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7.150.30 H 62
C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9522017
铜包铝管
Coppercladaluminumtube
2018-02-01实施
2017-07-12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3952—2017
前言
本标准接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章。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瑞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祁威、田福生、熊云峰、曹海斌、张鸿生、徐曙光、朱国俊。
I
GB/T33952—2017
铜包铝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包铝管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
本标准适用于以非电解质为制冷剂的家用空调、中小型中央空调及制冷设备和射频电缆等用途的铜包铝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42 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6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524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7999 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7432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 GB/T17791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 GB/T20975(所有部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6303.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1部分:管材 YS/T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YS/T815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铜包铝管 Fcoppercladaluminumtube CCA管管材外层为铜材,内层为铝材,铜与铝在界面上达到冶金结合的管材。
3.2
铜铝冶金结合 copperaluminummetallurgicalbond 铜铝界面为铜铝原子间金属键结合。
1
GB/T33952—2017
4要求
4.1产品分类 4.1.1牌号、状态和规格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管材盘卷的内外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 牌号、状态和规格
规格/mm 壁厚
牌号
材料
供货形式
状态
外径 4~20 0.4~1.0 400~10000 4~20 0.4~1.0
长度
直管盘管
铜(外层) 铝合金(内层)
T2/3003
软化退火(060)
表 2 盘卷的内外径直径
类型盘管
最小内径/mm
最大外径/mm
卷高/mm ≥120
1 060
610
4.1.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状态和规格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示例1:用T2铜与3003铝合金制造的、软态(O60)的,外径为4mm、壁厚为0.5mm的盘管标记为:
盘管GB/T33952-T2/3003O60-Φ4X0.5
示例2:用T2铜与3003铝合金制造的、软态的(060),外径为9.52mm、壁厚为0.6mm、长度为1000mm的直管标记为:
直管GB/T33952-T2/3003O60-Φ9.52×0.6X1000
4.2化学成分
管材用T2铜与300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应分别符合GB/T5231、GB/T3190的要求。
4.3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4.3.1 管材的外径和壁厚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外径和壁厚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平均外径
壁厚 >0.6~0.8 允许偏差 ±0.05 ±0.06
0.4~0.6
>0.8~1.0
公称尺寸 4~15 >15~20
允许偏差
±0.04
±0.05 ±0.06
±0.06 ±0.07
2
GB/T33952—2017
4.3.2 直管的不定尺长度为400mm~10000mm,管材的定尺或倍尺长度应在不定尺范围内,倍尺长度应加入锯切分段时的锯切量,每一锯切量为5mm,直管定尺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直管长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长度 400~600
允许偏差
+? +3 +§ +8
>600~1800
>1800~4.000
>4000~10000
4.3.3 管材端部应锯切平整,允许有轻微的毛刺,直管的切斜度不大于0.6mm。 4.4 室温力学性能
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
表5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R.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o.2
断后伸长率A
牌号 T2/3003
状态软(060)
MPa 140~170
MPa 58~82
% ≥30
4.5晶粒度
管材的晶粒度应符合表6规定。
表6 管材的平均晶粒度
牌号
平均晶粒度/mm 0.005~0.035
T2(外层) 3003(内层)
T2/3003
≤0.045
4.6扩口试验
管材进行扩口试验时,其结果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管材的扩口试验
外径/mm ≤10 >10
扩口率/%
冲头锥角/()
试验结果
35 32
60
试验后,管材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与裂口
3
GB/T 33952—2017
4.7压扁试验
管材进行压扁试验时,压扁后两壁间距等于壁厚,试验后管材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与裂口。 4.8涡流探伤
管材应逐根进行涡流探伤,涡流探伤方法应采用穿过式探头。探伤过程中直管不允许有探伤缺陷盘管的探伤缺陷数由供需双方商定,探伤缺陷深色标记长度不小于300mm。标准样管人工缺陷为垂直于管壁的径向圆形通孔,其孔径尺寸应符合GB/T5248中表3的规定。 4.9 9清洁度
管材内表面清洁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3管材内表面清洁度
外径/mm 15 >15
牌号 T2/3003
杂质总量/(g/m)
≤0.025 ≤0.038
4.10 铜的重量比
管材中铜的重量占总重量比例为53%土3%。 4.11 1铜层的厚度比
管材中铜层厚度占总壁厚的比例为23%士3%。
2铜铝间结合质量
4.12
管材的铜、铝界面应达到冶金结合。冶金结合层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T2/3003界面区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