中三刺激值法适用于色漆漆膜以涂布率为20m/L施涂于黑白卡片纸或无色透明的聚酯薄膜上的情况,在后者情况下,三刺激值Y是随后将涂漆聚酯薄膜依次置于黑色和白色底板上测量的。
本部分中反射率法适用于色漆漆膜以固定规格的涂布器施涂于黑白卡片纸或无色透明的聚酯薄膜上的情况,在后者情况下,反射率是随后将涂漆聚酯薄膜依次置于黑色和白色底板上测量的
本部分适用于三刺激值Y大于25的白色或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5一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ISO3251:2003,IDT) GB/T3186色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3186—2006,ISO15528:2000,IDT) GB/T6750—2007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ISO2811-1:1997,IDT) GB/T 20777 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GB/T20777—2006,ISO1513:1992,IDT) ISO2811-2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浸人体(垂球)法[Paintsandvarnishes一De-
termination ofdensityPart2:Immersedbody(plummet)method
ISO2811-3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振荡法(Paints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density—Part 3:Oscillationmethod)
ISO2811-4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 第4部分:压杯法(Paintsandvarnishes一Determination of density—Part 4:Pressure cup meth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涂布率spreadingrate 由给定数量的涂料制备要求厚度的干漆膜,所能覆盖的表面面积。 注1:涂布率可用m/L或m/kg表示注2:也可参见实际涂布率和理论涂布率[GB/T5206—2015,定义2.238]
3.2
实际涂布率 practical spreadingrate 在特定待涂底材上实际得到的涂布率。
1
GB/T23981.1—2019
GB/T5206—2015.定义2.203
3.3
理论涂布率theoreticalspreadingrate 仅由不挥发物体积含量计算得到的涂布率。 [GB/T5206—2015,定义2.256]
4原理
用黑色和白色底材上的同一漆膜的三刺激值Y之比或反射率之比表示对比率。对比率反映的是
白色和浅色漆消除底材颜色的能力,对比率越低,产品的遮盖性能越差。本部分分为三刺激值法和反射率法,每种方法按不同底材又分为方法A和方法B
对于方法A而言,将涂漆聚酯薄膜固定在黑色和白色底板上。测量黑色和白色区域上方的涂漆聚
酯薄膜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计算每个涂漆薄膜的对比率
对于方法B而言,涂覆黑白卡片纸。测量每张涂漆卡片纸上黑色和白色区域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计算每个涂漆卡片纸的对比率。
5三刺激值法
5.11 仪器及材料 5.1.1 普通仪器
普通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玻璃器皿。 5.1.2底材
5.1.2.1无色透明聚酯薄膜(方法A)
未处理过的,厚度为30μm~50μm,其尺寸不小于100mm×150mm。 注:通过有关双方商定,可采用更厚的聚酯薄膜
5.1.2.2 2黑白卡片纸(方法B)
所有卡片纸均为同样大小,尺寸至少为100mm×200mm:印刷和上光过的相邻的黑色和白色区
域,应易被溶剂型或水性色漆润湿但不渗透。
黑色和白色区域的尺寸应不小于80mm×80mm。除另有商定外,用符合5.1.4规定的反射计或
分光光度计测量时,卡片纸白区的三刺激值Y应为80土2,而黑区的三刺激值Y应不大于5。
为了避免不同批次卡片纸的不同而产生误差,试验所用的卡片纸应为同一批次的
5.1.3漆膜涂布器
由一系列漆膜涂布器组成,这些涂布器能给出湿膜厚度范围通常为100μm~200um的一系列均匀厚度的漆膜。涂布器刮涂的漆膜应至少宽70mm,得到均匀膜厚的区域应不小于60mmX60mm。
注:为了得到均匀漆膜建议使用自动涂布仪
5.1.4反射计或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量三刺激值Y,最好用Dss标准光源,准确度为0.3%。
2
ICS 87.040 G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81.1—2019
代替GB/T23981—2009
色漆和清漆 遮盖力的测定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hidingpower-
Part 1: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 white and light coloured paints
(ISO 6504-3:2006,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hiding power
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 light-coloured paints at a
fixed spreadingrate,MOD)
2019-03-25发布
2020-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3981.1—2019
目 次
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I
2
3
原理三刺激值法 5.1 仪器及材料 5.2 取样 5.3 试验步骤 5.4 精密度 5.5 试验报告反射率法 6.1 仪器及材料 6.2 取样 6.3 试验步骤 6.4 结果表示 6.5 试验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6504-3:200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参考文献
4
5
5
X
11
12
GB/T23981.1—2019
前言
GB/T23981《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分为下列两个部分: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一第2部分:黑白格板法。 本部分为GB/T2398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3981一2009《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与GB/T23981一2009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三刺激值法(见第5章);修改了标准范围,将浅色漆的三刺激值Y值改为大于25(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一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原理中增加了反射率法的内容(见第4章);一将反射率法中底材为聚酯薄膜和黑白卡片纸对应为A法和B法(见第4章);一对反射率法中黑白卡片纸进行了详细规定(见6.1.2.2,2009年版的4.4);一修改了反射率法中黑板的反射率的规定,改为应不大于3%(见6.1.5,2009年版的4.2);
增加了反射率法中底材的处理(见6.3.1)。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504-3:2006《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第3部分:浅色
漆在固定涂布率时对比率的测定》。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6504-3:2006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识,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兰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标格达精密仪器(广州)有限公司、宣城亚邦化工
有限公司、浙江天女集团制漆有限公司、中航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浙江博星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工有限公司、福州鑫隆达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I
GB/T 23981.1—2019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璇、陈建刚、徐磊、王崇武、周磊、孙立德、高军、王燕、杨振波、汪国建、董群锋、 吴勇、董双建、楚会来、王智、周才俊、黄立明、王君瑞、刘凤仙、龚文晶、刘莉春、孙德旺、李化全、康伦国、 李杨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3981—2009。
V
GB/T23981.1—2019
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
第1部分:自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1范围
GB/T23981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三刺激值Y大于25的白色或浅色漆漆膜的遮盖力(通过对比率
测量)的方法。
本部分中三刺激值法适用于色漆漆膜以涂布率为20m/L施涂于黑白卡片纸或无色透明的聚酯薄膜上的情况,在后者情况下,三刺激值Y是随后将涂漆聚酯薄膜依次置于黑色和白色底板上测量的。
本部分中反射率法适用于色漆漆膜以固定规格的涂布器施涂于黑白卡片纸或无色透明的聚酯薄膜上的情况,在后者情况下,反射率是随后将涂漆聚酯薄膜依次置于黑色和白色底板上测量的
本部分适用于三刺激值Y大于25的白色或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5一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ISO3251:2003,IDT) GB/T3186色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3186—2006,ISO15528:2000,IDT) GB/T6750—2007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ISO2811-1:1997,IDT) GB/T 20777 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GB/T20777—2006,ISO1513:1992,IDT) ISO2811-2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浸人体(垂球)法[Paintsandvarnishes一De-
termination ofdensityPart2:Immersedbody(plummet)method
ISO2811-3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振荡法(Paints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density—Part 3:Oscillationmethod)
ISO2811-4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 第4部分:压杯法(Paintsandvarnishes一Determination of density—Part 4:Pressure cup meth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涂布率spreadingrate 由给定数量的涂料制备要求厚度的干漆膜,所能覆盖的表面面积。 注1:涂布率可用m/L或m/kg表示注2:也可参见实际涂布率和理论涂布率[GB/T5206—2015,定义2.238]
3.2
实际涂布率 practical spreadingrate 在特定待涂底材上实际得到的涂布率。
1
GB/T23981.1—2019
GB/T5206—2015.定义2.203
3.3
理论涂布率theoreticalspreadingrate 仅由不挥发物体积含量计算得到的涂布率。 [GB/T5206—2015,定义2.256]
4原理
用黑色和白色底材上的同一漆膜的三刺激值Y之比或反射率之比表示对比率。对比率反映的是
白色和浅色漆消除底材颜色的能力,对比率越低,产品的遮盖性能越差。本部分分为三刺激值法和反射率法,每种方法按不同底材又分为方法A和方法B
对于方法A而言,将涂漆聚酯薄膜固定在黑色和白色底板上。测量黑色和白色区域上方的涂漆聚
酯薄膜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计算每个涂漆薄膜的对比率
对于方法B而言,涂覆黑白卡片纸。测量每张涂漆卡片纸上黑色和白色区域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计算每个涂漆卡片纸的对比率。
5三刺激值法
5.11 仪器及材料 5.1.1 普通仪器
普通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玻璃器皿。 5.1.2底材
5.1.2.1无色透明聚酯薄膜(方法A)
未处理过的,厚度为30μm~50μm,其尺寸不小于100mm×150mm。 注:通过有关双方商定,可采用更厚的聚酯薄膜
5.1.2.2 2黑白卡片纸(方法B)
所有卡片纸均为同样大小,尺寸至少为100mm×200mm:印刷和上光过的相邻的黑色和白色区
域,应易被溶剂型或水性色漆润湿但不渗透。
黑色和白色区域的尺寸应不小于80mm×80mm。除另有商定外,用符合5.1.4规定的反射计或
分光光度计测量时,卡片纸白区的三刺激值Y应为80土2,而黑区的三刺激值Y应不大于5。
为了避免不同批次卡片纸的不同而产生误差,试验所用的卡片纸应为同一批次的
5.1.3漆膜涂布器
由一系列漆膜涂布器组成,这些涂布器能给出湿膜厚度范围通常为100μm~200um的一系列均匀厚度的漆膜。涂布器刮涂的漆膜应至少宽70mm,得到均匀膜厚的区域应不小于60mmX60mm。
注:为了得到均匀漆膜建议使用自动涂布仪
5.1.4反射计或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量三刺激值Y,最好用Dss标准光源,准确度为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