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86.5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15:27:54



相关搜索: 氧化锌 间接 3185

内容简介

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ICS 87.060.10 G 5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85—2016 代替GB/T3185—1992
氧化锌(间接法)
Zinc oxide (Indirect method)
2016-12-30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18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185一1992《氧化锌(间接法)》,与GB/T3185一199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范围中产品的应用领域(1992年版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602、GB/T3186、GB/T8170、GB/T19587—2004、 GB/T5211.18”(见第2章,1992年版第2章);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1715、GB9285”(1992年版第2章);修改了“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章编号(见第3章,1992年版第1章);删除了“产品分类”章的内容(1992年版第3章);修改了产品的分类方式,由按用途分类改为按性能分类(见第4章,1992年版第4章);修改了产品的技术要求,按新的产品类型规定了技术指标(见第4章,1992年版第4章);增加了镉(Cd)含量、铁(Fe)含量、比表面积项目及指标(见第4章);修改了灼烧减量项目名称,由“灼烧减量”改为“灼烧损失”(见第4章和6.6,1992年版第4章和5.7); 增加了“取样”(见第5章);删除了氧化还原法测定氧化铅(以Pb计)含量、锰的氧化物(以Mn计)含量、氧化铜(以Cu计)含量的试验方法(1992年版5.3.1、5.4.1和5.5.1);增加了盐酸不溶物、灼烧损失项目平行测定相对偏差要求(见6.5.4和6.6.3,1992年版5.6.4和5.7.3);增加了镉(Cd)含量、铁(Fe)含量、比表面积项目试验方法(见6.13、6.14和6.15);修改了产品有效贮存期,由“半年”改为“12个月”(见第8章,1992年版第7章)。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京华化工厂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潍坊龙达锌业
有限公司、杭州广恒锌业有限公司、江苏天力锌业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金钟锌业有限公司、大连金石氧化锌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强、沈苏江、王彦龙、徐增富、徐晓英、杨世荣、王鹤程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185—1982,GB/T3185—1992。
1 GB/T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间接法氧化锌的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间接法制得的氧化锌。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1864—2012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颜料颜色的比较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5211.2—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 GB/T5211.3—1985 颜料在105℃挥发物的测定 GB/T5211.15—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GB/T5211.16—2007 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 GB/T5211.18—20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法(手工操
作)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723—2007 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19587—2004 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ZnO 相对分子质量:81.38(按2010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要求
产品应符合表1的要求。
1 GB/T3185—2016
表 1 要求
指标 II 型白色粉末 99.70 无 0.008 0.20 0.15 0.10 0.4 0.05 0.000 4 0.0001 0.005 0 0.010
项目
I 型
I型
外观氧化锌含量(以干品计),W/% 金属物含量(以Zn计),w/% 盐酸不溶物,w/% 灼烧损失,w/% 筛余物(45um试验筛),w/% 水溶物,W/% 105℃挥发物,w/% 铅(Pb)含量,/% 铜(Cu)含量,w/% 锰(Mn)含量,w/% 镉(Cd)含量,w/% 铁(Fe)含量.w/% 比表面积/(m/g) 吸油量"/(g/100g)颜色消色力”
≥ ≤ ≤ < < ≤ ≤ ≤ ≤ ≤ ≤ ≤
99.70 无 0.006 0.20 0.10 0.10 0.3 0.008 0 0.000 2 0.000 1 0.002 0 0.005 0
99.50 0.008 0.03 0.25 0.20 0.15 0.5 0.10 0.000 7 0.000 3 0.010
商定
商定商定商定
仅限作颜料用途的氧化锌(间接法)产品
取样
5
按GB/T3186的规定取样,也可按商定方法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
试验方法
6
警示 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 必要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6.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的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的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的规定制备。 6.2 外观
在自然光下,将样品置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目视观察。
2 GB/T3185—2016
6.3 氧化锌含量(以干品计)的测定 6.3.1原理
将试样溶于盐酸中,中和之后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氧化锌含量。
6.3.2 试剂和材料
6.3.2.1 盐酸溶液:优级纯,稀释1十1。 6.3.2.2 氨水:优级纯。 6.3.2.3 氨水溶液:优级纯,稀释1十1。 6.3.2.4 氯化铵:优级纯。 6.3.2.5 缓冲溶液(pH=10):称取54g氯化铵(见6.3.2.4)溶于200mL水中,加350mL氨水(见6.3.2.2)再继续用水稀释至1000mL。 6.3.2.6 铬黑T指示剂:5g/L。 6.3.2.7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mol/L。 6.3.3 仪器和设备 6.3.3.1 天平:精度0.1mg。 6.3.3.2 锥形瓶:500mL。 6.3.3.3 烘箱:能维持温度(105士2)℃。 6.3.3.4 电炉。 6.3.4 分析步骤 6.3.4.1 试样
称取预先在(105士2)℃下干燥1h的试样0.13g~0.15g,精确至0.1mg。 6.3.4.2 测定
将试样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少量水润湿,加盐酸溶液(见6.3.2.1)3mL加热溶解后,加水至 200mL,用氨水溶液(见6.3.2.3)中和至pH约7~8(有氢氧化锌沉淀生成),再加缓冲溶液(见6.3.2.5) 10mL和铬黑T指示剂(见6.3.2.6)5滴,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见6.3.2.7)滴定至溶液由葡萄紫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6.3.5结果的表示
氧化锌(ZnO)含量(质量分数)w(%),按式(1)计算:
w=c×V×0.081 38 ×100%
.(1)
m
式中: c V m 0.081 38 与1.00mL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氧化
EDTA标准滴定溶液(见6.3.2.7)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滴定所消耗的EDTA标准滴定溶液(见6.3.2.7)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锌的质量。
如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大于0.1%,则应重新进行测定。
3 GB/T3185—2016
计算两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结果精确至0.01% 注:当产品中含有干扰元素(如钙、镁等)时,本方法不适用,测定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4金属物含量(以Zn计)的测定 6.4.1原理
定性试验:将试样溶于盐酸中,观察其溶解过程定量试验:将试样溶于碘标准溶液和盐酸中,冷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锌
6.4.2 试剂和材料
6.4.2.1 盐酸溶液:优级纯,稀释1十1。 6.4.2.2 盐酸溶液:优级纯,稀释1十3。 6.4.2.3 碘标准溶液:C (1 =0.05mol/L。
1
2
6.4.2.4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zO)=0.05mol/L。 6.4.2.5 淀粉溶液:5g/L。 6.4.3 仪器和设备 6.4.3.1 天平:精度0.1g。 6.4.3.2 烧杯:400mL。 6.4.3.3 碘量瓶:500mL。 6.4.3.4 移液管:25mL。 6.4.4分析步骤 6.4.4.1试样
称取试样约30g、10g,精确至0.1g。 6.4.4.2 测定
定性试验:将30g试样置于400mL烧杯中,以少量水润湿,加盐酸溶液(见6.4.2.1)200mL,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氧化锌溶解情况。在溶解过程中,如没有发现黑色点状金属物及放出氢气泡的现象,则认为不含金属物,否则需进行定量试验
定量试验:将10g试样置于装有玻璃球的500mL碘量瓶中,以水润湿。用移液管加入碘标准溶液(见6.4.2.3)25mL。摇动混合,盖上瓶塞并加水密封,置于暗处1h,时时振摇,然后徐徐加人盐酸溶液(见6.4.2.2)50mL,盖紧瓶塞,立即以流水冷却至室温,待氧化锌完全溶解后,以蒸馏水冲洗瓶塞及瓶壁,立即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见6.4.2.4)滴定,待溶液变为淡黄色,加入淀粉溶液(见6.4.2.5) 1mL~2mL.溶液变为淡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6.4.5结果的表示
金属物含量(以Zn计)(质量分数)w(%),按式(2)计算:
_ 0.032 69 ×c×(V。-V) × 100 %
...(2)
W=
m
式中: c 4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见6.4.2.4)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GB/T3185—2016
V. Vi m 0.03269—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zS2Os)=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
空白试验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见6.4.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滴定试样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见6.4.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的锌的质量。
6.5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6.5.1 试剂和材料 6.5.1.1 盐酸溶液:优级纯,稀释1十1。 6.5.1.2 硝酸银溶液:10g/L。 6.5.1.3 滤纸:定量滤纸, 6.5.2 仪器和设备 6.5.2.1 天平:精度0.1g、0.1mg。 6.5.2.2 烧杯:300mL。 6.5.2.3 甘埚。 6.5.2.4 电炉。 6.5.2.5 滤纸:定量滤纸。 6.5.2.6 干燥器。 6.5.2.7 高温炉:能维持在温度800℃~850℃范围内。 6.5.3 分析步骤 6.5.3.1 试样
称取试样约30g,精确至0.1g。 6.5.3.2 测定
将试样置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盐酸溶液(见6.5.1.1)200mL,加热溶解后用定量滤纸过滤,残渣用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溶液(见6.5.1.2)试验,应不呈浑浊,将滤纸移人已恒重的增中,使滤纸全部炭化后,移人高温炉中,在800℃~850℃下灼烧30min,取出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直至恒重。 6.5.4结果表示
盐酸不溶物(质量分数)w(%),按式(3)计算:
ml=m×100%
..(3)
w=
m
式中: m,- 埚及盐酸不溶物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o- 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结果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
5 GB/T 3185—2016
6.6 灼烧损失的测定 6.6.1 仪器和设备 6.6.1.1 天平:精度0.1mg。 6.6.1.2 埚。 6.6.1.3 高温炉:能维持在温度800℃~850℃范围内 6.6.1.4 干燥器。 6.6.2 分析步骤 6.6.2.1 试样
称取预先在(105±2)℃干燥的试样2g~3g,精确至0.1mg。 6.6.2.2 测定
将试样置于已恒重的埚中,于高温炉中在800℃~850℃下灼烧2h,然后取出埚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1mg),直至恒重。 6.6.3 结果表示
灼烧损失(质量分数)w(%),按式(4)计算:
m。-m1×100% m
....4)
w =
式中: m。 试样与埚灼烧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与灼烧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结果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
6.7 筛余物的测定
按GB/T5211.18一2015中的规定进行,试样量取10g。 6.8 水溶物的测定
按GB/T5211.2—2003中的规定进行,试样量取10g。 6.9 105℃挥发物的测定
按GB/T5211.3—1985中的规定进行,试样量取5g。 6.10 铅(Pb)含量的测定 6.10.1 仪器条件
仪器条件如下:
光源:铅空心阴极灯;波长:283.3nm;火焰:乙炔-空气。

6
上一章:GB/T 33366-2016 电子机柜用铝合金挤压棒材 下一章:GB/T 22638.9-2016 铝箔试验方法 第9部分:亲水性的检测

相关文章

GB/T 37517-2019 动植物油脂脉冲核磁共振法测定固体脂肪含量间接法 GB/T 37517-2019 动植物油脂 脉冲核磁共振法测定固体脂肪含量 间接法 GB/T 21211-2017 等效负载和叠加试验技术间接法确定旋转电机温升 GB/T 21211-2017 等效负载和叠加试验技术 间接法确定旋转电机温升 GB/T 3780.17-2017 炭黑第17部分∶粒径的间接测定反射率法 GB/T 3780.17-2017 炭黑 第17部分:粒径的间接测定 反射率法 YD/T 3185-2016 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测试方法 YS/T 119.12-2010 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第12部分:间接加热脱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