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3202-2016 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GB/T 33202-2016 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4.7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4:10:38



相关搜索: 发电机 锻件 工艺 精密 编制 原则 33202

内容简介

GB/T 33202-2016 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ICS 77.140.85 J 3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202—2016
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Precision forgings ofgenerator claw poles-Techn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2017-07-01实施
2016-12-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20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庄晓伟、汤晓锋、王玲、周林、徐俊、金红、陈文敬、魏巍。
一 GB/T33202—2016
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的工艺编制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直径不大于Φ180mm的发电机爪极锻件在压力机上的热精锻成形。 本标准不适用于发电机爪极锻件在压力机上的冷锻成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8541锻压术语 GB/T12362—2016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GB/T30567一2014钢质精密热模锻件工艺编制原则
3术语和定义
GB/T85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磁轭爪极 及clawpolewithcore 一种爪极零件,其底平面上带有磁轭,见图1。
飞边
外圆磁轭外圆磁轭端面
去重例角大蜡面
中孔底面爪形
图1有磁轭爪极示意图
1 GB/T33202—2016
3.2
无磁轭爪极clawpolewithoutcore 一种爪极零件,其底平面上不带有磁轭,见图2。
飞边
外圆
去重例角大端面
Z
底面
中孔
爪形 T
图2无磁轭爪极示意图
4工艺编制原则
4.1工艺 4.1.1宜采用下料、加热、镦粗、预锻、精锻、切边、热处理、抛丸、冷精整的工艺流程。 4.1.2手动操作时,热成形工序宜采用三工步:镦粗、预锻及终锻;自动化操作时,热成形工序宜采用四工步:镦粗、预锻、终锻及切边。 4.2 :变形程度
镦粗与终锻的变形程度宜小于预锻工步。 4.3变形力计算
宜采用诺模图或按GB/T30567一2014规定的经验公式P=kF,计算各工序变形力。也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各工序变形力。 4.4工序图设计 4.4.1 镦粗件设计要求
镦粗件外圆直径比预锻模型腔小1mm以内,定位可靠。 4.4.2预锻件设计要求 4.4.2.1厚度h:预锻件比终锻件厚0.3mm~0.8mm。 4.4.2.2爪高度h2:预锻件比终锻件高1mm以内。 4.4.2.3 型腔体积:预锻件比终锻件大1%~3%。 4.4.2.4顶料杆位置应设计在大端面或磁轭端面的中心部位,以利于机加工时去除压痕。
2 GB/T33202—2016
4.4.2.5 5预锻件的模锻斜度、圆角半径和飞边厚度应比终锻件大, 4.4.2.6 6飞边位置应设计在距去重倒角边缘距离h处,且h:不小于1mm,避免产生切边毛刺,见图3。
4(5 :1)
飞边
h3.
去重倒角
大端面
图3去重倒角处局部放大图
4.4.3终锻件设计要求 4.4.3.1 终锻件的大端面、磁轭端面及中孔宜留0.5mm~1.0mm的切削加工余量。 4.4.3.2终锻件的爪形、去重倒角及磁轭外圆不宜留切削加工余量。 4.4.3.3有磁轭爪极的底面不宜留切削加工余量;无磁轭爪极的底面宜留切削加工余量,且为0.5mm~ 1.0 mm。 4.4.3.4顶料杆压痕位置应设计在大端面或磁轭端面的中心部位,以利于加工时方便去除。 4.4.3.5 飞边位置应设计在去重倒角以下,最小距离1mm处,避免切边产生毛刺。 4.5 设备选型原则 4.5.1 根据计算得出的变形力来选择合适的压力机规格。 4.5.2 宜采用热模锻压力机。 4.6 坏料制备 4.6.1 根据锻件形状及技术要求、经济性等指标要求,宜选用热轧棒料。 4.6.2 下料方式可采用剪切、锯切等方法;当采用剪切下料时,长径比宜大于或等于1.3。 4.6.3 坏料的质量公差应控制在士1%以内。 4.7坏料加热 4.7.1 加热设备宜采用中频感应加热。 4.7.2采用锻后余热退火处理工艺,加热温度范围宜接近上限。 4.7.3坏料的加热时间可根据加热设备和坏料尺寸以及坏料数量而定,以坏料均匀达到始锻温度作为确定加热时间的依据。 4.8模具预热、冷却和润滑 4.8.1 模具预热温度范围一般为150℃~250℃,预热时间不少于30min。 4.8.2成形过程中应对模具表面喷涂润滑剂,以充分冷却和润滑模具表面。 0
GB/T 33202—2016
4.9 锻件的热处理
锻件应采用退火热处理工艺,宜采用余热退火热处理工艺。 4.10 锻件的清理
锻件表面氧化皮应予清理,宜采用抛丸或喷砂等方法。必要时,在抛丸或喷砂后增加防锈工序。 4.11 锻件的冷精整 4.11.1 冷精整设备宜采用机械式或液压式冷挤压机。 4.11.2 冷精整过程中应对锻件表面或模具表面喷涂润滑剂。 4.12 锻件的要求 4.12.1 锻件的表面缺陷深度应符合GB/T12362一2016中精密级的相关规定 4.12.2 锻件可按需进行抽检,抽检方法可按GB/T2828.1的规定执行。 4.12.3 :锻件在流转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磕碰措施。
上一章:Q/SY JS0121-2012 陕京输气管道收发球系统工艺技术要求 下一章:JB/T 12382.3-2015 电动螺旋压砖机 第3部分:精度

相关文章

GB/T 35079-2018 工艺编制原则多向精密模锻件 GB/T 35079-2018 多向精密模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GB/T 30567-2014 钢质精密热模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JB/T 13274-2017 阀门阀体多向精密模锻件工艺编制原则 JB/T 13274-2017 阀门 阀体多向精密模锻件工艺编制原则 T/CCMI 5-2020 混合励磁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技术要求 T/CCMI 5-2020 混合励磁发电机爪极精密锻件 技术要求 GB/T 30572-2014 精密冲裁件 工艺编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