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2549-2015 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JB/T 12549-2015 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15:32:55



相关搜索: 紧固件 jb 试验机 12549

内容简介

JB/T 12549-2015 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ICS19.060 N76 备案号:51871—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49—2015
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Tension-torsion combined testing machines for fasteners
2016-03-01实施
2015-10-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549—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和分级...
技术要求.. 6 检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与包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内置式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外置式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5
2 .4
.9 ..10
11
图A.1 内置式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图B.1 外置式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10 ... 11
表1试验机测量指示系统的分级参数和特性值表2主动夹头转速偏差和重复性,表3试验支承垫片试验面的平面度表4噪声修正值.
3
4 JB/T1254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深圳高品
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威海市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瑞、王学智、徐忠根、陈光明、余虹云、钱苗、李国勇、戚翠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549—2015
紧固件拉-扭复合试验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螺纹紧固件紧固特性用的拉-扭复合试验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分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按GB/T16823.3规定的方法对螺纹紧固件进行扭矩-夹紧力试验用的最大拉力 1000kN、最大扭矩10000N·m的紧固件拉一扭复合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6.1-2002大垫圈A级 GB/T2611一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5277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GB/T16823.3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GB/T16825.1一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
验与校准
J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
紧固 tightening 打紧螺栓或螺母,使螺栓受拉力、被连接件承受压力,以达到规定的连接强度。
3.2
轴力 axial tension force 作用在外螺纹件轴向的拉力。
3.3
夹紧力clampforce 被连接件承受的压力,其大小等于轴力。
3.4
紧固扭矩tightening torque 为达到一定轴力,拧紧螺栓或螺母所需要的扭矩。
3.5
支承面摩擦扭矩 bearing surface friction torque 在夹紧被连接件时作用在支承面上的扭矩。 紧固转角tighteningangle 为达到一定轴力,通过拧紧螺栓或螺母使外螺纹件与内螺纹件之间产生的相对回转角度。
3.6 JB/T12549—2015
3.7
试验支承垫片test-bearingplate 试验垫圈testwasher 为在试验时获得规定的摩擦系数而加垫的垫片或垫圈。
4型式和分级
4.1型式 4.1.1试验机按被试验紧固件在试验机中的安装位置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型式。 4.1.2对于内置式试验机,在试验时将被试紧固件样品安装在试验机机架固定端的内侧(参见图A.1);对于外置式试验机,在试验时将被试紧固件样品安装在试验机机架固定端的外侧(参见图B.1)。 4.1.3为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宜根据紧固件的规格和尺寸选用适当型式的试验机进行试验。内置式试验机和外置式试验机宜测量的紧固件规格及最大尺寸参见附录A和附录B。 4.2试验机的分级
试验机按其测量力的量值和扭矩量值的准确度分为1级和2级两个级别。试验机测量指示系统的分级参数和特性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试验机测量指示系统的分级参数和特性值
最大允许值%
试验机 力的示值 力的示值 力的零点 力值相对 扭矩示值 扭矩示值 扭矩值相对级别 相对误差 重复性 相对误差 分辨力 相对误差 重复性 分辨力
br 1.0 2.0
fo ±0.1 ±0.2
bM 1.0 2.0
qr ±1.0 ±2.0
9M ±1.0 ±2.0
OM 0.5 1.0
ar 0.5 1.0
1级 2级
5技术要求
5.1环境与工作条件
试验机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室温10℃~35℃: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腐蚀性介质; d)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在额定电压的土10%以内: e)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安装,水平度为0.2/1000。
5.2一般要求 5.2.1试验机应容易控制,便于操作,并易于检验、校准和维修。 5.2.2试验机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试验空间,应方便进行试验并易于夹具和试件的装卸。 5.2.3试验机的可移动部件在移动过程中应平稳、灵活,无卡滞现象。
2 JB/T12549—2015
5.3测量指示系统 5.3.1试验机的测量指示系统应能实时连续地显示施加到被测试件上的扭矩、轴力和紧固转角等参数值,并能准确地指示、记录和存储试验数据。 5.3.2测量指示系统应具有零点调节功能,应能显示各技术参数示值范围的零点和最大值,并能识别所施加的力和扭矩的方向,如通过符号十,或二”。 5.3.3指示装置显示的数据和曲线应清晰,易于读取,曲线应光滑、连续。 5.3.4测量指示系统力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αr和扭矩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cM,依据试验机的级别应分别符合表1的规定;紧固转角指示装置的最低分辨力e为0.01°。 5.3.5出现意外断电、误操作引起的试验机停机时,测量指示系统应能自动保存试验数据,并能在下次使用时调用所保存的试验数据。 5.4测力系统 5.4.1试验机应对其所能试验的最大规格的试件施加试验机的最大力。 5.4.2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程中,力的示值应连续稳定变化,无停滞和跳动现象。 5.4.3试验机测力系统应具有保持施加到试件上最大试验力的功能;卸除力后,力的示值应回零位,其零点相对误差f应符合表1的规定。 5.4.4试验机测力系统力的示值相对误差9.和示值重复性b依据试验机的级别应符合表1的规定 5.5.扭矩加载系统 5.5.1试验机扭矩加载装置在施加扭矩时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5.5.2在试验机的转速范围内,扭矩加载装置应能对试件施加试验机的最大扭矩。 5.5.3扭矩加载装置的主动夹头转速范围为0.1r/min40r/min。在零扭矩条件下,加载装置的主动夹头转速与其设定转速标称值的偏差和重复性,依据试验机的级别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主动夹头转速偏差和重复性
转速偏差
重复性ba
试验机级别
% ± 1.0 ± 2.0
% 0.5 1.0
1级 2级
5.5.4扭矩加载装置的扭矩示值相对误差和扭矩示值重复性,依据试验机的级别应分别符合表1的规定。 5.6紧固件夹具 5.6.1夹持试件的夹具应能承受夹紧力和支承表面摩擦扭矩而不损坏,试验过程中试件与夹具不应产生相对位移。试验后,夹具不应出现永久变形和损伤。 5.6.2夹持螺栓和螺母的夹具,其同轴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5.6.3夹持螺栓和螺母的夹具,其洛氏硬度应大于50HRC。 5.6.4夹具应适合不同规格、型号紧固件试件的装夹。 5.7试验支承垫片 5.7.1试验支承垫片的洛氏硬度应在55HRC土5HRC以内。 5.7.2试验支承垫片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0.8μm
3 JB/T12549—2015
5.7.3试验支承垫片通孔应选用GB/T5277的中等系列,不倒角也没有沉孔。 5.7.4试验支承垫片最小厚度,应符合GB/T96.1一2002中表1的规定。 5.7.5试验支承垫片试验面的平面度应符合表3规定。
表3试验支承垫片试验面的平面度支承垫片试验面的
单位为毫米
支承垫片试验面的
支承垫片厚度h
支承垫片厚度
平面度公差t
平面度公差t
0.10 0.15 0.20 0.30
h≤0.5 0.5 0.4 0.6 1.0
4
5.85 安全保护装置 5.8.1试验机应配备急停装置。当试件安装之后仍有部分外露时,试验机应有防止试件意外破坏而伤人的防护装置。 5.8.2当试验机的力或扭矩超过该试验机最大力或最大扭矩的2%~5%时,安全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自动停机。 5.8.3试件断裂后试验机应自动停机。 5.9噪声
试验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60dB(A)。 5.10耐运输颠簸性能
试验机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颠簸试验而无损坏。试验后试验机不经调修(不包括操作程序准许的正常调整),仍应符合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 5.11电气设备
试验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T2611—2007中第7章的规定。 5.12其他要求
试验机的基本要求、装配质量、机械安全防护和外观质量等,应符合GB/T2611一2007中第3章、 第4章和第10章的规定。
6检验方法
6.1 检验条件
试验机应在5.1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检验。 6.2检验用器具
检验用仪器、量具和检具包括: a)0.3级标准扭矩仪(或臂长最大允许误差为土0.1%的校验杠杆和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1%的专用
码); b)0.3级标准测力仪;
4 JB/T12549—2015
c)洛氏硬度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土1.5HRC: d)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实际值与标称值最大允许偏差为+12%~-17%: e)2级声级计(A计权网络); f)百分表和磁力表座; g)非接触式转速表: h)检验棒,工作长度150mm,圆柱度公差0.009mm; i)游标卡尺、塞尺、平尺等通用量具及检具: i)准确度不低于10级的绝缘电阻测试仪: k)准确度不低于10级的耐电压测试仪; 1)各种规格及尺寸的紧固件试件。
6.3一般要求的检查 6.3.1将一合适的试件安装在试验机上,按正常试验程序对试件施加最大力和(或)扭矩,在试验机工作过程中观测检查5.2.1~5.2.3,检查结果应满足5.2的要求。 6.3.2宜在一般要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以下各项检测。 6.4测量指示系统的检测 6.4.1在进行6.3.1检查的同时观测检查5.3.1~5.3.3和5.3.5,并均应满足相应各项的要求。 6.4.2力指示装置、扭矩指示装置和紧固转角指示装置的分辨力的判定:
a)在试验机的电动机和控制系统均启动试验机不受力以及零扭矩的情况下,若各指示装置的示
值变动不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其分辨力为一个增量: b)若各指示装置的示值变动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其分辨力等于变动范围的一半加上一个增量; c)力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应以力的单位表示,扭矩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M应以扭矩的单位表
示,紧固转角指示装置分辨力1e应以角度的单位表示: d)对应每个力和扭矩的测量点,应分别按公式(1)和公示(2)计算并判定力指示装置和扭矩指
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αr和αM。
x100%
(1)
Of
Ff
OM MF 'M ×100%
*(2)
式中: F一确定分辨力时选定的校准点的力: MF—一确定分辨力时选定的校准点的扭矩。
6.4.3各指示装置相对分辨力的检测结果应满足5.3.4的要求。 6.5测力系统的检测 6.5.1试验机的测力系统使用6.2b)规定的标准测力仪进行检测。 6.5.2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程中观察检测5.4.1~5.4.3,各项检测结果均应满足要求。 6.5.3测力系统力的示值相对误差9示值重复性b和零点相对误差。应按GB/T16825.1一2008中6.1 和6.4规定的准则和方法进行检测:并按GB/T16825.1一2008中的6.5进行计算和评定。各项目检测结果均应满足本标准5.4.4的要求。 6.6扭矩加载系统的检测 6.6.1试验机的扭矩加载系统使用6.2a)规定的标准扭矩仪(或校验杠杆和专用码组合)进行检测。
5
上一章:JB/T 1267-2014 50MW~2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锻件 技术条件 下一章:JB/T 12539-2015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系统运行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HB 8622-2021 航空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紧固件拉脱阻抗试验方法 JB/T 11879-2014 往复式内燃机橡胶扭振减振器耐久性试验方法 JB/T 10944-2010 电气绝缘用玻璃纤维增强挤拉型材-复合绝缘子芯棒 JB/T 7796-2017 弹簧拉压试验机 GB/T 40340-2021 复合材料与金属组合件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胶接或紧固件连接结构人工环境下的电偶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JIS H 7303-2013 超导性机械性质试验方法铜基铌、钛复合超导电体的室温抗拉试验 热固性树脂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动态扭振法及其应用 HB 20243-2016 金属高温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