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JB/T 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60.7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08:49:32



相关搜索: jb 真空 低压 技术 11809 11809 渗碳炉

内容简介

JB/T 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CEPic
ICS 25.200 J 36 备案号:45503-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heat treatment for vaccum low pressure
carburizingfurnace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CEPic
JB/T118092014
目 電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II .1 .1 .2 .2 .2 .2 .2 .2 .5 .5 .6 .6 .6 .6 .7 .7 .7 .8 .8 .4
...
*++,
术语和定义 4 真空低压渗碳炉分类.
..
真空低压渗碳炉要求, 5.1一般要求. 5.2 真空低压渗碳炉组成 5.3 真空低压渗碳炉各部分要求 5.4 真空低压渗碳炉基本技术指标 5.5 性能测试要求, 5.6 设备可靠性 6 工艺及工艺过程要求, 6.1 渗碳气体要求, .. 6.2 工艺参数. 6.3 工艺过程要求. 7 质量控制与检验...
5
. ..
. .
..
**
.
..
*
*
7.1 质量控制. 7.2 质量检验, 8 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表1真空炉抽到工作真空度的时间,
1 CEPic
JB/T118092014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易利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华海中谊工业炉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
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丛培武、向建华、高文栋、胡东彪、李俏、史天振、李宝军、 徐跃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I CEPIC
JB/T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低压渗碳淬火热处理设备,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采用乙炔、丙烷等羟类气体作为渗碳介质进行真空低压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1 压力容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50.2 压力容器 第2部分:材料 GB150.3 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150.4 压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T 230.1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480.5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GB/T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4844纯氨、高纯氨和超纯氨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T 5216 5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 5959.1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5959.4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4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6819 溶解乙炔 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 术语 GB/T 9450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 10066.1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0066.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 10067.1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 10067.4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13324 热处理设备术语 GB 1573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22561 真空热处理 GB/T 25744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JB /T 3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JB /T 6050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1 CEPic
JB/T11809-2014
JB/T6955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JB/T7530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JB8434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JB/T10175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SH0553--1993工业丙烷、丁烷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133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真空低压渗碳vacuumlowpressurecarburizing 在真空炉内采用低于3000Pa的乙炔、丙烷等羟类气体作为渗碳介质进行的真空渗碳工艺。
3.2
真空高压气vacuumhighpressuregasquenching 在真空炉内采用高于5×10°Pa的单一或多种非氧化性气体作为淬火介质的气淬工艺。
4真空低压渗碳炉分类
4.1真空低压渗碳炉按结构型式可分为卧式、立式。 4.2真空低压渗碳炉按功能空间可分为单室、双室、多室。
5真空低压渗碳炉要求
5.1一般要求
真空低压渗碳炉应满足热处理工艺规范,技术参数应符合GB/T22561、GB/T10067.1、 GB/T10067.4的规定。 5.2真空低压渗碳炉组成
真空低压渗碳炉主要由炉壳、渗碳加热室(炉胆)、渗碳气体送排气系统、高压气淬系统、油淬系统、真空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组成。 5.3真空低压渗碳炉各部分要求 5.3.1炉体 5.3.1.1炉体由炉壳和炉门组成。炉壳为双层水冷套结构,炉门也为双层水冷套结构。外层用优质碳钢,内层用碳钢或不锈钢板焊接制成。 5.3.1.2炉体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应符合GB150.1~GB150.4的规定。对于高压炉体,制造商必须具备高压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资质。 5.3.1.3炉壳焊接加工后,必须经过去应力处理,并进行水压、气压及检漏仪的检测,保证焊接质量和炉壳的气密性。 5.3.1.4具备高压气淬功能的炉体,其炉门法兰和炉体法兰应采用齿啮式卡箍连接结构。卡箍连接系统应配有安全联锁装置,只有安全联锁装置确认卸压后,炉门才能打开,并且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来区别操作状态和开启状态。
2 CEPIC
JB/T11809--2014
5.3.2渗碳加热室(炉胆) 5.3.2.1真空低压渗碳炉渗碳加热室内的结构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应与工件或渗碳气体发生反应。 5.3.2.2加热室内的加热元件采用石墨材质,根据设计要求,制成圆棒状或带状。加热元件的布置和功率分布应保证炉温均匀性和加热工艺的要求。 5.3.2.3隔热层一般采用多层碳毡,最内层为经过高温烧结的石墨硬毡。隔热屏总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 5.3.2.4渗碳加热室内安装有石料台,料台应在最高加热温度和最大装载量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料台横梁上应有陶瓷隔条,防止料盘或工装直接与石墨横梁接触。 5.3.2.5渗碳加热室内设有与外部充气系统相连接的渗碳气体喷嘴,喷嘴一般为多组,以保证渗碳加热室内的气氛均匀。 5.3.2.6对渗碳加热室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3.3渗碳气体送排气系统 5.3.3.1渗碳气体送气系统包括外部气源、送气管路、充气阀、质量流量计、炉内喷嘴等。 5.3.3.2渗碳气体排气系统包括真空机组、排气管路、放气阀、炭黑过滤器等。 5.3.3.3真空低压渗碳炉采用低压脉冲的方式向炉内送入低压渗碳气。 5.3.3.4根据装炉条件和渗层等工艺要求的不同,开启一组或多组渗碳气体喷嘴。每组喷嘴配备独立的送气系统,应能够通过质量流量计独立精确控制渗碳气体送气的流量,确保炉内气氛均匀。 5.3.4高压气淬系统 5.3.4.1高压气率系统包括冷却电动机、风机、热交换器、导流装置等。 5.3.4.2气淬可以采用外循环或内循环方式。炉内气体喷射方向可以采用360°圆周喷射、上下(交替)喷射、左右(交替)喷射、前后(交替)喷射或上述喷射方式的组合,应能满足高压气淬工艺要求。 5.3.4.3高压气淬室设计、制造、检验、安装应符合GB150.3、GB150.4的规定。 5.3.4.4高压气室应配备压力传感器、白动放气阀、安全保护阀等装置 5.3.4.5高压气淬室应具备淬火冷却气体充入压强自动控制和压强自动补偿功能。高压气淬时,从打开充气阀开始充气至设备达到额定充气压力和冷却电动机起动并达到规定转速所需的时间一般不大于25s。 5.3.4.6冷却风机转速和冷却时间应可以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5.3.4.7高压气淬室热交换器一般采用水冷方式单独供水,冷却水进口温度为5℃~35℃(具有特殊要求的水温不高于27℃,应配有冷却水装置):出水口温升不应超过20℃(气淬时允许短时超越)。快速冷却水压力不小于0.2MPa,流量可以调节,配有断水报警保护装置。 5.3.4.8高压气率室放气管路应配备消声器。 5.3.4.9高压气率室应具有压力调节功能,以适应工件缓冷要求。 5.3.4.10高压淬火用气优先选用高纯氮气(N2),也可用氩气(Ar)、氨气(He)、氢气(H2)等气体及它们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气,纯度应符合JB/T7530的规定。氮气的使用应符合GB/T4844的规定,氢气的使用应符合GB4962的规定。 5.3.5油萍系统 5.3.5.1真空油淬室内应设有送料机构和淬火升降机构。送料机构完成工件在加热室和冷却室之间的转移,淬火升降机构完成工件的入油淬火。 5.3.5.2送料机构和淬火机构应保证运行平稳,并保证工件的淬火转移时间。工件由加热室开始向油淬室移动至完全浸入火油的总时间应不大于25s。 5.3.5.3淬火油槽淬火瞬间充入氮气时,油面压强应能自动控制。淬火槽油面压强推荐8×10*Pa。 5.3.5.4淬火油槽温度应能自动控制和调节,采用具有控温功能的仪表、热电偶、油加热器等对真空
3 CEPic
JB/T11809—2014
淬火油温度进行控制。 5.3.5.5淬火油搅拌(或喷射)速度应具备调节和自动控制功能。 5.3.5.6 淬火油导流装置和油冷却换热器应满足工艺要求。油淬时,淬火油温升应不大于25℃。 5.3.5.7 萍火油槽应安装油位指示计和油位安全报警装置。 5.3.5.8淬火油应选用符合JB/T6955规定的真空淬火油,以满足工件真空淬火后的硬度及光亮度要求。 首次加油后要进行加热、抽真空除气。 5.3.5.9为适应工件缓冷要求,真空油淬室应具有2×10§Pa气冷功能。 5.3.6真空系统 5.3.6.1 真空系统应配有具备足够抽气能力的真空泵组以满足并维持真空渗碳热处理工艺的真空度要求。 5.3.6.2 在空炉并经干燥、除气的情况下,加热室冷态极限真空度应不低于1.33Pa。不同工作容积的真空炉,应在表1规定的时间内抽到规定的工作真空度。
表1真空炉抽到工作真空度的时间
真空炉工作容积
工作真空度
抽到工作真空度的时间
m3 <1.0 1.0~5.0 >5.0
Pa ≤5.0 ≤5.0 ≤5.0
min ≤20 ≤40 ≤60
5.3.6.3真空泵组与真空炉体之间应配备炭黑、焦油过滤装置并定期清理,真空泵内的油应定期更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5.3.7控制系统 5.3.7.1以智能化控温仪表、可编程序控制器、加热变压器、真空计及记录仪为核心构成包括供电、 控制、记录、监视、报警保护功能在内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实现全部工艺过程。 5.3.7.2真空低压渗碳炉控制系统应配置渗碳气体压强、流量测量指示和控制仪表,应配置电压、电流、加热区温度、炉内压强、冷却水温度测量指示仪表。 5.3.7.3真空低压渗碳炉各加热区段都必须配置独立的温度控制系统,各区段的加热功率配置应满足所涉及额定载荷的加热、保温的需要,且应保证温度均匀性符合要求。 5.3.7.4真空低压渗碳炉加热室的每个加热区至少应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温度自动控制仪表,另 一支接温度指示自动记录仪表,安装在靠近炉子有效加热区的位置。其中一块仪表应具有超温报警功能。 5.3.7.5真空低压渗碳炉控温仪表精度应不大于0.2级,记录仪表精度应不大于0.5级,有效加热区内温度均匀性偏差应不大于士8℃,炉温均匀性应按GB/T9452规定定期测量,炉子应配备炉温均匀性测定用安装孔或专用装置。 5.3.7.6真空低压渗碳淬火炉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定期做系统精度校验。系统精度校验允许温度偏差不大于土1℃。炉子应配有系统精度校验热电偶安装孔。 5.3.7.7真空低压渗碳炉可选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具备半自动控制系统或全自动控制系统,可对生产和工艺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5.3.7.8真空低压渗碳炉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JB/T10175的规定。 5.3.8炉外送料车 5.3.8.1送料由液压升降驱动的叉式小车完成, 5.3.8.2对于装炉量超过600kg的炉型,其配备的料车应具备自动送取料功能。 4 CEPic
ICS 25.200 J 36 备案号:45503-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heat treatment for vaccum low pressure
carburizingfurnace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CEPic
JB/T118092014
目 電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II .1 .1 .2 .2 .2 .2 .2 .2 .5 .5 .6 .6 .6 .6 .7 .7 .7 .8 .8 .4
...
*++,
术语和定义 4 真空低压渗碳炉分类.
..
真空低压渗碳炉要求, 5.1一般要求. 5.2 真空低压渗碳炉组成 5.3 真空低压渗碳炉各部分要求 5.4 真空低压渗碳炉基本技术指标 5.5 性能测试要求, 5.6 设备可靠性 6 工艺及工艺过程要求, 6.1 渗碳气体要求, .. 6.2 工艺参数. 6.3 工艺过程要求. 7 质量控制与检验...
5
. ..
. .
..
**
.
..
*
*
7.1 质量控制. 7.2 质量检验, 8 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表1真空炉抽到工作真空度的时间,
1 CEPic
JB/T118092014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易利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华海中谊工业炉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
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丛培武、向建华、高文栋、胡东彪、李俏、史天振、李宝军、 徐跃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I CEPIC
JB/T11809—2014
真空低压渗碳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低压渗碳淬火热处理设备,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采用乙炔、丙烷等羟类气体作为渗碳介质进行真空低压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1 压力容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50.2 压力容器 第2部分:材料 GB150.3 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150.4 压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T 230.1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480.5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GB/T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4844纯氨、高纯氨和超纯氨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T 5216 5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 5959.1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5959.4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4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6819 溶解乙炔 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 术语 GB/T 9450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 10066.1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0066.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 10067.1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 10067.4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13324 热处理设备术语 GB 1573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22561 真空热处理 GB/T 25744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JB /T 3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JB /T 6050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1 CEPic
JB/T11809-2014
JB/T6955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JB/T7530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JB8434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JB/T10175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SH0553--1993工业丙烷、丁烷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133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真空低压渗碳vacuumlowpressurecarburizing 在真空炉内采用低于3000Pa的乙炔、丙烷等羟类气体作为渗碳介质进行的真空渗碳工艺。
3.2
真空高压气vacuumhighpressuregasquenching 在真空炉内采用高于5×10°Pa的单一或多种非氧化性气体作为淬火介质的气淬工艺。
4真空低压渗碳炉分类
4.1真空低压渗碳炉按结构型式可分为卧式、立式。 4.2真空低压渗碳炉按功能空间可分为单室、双室、多室。
5真空低压渗碳炉要求
5.1一般要求
真空低压渗碳炉应满足热处理工艺规范,技术参数应符合GB/T22561、GB/T10067.1、 GB/T10067.4的规定。 5.2真空低压渗碳炉组成
真空低压渗碳炉主要由炉壳、渗碳加热室(炉胆)、渗碳气体送排气系统、高压气淬系统、油淬系统、真空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组成。 5.3真空低压渗碳炉各部分要求 5.3.1炉体 5.3.1.1炉体由炉壳和炉门组成。炉壳为双层水冷套结构,炉门也为双层水冷套结构。外层用优质碳钢,内层用碳钢或不锈钢板焊接制成。 5.3.1.2炉体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应符合GB150.1~GB150.4的规定。对于高压炉体,制造商必须具备高压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资质。 5.3.1.3炉壳焊接加工后,必须经过去应力处理,并进行水压、气压及检漏仪的检测,保证焊接质量和炉壳的气密性。 5.3.1.4具备高压气淬功能的炉体,其炉门法兰和炉体法兰应采用齿啮式卡箍连接结构。卡箍连接系统应配有安全联锁装置,只有安全联锁装置确认卸压后,炉门才能打开,并且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来区别操作状态和开启状态。
2 CEPIC
JB/T11809--2014
5.3.2渗碳加热室(炉胆) 5.3.2.1真空低压渗碳炉渗碳加热室内的结构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应与工件或渗碳气体发生反应。 5.3.2.2加热室内的加热元件采用石墨材质,根据设计要求,制成圆棒状或带状。加热元件的布置和功率分布应保证炉温均匀性和加热工艺的要求。 5.3.2.3隔热层一般采用多层碳毡,最内层为经过高温烧结的石墨硬毡。隔热屏总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 5.3.2.4渗碳加热室内安装有石料台,料台应在最高加热温度和最大装载量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料台横梁上应有陶瓷隔条,防止料盘或工装直接与石墨横梁接触。 5.3.2.5渗碳加热室内设有与外部充气系统相连接的渗碳气体喷嘴,喷嘴一般为多组,以保证渗碳加热室内的气氛均匀。 5.3.2.6对渗碳加热室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3.3渗碳气体送排气系统 5.3.3.1渗碳气体送气系统包括外部气源、送气管路、充气阀、质量流量计、炉内喷嘴等。 5.3.3.2渗碳气体排气系统包括真空机组、排气管路、放气阀、炭黑过滤器等。 5.3.3.3真空低压渗碳炉采用低压脉冲的方式向炉内送入低压渗碳气。 5.3.3.4根据装炉条件和渗层等工艺要求的不同,开启一组或多组渗碳气体喷嘴。每组喷嘴配备独立的送气系统,应能够通过质量流量计独立精确控制渗碳气体送气的流量,确保炉内气氛均匀。 5.3.4高压气淬系统 5.3.4.1高压气率系统包括冷却电动机、风机、热交换器、导流装置等。 5.3.4.2气淬可以采用外循环或内循环方式。炉内气体喷射方向可以采用360°圆周喷射、上下(交替)喷射、左右(交替)喷射、前后(交替)喷射或上述喷射方式的组合,应能满足高压气淬工艺要求。 5.3.4.3高压气淬室设计、制造、检验、安装应符合GB150.3、GB150.4的规定。 5.3.4.4高压气室应配备压力传感器、白动放气阀、安全保护阀等装置 5.3.4.5高压气淬室应具备淬火冷却气体充入压强自动控制和压强自动补偿功能。高压气淬时,从打开充气阀开始充气至设备达到额定充气压力和冷却电动机起动并达到规定转速所需的时间一般不大于25s。 5.3.4.6冷却风机转速和冷却时间应可以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5.3.4.7高压气淬室热交换器一般采用水冷方式单独供水,冷却水进口温度为5℃~35℃(具有特殊要求的水温不高于27℃,应配有冷却水装置):出水口温升不应超过20℃(气淬时允许短时超越)。快速冷却水压力不小于0.2MPa,流量可以调节,配有断水报警保护装置。 5.3.4.8高压气率室放气管路应配备消声器。 5.3.4.9高压气率室应具有压力调节功能,以适应工件缓冷要求。 5.3.4.10高压淬火用气优先选用高纯氮气(N2),也可用氩气(Ar)、氨气(He)、氢气(H2)等气体及它们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气,纯度应符合JB/T7530的规定。氮气的使用应符合GB/T4844的规定,氢气的使用应符合GB4962的规定。 5.3.5油萍系统 5.3.5.1真空油淬室内应设有送料机构和淬火升降机构。送料机构完成工件在加热室和冷却室之间的转移,淬火升降机构完成工件的入油淬火。 5.3.5.2送料机构和淬火机构应保证运行平稳,并保证工件的淬火转移时间。工件由加热室开始向油淬室移动至完全浸入火油的总时间应不大于25s。 5.3.5.3淬火油槽淬火瞬间充入氮气时,油面压强应能自动控制。淬火槽油面压强推荐8×10*Pa。 5.3.5.4淬火油槽温度应能自动控制和调节,采用具有控温功能的仪表、热电偶、油加热器等对真空
3 CEPic
JB/T11809—2014
淬火油温度进行控制。 5.3.5.5淬火油搅拌(或喷射)速度应具备调节和自动控制功能。 5.3.5.6 淬火油导流装置和油冷却换热器应满足工艺要求。油淬时,淬火油温升应不大于25℃。 5.3.5.7 萍火油槽应安装油位指示计和油位安全报警装置。 5.3.5.8淬火油应选用符合JB/T6955规定的真空淬火油,以满足工件真空淬火后的硬度及光亮度要求。 首次加油后要进行加热、抽真空除气。 5.3.5.9为适应工件缓冷要求,真空油淬室应具有2×10§Pa气冷功能。 5.3.6真空系统 5.3.6.1 真空系统应配有具备足够抽气能力的真空泵组以满足并维持真空渗碳热处理工艺的真空度要求。 5.3.6.2 在空炉并经干燥、除气的情况下,加热室冷态极限真空度应不低于1.33Pa。不同工作容积的真空炉,应在表1规定的时间内抽到规定的工作真空度。
表1真空炉抽到工作真空度的时间
真空炉工作容积
工作真空度
抽到工作真空度的时间
m3 <1.0 1.0~5.0 >5.0
Pa ≤5.0 ≤5.0 ≤5.0
min ≤20 ≤40 ≤60
5.3.6.3真空泵组与真空炉体之间应配备炭黑、焦油过滤装置并定期清理,真空泵内的油应定期更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5.3.7控制系统 5.3.7.1以智能化控温仪表、可编程序控制器、加热变压器、真空计及记录仪为核心构成包括供电、 控制、记录、监视、报警保护功能在内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实现全部工艺过程。 5.3.7.2真空低压渗碳炉控制系统应配置渗碳气体压强、流量测量指示和控制仪表,应配置电压、电流、加热区温度、炉内压强、冷却水温度测量指示仪表。 5.3.7.3真空低压渗碳炉各加热区段都必须配置独立的温度控制系统,各区段的加热功率配置应满足所涉及额定载荷的加热、保温的需要,且应保证温度均匀性符合要求。 5.3.7.4真空低压渗碳炉加热室的每个加热区至少应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温度自动控制仪表,另 一支接温度指示自动记录仪表,安装在靠近炉子有效加热区的位置。其中一块仪表应具有超温报警功能。 5.3.7.5真空低压渗碳炉控温仪表精度应不大于0.2级,记录仪表精度应不大于0.5级,有效加热区内温度均匀性偏差应不大于士8℃,炉温均匀性应按GB/T9452规定定期测量,炉子应配备炉温均匀性测定用安装孔或专用装置。 5.3.7.6真空低压渗碳淬火炉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定期做系统精度校验。系统精度校验允许温度偏差不大于土1℃。炉子应配有系统精度校验热电偶安装孔。 5.3.7.7真空低压渗碳炉可选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具备半自动控制系统或全自动控制系统,可对生产和工艺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5.3.7.8真空低压渗碳炉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JB/T10175的规定。 5.3.8炉外送料车 5.3.8.1送料由液压升降驱动的叉式小车完成, 5.3.8.2对于装炉量超过600kg的炉型,其配备的料车应具备自动送取料功能。 4
上一章:GB/T 34882-2017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和回火 下一章:JB/T 11807-2014 热处理钢件火花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GB/T 39194-2020 真空低压渗碳高压气淬热处理技术要求 JB/T 11077-2011 大型可控气氛井式渗碳炉生产线热处理技术要求 JB/T 13027-2017 重载齿轮渗碳热处理技术要求 JB/T 11078-2011 钢件真空渗碳淬火 JB/T 11808-2014 热处理用真空清洗机技术要求 JB/T 11810-2014 真空高压气淬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JB/T 8881-2011 滚动轴承 零件渗碳热处理 技术条件 JB/T 8881-2020 滚动轴承 渗碳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