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040.10 B 7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2982017 代替GB/T8298—2008
胶乳「 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Latex,rubberDetermination of total solids content
(ISO124:2014,MOD)
2018-07-01实施
2017-12-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8298—2017
目 次
前言
I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原理仪器设备取样试验步骤 6.1 总则 6.2 常压下70℃和105℃加热 天然胶乳和合成胶乳, 6.3 常压下最高温度160℃加热 合成胶乳 6.4 减压下加热 合成胶乳结果的表示精密度说明
2
A
5
6
8
试验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压下合成胶乳的干燥条件附录B(资料性附录) 精密度说明参考文献·
A
GB/T829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8298一2008《浓缩天然胶乳 总固体含量的测定》。本标准与GB/T8298一
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为《胶乳 总固体含量的测定》;修改了范围,增加了适用于新鲜天然胶乳和合成胶乳(见第1章,2008年版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将ISO/TR9272移至参考文献(见第2章、参考文献,2008年版第2章);增加了烘箱能在100℃~160℃之间选择温度及精度(见4.2);
一增加了关于“真空干燥箱”的规定(见4.3);
增加了测定合成胶乳总固体含量的内容(见第6章);增加了“有争议时,以70℃加热为首选方法”(见6.1);修改精密度的条文为“参见附录B”,并用2004年、2010年和2012年开展的精密度代替
一
2001年开展的精密度(见第8章、附录B,2008年版的第8章)。 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24:2014《胶乳总固体含量的测定》(英文版)。本标准与
ISO124:2014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8290代替了ISO123;增加了“试验结果以双份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表示”(见第7章),有利于本标准的使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关于合成橡胶英文缩略词的中文名称(见表A.1的注)。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然橡胶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8)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光、翟月勤、黄红海、吴毅、黎燕飞、赵慧晖、杜烨、许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298—1987GB/T8298—2001,GB/T8298—2008。
II
GB/T 8298—2017
胶乳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鲜天然胶乳、浓缩天然胶乳及合成胶乳的总固体含量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巴西三叶橡胶树来源的天然胶乳以及合成胶乳。 本标准不一定适用于巴西三叶橡胶树之外来源的天然胶乳以及硫化胶乳、配合胶乳或者橡胶水分散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8290浓缩天然胶乳取样(GB/T8290—2008,ISO123:2001,MOD)
3原理
将试样在常压或真空下按规定条件加热至恒定质量,通过加热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来测定总固体含量。
注:干燥一定时间后残留物的测定参见ISO3251]。
4仪器设备
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以及如下仪器设备。 4.13 平底血,直径约60mm。 4.2烘箱,能将温度控制在70℃土5℃或105℃土5℃,或者能在100℃~160℃之间选择温度,精确至±5℃。 4.3 真空干燥箱.能将温度控制125℃土5℃及将压力控制在20kPa"以下。 4.4 分析天平,能精确至0.1mg。
5取样
按GB/T8290规定的方法取样。
试验步骤
6
6.1总则
对于天然胶乳按6.2进行;对于合成胶乳按6.2、6.3或6.4进行。进行双份平行测定。
1) 1 kPa = 1 kN/m",
1
GB/T8298—2017
有争议时,以70℃加热为首选方法。 6.2常压下70℃和105℃加热一一天然胶乳和合成胶乳
称量平底皿(4.1),精确至0.1mg。加人2.0g士0.5g胶乳,称量(m。),精确至0.1mg。轻轻转动平底皿,确保皿中胶乳覆盖皿底。必要时可加入1mL蒸馏水或纯度与之相当的水并转动,使水与胶乳混合均匀。
将平底皿水平放置放人烘箱(4.2)中,在70℃士5℃加热16h或在105℃土5℃加热2h,或者加热至试样白色消失。
注1:白色的消失标志试样初步干燥。干胶膜呈透明状将平底皿从烘箱中取出,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称量。 将平底血再放人烘箱中,在70℃土5℃加热30min或者在105℃土5℃加热15min后取出,然后
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重复干燥(30min或15min)、冷却和称量的操作程序,直至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5mg。 记录干胶膜的质量(m)。 如果在105℃±5℃加热后,胶膜严重发粘,则改用70℃±5℃重新测定注2:发粘是某些橡胶暴露于温度过高的空气中发生氧化的现象。
6.3常压下最高温度160℃加热一一合成胶乳
long
为缩短干燥时间,经相关方同意,干燥可以在不超过160℃ 注:氯丁橡胶(CR)胶乳的最高干燥温度为130℃。除该胶乳之外,表A.1所列的其他胶乳可在最高160℃干燥
按6.2的规定进行,但将含胶乳的平底皿例如在130° ℃干燥40min或在160℃±5℃干燥 20min(参见附录A)。然后将平底皿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称量,再重复干燥10min、冷却和称量的操作程序,直至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510g。
OC
6.4减压下加热一合成胶乳
称量平底皿(4.1),精确至0.1mg。 加人1.0g士0.2g胶乳,称量,精确至0.1mg。加入1mL蒸馏水或纯度与之相当的水并转动使水与胶乳混合,确保胶乳覆盖血底。
将平底血水平放置放人真空于燥箱(4.3)中。缓慢减压,以避免胶乳起泡和溅出,然后在低于 20kPa的气压和125℃千燥45min~60min。给 缓慢消除真空,然后将平底皿从于燥箱中取出并置于于燥器内冷却后称量。按上述干燥步骤重复干燥15min、冷却和称量的操作程序,直至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5mg。
7结果的表示
总固体含量(TSC)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TSC=" ×100
......(1)
m o
式中: m1—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o 干燥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双份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2%(质量分数)。 试验结果以双份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注:在大量的测定中,真空法(6.4)趋向于给出稍低的结果,但差异不超过0.1%(质量分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