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100.20 G 8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090—2018
气体分析 在线自动测量系统
质量保证指南
Gas analysisGuide for quality assurance of on line automatic
measuring system
2018-10-01实施
2018-03-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090—2018
目 次
前言
m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
1
AMS实验室评估(程序1) 5.1 概述 5.2 AMS功能测试 5.3 测量系统校准条件 5.4 不确定度评定与适用性评估 5.5 现场验证 5.6 报告 AMS校准与变异性测试(程序2) 6.1 概述 6.2 安装 6.3 功能测试 6.4 校准 6.5 变异性 6.6 报告 AMS持续运行质量保证(程序3) 7.1 概述 7.2 CUSUM控制图 7.3 程序复位(初始化) 7.4 计算程序 7.5 精度下降的检验 7.6 漂移检验及必要的调整年度监测程序(程序4)
5
6
13
2.
F
17
17 17 20 20 21 21
8
21
8.1 功能测试 8.2 SRM并行测量 8.3 测试流程 8.4 变异性计算 8.5 校准函数的变异性和有效性检验 8.6 报告 9记录与文档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 AMS功能测试附录B(规范性附录) 线性测试
21 21 22 23 23 23 23
24
26
GB/T36090—20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化学干扰物附录D(资料性附录) 紫外荧光法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适用性评定实例,附录E(资料性附录) 校准函数的计算及变异性测试实例·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零点及量程标准差计算实例附录G(资料性附录) 校准函数变异性测试实例附录H(资料性附录) 记录与文档管理….
28
30 34 39 41 44
.....
II
GB/T 3609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益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测标物科技
有限公司、西安鼎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工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新锐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道善、陈雅丽、刘波、李旸、王维康、杨嘉伟、王显建、石兆奇、曹临君、廖恒易、 陈艳珊、方华、杜娟、马坤佳、张玉广、黄维民、戴玄更
=
GB/T36090—2018
气体分析 在线自动测量系统
质量保证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线气体自动测量系统(AMS)的质量保证程序:
程序1,在AMS安装前,进行实验室评估,确认AMS的适用性:程序2.在AMS安装后,对AMS进行校准并对测量变异性进行评估,确认AMS安装后的适用性;程序3,在AMS运行中,检查测量精度、零点和量程漂移,确认AMS测量结果的质量;程序4,年度监测程序,用以评估年度内AMS的运行、性能、校准函数和变异性的有效性。
本标准仅适用于AMS的质量保证,不包括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的质量保证。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850气体分析词汇(GB/T14850—2008,ISO7504:2001,IDT) GB/T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一2008,ISO/IEC17025:2005,
IDT)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术语和定义
GB/T148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动测量系统 automatedmeasuring system;AMS 现场永久安装的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分析仪、采样设备、试样预处理设备等
3.2
标准参考方法 standard reference method;SRM 为了验证临时安装在现场的标准测量装置所用的方法。
3.3
CUSUM图 CUSUMchart 漂移量和精度变化累积和控制图,与程序1中得到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比较
3.4
漂移 drift 在无人值守期间,校准函数随时间的单调变化导致的测量值变化
3.5
不稳定性 instability 在无人值守期间,由校准函数的变化引起的漂移和测量值的变化。
1
GB/T36090—2018
3.6
仪器读数 instrumentreading 不使用校正函数的情况下从AMS直接读取的测量值。
3.7
无人值守时间 period of unattended operation 运行特征保持在预定范围的最大允许时间间隔
3.8
精度 precision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连续零点读数之间、连续量程读数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3.9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AMS响应特性值突然变化的时间。
3.10
量程读数 span reading 模拟输入一个约为测量范围80%参数时的AMS仪器读数。
3.11
变异性 variability SRM和AMS并行测量之间的差的标准差。
3.12
零读数 zero reading 在AMS模拟输人含量参数为零时的仪器读数。
符号代号
4
下列符号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校准函数的截距。 a:a的最佳估计。 b:校准函数的斜率。 6:6的最佳估计。 b;:影响量a,在C=cte中c的灵敏度系数。 b,max:b;的最大值。 C:被测的量。 C:C的测量值。 Ctest:规定(指定)测量不确定度下C的测量值。 D::SRM测量值y:与AMS校准值y;之差。 D:D;的平均值。 Dadjust:在检测到漂移的情况下,AMS进行调整的量。 d::AMS的当前读数和参考值之间的差。 d,-1:AMS的前一次读数与参考值之间的差 E:规定限值,(y:)al:解析函数;排除受影响量影响的输入量函数。 h,:检测精度减少的检验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