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8018-2015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诱导期法

GB/T 8018-2015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诱导期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652.0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17:53:43



相关搜索: 汽油 诱导 测定 氧化 氧化 8018

内容简介

GB/T 8018-2015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诱导期法 ICS75.160.20 E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018—2015 代替GB/T8018—1987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诱导期法 Determination of oxidation stability of gasoline-Induction period method
2015-12-31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O GB/T801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8018—1987《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本标准与GB/T8018—198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修改为《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诱导期法》;增加了“范围”一章(见第1章);采用国际单位制,删除了英制单位,如压力单位为千帕(kPa),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对转折点定义的描述作了更改,并将13.8kPa修改为14kPa(见3.11987年版的2.1);增加了“方法应用”(见第5章);对温度计提供了更多选择(见6.2,1987年版的3.2);对甲苯的纯度要求作了修改,将“化学纯”修改为“分析纯,或纯度≥99%”(见7.1,1987年版的 4.1); 增加了对氧气纯度的要求“纯氧,或纯度≥99.6%”(见7.4);增加了第8章取样的内容;将去垢剂清洗液的选择从注释中改写到正文部分,并对洗涤步骤和要求作了修改(见9.1,1987 年版的5.1);对装样顺序作了修改(见10.1,1987年版的6.1);对压力条件作了更改,如7kPa代替6.89kPa,14kPa代替13.8kPa,690kPa~705kPa代替 689kPa或689kPa~703kPa)等(见第10章及附录A,1987年版的第6章和附录A);对压力释放速度作了修改,要求“释放时间不少于2min”(见10.1和10.4,1987年版的6.1和 6.4); 补充了试验终止条件(见10.2);对氧弹的冷却方法作了更详尽的要求(见10.4);对诱导期的计算表达方式作了修改(见11.2,1987年版的7.1与7.2);对报告做了修改,要求取测定结果的整数值(见12.1,1987年版的第9章)。如果在试验停止时都没有观察到转折点情况下,对试验报告的要求见12.2和12.3;对精密度要求作了修改,补充了适用条件(见13.1,1987年版的第8章);增加“本标准尚未确定偏差”(见13.2);附录A.1中氧弹及相关配件图A.1有变化,较多长度要求值为一个范围。对氧弹的材料提供了一些参考(见A.1.2和A.1.4,1987年版的A.1);将附录A中的垫片改为垫圈(见A.2,1987年版的A.2);附录A.3中对玻璃样品瓶和盖子的尺寸要求有变化,较多长度要求值为一个范围(见A.3和图A.2及图注,1987年版的A.3和图A.2);附录A中增加了对泄压阀的要求(见A.5);附录A中对压力表提供了更多选择(见A.8,1987年版的A.6);附录A中氧化浴部分要求安装非自复位温控器以防止液体浴被烧干,并对氧化浴提供了更多选择(见A.9,1987年版的A8);
T GB/T8018—2015
附录A中对温度计提供了更多选择(见A.10);删除了附录B;删除了附录C,甲苯的预防说明见7.1,铬酸洗液的预防说明见9.1;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提供固体浴样品温度校准方法。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525-12a《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本标准在采用ASTMD525-12a时进行了部分修改。本标准与ASTMD525-12a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如下:
范围中增加了车用乙醇汽油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车用汽油、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和车用乙醇汽油等产品”;将ASTMD525-12a范围1.1中警告在A.5中注明;将其注2在13.1中注明;删除其范围中有关汞的警告;对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采用了与ASTM标准相应的我国标准(见第2章);对温度计规格要求增加了我国标准要求(见6.2和A.10);在仪器中增加了“50mL量筒”(见第6章);明确了甲苯、丙酮、氧气的纯度等级(见第7章);在第8章取样中增加了含锰汽油样品取样时应避光的内容;在9.1中增加了警告,对铬酸等强氧化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信息;将ASTMD525-12a中“通人氧气直至压力达690kPa~705kPa”改为“缓慢通人氧气直至压力达690kPa~705kPa"(见10.1);对ASTMD525-12a中“当诱导期超过产品要求的时间时也可停止试验”,本标准在表述上作了修改,改为“如果试样有具体的产品规格要求,当试验超过了相应的观察时间,但转折点仍未出现,那么根据需要可以停止试验”(见10.2);在12.3中增加了“总压降”的定义;删除了ASTMD525-12a中关键词章;在A.1.4中对氧弹材料合金钢的规格增加了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的内容; A.9注的内容中增加了“电加热浴样品温度校准方法可参考附录B”。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倩、郑煜、申、王恩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018—1987。
Ⅱ GB/T8018—2015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诱导期法
警告一 一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
的适用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汽油、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和车用乙醇汽油等产品。
注:用测定潜在胶质的方法测定汽油的氧化安定性,可参考SH/T058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4一2005石油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ASTME1ASTM玻璃液体温度计规格(SpecificationforASTMliquidinglassthermometers)
IP石油和有关产品分析试验方法标准汇编附录AIP标准温度计规格(IPStandardmethods for analysis and testing of petroleum and related products-Appendix A,Specifications -IP standard
thermometer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转折点breakpoint 压力-时间曲线上的一点,在这点之前的15min压力降达到14kPa,在这点之后的15min压力降
不小于14kPa,这一点就是转折点。 3.2
诱导期inductionperiod 从氧弹放人100℃浴中至转折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以分(min)表示。
方法概要
4
试样在氧弹中氧化,此氧弹先在15℃~25℃下充氧气至690kPa~705kPa,然后在98℃~102℃ 条件下加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读取压力,或连续记录压力,直至到达转折点。试样到达转折点所需要
的时间即为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由此实测诱导期可以计算100℃时的诱导期。 GB/T8018—2015
警告一一除其他注意事项外,由于氧弹可能爆破、破裂,因此操作氧弹时应在合适的安全防护罩下进行以提供安全保护
5方法应用
诱导期可表示车用汽油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倾向。但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和对不同的汽油,其诱导期和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相关性可能有显著差别。
6仪器
6.1 氧弹、玻璃样品瓶和盖子、附件、压力表和氧化浴
要求见附录A。 6.2温度计
温度范围在 5℃~103℃,规格应符合GB/T514-2005中GB-60号或ASTME1中22C、IP24C 的要求。
注:对于其他温度范围合适的感温装置,如热电偶、铂电阻温度计,如果能提供相当的或更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
可以代替6.2中要求的温度计。
6.3量筒
量筒:50mL
7 试剂和材料
7.1甲苯:分析纯,或纯度≥99%。
警告一一甲苯有毒,为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吸入其蒸气或皮肤接触其液体均会吸入体内。应避免皮肤接触甲苯,并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使用。 7.2丙酮:化学纯。 7.3胶质溶剂:等体积甲苯和丙酮的混合物。 7.4氧气:纯氧,或纯度99.6%。
8取样
取样应按照GB/T4756的要求进行。含锰汽油取样时要避光。
9准备工作
9.1用胶质溶剂洗净样品瓶中的胶质,再用水充分冲洗,并把样品瓶和盖子浸泡在清洁剂中。衡量清洁剂种类和清洗条件是否满意的标准是和以下方法相比较:用强氧化剂浸泡至少12h,例如,强氧化剂可以选择铬酸、过硫酸铵溶在浓硫酸中的溶液(浓度约8g/L),或者仅用浓硫酸,然后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和丙酮洗涤。可以用目测外观的方法和在试验条件下玻璃器血的加热质量损失来进行比较。玻璃器血表面不能有污点和微粒,玻璃器血的质量差不能超过士0.5mg。清洁剂清洗可以避免与腐蚀性铬酸溶液相关的潜在危险及不便,上述清洗过程可以作为强氧化剂清洗方法之外的可选方法。
警告一一铬酸洗液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是公认的致癌物。使用时切勿溅到眼睛内、皮肤和衣服上,
2 GB/T8018—2015
以免引起严重烧伤。铬酸洗液与有机物接触会着火,使用时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进行,存放时要保持密闭,应避免放出蒸气或雾。其他强氧化剂也具有腐蚀性,使用时也应注意以上内容。
9.2用不锈钢镊子从清洗液中取出样品瓶和盖子,而且以后只能用镊子操作。先用自来水,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在100℃~150℃的烘箱中至少干燥1h。 9.3倒净氧弹里的汽油,先用一块净的、被胶质溶剂润湿的布,再用一块清洁的干布将氧弹内部和密
封垫擦净。从弹柄中取出填杆,用胶质溶剂仔细地清洗掉弹柄、填杆和针型阀里的胶质或汽油。在每次试验之前,氧弹、阀和所有连接管线都应进行充分干燥。
警告一一在前期试验中产生的挥发性过氧化物积聚在装置中,会产生潜在的爆炸环境。因此,在每次试验结束后的清洗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保证填杆、弹柄和针形阀中没有这些过氧化物。 10试验步骤
10.1使氧弹和汽油样品的温度达到15℃~25C,把玻璃样品瓶放人弹内,并加人50mL士1mL试样。或者,先将50mL士1mL试样倒人玻璃样品瓶中,再将玻璃样品瓶放人弹内。盖上样品瓶,关紧氧
弹,并缓慢通人氧气直至弹体内压力达到690kPa705kPa时止。让氧弹里的气体慢慢放出以冲走弹内原有的空气(要缓慢、匀速地释放氧弹内的压力,释放时间不少于2min)。再缓慢通入氧气直至弹体
内压力达690kPa~705kPa,并观察泄漏情况,对于开始时由于氧气在试样中的溶解作用而可能观察到的快速的压力降(一般不大于40kPa)可不予考虑。如果在以后的10min内压力降不超过7kPa,就假
定为无泄漏,可进行试验而不必重新升压。 10.2把装有试样的氧弹放入剧烈沸腾的水浴或带有机械搅拌的其他液体浴中,应小心避免摇动,并记
录浸人液体浴的时间作为试验的开始时间。维持液体浴的温度在98℃~102℃。在试验过程中,按时观察温度,读至0.1℃,并计算其平均温度,修约至0.1℃,作为试验温度。连续记录氧弹内的压力,如
果用一个指示压力表,则每隔15min或更短的时间记一次压力读数。如果在试验开始的30min内,泄漏增加(由15min内稳定压力降超过14kPa来判断),则试验作废。继续试验,直至达到转折点,即在
这点之前的15min压力降达到14kPa,在这点之后的15min压力降不小于14kPa。另外,如果试样有具体的产品规格要求,当试验超过了相应的观察时间,但转折点仍未出现,那么根据需要可以停止试验,
报告按第12章要求给出。
注:如果试验地区的大气压长期低于101.3kPa,则允许往水里加较高沸点的液体,如乙二醇,使液体浴的温度维持
在98℃~102℃。如果液体浴中液体不是水,则要保证此液体与氧弹中的密封圈相容。
10.3记录从氧弹放于液体浴中直至到达转折点的分钟数,将其作为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 10.4将氧弹从液体浴中取出,在空气或温度不高于35℃的水中将其在30min内冷却到接近室温。
然后通过连接氧弹的管线慢慢地放掉氧弹内的压力,释放速度不能超过345kPa/min。清洗氧弹和样品瓶,为下次试验做好准备。
11计算
11.1从氧弹放于浴中直至到达转折点所需要的分钟数为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 11.2试样100℃时的诱导期计算方法:
当试验温度高于100℃时,则试样10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1)计算:
t=t[1+0.101(t,-100)]
.(1)
当试验温度低于100℃时,则试样10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2)计算:
t1
t=1+0.101(100-tb)
·(2)
3 GB/T8018—2015
式中: t ti ta th 0.101 常数。
试样100℃时的诱导期,单位为分(min);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单位为分(min);当试验温度高于100℃时,用t,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当试验温度低于100℃时,用t,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2报告
12.1按照11.2中计算的结果,保留至整数,报告为试样在100C的诱导期。 12.2如果试样有具体的产品规格要求,当试验超过了相应的观察时间,但转折点仍未出现,根据需要可以停止试验,报告为诱导期大于试样的产品规格值。 12.3如果试样发生缓慢氧化而没有出现10.2中所述的转折点,则应将此试样报告为缓慢氧化燃料,并报告试验总时间和试验过程中的总压降(总压降是指试验过程的氧弹内最高压力与试验结束时的压力之差)。对于这种情况,还没有确定精密度和偏差。
13精密度和偏差
13.1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的置信水平)注1:用于精密度数据测定的汽油样品为不含氧化物的烃基汽油。 注2:以下的诱导期精密度值来源于热源为沸水浴的试验结果, 因此,当使用其他热源时,这些精密度值并不一定
适用
13.1.1 重复性
.r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大于其算术平均值的5% 13.1.2 再现性,R
试样进行测定所得的两个连续试验结果之差不
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的仪器,按照相同的方法,对同一试样分别进行测定得到的两个单一、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大于其算术平均值的10%。 13.2偏差
本标准尚未确定偏差。 GB/T8018—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仪

A.1氧弹
A.1.1氧弹应由不锈钢制成。其容纳汽油-氧气反应混合物部分的内部尺寸基本上与图A.1所示相符。由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氧弹及相关配件均应符合图A.1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
5-
0 Oma 日日由

外径15.6517.60 内径7.58~ 82 长度234.8~ 85.9
24X45
EEE
最小值88.64
40~40.25
1.47~2.23
最小值24.75 最小值16.75
说明:
氧弹;氧弹盖顶;弹柄;连接件;泄压阀;填杆;针型阀。
S~I1 98992
2
3-
50.50~50.83
5
D
5.00~5.37
注:泄压阀出口管内部直径为3.7mm,转角处最小半径为14.95mm,最小长度为35mm×75mm。
图A.1汽油氧化安定性试验用氧弹示意图
上一章:GB/T 32693-2016 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一章:GB/T 12692.2-2010 石油产品 燃料(F类)分类 第2部分:船用燃料油品种

相关文章

GB/T 9169-2010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JFTOT法 NB/SH/T 0825-2010 脂肪酸甲酯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法 NB/SH/T 0873-2013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法 NB/SH/T 0873-2013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法 NB/SH/T 6049-2022 自动传动液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人工老化法 NB/SH/T 0976-2019 发动机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ROBO试验法 NB/SH/T 0921-2016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加速法 NB/SH/T 0193-2022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旋转氧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