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40.10
Y 2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897—2017
生物聚酯 聚羟基烷酸酯(PHA)吹塑薄膜
Biopolyester-Polyhydroxyalkanoates(PHA) blowing film
2017-07-12 发布
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389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市博艾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深圳市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国韵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山东天野生物降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刁晓倩、陈学军、鲍灿灿、周迎鑫、胡文艳、李字义、张敏、胡晶、宣兆志。
I
GB/T33897—2017
生物聚酯聚羟基烷酸酯(PHA)吹塑薄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聚酯聚羟基烷酸酯(PHA)吹塑薄膜(以下简称薄膜)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羟基烷酸酯(PHA)为主要原料,通过吹塑法生产的薄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GB/T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GB/T1040.1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0.3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2410—2008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6673—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T8807—1988 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GB/T100061998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GB/T14216—2008 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 GB/T16288—2008 塑料制品的标志 GB/T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
中需氧量的方法
GB/T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GB/T19277.1—2011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19277.2一2013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2部分: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QB/T1130-1991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3要求
3.1规格 3.1.1厚度偏差
厚度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1
GB/T33897-—2017
表1厚度偏差
厚度(S。)/mm S.<0.025 0.025≤S.<0.050 S.≥0.050
厚度平均偏差/%
厚度极限偏差/mm
±15 ±14 ±12
±0.008 ±0.015 ±0.025
3.1.2 宽度偏差
宽度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宽度偏差
宽度极限偏差/mm
宽度(w)/mm w<100 100≤w<500 500≤1000 w≥1000
±4 ±10 ±20 ±25
3.2 感官 3.2.1 外观
薄膜应均匀、平整,不应存在有碍使用的气泡、穿孔、水纹、暴筋、塑化不良、鱼眼、僵块等瑕疵。 3.2.2 异嗅和异味
不应有明显的异嗅和异味。 3.3 物理力学性能
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指 标
项 目拉伸强度/MPa 断裂标称应变/% 直角撕裂强度/(kN/m)
纵向 ≥15 ≥150 ≥65
横向 ≥10 ≥100 ≥>55
3.4 生物分解率
3.4.1 单一成分材料
单一聚合物加工而成的材料生物分解率应≥60%。 2
GB/T33897—2017
3.4.2 材料是混合物
如果材料是混合物,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有机成分应≥51%; b) 生物分解率应≥60%,且材料中组分≥1%的有机成分的生物分解率应≥60%。或,混合物的
相对生物分解率应≥90%; c) 混合物中组分含量<1%的有机成分,也应可生物分解,但可不提供生物分解能力证明,其总量
应<5%。
3.5 其他性能
对摩擦系数、透光率、雾度、光泽度、润湿张力、水蒸气透过量和气体透过量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
4 试验方法
4.1试样
从供试膜卷上裁取足够数量的试样进行试验。 4.2 2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按GB/T2918一1998规定进行状态调节,温度为(23士2)℃,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样品制备后,在48h内完成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4.3 3厚度偏差
按GB/T6672一2001的规定进行测量。 厚度极限偏差和厚度平均偏差按式(1)和式(2)进行计算。
(1 )
△S=Smax(或Smin)-S。
式中: AS厚度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mm); Smax 实测厚度最大值,单位为毫米(mm); Smin - 实测厚度最小值,单位为毫米(mm); S。 - 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S - S× 100
AS
.(2)
S。
式中: AS S平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S。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厚度平均偏差,用百分数(%)表示;
4.4宽度偏差
按GB/T6673—2001的规定进行。 4.5 5感官 4.5.1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3
GB/T33897—2017
4.5.2 异嗅和异味
在室内正常条件下进行。 4.6物理力学性能
4.6.1 拉伸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
按GB/T1040.1一2006和GB/T1040.3一2006规定进行。试样为2型,试样宽度为10mm,夹具间初始距离50mm,试验速度(500士50)mm/min。 4.6.2直角撕裂强度
按QB/T1130一1991规定进行。测出直角撕裂强度(kN/m)。
4.7 生物分解率
按GB/T19277.1—2011(仲裁时采用该标准)或GB/T19277.2--2013或GB/T19276.1—2003或 GB/T19276.2—2003执行。 4.8 其他性能 4.8.1摩擦系数
按GB/T10006一1988的规定进行。 4.8.2 透光率和雾度
按GB/T2410—2008的规定进行。 4.8.3光泽度
按GB/T88071988的规定进行,人射角为45℃。
4.8.4-润湿张力
按GB/T14216一2008的规定进行。
4.8.5水蒸气透过量
按GB/T1037一1988的规定进行。
4.8.6 气体透过量
按GB/T1038—2000的规定进行。
5 检验规则
5.1组批
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验收。同一牌号原料、同一规格、同一配方、同一工艺生产的产品,以不大于 8t为一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