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43.040.40;83.140.40 G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3812016
汽车涡轮增压器用橡胶软管 规范
Rubber hoses for automotive turbochargersSpecification
(ISO17324:2014,MOD)
2016-12-30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38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7324:2014《汽车涡轮增压器用橡胶软管 规范》。 本标准与ISO17324:2014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28代替ISO37:2005(见表6、表7、表8、表9和表10);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690代替ISO1817:2005(见表6、表7、表8、表9和表10);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512代替ISO188(见表6、表7、表8、表9和表10);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563代替ISO1402(见7.2.3和7.2.4);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576代替ISO1629(见第3章和表2);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031代替ISO48:1994(见表6、表7、表8、表9和表10);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7528代替ISO8330(见第3章);
?
用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7762代替ISO1431-1(见表6、表7、表8、表9和表10);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9573代替ISO4671(见6.1);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9576代替ISO8331(见第10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4905代替ISO8033(见7.2.5);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5256代替ISO812(见表6、表7、表8、表9和表10)。 增加了异型软管的耐真空性能和验证压力的要求(见7.2.2和7.2.3)。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正文中删除“bar"单位表示,只保留“MPa”单位表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十堰森鑫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河北方方三宜橡塑
管业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春雷、彭成强、曹有华、王姝、朱红莲、贾春石、周宇飞、杨丹、张运东、司福贵、 蔡志雄。
1
GB/T33381—2016
汽车涡轮增压器用橡胶软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汽车涡轮增压器系统中,连接涡轮增压器、中冷器和内燃机的橡胶软管的要求,工作温度为一40℃~十250℃,工作压力为一0.01MPa~十0.5MPa。本标准所涉及的软管可以是直型的或异型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28一2009,ISO37:2005,
IDT)
GB/T 169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1690一2010,ISO1817:2005,MOD)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3512一2014,ISO188:
2011,IDT)
GB/T 556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GB/T5563一2013,ISO1402: 2009,IDT)
GB/T5567一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真空性能的测定(ISO7233:2006,IDT) GB/T 5576 橡胶和胶乳命名法(GB/T5576—1997,idtISO1629:1995) GB/T 603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GB/T6031—1998,idtISO48:
1994)
GB/T 7528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GB/T7528—2011,ISO8330:2007,IDT) GB/T 776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7762一2014,
ISO1431-1:2004,NEQ)
GB/T 957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 (GB/T9573—2013,ISO4671:2007,IDT)
GB/T 957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选择、贮存、使用和维护指南(GB/T9576一2013, ISO8331:2007,IDT)
GB/T 149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GB/T14905—2009,ISO8033:2006,IDT) GB/T1525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GB/T15256一2014
ISO812:2011,IDT)
ISO2870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纯胶管织物增强型低温压扁试验(Rubberandplasticshoses and tubingTextile-reinforced typesSub-ambient temperature crush test)
3术语和定义
GB/T75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GB/T5576界定的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
GB/T33381—2016
4分类
4.1 型别和级别
根据预定的使用条件,软管分为三个型别: A型:连接空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器的软管,用于输送过滤后的空气。工作温度为 -40℃~
十100℃,真空压力最低至一0.01MPa。
B型:连接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的软管,用于输送压缩的热空气。工作温度为 为-40℃~+250℃。 B型根据工作温度细分为三个子型别,且根据最大工作压力分级。子型别和级别如表1所示。
表1 B型软管的子型别和级别
级别 2
型别
工作温度/℃
1
3
最大工作压力/MPa
0.16 0.20 0.30
0.22 0.28 0.40
B1 B2 B3
40~+180 —40~+220 40~+250
0.28 0.34 0.50
C型:连接中冷器和内燃机的软管,用于输送压缩的冷却空气。工作温度为一40℃~十140℃,最大工作压力为0.3MPa。 4.2 等级
B型和C型软管根据耐疲劳性能分为两个等级:
200级:200000次脉冲; 400级:400000次脉冲。
5材料和结构
5.1材料
不同型别软管所用的典型材料在表2中给出。
表2 软管型别及典型材料内衬层
型别
增强层
外覆层 EPDM CM CR ECO AEM ACM VMQ
EPDM CM CR ECO AEM ACM VMQ
PET° PA" 钢丝
A/C
2
GB/T33381—2016
表2(续)
型别
内衬层 AEM ACM VMQ FKM FVMQ
增强层 PETa ARc
外覆层 AEM ACM VMQ VMQ VMQ
B1
B2/B3 注:所有缩略语的定义在GB/T5576中给出,PET、PA和AR除外。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PA一聚酰胺 ‘AR一芳纶。
AR
5.2 结构
软管应包含:
柔性高分子弹性体内衬层;用适当方法铺放的合成织物增强层或其他增强层;柔性高分子弹性体外覆层。
软管管体可为平整的或带波纹的,可用金属材料的钢圈在必要的部位进行再增强,也可以在软管的必要的部位包裹带有铝箔的玻璃纤维布或者是热塑性材料的隔热或防磨护套。
注:A型软管也可为不带增强层的纯胶管。
6 尺寸和公差
6.1 内径、壁厚和长度公差
除非另有规定,当按照GB/T9573测量时,内径和壁厚公差在表3中给出,长度公差在表4中给出。
表 3 内径、壁厚公差
单位为毫米
内径和公差
壁厚公差
内径小于或等于35
公差
挤出型软管 ± 0.3
缠绕型软管
+1.5 ±0:8 ±1: +2: +2:8
±0.5
大于35小于或等于50 大于50小于或等于80 大于80小于或等于110 大于110小于或等于150
±0.8
±1.0
±1.0
±1.2
大于150 不包括搭接部分,
3
GB/T33381—2016
表4 长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长度小于或等于300
公差 ±3 ± 4.5
大于300小于或等于600
大于600
长度的土1%
6.2 软管端部平整度
软管端部表面各点应在公差带以内,见表5。公差带即垂直于软管轴线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
表5 软管端部平整度
单位为毫米
内径小于25.4 大于或等于25.4
公差带 2.5 内径的10%
说明: 1 平面; 2 平面; a 公差带。
图1 软管端部平整度
7 物理性能
7.1 橡胶混炼胶
用于内衬层、外覆层和纯胶管的橡胶混炼胶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6、表7、表8、表9和表10给出的
值。试验应在与成品软管硫化程度相同的试样(从软管上或从橡胶混炼胶模压试片上切取厚度为 2mm的试样上进行。
4
GB/T33381—2016
表6 A型的内衬层、外覆层和纯胶管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GB/T 3512 GB/T 6031
耐热老化性能,100℃×168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耐油性能*,1号油或ASTMNo.1,100℃X70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体积变化,% 脆性温度,一40℃ 耐臭氧性能,体积分数100×10-8,40℃×72h×拉伸20%
±10 ± 30 ± 40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GB/T 1690 GB/T 6031
±10 ±30 ± 40 ±10 不破坏无龟裂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GB/T 1690
GB/T 15256 GB/T 7762
不适用于EPDM。
表 7 B1型的内衬层、外覆层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GB/T 3512 GB/T 6031
耐热老化性能,180℃×168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耐油性能,1号油或ASTMNo.1,150℃X70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体积变化,% 脆性温度,一40℃ 耐臭氧性能,体积分数100×10-°,40℃×72h×拉伸20%
±10 ±30 ± 40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GB/T 1690 GB/T 6031
±10 ± 30 ± 40 ±10 不破坏无龟裂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GB/T 1690 GB/T 15256 GB/T 7762
表8 B2型的内衬层、外覆层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GB/T 3512 GB/T 6031
耐热老化性能,220℃×168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10 ± 30 ± 40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5
GB/T33381—2016
表8(续)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耐油性能,150℃×70h 1号油或ASTMNo.1,不用于内衬层 3号油或IRM903,用于内衬层
GB/T 1690
±10 ± 30 ± 40 ±10 不破坏无龟裂
GB/T 6031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体积变化,% 脆性温度,一40℃ 耐臭氧性能,体积分数100×10-872h×拉伸20%
GB/T 1690 GB/T 15256 GB/T 7762
表 9 B3型的内衬层、外覆层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GB/T 3512 GB/T 6031
耐热老化性能,250℃×168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10 ±30 ± 40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耐油性能,150℃×70h 1号油或ASTMNo.1,不用于内衬层 3号油或IRM903,用于内衬层
GB/T 1690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体积变化,% 脆性温度,一40℃ 耐臭氧性能,体积分数100×10-*,40℃×72h×拉伸20%
±10 ± 30 ± 40 ±10 不破坏无龟裂
GB/T 6031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GB/T 1690 GB/T 15256 GB/T 7762
表10 C型的内衬层、外覆层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GB/T 3512 GB/T 6031
耐热老化性能,140℃×168h 硬度变化,邵氏A,度拉伸强度变化,% 拉断伸长率变化,% 耐油性能,1号油或ASTMNo.1,100℃X70h 6
±10 ± 30 ± 40
GB/T528,1型试样 GB/T528,1型试样
GB/T 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