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020 E 13 备案号:53380—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416.1—2016 代替 SY/T 5416.1-—2006
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
第1部分:随钻类
Measurement and inspection of directional surveying instruments-
Part 1 :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2016一06一01 实施
2016—01-07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416.1—2016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测量工作条件
1
测量准备 5 测量 6 高温测量仪器的测量及维护要求
4
2
2
回收与保养 8 检验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放射源操作方法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校准记录格式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高温振动试验记录表格式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校准证书格式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仪器维修记录格式
>
10
12
13
SY/T 5416.1—2016
前言
SY/T5416《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随钻类; 第2部分:电子单多点类; -第3部分:陀螺类。
本部分为SY/T5416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代替SY/T5416.1一2006《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1部分:无线随钻类》。与 SY/T5416.1一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部分的名称修改为《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1部分:随钻类》;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增加了关于测量工作条件的规定(见3.1,3.3~3.8,3.10,3.15,3.17~3.19);增加了测量准备的规定(见4.1.2.2~4.1.2.4),修改了仪器组装与测试(见4.3);增加了“高温测量仪器的测量及维护要求”(见第6章);增加了回收与保养的规定(见7.1,7.2,7.6,7.9,7.10); 将“检验通则”、“地面操作系统”、“井下系统的检验”、“检验结果的处理”整合为“检验” (见第8章,2006 年版的第7章~第10章);修改了检验中的井下系统部分(见8.3);增加了“校准记录”(见附录B); -增加了“高温震动试验记录表”(见附录C); 增加了“校准证书”(见附录D); 增加了“仪器维修记录”(见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
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施进、周跃云、都振川、邱维清、黄明泉、王世栋、周继坤、温树忠、 孙梅。
本部分代替了SY/T5416.1—2006。 SY/T5416.1—2006 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 5416—1991,SY/T 5416-1997; SY 5473—1992; -SY/T 6471—2000。
II
SY/T 5416.1-2016
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
第1部分:随钻类
1范围
SY/T 5416 的本部分规定了脉冲无线随钻类测量仪器的测量及检验。 本部分适用于脉冲无线随钻类测量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42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SY/T 5087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 SY5225一2012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6322油(气)田测井用放射源贮存库安全规范
3测量工作条件
3. 1 钻井液中的气相含量宜控制在5%以内。 3.2钻井泵空气包充气压力应为立管压力的30%~40%,循环压力平稳。 3.3钻井液含砂量宜控制在0.3%以内。 3.4钻井液不可添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磁性材料。 3.5钻井液添加固相材料直径宜不大于 1mm,堵漏材料浓度宜不大于5%。 3.6 各级固控设备运转正常。 3.7 套管开窗作业时,在钻井液出口槽处放置磁铁,吸除开窗作业时的金属屑,并及时清理。 3.8 钻井液加入处理剂后,应迅速地将其分散,搅拌均匀,以保证钻井液的均质性。 3. 9 下井钻具应使用标准通径规通径,保持钻具内孔清洁。 3.10 钻具组合中应在无磁钻具下面安装钻具止回阀。 3. 11 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时,不应带测量仪器下钻施工。 3.12 应使用钻杆滤清器。 3. 13 实际最大井眼曲率不应超过仪器的允许值。 3.14 无磁钻或无磁承压钻杆的长度应保证定向传感器不受上下钻具的磁干扰。 3. 15 井场提供的电源应符合仪器规定要求,且平稳。 3. 16 井底最大液柱压力应小于仪器的额定工作压力 3.17 井底最高静止温度应低于仪器的额定工作温度 3. 18 测量仪器的地面系统不宜受到较大电磁干扰。 3.19 钻具转速不应超过仪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转速。 3.20 循环排量应在仪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SY/T 5416.1—2016
4测量准备
4.1上井前的准备 4.1.1测量仪器配备
仪器应保证双配置,配件充足完好可用,各种工具齐全,螺纹带有保护帽。 4.1.2 工作间 4. 1.2.1 应配备温控设备,工作间温度宜在15℃~25℃。 4.1.2.2供电装置应符合SY5225—2012中3.2.5的要求,工作间中配备不间断电源 4.1.2.3在设计中含硫化氢的井,应按SY/T 5087中的有关规定配备硫化氢监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4.1.2.4在 在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施工时应使用正压式防爆房。 4.1.3探管总成 4.1.3.1探管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校准证书齐备。 4.1.3.2探管外观无损坏、无弯曲变形,接口、螺纹洁净,更新密封圈,地面检查工作正常。 4.1.3.3仪器供电电池的电压、电量满足施工要求,锂电池的储运符合锂电池使用安全要求。 4.1.4脉冲发生器总成 4.1.4.1脉冲发生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检验证书齐备。 4.1.4.2脉冲发生器检验性能正常,本体外观无损坏变形,接口、螺纹清洁无损坏,配件清洁,更新密封圈。 4.1.4.3负脉冲的压力开关、泄压阀工作正常。 4.1.4.4.脉冲发生器的螺纹配有保护帽。 4.1.5仪器专用短节 4.1.5. 1 脉冲发生器悬挂短节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探伤。 4.1.5.2脉冲发生器悬挂短节,两端螺纹及端面光滑无伤,内键或固定螺孔完好,密封面光滑无划痕,内孔清洁。 4.1.6LWD地质参数测量仪器总成 4.1.6.1LWD地质参数仪器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校准证书齐备。 4.1.6.2专用钻链和仪器无外伤,探伤合格。 4.1.6.3悬挂器和对接接头无外伤,内部通信畅通,绝缘良好。 4.1.6.4整体管串测试,性能正常。 4.1.7.地面操作系统 4.1.7.1地面计算机、防爆箱、数据处理专用机、打印机测试正常。 4.1.7.2司钻阅读器、各种传感器测试正常。 4.2施工现场准备 4.2.1仪器工作间宜摆放在井场安全平整易于观察井口的位置,距离井口宜不小于30m。 2
SY/T 5416.1—2016
4.2.2↑ 各种地面传感器安装在指定位置。 4.2.3 司钻阅读器安装在司钻易于观察的安全位置。 4.2.4按井场安全要求布线,连接地线,接人电源 4.2.5连接地面仪器并通电,工作正常。 4.2.6 各地面传感器与操作系统连接,测试正常。 4.2.7 收集现场数据,建立数据库文件。 4.3仪器组装与测试 4.3.1 仪器组装 4.3.1.1按仪器的操作规程组装仪器。 4.3.1.2下井仪器组装完整,测量仪器工具面角修正值,录人计算机。 4.3.2地面测试 4.3.2.1仪器串与计算机、数据处理专用机连接,进行地面测试。 4.3.2.2将下井仪器总成与下井钻具连接,计算钻具工具面角修正值,录人计算机。 4.3.2.3确定各井下传感器的位置参数并录入计算机。 4.3.3LWD 井口测试 4.3.3.1LWD仪器与计算机连接,进行可信度测试,检查工作参数正常并形成可信度测试报告 4.3.3.2对LWD仪器进行工作指令设置,形成仪器工作指令报告。 4.3.4浅层及中途测试 4.3.4.1.浅层不宜接钻头,下钻30m~60m进行测试,如仪器工作正常则接钻头下钻。 4.3.4.2下钻出套管后作中途测试,测试正常则下钻,否则排除故障。 4.4LWD仪器放射源安装 4.4.1 浅层测试正常后,将仪器起至井口。 4.4.2 安装放射源,操作方法及安全要求见附录A。
5测量 5.1下钻要求 5.1.1 下钻速度控制均匀 5.1.2 每下钻600m左右,钻柱内灌满钻井液 5.1.3 如有高温地层,在下钻时宜采取分段循环降温的措施。 5.1. 4 下钻到底后,开泵循环一段时间,观察悬重、泵压变化情况并记录。 5.2仪器的测量 5.2.1 停泵测量 5. 2. 1. 1 在不转动钻具的开泵状态下,钻具放置在测量位置,静止1min,停泵测量,停泵时间按仪器规定执行。 5.2.1.2开泵循环,直到测量数据传输完毕。
3
SY/T 5416.1—2016
5. 2.1.3 记录测量数据。 5.2.2开泵测量 5.2.2.1在不转动钻具的停泵状态下,钻具放置在测量位置,开泵测量。 5.2.2.2在仪器规定时间内循环,直到测量数据传输完毕。 5.2.2.3记录测量数据。 5.2.3LWD 的测量 5.2.3.1下钻到井底前,设置深度传感器的参数并与井深进行校正,准备测井图模板。 5.2.3.2随钻测量并显示测井参数和曲线。 5.2.3.3测取实时地质参数和绘制测井曲线图。 5.2.3.4·起钻完,并回放仪器存储的测井数据,绘制测井曲线,并保存。
高温测量仪器的测量及维护要求
6
6.1井底温度超过125℃时,根据地层预报温度选择150℃,175℃或耐温更高的测量仪器。 6.2高温仪器连接组装时,应按规定扭矩上紧连接螺纹,使用耐高温硅脂和密封圈。 6.3高温仪器组装完毕进行自检测试,仪器固件性能参数正常。 6.4按施工要求工作参数,探管工作模式中应设置温度参数,随钻实时监测井下温度。 6.5高温仪器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宜交替使用仪器串。 6.6# 按仪器操作规程,脉冲发生器使用200h以内在现场进行一级维护。 6.7. 脉冲发生器使用超过 400h应返回车间进行二级维护。
1
回收与保养
7.1 井口操作仪器时检查提升杆件,做好安全措施。 7.2 拆卸仪器时避免损伤仪器传感器、固定螺孔部位,仪器拆卸完戴上保护帽。 7.3仪器总成置于安全位置,拆卸并清洗装入保护箱。 7.4回收连接电缆、地面仪器、工具与传感器,擦拭干净,装入保护箱 7.5 悬挂短节、脉冲发生器循环短节冲洗干净,涂润滑油脂,戴上保护帽,放置安全处。 7.6 仪器及配套钻具运回车间探伤并保养。 7.7 填写仪器档案和使用记录。 7.8整体组装的 LWD运回车间保养。 7.9确认电池组无发热、膨胀现象后,方可拆卸电池。否则,立即将电池组件隔离、放置到远离人员活动的区域,进行专门处理。 7.10 废旧电池返回厂家或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7.11LWD仪器放射源的回收见附录 A。
8检验
8.1 通则 8.1.1按各仪器规定的检验周期定期检验与标定,出具检验报告 8.1.2仪器维修和检验人员应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检验人员应持证操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