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20.10 J31 备案号:57829—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946.32017 代替JB/T7946.31999
铸造铝合金金相
第3部分:铸造铝合金针孔
Metallograph of cast aluminium alloys-Part 3: Cast aluminium alloys pinhole
2017-07-01实施
2017-01-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7946.3—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样的切取和制备。 4..1试样的切取.. 4.2试样的制备 5检验方法及结果评定...
A
表1针孔度等级
JB/T7946.3—2017
前言
JB/T7946《铸造铝合金金相》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铸造铝硅合金变质;一第2部分:铸造铝硅合金过烧;第3部分:铸造铝合金针孔;一第4部分: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本部分为JB/T7946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7946.3—1999《铸造铝合金针孔》,与JB/T7946.3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针孔度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试样的切取和制备的部分技术内容;修改了试样检验的技术内容,并规定了针孔度的评定标准。
-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立中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
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滁州金诺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如芬、葛素静、刘闯、许正华、章高伟、宗福春、武汉琦、马正松、谭锁奎、 吴群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946.3—1995、JB/T7946.3—1999。
II
JB/T7946.3—2017
应相对于检验方向相反的方向成10°~15°。不应在散射照明条件下对表面进行评定。 5.2用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的放大镜进行检验(仅在测量针孔直径时使用),在针孔最密集的区域内划定10mm×10mm的区域,检测针孔数量和直径。 5.3根据检测结果,按分级标准,确定针孔度等级,分级说明见表1。 5.4针孔度等级按表1所列的分级标准判定,以取样最差等级为检测结果。
表1针孔度等级
在1cm?范围内针孔的数量和直径针孔数量
等级 01
参考图像
针孔直径
试样表面上无可见针孔
4个不超过0.1mm, 1个不超过0.2mm
不超过5个
8个不超过0.1mm, 2个不超过0.2mm
不超过10个
12个不超过0.3mm, 3个不超过0.5mm
不超过15个
2
ICS 77.120.10 J31 备案号:57829—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946.32017 代替JB/T7946.31999
铸造铝合金金相
第3部分:铸造铝合金针孔
Metallograph of cast aluminium alloys-Part 3: Cast aluminium alloys pinhole
2017-07-01实施
2017-01-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7946.3—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样的切取和制备。 4..1试样的切取.. 4.2试样的制备 5检验方法及结果评定...
A
表1针孔度等级
JB/T7946.3—2017
前言
JB/T7946《铸造铝合金金相》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铸造铝硅合金变质;一第2部分:铸造铝硅合金过烧;第3部分:铸造铝合金针孔;一第4部分: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本部分为JB/T7946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7946.3—1999《铸造铝合金针孔》,与JB/T7946.3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针孔度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试样的切取和制备的部分技术内容;修改了试样检验的技术内容,并规定了针孔度的评定标准。
-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立中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
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滁州金诺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如芬、葛素静、刘闯、许正华、章高伟、宗福春、武汉琦、马正松、谭锁奎、 吴群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946.3—1995、JB/T7946.3—1999。
II
JB/T7946.3—2017
应相对于检验方向相反的方向成10°~15°。不应在散射照明条件下对表面进行评定。 5.2用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的放大镜进行检验(仅在测量针孔直径时使用),在针孔最密集的区域内划定10mm×10mm的区域,检测针孔数量和直径。 5.3根据检测结果,按分级标准,确定针孔度等级,分级说明见表1。 5.4针孔度等级按表1所列的分级标准判定,以取样最差等级为检测结果。
表1针孔度等级
在1cm?范围内针孔的数量和直径针孔数量
等级 01
参考图像
针孔直径
试样表面上无可见针孔
4个不超过0.1mm, 1个不超过0.2mm
不超过5个
8个不超过0.1mm, 2个不超过0.2mm
不超过10个
12个不超过0.3mm, 3个不超过0.5mm
不超过15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