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3382-2016 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T 33382-2016 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44.5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30 17:32:43



相关搜索: 橡胶 组合 软管 铠装 33382

内容简介

GB/T 33382-2016 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ICS 83.140.40 G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382—2016
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Inner armoured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for conveying dredging soil
2016-12-30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38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太平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三橡股份有限公司、沈阳
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兆龙、曹湘波、王平、郦国忠、王淑丽、张志勇、周鼎幕、王素菊、侯晓光、 何东萍、陈熙宇、邱发平、张登泰、邹亮清、韦杏静、马清元、孔波。
1 GB/T33382—2016
钢板,需要时也可以在增强层之间背以若干层钢板,硫化后所形成的端部法兰。 3.2
储备浮力 reserve buoyancy 漂浮型软管内腔充满输送介质时,置于水中,其露出水面部分对应的浮力。
3.3
储备浮力损失 loss in reserve buoyancy 在使用过程中,漂浮型软管因质量和体积变化引起的储备浮力的损失。
分类
4
4.1 型别
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分为非漂浮型和漂浮型。
4.2 类别
公称内径为500~1300的软管,依据其最大工作压力将软管分为A、B、C、D、E、F、G、H8个类别,见表1。
表1 最大工作压力和类别
最大工作压力
MPa
公称内径
E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H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A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B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C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D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G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50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1 000 1100 1 200 1 300 注1:“”不适用。 注2:特殊要求的最大工作压力由客户提出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5 材料和结构
5.1 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非漂浮型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由内衬层、镶嵌在内衬层中的耐磨环、增强层、外覆层
2 GB/T33382—2016
和装配在软管两端的软管接头构成,
漂浮型内铠装输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由内衬层、镶嵌在内衬层中的耐磨环、增强层、漂浮层、外覆层和装配在软管两端的软管接头构成。 5.2 软管接头 5.2.1 软管接头分为金属法兰和橡胶法兰,若采用金属法兰应采用埋人式装配, 5.2.2 除用户另有要求外,软管接头应采用法兰连接方式,在法兰背后应留有一定空间,以利于插入连接螺栓,并可使用机械工具拧紧螺栓上的螺母。 5.2.3 软管接头若采用橡胶法兰,拧紧连接螺栓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情况下,允许轻微变形 5.2.4 软管接头若采用金属法兰,并以焊接方式加工制造,其焊接质量应符合GB50236。 5.2.5 软管接头材料由供需双方商定。 5.3 耐磨环 5.3.1 耐磨环材料由供需双方商定。 5.3.2 耐磨环应与软管保持同心。
6 尺寸和公差
6.1 按GB/T9573进行测量时,铠装输泥橡胶软管的内径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 2 内径
内 径 mm
公称内径
最小 495 595 645 695 745 795 845 895 995 1 095 1 195 1 295
最大 505 605 655 705 755 805 855 905 1 010 1110 1 210 1 310
50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1 000 1100 1 200 1 300
6.2 除另有规定外,软管长度公差应为土2% 6.3 软管接头法兰尺寸公差应符合GB/T9124的规定 6.4 软管接头法兰平面度应不大于1mm。 6.5 耐磨环内、外圆直径尺寸公差应为士4mm,厚度公差应为士1mm。
3 GB/T33382—2016
脱层等异常现象,其长度变化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静液压的长度变化率
长度变化率
试验压力最大工作压力 1.5倍最大工作压力
% 0~5 0~10
7.4.1.2 按GB/T5563进行试验,软管最小爆破压力应不低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
7.4.2耐真空性能
当按GB/T5567方法B进行试验时,当真空度达到0.08MPa,保持10min,软管不应出现局部凹陷、塌癌、起泡、耐磨环与内衬层分离等质量缺陷。 7.4.3弯曲
当按GB/T10541一2013附录C进行试验时,最小弯曲半径为公称内径的8倍,软管不应出现损坏或打褶。 7.4.4储备浮力
当充满输送介质的漂浮型软管浸泡在水中时,软管最小储备浮力应为5%。 储备浮力B.(%)按式(1)计算。选取储备浮力数值时,应考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变化
和体积变化带来的储备浮力损失。
B,=mp-(mn +mw)
× 100
.(1)
mH+mw
式中: B. mD 软管完全浸人水中时排出水的质量,包括内腔的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H 软管在空气中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w 软管内腔输送介质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软管储备浮力,%;
7.4.5拉伸性能
当按GB/T33380进行试验时,对软管组合件施加最小拉伸载荷,软管组合件不应出现扭曲、起泡、 断裂、拔脱、结构损坏、异响等异常现象,在卸去载荷后自由停放8h,其长度永久变形率应不大于 0.7%。 7.4.6粘合强度 7.4.6.1试验应在与软管同样工艺结构、同一工艺条件下的试样上进行,其硫化状态应与制造的软管相同。 7.4.6.2 当按GB/T14905方法进行试验时,软管层间粘合强度从内衬层(包含内衬层)到漂浮材料层之间各层间粘合强度应不小于6kN/m,从漂浮材料层到外覆层(含外覆层)之间各层间粘合强度应不小于4kN/m。 7.4.6.3 3当按GB/T11211方法测定时,管接头金属与胶层之间的粘合强度应不小于10kN/m。 7.4.6.4 当按GB/T11211方法测定时,耐磨环与内衬层间的粘合强度应不小于10kN/m。
5 GB/T33382—2016
7.4.7外观
软管内衬层耐磨环间表面应平整、无起泡、无气疤、无搭接缝,外覆层应无可见的缺陷,标志正确。
:试验频次
8
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型式试验是为确认经特定方法用特定材料制造的软管或软管组合件满足本标准全部要求而进行的
试验。该试验应在最长每隔五年,或当制造方法或材料发生变化时重复进行。试验应在所有规格、所有类别和型别上(或根据产品标准)进行,规格和结构相同者除外,
例行试验是发货之前在所有成品软管或软管组合件上进行的试验。 生产试验是在附录C中规定的为控制制造质量而更宜进行的试验。附录C中规定的频次仅作
指南。
9 试验报告
当用户要求时,制造商应提供每批软管的试验报告。
10 标志
软管的标志应永久性地标识在管体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本标准的编号; c) 公称内径; d) 最大工作压力,用MPa表示; e) 生产日期或编号。 示例:
XXXX-GB/TXXXX-800-2.5-XX×X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标准编号
生产日期或编号最大工作压力
公称内径
11 包装、运输、存、使用和维护
11.1 包装和运输
软管的包装和运输按GB/T9577的规定进行。
11.2 贮存、使用和维护
软管的贮存、使用和维护按GB/T9576的规定进行。
6
上一章:GB/T 33388-2016 塑料 酚醛树脂组分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下一章:GB/T 33381-2016 汽车涡轮增压器用橡胶软管 规范

相关文章

GB/T 9573-201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 GB/T 7528-2019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 GB/T 7528-2019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 GB/T 7528-2019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术语 GB/T 7528-201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术语 GB/T 37221-2018 自浮式排泥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T 27571-2011 输送混凝土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T 30313-2013 汽车制动系统高温输气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