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332-2012 定向井轨迹控制

SY/T 6332-2012 定向井轨迹控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9:28:59



相关搜索: 控制 定向井 轨迹 6332

内容简介

SY/T 6332-2012 定向井轨迹控制 ICS 75.020 E13 备案号:37540—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332—2012 代替SY/T6332—2004
定向井轨迹控制 Trajectory control for directional well
2012一12一01实施
201208—2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3322012
目 次
前言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施工准备钻具组合轨迹控制磁性定位导向钻井资料
2
3
X
6

5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 net SY/T633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332—2004《定向井轨迹控制》。与SY/T6332--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水平井着陆控制(见6.6);一删除了导向钻井技术的专门表述,根据施工井段的特性对导向钻井技术分别进行表述(见 6.4.2.6.6.36.6.4,6.7.3和6.7.4) 完荐了使用无线随钻测斜仪的轨迹控制技术(见6.2.5):增加了磁性定位导向钻井技术及其定义(见3.3和第7章);增加了对直井段的并眼防碰和并身轨迹质量的要求(见6.1.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都振川、李绪锋、周继坤、王恒、温树忠。 本标准代替了SY/T6332—2004。 SY/T6332200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6332—1997;
SY/T6467—2000。
-
Ⅱ SY/T 6332—2012
定向井轨迹控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定向井的施工准备、钻具组合、轨迹控制以及磁性定位导向钻井技术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定向井钻井轨迹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088钻井井身质量控制规范 SY/T5416.1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1部分:无线随钻类 SY/T5416.2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2部分:电子单多点类 SY/T5416.3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3部分:陀螺类 SY/T5416.4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4部分:有线随钻类 SY/T5435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 SY/T 5547 螺杆钻具使用、维修和管理 SY/T5619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几何导向钻井geometric steeringdrilling 利用导向钻井系统,引导钻头沿着设计井眼轨道钻进的钻井方式。
3. 2
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 利用随钻测井和随钻地层评价技术,引导钻头准确钻达预定的目标地层的钻井方式。
3. 3
磁性定位导向 magnetic ranging steering 依据磁性定位仪器测量的磁参数进行的导向钻井。
4施工准备
4.1相关资料 4.1.1收集钻井地质设计和钻井工程设计。 4.1.2收集邻井相关资料。 4.1.3绘制设计轨道的“垂直投影图”和“水平投影图”。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 net SY/T6332—-2012
4.2专用工具及仪器 4.2.1依据钻井工程设计备齐专用工具及测量仪器。 4.2.2螺杆的选择应符合SY/T5547的规定。 4.2.3测量仪器的选择应符合SY/T5416.1,SY/T5416.2,SY/T5416.3和SY/T5416.4的规定。
5钻具组合
5.1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符合SY/T5619的规定,推荐采用以下钻具组合:
a) 钻头直螺杆定向弯接头无磁钻链(测量仪器)。 b)4 钻头弯壳体螺杆无磁钻链(测量仪器)。 c) 钻头弯壳体螺杆欠尺寸稳定器无磁钻链(测量仪器)。 d) 钻头近钻头稳定器无磁钻链(测量仪器)(或加钻链)钻柱稳定器。 e) 钻头无磁钻(测量仪器)(或加钻链)钻柱稳定器。 D 钻头旋转导向系统。 g) 钻头磁性接头弯壳体螺杆无磁钻(测量仪器)。
5.2稳定器、无磁钻链的选择应符合SY/T5619的规定,可选择无磁承压钻杆代替无磁钻链。 5.3根据钻井情况需要对加重钻具进行倒装,加重钻具一般安放在井斜小于30°的井段。 5.4单弯螺杆钻具组合需要旋转钻进时,推荐螺杆弯壳体角度不大于1.5°。 6轨迹控制 6.1直井段 6.1.1采用防斜钻具组合钻进, 6.1.2监测井眼轨迹数据,当井斜角或井底位移不符合SY/T5088或工程设计的要求时,应采取纠斜措施。 6.1.3丛式井组或存在相邻防碰井,需要做防碰设计,绘制防碰扫描图,采取防碰措施。 6.1.4正钻井存在磁干扰或所在位置磁异常时,应使用陀螺测斜仪进行测量 6.1.5造斜点井深大于300m的直井段施工结束时,用多点测量仪器测量井眼轨迹数据,采集数据间隔不大于30m,计算井眼轨迹数据,计算方法符合SY/T5435,并身质量符合SY/T508S的规定。 6.2造斜段 6.2.1根据直井段的实钻轨迹数据修正设计轨道。 6.2.2根据邻井资料预测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选择满足设计造斜率要求的定向弯接头或螺杆弯体角度。 6.2.3钻具组合宜选用5.1的a),b),c),f)。 6.2.4使用电子单点测斜仪或陀螺测斜仪定向,钻进时应对井眼轨迹进行定点监测,及时调整造斜工具的装置角。当实钻造斜率不符合轨迹控制要求时,应起钻更换钻具组合,调整定向弯接头角度或螺杆弯壳体角度。 6.2.5使用随钻测斜仪定向,钻进时应对实钻并眼轨迹进行随钻监控。当使用5.1的a)钻具组合,实钻造斜率不符合轨迹控制要求时。应起钻更换定向弯接头的角度。当使用5.1的b),c)钻具组合,实钻造斜率偏大时,可分段进行旋转钻进(若使用有线随钻,应取出仪器)或者起钻调整螺杆弯 2 SY/T 6332—2012
壳体角度:实钻造斜率偏小时,起钻调整螺杆弯壳体角度。 6.2.6使用5.1的f)钻具组合,系统的造斜能力和控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3增斜段 6.3.1钻具组合宜选用5.1的b),c),d),f)。 6.3.2选用5.1的b),c)钻具组合,实钻造斜率偏大时,可分段进行旋转钻进(若使用有线随钻,应取出仪器)或起钻调整螺杆钻具弯壳体角度;实钻造斜率偏小时,应起钻调整螺杆弯壳体角度, 6.3.3选用5.1的d)钻具组合时,近钻头稳定器与第1钻柱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应依据SY/T5619 的规定,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9m~27m。钻进过程中对井眼轨迹进行定点监测,及时进行轨迹预测和中靶分析,可通过调整钻压等钻井参数,对造斜率进行微调。当实钻增斜率不符合轨迹控制要求时,应起钻更换钻具组合。当造斜率太低或方位漂移率较大,预测轨迹不能满足中靶要求时,应及时更换钻具组合,对井斜角、井斜方位角进行调整。 6.3.4选用5.1的f)钻具组合时,系统的造斜能力和控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4稳斜段 6.4.1钻具组合宜选用5.1的b),c),d),f)。 6.4.2选用5.1的b),c)钻具组合时,采用几何导向钻并方式进行旋转钻进,根据需要采用定向滑动钻进方式调整井眼轨迹 6.4.3选用5.1的d)钻具组合时,近钻头稳定器与相邻钻柱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应依据SY/T5619 的规定,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5m~14m。可通过调整钻压等钻井参数来调整钻具组合的稳斜效果。应对井眼轨迹进行定点监测,及时进行轨迹预测。当实钻井眼轨迹不能满足中靶要求时,应起钻换5.1的b),c)钻具组合,调整实钻轨迹。 6.4.4使用5.1的f)钻具组合时,系统的造斜能力和控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5降斜段 6.5.1钻具组合宜选用5.1的a),b),c),e),f)。 6.5.2选用5.1的a),b),c)钻具组合,轨迹控制方法见6.2.5。 6.5.3选用5.1的e)钻具组合,钻头与第1钻柱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应依据SY/T5619的规定,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6m~24m。可通过调整钻压等钻井参数来对钻具组合的降斜率进行微调。 应对井眼轨迹进行定点监测,及时进行轨迹预测。当实钻井眼轨迹不能满足中靶要求时,应起钻更换 5.1的a),b),c)钻具组合,调整实钻轨迹 6.5.4使用5.1的)钻具组合时,系统的造斜能力和控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6水平井着陆控制 6.6.1钻具组合宜选用5.1的b),c),f)。 6.6.2依据设计造斜率、邻井资料预计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选择螺杆弯壳体角度,采用几何导向或地质导向钻井方式进行待钻井眼轨道的预测和轨迹控制。 6.6.3依据水平井设计轨道进行儿何导向钻井,井眼轨迹进人设计目的层前,应根据需要进行中途测井,对比目的层位的变化,修正设计轨道,若工程措施无法实现时,应填井侧钻。 6.6.4依据设计地质目标进行地质导向钻井,应根据LWD随钻测井数据、地质录井资料、邻井资料进行油藏地质分析,通过地质标志层对比等方法,分析地层界面和油、气、水界面,预测目的层变化,修正待钻井眼设计轨道。 6.6.5人靶点的位置和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应符合轨迹控制要求。
3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www.jz321.net SY/T6332—2012
6.6.6使用5.1的f)钻具组合时,系统的造斜能力和控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7水平段 6.7.1钻具组合宜选用5.1的b),c),d),f)。 6.7.2使用5.1的b),c)钻具组合时,应根据该段设计轨道的最大井眼曲率,选择螺杆弯壳体角度。 6.7.3采取几何导向的方式钻进,以旋转钻进为主,根据地质录井资料预测目的层位的变化,调整待钻井眼轨道 6.7.4依据设计地质目标进行地质导向钻井,根据LWD随钻测井数据、地质录井资料。邻井资料进行油藏地质分析,修正待钻井眼设计轨道,控制井眼轨迹在储层的最佳位置。 6.7.5使用5.1的d)钻具组合时,轨迹控制方法见6.4.3。 6.7.6使用5.1的f)钻具组合时,系统的造斜能力和控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磁性定位旱向钻井
7.1正钻井眼的钻具组合见5.1的g)。 7.2正钻井眼的钻头距目标井眼8m前,在已钻并眼(目标井眼)下人磁性定位测量仪器。 7.3在磁性冠位测量仪器探测范围内,按照所测得强磁短节的位置,合理调整待钻井眼的设计轨道。 7.4在距目标井眼5m~10m时,取出磁性定位测量仪器,继续按待钻井眼设计轨道钻进,直至与目标井眼连通。
8资料
8.1井身轨迹数据采集间隔不大于30m。 8.2按SY/T5435要求,计算井身轨迹,并提交“轨迹计算数据表”和“中靶数据表”。 8.3按SY/T5435规定,在4.1.3要求的图上随钻绘制实钻轨迹图。 10222E/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定向井轨迹控制 SY/T6332--2012
-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
880×1230毫米16开本0.75印张15千字印1--2000 2013年2月北京第1版 2013年2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6841定价:12.00元
版权专有 厂不得翻印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
上一章:SY/T 5396-2012 石油套管现场检验、运输与贮存 下一章:SY/T 5435-2012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

相关文章

SY/T 5955-2018 定向井井身轨迹质量 SY/T 5955-2018 定向井井身轨迹质量 SY/T 5435-2012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 岩土钻井工程中定向钻进设计轨迹偏移控制研究 SY/T 5619-2018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SY/T 5416.3-2016 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 第3部分:陀螺类 SY/T 5416.1-2016 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 第1部分:随钻类 SY/T 5416.2-2016 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 第2部分:电子单多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