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3.060.10 D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730.34—2017 代替GB/T6730.34—1986
铁矿石 锡含量的测定 邻苯二酚紫-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IronoresDeterminationof tin content-Pyrocatecholviolet cetyl trimethylamine brom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2017-09-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6730.34—2017
前言
GB/T6730《铁矿石》分为几十个部分。 本部分为GB/T6730的第34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6730.34一1986《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邻苯二酚紫-漠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光度
法测定锡量》,本部分与GB/T6730.34一198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铁矿石锡含量的测定邻苯二酚紫-漠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增加了“警示”规范性引用文件”和“试验报告”章节及内容;明确并规范了取样和制样的具体要求;将标准中“试样量”改为“试料量”,并明确了称量精度;
一
删除了式(1)中的系数“K”及对“K”的表述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
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贺海、吕新明、张爱珍、李宇璐、任春生、应海松、陈自斌、付冉冉、廖海平、 王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730.34—1986。
I
GB/T6730.34—2017
铁矿石锡含量的测定 邻苯二酚紫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6730的本部分规定了邻苯二酚紫-漠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锡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铁矿石、铁精矿、烧结矿和球团矿中锡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05%~
0.2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6730.1铁矿石分析用预干燥试样的制备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322.1 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12806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 12807 实验室玻璃仪器 分度吸量管 GB/T 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吸量管
3原理
试样用氢氟酸、硝酸、硫酸分解,不溶残渣用过氧化钠熔融。用蒸馏法使锡以溴化锡形式与干扰元素分离,在硫酸-柠檬酸介质中(pH1.3~1.7),锡与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生成有色的三元络合物,在波长660nm处,测量其吸光度,借此测定锡。
4试剂和材料
分析中除另有说明外,仅使用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以上或与其纯度相
当的水。 4.1过氧化钠。 4.2硝酸,p约1.42g/mL。 4.3全 氢氟酸,p约1.15g/mL。 4.4 氢溴酸.约1.49g/mL。 4.5 过氧化氢,30%。 4.6 硫酸,1十1。
1
GB/T6730.34—2017
4.7 硫酸,1十6。 4.8 硫酸-柠檬酸混合溶液:称取50g柠檬酸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滤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 120mL硫酸(见4.6),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9抗坏血酸溶液,50g/L。称取5g抗坏血酸,溶于50mL蒸馏水与50mL酒精的混合溶液中。用时现配。 4.10氢氧化钠溶液,300g/L。 4.11对硝基酚溶液,1g/L。
:锡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1000g金属锡(99.99%),置于500mL烧杯中,加60mL硫酸(见4.6),
4.12
加热溶解后冷却,补加220mL硫酸(见4.6),冷却至室温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0ug锡。也可使用市售的有证锡标准溶液。 4.13锡标准溶液:移取50.00mL锡标准储备溶液(见4.12),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100mL柠檬酸溶液(50%)、92mL硫酸(见4.6),冷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5.0ug锡。 4.14浪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简称CTMAB)水溶液,2.2g/L。过滤后使用。 4.15邻苯二酚紫(简称PV)一CTMAB混合显色剂:称取0.012gPV,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约25mL溶解,移人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5mLCTMAB溶液(见4.1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时现配, 4.16 二氧化碳气体,99%。
5仪器
分析中除非特别说明,使用通常实验室仪器。单标线容量瓶、分度吸量管及单标线移液管应分别符
合GB/T12806、GB/T12807和GB/T12808的规定。 5.1分光光度计。 5.2马弗炉 5.3埚25mL。 5.44 锡蒸馏装置(如图1所示):全玻璃制。
单位为厘米
60 ml
d6
CO2气流
中外2.5 200 mL
.
说明: 1,3- 磨口接头; 2
温度计插口,
图1 锡蒸馏装置
2
GB/T6730.34—2017
6 取样和制样
6.1 实验室试样
按照GB/T10322.1进行取制样,一般试样粒度应小于100um,如试样中化合水或易氧化物含量较高时,其粒度应小于160μm。
注:化合水和易氧化物含量高的规定参见GB/T6730.1。 6.2 预干燥试样
充分混匀实验室试样,采用份样缩分法取样。按GB/T6730.1的规定,在105℃土2℃温度下干燥
试样,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7 分析步骤
7.1 测定次数
按照附录A,对同一预干燥试样,至少独立测定两次注:“独立”是指再次及后续任何一次测定结果不受前面测定结果的影响。本分析方法中,此条件意味着在同一实
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独立进行重复测定,包括采用适当的再校准。
7.2 2试料量
按表1称取预干燥试样(见6.2)和分取试液,准确至0.0001g。
表1 不同含量范围所需试料量和分取比例
总体积/mL
锡的质量分数范围/%
试料量/g 0.20 0.20 0.10 0.10
分取试液量/mL
全量 20.00 20.00 10.00
0.005~0.010 >0.010~0.040 >0.040~0.100 >0.100~0.200
100 100 100
7.3 空白试验和验证试验 7.3.1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空白试验,所有试剂须取自同一试剂瓶。 7.3.2 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标准样品做验证试验 7.4 测定 7.4.1 试料的分解 7.4.1.1 将试料(见7.2)置于铂皿中,用水润湿,加5mL氢氟酸(见4.3)、2mL硝酸(见4.2),加热溶
3
GB/T 6730.34—2017
解,待酸蒸发至2mL~3mL时,加3mL硫酸(见4.6),继续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冷却后用水冲洗血壁,再加热蒸发至近干。冷却后加3mL~5mL水,加热使可溶盐类溶解,加少量滤纸浆,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入150mL烧杯中,用水洗滤纸及残渣3次,滤液保存。残渣连同滤纸移入镍璃中,灰化,在 800℃左右灼烧10min~20min。加人2g~3g过氧化钠(见4.1),混匀,再用少量过氧化钠(见4.1)覆盖于表面,在700℃左右熔融5min~10min。
注:试样直接用过氧化钠处理,蒸馏分离时,有硅酸析出并凝聚在蒸馏瓶内壁,导致锡的分析结果不稳。熔融残渣
也可以使用刚玉。
7.4.1.2熔融物冷却后,连同埚一起放人原承接滤液的烧杯中,加20mL硫酸(见4.6),加热使其溶解,如溶液不清可加1滴~2滴过氧化氢(见4.5),冷至室温后,用水洗出镍埚,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7.4.2分离
按表1准确从试液(见7.4.1)中分取部分溶液置于蒸馏瓶中,加20mL硫酸(见4.6)。把盛有 5mL10mL水的150mL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放在冷凝管下,使冷凝管末端浸人水中,然后连接蒸馏装置的各部分。接通冷却水,加热蒸馏并通入二氧化碳气流(见4.16),每秒2~3个气泡,当温度升至160℃时,开始由滴液漏斗以2s~3s滴加1滴的速度滴入氢溴酸(见4.4),并保持温度在160℃~ 170℃之间,将15mL氢溴酸(见4.4)滴加完毕,继续加热和通人二氧化碳(见4.16)气流5min左右,停止加热。用水冲洗冷凝管及管端,关闭二氧化碳气流,取出承接蒸馏出液的烧杯。 7.4.3测量 7.4.3.1向烧杯中加入5mL硝酸(见4.2)及1mL硫酸(见4.6),低温加热蒸发,当大部分溴逸出后,升高温度,继续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并蒸至近干。取下冷却,用水冲洗杯壁,低温加热使盐类溶解,落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1滴对硝基酚溶液(见4.11),用氢氧化钠溶液(见4.10)中和至黄色,再加硫酸(见4.7)至黄色消失,并过量12滴,加10mL硫酸-柠檬酸混合溶液(见4.8),用水稀释至20mL 左右,混匀。
注:蒸发溴时,当大部分溴蒸发后,要将表面用水冲洗后揭去,以免溶液蒸发成浓硫酸时,由于聚积在表面皿上的
漠水液滴回烧杯中,而导致锡的损失。
7.4.3.2 2加2mL抗坏血酸溶液(见4.9),加水至约40mL,混匀,加7mLPV-CTMAB溶液(见4.15),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5min(室温低于15℃时放置25min),将部分溶液移入2cm比色皿中。
注:锡与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形成的络合物可以稳定1h,
7.4.3.3以空白试液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660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锡量。比色后所用容量瓶和比色皿应用稀酸洗涤。 7.4.4校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mL,0.50mL,1.00mL,1.50mL.2.00mL.3.00mL,4.00mL,5.00mL锡标准溶液
(见4.13),分别置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各补加硫酸-柠檬酸混合溶液(见4.8)至10mL,用水稀释至 20mL左右,混匀。以下按7.4.3.2进行。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660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以锡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8结果计算及其表示
8.1锡含量计算。
按式(1)计算试样中锡含量(质量分数)w(Sn),其数值以%表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