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80 G 3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369—2015
密封胶固化程度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degree of cure for sealant
2016-07-01实施
2015-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36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
有限公司、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宇龙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抚顺哥俩好化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亚菊、张建庆、陶小乐、王文开、孙辉、魏格、杨猛,
1
GB/T32369—2015
密封胶固化程度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室温固化密封胶固化程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温固化密封胶固化程度的测定,这些试验方法可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性能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17200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和弯曲试验机(恒速驱动) 技术规范 GB/T20740胶粘剂取样 HG/T3947—2007 7单组分室温硫化有机硅胶黏剂/密封剂
3方法种类与使用说明
室温固化密封胶固化程度测定的方法种类与使用说明见表1。
表1讠 试验方法种类及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
方法编号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方法名称强度对比法楔形槽法固化杯法
适用于单组分、多组分密封胶适用于单组分湿气固化密封胶
适用于单组分有机硅密封胶,见附录A
4取样
根据GB/T20740对胶粘剂取样。
5方法一 强度对比法
5.1原理
根据试件在固化过程中的拉伸强度和完全固化后的拉伸强度的比值测定密封胶的固化程度。 5.2 装置和材料 5.2.1拉力试验机:拉力试验机应符合GB/T17200的规定,具有2级测力精度。试验机中使用的伸长计的精度:1型、2型和1A型哑铃状试样为D级;3型和4型哑铃状试样为E级。试验机应至少能在 100mm/min士10mm/min、200mm/min士20mm/min和500mm/min±50mm/min移动速度下进
1
GB/T323692015
行操作。 5.2.2制片模具:能够制作厚度为2mm士0.2mm或者为1mm士0.1mm的密封胶片。
注:根据测试采用的哑铃状试件的类型选择模具。 5.2.3裁刀:应符合GB/T528中的规定。
5.3状态调节
制片模具、密封胶的状态调节以及密封胶试件的固化、试件的加工和测试应在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5%的环境下进行。 5.4试样制备
密封胶片的制备按照HG/T3947--2007附录A中的方法A进行。在制备多组分密封胶试样时应遵循生产厂有关混合步骤的说明。 5.5 试验步骤
密封胶固化一定时间后,采用GB/T528中规定的方法和裁刀制备哑铃状试件,每次测试的试件应不少于三个。固化时间间隔宜采用:16h、24h、48h、72h、96h、168h、14d和28d。
测试时,将试件对称地夹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上,按照GB/T528规定的方法测试拉伸强度。 5.6结果的计算和表述
每个试片取至少3个试件,以试件的平均值为某个固化时间的拉伸强度。测试完所有固化时间的拉伸强度,取其中的最大值为完全固化后试件的拉伸强度。
计算固化程度,以固化过程中某一时间试件的拉伸强度与完全固化后试件的拉伸强度(最大拉伸强度)的百分比表示,见式(1):
TS,
CD= TS X100%
...(1)
式中: CD 固化程度,%; TS: 固化过程中某一时间试件的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TS 完全固化后参比试件的拉伸强度(最大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5.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引用本标准; b) 室温固化密封胶的名称和型号; c) 制备试件所使用的密封胶的批号; d) 根据GB/T528测试所采用的试件类型; e) 根据GB/T528测试所采用的夹持器的移动速度; f) 制样所采用的方法; 0
某个固化时间对应的固化程度; h) 与本标准的任何偏差; i) 试验日期。 2
GB/T32369—2015
6方法二 楔形槽法
6.1原理
以密封胶在固化过程中的固化层厚度表征密封胶的固化程度。 6.2装置和材料 6.2.1楔形槽:楔形槽的材质可采用碳钢Q235A加工制作,加工成的楔形槽表面应进行防粘处理,如喷涂聚四氟乙烯涂料;也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板直接加工制作。尺寸如图1所示。
单位为毫米
0 TH 2
RRN
300 340
n
洗
2
SI~01
图1楔形槽示意图
6.2.2刮板:其宽度不小于楔形槽的宽度。 6.2.3测量装置:精确到0.1mm 6.3状态调节与预处理
楔形槽和密封胶的状态调节以及密封胶的固化、测试应在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5%的环境下进行。
使用丙酮等合适的溶剂清洗楔形槽并使溶剂完全挥发,也可使用脱模剂;从楔形凹槽的最低处开始打人密封胶,使其完全充满凹槽并避免空气进人而产生气泡。用刮板沿着楔形槽的上表面刮掉多余的密封胶,在23℃土2℃,相对湿度50%士5%的环境中放置。
每组试验需3个试件。 6.4试验步骤
在固化过程中任意时间需要测定固化程度时,从楔形凹槽的最高处开始,将密封胶揭起,直到看到未固化的密封胶附着在形槽内停止动作,测量从凹槽的最高点到这个点的距离。 6.5结果的计算和表述
计算密封胶的固化程度,以某个固化时间密封胶的固化层厚度表示,见式(2):
Wxd d, =
·( 2)
L
3
GB/T 32369—2015
式中: d; 一固化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W 楔形槽中密封胶的固化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 楔形槽长度(标准:300mm); d 楔形槽最大深度(标准:10mm)。
6.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引用本标准; b) 室温固化密封胶的名称和型号; c) 制备试件所使用的密封胶的批号; d) 某个固化时间对应的固化程度; e) 与本标准的任何偏差; f) 试验日期。
4
GB/T 32369—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化杯法
A.1原理
测定单组分有机硅密封胶在圆柱杯中固化深度达到2.00mm的时间
A.2 2装置
A.2.1圆柱杯:圆柱杯的材质可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尺寸宜采用:内径为35mm~75mm,深度为 35mm~50mm,杯壁厚度为1mm~3mm。 A.2.2厚度计:精确到0.1mm。
A.3 状态调节
制样装置、密封胶的状态调节以及密封胶的固化和测试应在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5% 的环境下进行。
A.4 4试件制备
准备18个测试样件。对于每个样件,用密封胶填满圆柱杯并将表面刮平。 制备试件时应注意:
避免形成气泡;
a)
b)密封胶应完全填满圆柱杯; c) 修整密封胶表面,使之与圆柱杯表面齐平。
A.5 5试验步骤
密封胶固化一定时间后,取三个样件试验,取出圆柱杯表面的固化层,并清除未固化的密封胶;测试并记录每个试件的固化层厚度。采用以下固化时间间隔:8h,24h,48h,72h,96h和168h。
A.6结果的计算和表述
记录原始数据和每次测量的厚度平均值,并进行绘图。通过曲线模拟法得出2.00mm固化深度对应的固化时间。
A.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引用本标准;
5
GB/T32369—2015
b) 密封胶的名称和型号; c) 制备试件所使用的密封胶的批号; d) 制备试件所使用的圆柱杯的材质和尺寸; e) 单组分密封胶固化8h,24h,48h,72h,96h和168h的固化深度; f) 单组分密封胶达到2.00mm固化深度的时间; g) 与本标准的任何偏差; h) 试验日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