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120 E 39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 0830--2010
非石油基和石油基液压液磨损特性叶片泵测定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indicat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non --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hydraulic fluids in a constant volume vane pump
2010-10-01实施
2010-05-01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830—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7043-04a《非石油基和石油基液压液磨损特性叶片泵测定法》。
本标准根据ASTMD7043-04a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D7043-04a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ASTMD7043
04a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引用标准采用并补充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三个资料性附录。
为使用方便,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对试验设备、仪器以及试剂和材料作了一些补充。 -对原“第10章冲洗”、“第11章试验泵芯的准备”、“第12章的第1条、第2条”按我国的
习惯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合并为“第10章试验准备”。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德君。
1
NB/SH/T08302010 6. 1.1 交流电机,或其他适宜的驱动设备:转速1200r/min,功率至少11kW。 6.1.2 试验台架基座、电机的配套部件、泵、油箱以及其他组件。
S
PRES S
区 16
20
X
文15
E
13
电箱;人口温度传感器: taA 单性联轴器:电机;菜出口压力表;械表滞流阀;记表示此配件没有要求。 寸:A.垂直距商61cm~66c B.水平距离不小于15.2cm:C.10.2cm
一压力调节阀:一过滤器:
15- 进油管路阀*; 16 油管路阀*; 17 入口压力表* 18- 菜出口温度传感器 19- 放油阀: 20 由箱温度传感器 21 液位控制继电器
8- -
O.
10- 一热交换器: 11- 温度电动调节阀: 12— 涡轮流量计; 13——压力表
-
C O n
取样口:
14
-
图 系统示意图
6. 级3、 小温度4 ℃、压力6.9MPa时, 试验液的流量是28.4L/min(见图2禾 和图3)。
可更换泵芯型旋转叶片泵: ickers 104C或Vickers 105C,在转速1200r/mil、 ISO黏度等
警告:泵旋车 专外露部分应设防护罩。
本桥准 基是针对美国Conestoga 公司的泵芯、Vicken 的泵体和泵盖来编写的。如果使用其他公为制造的
注
阅试验方法ASTMD28 0进行试验准备和选择指导。 要更换的泵芯包括:定子、转子、两只配油盘、一套十二 叶片利 个定位销。
请
6.1.3. 6.1.3.2 单个的泵芯部件可以单独购买,美国Co onestoga公司部件的产 品型号为:定手 2882-5、 定位销288 10、 转 2882-1C、配油盘2882 C和2882-4E、叶片 (12个叶片)2882-V12。
泵体作改造,例如堵死泵体内的排放孔或者在泵盖上钻一个外部排放口。
6.1.3.3 6.1.4油箱 6.1.4.1油箱要体或者是长方体的(保证避免空气随着试验液进
需要戏
可秋动的隔板和一个配套的盖子,全部用不锈钢制邀。油箱可以是正方
鼻 或是圆柱体的(有一个球形的或是圆锥体形的底),设计上必须
注:合适的油箱设计参阅试验方法STM VD2882-00 6.1.4.2为了促使试验液充分的排气和交换热量,试验液在油箱滞留的时间应尽量最大化,所以从返回口流进来的试验液到出口要按照隔板设计的踏线迁回地流动。 6.1.4.3 为了不夹带空气,油箱回油管路的人口应设计在试验液水平面以下,避免试验液在隔板 2
NB/SH/T0830—2010
19h
21
13
19a
2
15
BESS
0000 60000
.
6
螺钉:
底座;法兰盘
13
传动轴轴承:
19 9F 20 法兰盘垫 21- 支架螺钉
定子转子:
14 垫围:
水
盖轴承;
一叶片;内配油盘:
0型圈:轴封;
9- 10
15 16
-
45 盖垫圈;
E
补配油盘;定位销钉;
11- 泵体;
17- 一传动轴; 18 轴
弹策图
图2泵的零部件
逆时针旋转装配
面对泵盖观看装配
福
定位销钉
配油盘
定
配
图3泵体详图
要距离泵人口的中心线至少要有15cm的高度
上面喷射 6.1.4.4 附加的开口可以按使用者的要求安装上低液 复位控制开关、油箱温度传感器、低位排放口等。 6.1.4.5 妇果油箱固定位置后,为了能不用打开盖子 见察油箱里面的排气情况,可硅油箱侧面加个液位观察 6.1.5 出口压火 调节闻 ckers压力调节阀(CT-06-C/3.45MPa3.8MPa)带有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见图4) 6.1.6 温度控制装置 控制提交换器中冷却水的流量,以保持试验液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6.1.7 温度显示器:米 精度应该 到T,开有合适的传感器检测泵人口温度。
为了避免在泵人口附近的液休流动受阻,热电偶插口直径不超过6mm。
6. 1.7. 1
6.1.7.2 试验液的温度应该在距录人口10.2cm内测量。热电偶的触头要插到液流中心。
注:用户可增加泵出口温度传感器作为有效的监测工其。但要求满足13.8MPa工作压力,并安装在泵和调节
阀(见图1中18)之间的高压线上。
3
NB/SH/T08302010
H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26 25 24 23
W
22 21 20
18- 19
弹簧; 11- 螺丝钉; 16- 阀芯座; 21- 标牌; 26— 间隔垫;弹簧; 12- 0型圈; 17- 一摆动销钉; 22- 堵头; 27— 薄垫片。
1——螺母; 2——旋扭; 3 锁紧螺丝; 8- 阀芯座; 13- 0型圈; 18- 0型圈; 23- 柱塞;
6- 7-
9
堵头; 14 柱塞; 19 一阀体; 10— 封盖; 15- 堵头; 20- 一螺丝钉; 25 0型圈;
24 柱塞;
4垫圈 5——弹簧;
图4 调节阀
6.1.8热交换器:要有足够的换热面积,能够带走试验系统中多余的热量。
注:建议用壳-管型热交换器,如果应用,应该在背面相连(液压液流过管路而无需环绕它们),以确保在两
次试验之间有效的清理热交换器。
6.1.9压力显示器:泵的出口压力在13.8MPa时应该至少达到0.3MPa的精度。 6.1.9.1压力显示器应设置缓冲管,以防止由于系统压力的振荡或波动而导致压力显示器损坏。 6.1.10过滤器装置:有外壳、滤芯为玻璃纤维成分并可以更换,性能应该达到β≥100(β 过滤精度为3um的过滤器的过滤比)。每次试验需要两个新的过滤器芯。 6.1.10.1过滤器外壳不需设旁路,两端均应安装一个压力表,或采用压差传感器来监视过滤器的两端压力,防止出现故障。 6.1.10.2如果用双压力表来检测过滤器的压力,通过两个压力表的压力差可以判断过滤器单元是否正常。发生故障的压力应该在表的额定范围内。 6.1.11 流量测量装置:精度至少达到0.4L/min。 6.1.12 即使没有要求,也建议安装低液位、高压、高温和低流量安全自保系统。 6.1.13 应该检查确保冲洗液和试验液与胶管、密封物或系统中任何其他材料是相容的
注:液压系统中应避免使用电镀的铁、铝、锌和镉等材料,因为它们在非石油基液压液中有强腐蚀性。 6.1.14 弹性电机联轴器。 6.2试验系统的各个组件按照图1所示进行组装 6.2.1 试验系统应该安装必要的放油阀,保证系统油液排净,没有存留。 6.2.2 当建立试验系统时要选用优质的液压管,防止空气进入,影响试验。 6.2.3 试验泵的安装应该保证便于检查和清理泵体内表面、便于检查同轴性、便于操作者拆装试验泵盖。 6.2.4油箱位置应高于试验泵。在试验系统充满试验液后油箱中的液面能够在泵的中心线上方 61cm~66cm之间。油箱在泵的中心线上方时,试验系统将会充满了试验液。 6.2.4.1油箱安置的位置要便于放出和装入试验液,并且容易通过打开盖子或者通过监测口观察 4
NB/SH/T0830—2010
液面位置。 6.2.5进油管路(从油箱到试验泵入口):内径最小为25mm,试验液进人到试验泵入口前的直管最短为15cm。如果使用软管,一定要有足够的余量。
注1:用户可在泵入口附近安装复合压力表作为有效的监测工具(见图1中17)。但应确保任何加在泵入口处的
开口不能成为空气透人点。 注2:在安装泵进油管路时,一些用户习惯用半圆管代替弯管。那么6.2.5中规定的直管长度应在半圆管末端
与泵入口之间测量。推荐使用内径为25mm、弯曲半径为100mm的半圆管。
6.2.6高压管路(从泵出口到压力调节阀):最小的额定压力为14MPa,内径最小为15mm。 6.2.7回油管路和设备(从压力调节阀到过滤器,流量计,热交换器,油箱):最小的额定压力为 3MPa,内径最小为15mm。
注:有些用户发现在泵回油管路(见图1中16)上加装截止阀对管路来说是个有用的附件,这样可以在不排净
油箱的情况下,更换过滤器和进行其他系统的维护。 警告:如果把一个阀安装到泵回油管路上,那么用户在系统启动之前应按照程序步骤来确定这个阀已经打开,
如果没有打开,低压系统组件会破裂。
注:有些用户发现在泵进油管路(见图1中15)上加装截止阀对管路来说是个有用的附件,这样可以在不排净
油箱的情况下,更换过滤器和进行其他系统的维护。推荐使用带一个至少25mm孔的全流阀。 警告:如果把一个阀安装到泵进油管路上,那么用户在系统启动之前应按照程序步聚来确定这个阀已经打开,
如果没有打开,泵将会抽空。 6.3系统辅助设备和仪器 6.3.1消磁仪。 6.3.2冷却水系统。 6.3.3 仪表电路控制系统。 6.3.4 油液清洁度测试仪。 6.3.5平台。 6.3.6天平:量程为0g~200g,感量为0.001g。 6.3.7 梅花扳手、叉扳手、扭矩扳手等。 7试剂和材料 7.1 溶剂油:符合GB1922中的2号、5号溶剂油标准的要求,或相当产品。 7.2石油醚:分析纯,符合GB/T15894标准的要求,或相当产品。 7.3异丙醇:分析纯,符合GB/T7814标准的要求,或相当产品。 7.4砂纸:P1200耐水砂纸,符合JB/T7499标准的要求。
警告:所有溶剂的使用应遵守安全规程。 8试验台架维护 8.1应当定期地检查温度、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开关,以保持其正常的运行。 8.2泵轴、轴封和轴承最好每5次试验更换一次(如果质量损失较大、运转振动、气穴现象或者可见的损坏应及时更换)(见图2)。 8.2.1泵需要用到各种密封材料。对任何给定的试验液都应采用最适合的密封材料。 8.3检查泵体和泵盖 8.3.1检查泵盖和泵体内腔,如果发现有明显的损坏应及时更换。 8.3.2当泵因更换油封和轴承而解体后,仔细检查泵体和泵盖,检查泵盖和泵体与配油盘接触表面(见图5,表面A和B)的斑点、偏斜情况,或其他损坏。更换有问题的部件。 8.3.3检查泵盖轴承,应是过赢配合进入泵盖的,如果松动就更换泵盖。 8.3.4检查主轴轴承与泵体之间配合的紧密程度,如果松动就更换泵体。
5
NB/SH/T0830 2010
D
PRESS
E
C
图5泵体
查泵体内孔径(见图5,直径E),最大处不超过76.2
3.5
36.7 如果孔径太大 当泵增压时定子可能会损坏。 83.
3
如果孔径太大 可以用修剪成 片长235mm、宽20mm、厚0.025mm的薄垫片均勾地包
在定子的周围,填充剩余的间隙。填隙垫片需要在泵芯已经安装好进行,而且泵体内及定卡外
裹
部是 清洁于燥的。 8.3 检查泵体出入口与配油盘出人口是香对应,不能错位,否则会阻碍试验液流动。
当连续 责出现操作问题却找不出明显的原因时,应更换泵体、 泵盖或者两个都换,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8.4 食香主车 (见图6)。 8.4. 检查新轴的花键是否光滑, 人外径到根部的宽度是否 一致,并且是否平行轴线。如果转子已经在
二磨出较深的磨痕,则需更换主轴(见图6中1 23、4)
8.4.2 检查新轴与那些因用过而失效或因过热而弯曲 扭曲或损坏键槽、键齿的轴有值不同(见图6中5 8.4.3 检查轴封是否完好,避免轴封泄漏(见图6中6 8.5 检查泵和电机 几轴的同轴度:
大于0.08mm,用度误差应不大于0.
8.5.1 同轴度误 8.5.2 用千分表测量轴的偏高: 拆掉电机联轴器,用手旋转轴,摊查轴的弯曲情况(见图6中7)。 8.5.3 具有相同外经的联 的械度测量:旋转与其相连的轴,使用直尺和塞尺测量轴的(泵或电机)同轴精度。 8.6定期检查泵盖上的八个螺钉的孔眼:在螺纹上涂防锈油防止廊蚀,为了更好的固定试验泵芯,泵体和泵盖螺钉的螺纹如有损坏都要及时更换。 8.7需要定期解体压力调节阀:清洗开检车
应该是在泵芯安装好的条件下完成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