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40.85 J 3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079—2018
多向精密模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Multi-way precision die forgingsTechn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2018-12-01实施
2018-05-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5079—2018
目 次
前言
m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4编制原则附录A(规范性附录) 典型材料锻造温度范围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 模具硬度要求
GB/T 3507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二十二冶集团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瑄、李明权、李景生、周林、金红、宋昌哲、徐文翠、周丽娟、魏巍
三
GB/T35079—2018
多向精密模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多向模锻工艺成形的精密模锻件(以下简称“锻件”)的工艺编制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质量不大于1250kg且外形尺寸不大于1500mm的采用多向模锻工艺成形的
锻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908 锻制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8541 锻压术语 GB 13318 锻造生产安全与环保通则 GB/T 33879 多向精密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85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向模锻工艺 multi-waydie forgingprocess 采用多向模锻成形设备,在闭式模腔内对坏料进行多方向联合挤压、锻造的成形工艺,
3.2
多向精密模锻件 multi-way precision die forgings 在工艺温度范围内,通过专用模具、采用多向模锻技术获得的高精度、满足产品要求的精密模锻件。
4编制原则
4.1总则 4.1.1工艺编制应综合考虑锻件材质、锻件形状复杂程度、质量要求、形位公差、尺寸精度、设备能力、 成形方式、变形程度、模具寿命等因素。 4.1.2工艺设计应遵循材料的变形规律,以锻件材料的变形抗力及流动应力为基础。可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工艺过程和参数进行优化 4.1.3工艺设计应利于模具的设计、制造和成本的降低,应利于生产现场快速换模和实现自动化 4.1.4工艺设计应利于金属填充和锻件脱模, 4.1.5下料质量计算应充分考虑坏料在不同加热环境下的氧化烧损情况,避免下料质量不准确造成锻件填充不满或胀模。 4.1.6应确保各个工序衔接流畅,降低转运时间对坏料温度的影响。
1
GB/T35079—2018
4.1.7 应尽量减少加热次数,宜采用一次加热锻造成形 4.1.8坏料应去除氧化皮。应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及喷涂方式,避免锻件被拉伤以及模具提前失效。 4.1.9 应考虑坏料在模具型腔的定位、工件的放人取出、设备的精度及偏载等。 4.1.10 应合理安排模具各部位参与成形的顺序、速度和位移量,防止锻件出现折叠等锻造缺陷,且应利于圆角等过渡部位的填充, 4.1.11 工艺编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制造流程,便于物料流转,利于生产成本控制。 4.1.12 锻造生产车间作业环境、设备、工装及锻造过程的安全和环保应满足GB13318的要求。
4.2 锻件设计原则
4.2.1 分模面选取
4.2.1.1 锻件分模面的选取应利于锻件脱模、金属充填型腔及模具加工 4.2.1.2 锻件分模方式可采用水平分模、垂直分模、联合分模等方式。阀门阀体(含带水平法兰)、三通、 弯头、变径管等锻件宜采用水平分模方式厂见图1a)、b)、c)、d):带上(下)端面法兰的阀门阀体锻件宜采用垂直厂见图1e)或联合分模方式厂见图1f)
b) 水平分模(三通)
水平分模(带水平法兰阀门阀体)
水平分模(弯头)
f)联合分模(带上法兰阀门阀体)
d)水平分模(变径管)
e) 垂直分模(四通)图1 分模形式示意图
4.2.2机械加工余量
锻件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表1、表2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