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20.10 J31 备案号:47575—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735—2014
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
Safety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highpressurediecasting o
aluminumandzincalloy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735—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安全要求和措施 3..概述.. 3.2一般规定...
.II
3.3个人防护与抢救 3.4压铸现场建筑结构与布局 3.5压铸机及周边设施 3.6工装模具 3.7其他 4安全措施的检查
3
JB/T1173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鸿图南通压铸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金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力劲集团深圳
领威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移迁、李扬德、李卫荣、单巍巍、杨晓娟、刘相尚、李哲、帅华元、王新良,周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1735—2014
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要求和措施及安全措施的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的安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20906压铸单元安全技术要求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3安全要求和措施
3.1概述
3.1.1压铸现场在布局设计时应考虑GB20906规定的各种危险和预防措施。 3.1.2本标准要做一切尝试来覆盖到相关的危险。现场管理者应通过自已的风险评估来确保不出现本标准没有覆盖的附加风险。 3.1.3当附属装置不作为压铸机的整体组成部分时,现场管理者应考虑其用途,并提供措施确保这些附属装置与压铸机的安全联锁。 3.1.4通过设计不能消除危险的地方,应采取特别安全装置(如保护装置、联锁控制)或特别的书面程序,以保护压铸现场的人员安全。 3.2一般规定 3.2.1铝合金、锌合金压铸企业的新建和扩建,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现有企业,必须制订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符合规定后生产。 3.2.2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落实环保、安全“三同时”规定,实施申请、验收工作。
注:“三同时”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一般简称为“三同时”制度。
3.2.3 管理者必须清楚压铸生产现场的爆炸、火灾等危险场所,并采用能有效控制的安全措施。 3.2.4压铸生产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 3.2.5压铸企业应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应对职工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3.2.6压铸生产现场严禁吸烟。 3.2.7熔化炉和保温炉上方、周边1.5m范围内禁止设置液体管路或易燃物。
1
JB/T11735——2014
3.2.8生产现场应配备应急响应器材和设施;火警或漏电短路等急救方法,须以图的形式公示于车间。 3.3个人防护与抢救 3.3.1生产人员必须按GB/T11651的有关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3.2非自动熔炉加料人员必须戴防护面罩。 3.3.3进入生产现场的非操作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和安全帽。 3.3.4生产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用品。 3.4J 压铸现场建筑结构与布局 3.4.1压铸现场建筑物宜为单层结构,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并设有排气楼。
有桥式起重机的生产现场屋架下弦高度不应低于9m,无桥式起重机时不应低于8m。
3.4.22 3.4.3 设备、梁、架子和墙等必须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构,不宜有向上的拼接平面。 3.4.4 压铸现场严禁使用自动喷淋装置,若本身已有的,应将阀门锁死并将其中水排尽 3.4.5压铸现场屋顶必须完好,不能有漏水,并应有良好的隔热层,且隔热层应为阻燃材料。 3.4.6工作区必须有足够数目的疏散出口,并设置方便通畅的疏散路线。疏散路线必须有明显的路标和事故应急照明灯。 3.4.7机台生产位置上方应布置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装置。 3.4.8应将压铸现场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区或为车间设置足够的抽排气装置,防止烟气滞留在车间内不能排出。 3.4.9压铸机旁的维修通道最小距离不小于60cm,并根据需要在压铸机外围设置防护网和金属隔板,在相应的位置摆设和贴上警示牌。 3.4.10压铸现场的叉车运输通道宜与人行通道分开,当两者无法分开时叉车行进速度不能超过5km/h,转弯或遇到行人时要鸣号示警;叉车遇行人时必须减速或停止,待行人避开后叉车才可正常行进;行人遇叉车时应主动避让,目视叉车先行通过。 3.4.11压铸生产车间须有安全疏散平面图,并摆设于车间入口处。 3.5压铸机及周边设施 3.5.1设备和工艺装备都要在相应工作位标示《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2铝合金、锌合金压铸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5.3不应随便改动压铸设备结构,尤其是解除其中部分安全装置。 3.5.4对设备进行维修或改造时,要注意电气线路的走向及其防护套的安装,并要考虑增加的功能对设备原有功能的影响。机台和电源开关在维修或改造时需挂“检修牌”标志。 3.5.5若增加机边辅助设备(如真空机、挤压销机、金属送料装置、喷涂机和取件机等),必须保证:线路要安全可靠,不可有破损,接口要安全牢固;线路要尽量避免通过有人员活动区域和高温、潮湿的区域,减少安全隐患。 3.5.6所有线路都必须加耐高温绝缘和抗碰伤硬体防护套。 3.5.7 机边电风扇只能使用220V电源,电风扇必须使用带地线的三相插头。 3.5.8 周边的380V电源必须得到有效的管制并标示“危险”或“当心触电”标志。 3.5.9 压铸机的周边工作台应清洁、干净;操作台面必须设计有防滑、耐高温、耐磨功能。 3.5.10机台10m范围内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3.5.11压铸生产前应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是否有效。在装好模具,空运操作正常后,方可生产。
3.5.12 使用燃油式保温炉时,对生铁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旋转和更换周期,以免埚烧穿。 3.5.13 3保温炉底下宜避免有线路通过,如有应该埋在地下。
2
JB/T11735—2014
3.5.14设备设施运转部位应加装防护罩、盖、网和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装置,并依规定张贴安全标志。 3.5.15手工加料需注意料满程度,熔炉的金属液面保持于埚口端面以下10mm~30mm,绝对不能出现外溢现象;对于熔炉炉衬的浸蚀状态检测和使用寿命检查要严格进行管理,防止出现漏炉事故。 3.5.16 6高压流体要安装泄压阀,防止超压造成爆破或者烫伤人员的危险。 3.5.17 在埚内熔化金属液体时,埚要加盖。 3.5.18 要注意压铸机高压油管的老化检测与及时更换 3.5.19冲断浇口余料的压力机必须具有安全防护装置和应急故障报警系统。 3.6工装模具 3.6.1模具的装夹装置要保证完好无损、及时更换、定期检查、紧固可靠。 3.6.2压铸机装模或卸模时,天车工与压铸工的配合非常重要,必须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操作万无一失。 3.6.3压铸模具与模温机的连接要安全可靠,定期进行检查。 3.6.4压铸机卸模后,对压铸模具抽芯液压缸的残余机油要及时进行回收,防止泄漏和污染生产现场 3.6.5模具空置时要清理干净,型腔和滑块面涂黄油或采用防腐、防锈措施。 3.6.6工装存放架存放的工装零件必须全部可靠、完好。 3.6.7对于有耐压、耐高温要求的气管、水管、油管要定期检查管道及连接部位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6.8闲置的模具需要平卧在模具货架或规定的模架、枕木上。 3.7其他 3.7.1天车不工作时,吊钩要放置离地面约1m左右,并停靠在专用区域。 3.7.2氮气瓶放置区要远离热源、通风良好,并固定氮气瓶。 3.7.3凡有危险存在的区域必须标示带有警示作用的标志。 3.7.4油类制品应放置在低温、干燥及无明火的地方,存放处还应标示“禁止吸烟!”“当心火灾!”等安全标志。 3.7.5生产用水应该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3.7.6油制品使用的工位应该注意废油的回收及清理;压铸模具涂料的回收要做到集中统一,不遗漏,以消除废油、涂料等对水体的污染。
45 安全措施的检查
可以通过目测、生产现场5S管理制度、设备的功能试验来检查安全技术要求和措施;铸造机械的安全应符合GB20905规定的要求;电气安全试验应按GB5226.1的规定进行;噪声测量应按GB/T25371 的规定进行。
3
VrUU JLr
r LAA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
JB/T11735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5印张·11千字 201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
书号:15111·12618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 (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JB/T11735-2014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打印日期:2015年2月12日F009A
ICS 77.120.10 J31 备案号:47575—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735—2014
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
Safety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highpressurediecasting o
aluminumandzincalloy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735—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安全要求和措施 3..概述.. 3.2一般规定...
.II
3.3个人防护与抢救 3.4压铸现场建筑结构与布局 3.5压铸机及周边设施 3.6工装模具 3.7其他 4安全措施的检查
3
JB/T1173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鸿图南通压铸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金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力劲集团深圳
领威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移迁、李扬德、李卫荣、单巍巍、杨晓娟、刘相尚、李哲、帅华元、王新良,周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1735—2014
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要求和措施及安全措施的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的安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20906压铸单元安全技术要求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3安全要求和措施
3.1概述
3.1.1压铸现场在布局设计时应考虑GB20906规定的各种危险和预防措施。 3.1.2本标准要做一切尝试来覆盖到相关的危险。现场管理者应通过自已的风险评估来确保不出现本标准没有覆盖的附加风险。 3.1.3当附属装置不作为压铸机的整体组成部分时,现场管理者应考虑其用途,并提供措施确保这些附属装置与压铸机的安全联锁。 3.1.4通过设计不能消除危险的地方,应采取特别安全装置(如保护装置、联锁控制)或特别的书面程序,以保护压铸现场的人员安全。 3.2一般规定 3.2.1铝合金、锌合金压铸企业的新建和扩建,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现有企业,必须制订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符合规定后生产。 3.2.2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落实环保、安全“三同时”规定,实施申请、验收工作。
注:“三同时”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一般简称为“三同时”制度。
3.2.3 管理者必须清楚压铸生产现场的爆炸、火灾等危险场所,并采用能有效控制的安全措施。 3.2.4压铸生产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 3.2.5压铸企业应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应对职工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3.2.6压铸生产现场严禁吸烟。 3.2.7熔化炉和保温炉上方、周边1.5m范围内禁止设置液体管路或易燃物。
1
JB/T11735——2014
3.2.8生产现场应配备应急响应器材和设施;火警或漏电短路等急救方法,须以图的形式公示于车间。 3.3个人防护与抢救 3.3.1生产人员必须按GB/T11651的有关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3.2非自动熔炉加料人员必须戴防护面罩。 3.3.3进入生产现场的非操作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和安全帽。 3.3.4生产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用品。 3.4J 压铸现场建筑结构与布局 3.4.1压铸现场建筑物宜为单层结构,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并设有排气楼。
有桥式起重机的生产现场屋架下弦高度不应低于9m,无桥式起重机时不应低于8m。
3.4.22 3.4.3 设备、梁、架子和墙等必须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构,不宜有向上的拼接平面。 3.4.4 压铸现场严禁使用自动喷淋装置,若本身已有的,应将阀门锁死并将其中水排尽 3.4.5压铸现场屋顶必须完好,不能有漏水,并应有良好的隔热层,且隔热层应为阻燃材料。 3.4.6工作区必须有足够数目的疏散出口,并设置方便通畅的疏散路线。疏散路线必须有明显的路标和事故应急照明灯。 3.4.7机台生产位置上方应布置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装置。 3.4.8应将压铸现场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区或为车间设置足够的抽排气装置,防止烟气滞留在车间内不能排出。 3.4.9压铸机旁的维修通道最小距离不小于60cm,并根据需要在压铸机外围设置防护网和金属隔板,在相应的位置摆设和贴上警示牌。 3.4.10压铸现场的叉车运输通道宜与人行通道分开,当两者无法分开时叉车行进速度不能超过5km/h,转弯或遇到行人时要鸣号示警;叉车遇行人时必须减速或停止,待行人避开后叉车才可正常行进;行人遇叉车时应主动避让,目视叉车先行通过。 3.4.11压铸生产车间须有安全疏散平面图,并摆设于车间入口处。 3.5压铸机及周边设施 3.5.1设备和工艺装备都要在相应工作位标示《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2铝合金、锌合金压铸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5.3不应随便改动压铸设备结构,尤其是解除其中部分安全装置。 3.5.4对设备进行维修或改造时,要注意电气线路的走向及其防护套的安装,并要考虑增加的功能对设备原有功能的影响。机台和电源开关在维修或改造时需挂“检修牌”标志。 3.5.5若增加机边辅助设备(如真空机、挤压销机、金属送料装置、喷涂机和取件机等),必须保证:线路要安全可靠,不可有破损,接口要安全牢固;线路要尽量避免通过有人员活动区域和高温、潮湿的区域,减少安全隐患。 3.5.6所有线路都必须加耐高温绝缘和抗碰伤硬体防护套。 3.5.7 机边电风扇只能使用220V电源,电风扇必须使用带地线的三相插头。 3.5.8 周边的380V电源必须得到有效的管制并标示“危险”或“当心触电”标志。 3.5.9 压铸机的周边工作台应清洁、干净;操作台面必须设计有防滑、耐高温、耐磨功能。 3.5.10机台10m范围内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3.5.11压铸生产前应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是否有效。在装好模具,空运操作正常后,方可生产。
3.5.12 使用燃油式保温炉时,对生铁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旋转和更换周期,以免埚烧穿。 3.5.13 3保温炉底下宜避免有线路通过,如有应该埋在地下。
2
JB/T11735—2014
3.5.14设备设施运转部位应加装防护罩、盖、网和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装置,并依规定张贴安全标志。 3.5.15手工加料需注意料满程度,熔炉的金属液面保持于埚口端面以下10mm~30mm,绝对不能出现外溢现象;对于熔炉炉衬的浸蚀状态检测和使用寿命检查要严格进行管理,防止出现漏炉事故。 3.5.16 6高压流体要安装泄压阀,防止超压造成爆破或者烫伤人员的危险。 3.5.17 在埚内熔化金属液体时,埚要加盖。 3.5.18 要注意压铸机高压油管的老化检测与及时更换 3.5.19冲断浇口余料的压力机必须具有安全防护装置和应急故障报警系统。 3.6工装模具 3.6.1模具的装夹装置要保证完好无损、及时更换、定期检查、紧固可靠。 3.6.2压铸机装模或卸模时,天车工与压铸工的配合非常重要,必须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操作万无一失。 3.6.3压铸模具与模温机的连接要安全可靠,定期进行检查。 3.6.4压铸机卸模后,对压铸模具抽芯液压缸的残余机油要及时进行回收,防止泄漏和污染生产现场 3.6.5模具空置时要清理干净,型腔和滑块面涂黄油或采用防腐、防锈措施。 3.6.6工装存放架存放的工装零件必须全部可靠、完好。 3.6.7对于有耐压、耐高温要求的气管、水管、油管要定期检查管道及连接部位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6.8闲置的模具需要平卧在模具货架或规定的模架、枕木上。 3.7其他 3.7.1天车不工作时,吊钩要放置离地面约1m左右,并停靠在专用区域。 3.7.2氮气瓶放置区要远离热源、通风良好,并固定氮气瓶。 3.7.3凡有危险存在的区域必须标示带有警示作用的标志。 3.7.4油类制品应放置在低温、干燥及无明火的地方,存放处还应标示“禁止吸烟!”“当心火灾!”等安全标志。 3.7.5生产用水应该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3.7.6油制品使用的工位应该注意废油的回收及清理;压铸模具涂料的回收要做到集中统一,不遗漏,以消除废油、涂料等对水体的污染。
45 安全措施的检查
可以通过目测、生产现场5S管理制度、设备的功能试验来检查安全技术要求和措施;铸造机械的安全应符合GB20905规定的要求;电气安全试验应按GB5226.1的规定进行;噪声测量应按GB/T25371 的规定进行。
3
VrUU JLr
r LAA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
JB/T11735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5印张·11千字 201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
书号:15111·12618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 (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JB/T11735-2014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打印日期:2015年2月12日F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