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10015-2013 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SY/T 10015-2013 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32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8:15:01



相关搜索: 地震 规程 技术 海上 10015 资料

内容简介

SY/T 10015-2013 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ICS 75.180.10 E 11 备案号:43167—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10015-2013 代替SY/T10015-2006
中文/English
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owed streamer marine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2014-04-01实施
2013一11一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10015-2013
目 次
前言
E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设备技术要求 4.1 DGPS 4. 2 地震采集电缆
地震记录系统 4.4 导航系统 4. 5 震源控制器 4.6 辅助设备施工技术要求 5. 1 设备配置要求 5. 2 施工技术指标 5.3地震资料现场质量控制 6作业产品评价 6.1二维资料评价 6.2三维资料评价 7资料的提交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磁带标签参考内容附录B(资料性附录)仪器记录班报参考内容附录C(资料性附录) 综合导航班报参考内容:附录D(资料性附录) 施工报告参考内容·
4. 3
5
H

10
11
.- SY/T1001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6)标准化T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1115一200G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与SY/T10015 2H6租比,主要有如下变化:
增加了对设备的技术要求(见第4章):一增加了对地震资料现场质量控制的要求(见5.3):调整了空气枪震源关枪技术要求在标准中的顺序(见5.2.2.2006年版的附录A):
:
修改了三维作业采集资料评价(见6.2:2川16年版的附录B)。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
分公司勘探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占全、庄祖垠、杨凯、周滨。高祁。张建峰、范宝仓、褚荣英、李柳胜、 张俊明。
本标准代替SY/T1152H6。 SY/T1(0015-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10015--1098: SY/T 10016-- 1998
本标准以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与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本为准
H SY/T10015—2013
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设备。施工技术,资料评价及资料提交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上拖缆式地震资料采集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61.2石油海上地震数字采集拖缆系统第2部分:水听器拖缆技术条件 GB/T24261.3石油海上地震数字采集拖缆系统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 SY/T6839)海上拖缆式地震勘探定位导航技术规程 SY/T 10019 海上卫星差分定位测量技术规程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羽角 feather angle 电缆首尾连线与设计测线方位之夹角。
3. 1.2
不正常道 bad trace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正常道: a) 极性反转 b)不工作。 c) 怪跳。 d) 与出厂指标相比·灵敏度降低超过6dB e 与标准信号比较,相位漂移超过1ms。
3. 1.3
空废炮 misfire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空废炮: 2) 未记录有效地震数据 b1 无定位资料或定位资料不合格 c) 震源未激发。 d) 枪自激 e) 震源同步错误。
福 SY/T10015-2013
3.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MP--- 共中心点(commonmidpoint): DGPS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globalpositioningsystem); RGPS 相对全球定位系统(rclativeglobalpositioningsystem): SEG- 勘探地球物理家学会(societyof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
设备技术要求
.1 DGPS
按SY/T1H19规定的要求执行。 . 2 地震采集电缆
按GB/T24261.2规定的要求执行。 .3 地震记录系统
按GB/T24261.3规定的要求执行。 . 导航系统
按SY/T6839规定的要求执行。 .5 震源控制器
震源控制器至少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E) 在预定的时间窗口内同步所有空气枪,以图形方式显示其信号形态 b) 具备交替激发模式。 c) 判断并显示空气枪相对于激发指令的时间:精度不低于.25ms。 d) 判断并显示未激发和自激的空气枪 e) 以形方式显示每条空气枪的历史信息 f) 对深度和压力传感器信息进行显示。 g) 按外部系统信息要求激发空气枪。 h) 发送当前炮点采集的空气枪,压力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信息。
. 6 辅助设备 .6.1 技术指标
辅助设备技术指标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 6.2 其他要求
辅助设备其他要求如下: a) 测深仪能输人水声速度和换能器深度补偿值,宜配备两个不同频率的换能器。 b)电缆深度控制系统应具备紧急下潜和紧急上浮功能
2 SY/T 100152013
电缆罗盘鸟具备纵倾。横摇补偿功能。 d) 电罗经系统具备纬度、连度自修正功能。 e 宜采用中,高频率声学测距系统。
表1辅助设备技术指标
分辨丰 11. 1" 11. 1 m 1. I m 1. 35° 4. 1mx 1. 1m
测量精度 1. 5° 实测水深的1%
系统名称电罗经测深仪
电缆深度控制系统
I.3m 1. 5* Ims 2m
电缆罗盘鸟声学测距系统 RGPS系统
施工技术要求
5
5.1 设备配置要求 5. 1. 1 基本要求
设备配置基本要求如下:
DGPS,电罗经和测深仪配置按SY/T6839的规定执行。 b) 电缆深度控制器/罗盘鸟配置按SY/T6839的规定执行。 cJ 每个震源子阵列至少配置两个深度传感器和个压力传感器,深度传感器安置在子阵前部和
a)
尾部。 d) 电缆长度大于5iH0m的二维作业应配备尾标RGPS。 e) 每组空气枪(每只单枪或组合枪)配备一个近场检波器。
5. 1. 2 多源多缆要求
多源多缆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a) 定位设备配置按SY/T6839的规定执行。 b) 至少配备两个实时水声速度测量设备。
宜配备电缆横向控制设备。
5. 2 施工技术指标
5. 2. 1 电缆排列
电缆排列施工技术指标如下: a) 在正常海况和作业速度下保持设计深度时,深度控制器翼角在5以内,电缆前部两个和尾部
一个深度控制器的翼角允许在1以内。 b) 电缆深度和设计深度最大偏差不应超过1.m c2 每条电缆两个正常工作的深度挖制器/罗盘鸟之间的距离应小于6HIm:并且首,尾两对深度
控制器/罗盘鸟至少各有一个正常工作。 d 每条电缆不正常道数量不应超过本电缆总道数的4%。 e) 任何连续道内,不正常道数量不应超过道
3 SY/T10015-2013
[ 连续不正常道数量不应超过两道。 g) 噪声测试标准使用8Hz,18dB/octave低切滤波器,正常作业速度测试时:
1)12.5m道间距电缆均方根噪声应小于7ubar,25m道间距电缆均方根噪声应小于5μbar。 2)在电缆前部10道、尾部3道和电缆上悬挂其他设备的1道.12.5m道间距电缆均方根
噪声应小于11μbar25m道间距电缆均方根噪声应小于8μbar。 3)某一条电缆的均方根噪声不应超过其他电缆的1.5倍。
5.2.2震源系统
震源施工技术指标如下: a) 施工开始前应对震源深度和压力传感器校零 b) 任何子阵列上至少应有一个深度传感器正常工作。
任何子阵列上至少应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正常工作 d) 震源深度与设计深度量大偏差不应超过0.5m。 ) 震源下作压力不应低于额定压力的95%。 f) 关枪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 容量不小于设计震源容量的川%。 2)[ 峰一峰值不小于设计震源峰一峰值的则%。 3) 初泡比不小于设计袁源初泡比的90%。 ) 频谱与设计震源频谱的相关系数不小于0.998。
5.2.3定位导航
定位导航施T技术按SY/T6839的规定执行
5. 2. 4 二维施工特殊要求
二维施T特殊要求如下: a 每一次上线作业。满覆盖长度不小于半个排列长度。 b) 主参考点横向偏离设计测线的距离不应超过25m。 c 最小偏移距道应正常,电缆羽角不应超过1"。 d) 测线衔接时至少重复10)个满覆盖CMP。
5.2.5 其他
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还应满足: a) 地震数据记录格式符合SEG-D记录格式。 b) 使用IBM标准磁带记录地震数据。 c) 使用与地震数据磁带相同规格的磁带记录导航定位数据。 d) 测深仪不正常工作不应超过30min
5.3地震资料现场质量控制 5.3. 1 采集参数检查
采集参数检查内容包括: a) 选择第一条采集的测线进行试验处理,确定质控流程,对采集参数进行验证,并对采集的资
料进行初步评价。 SY/T 10015-2013
b)显示单炮记录。检查地震记录的极性、道头、记录长度,采样间隔。文件号,炮号。地震
道范围、记录能量等。 c) 进行水速调查。跨面元范用检查、导航数据检查、TB信号检查,近场检波器数据检查和
分析。 d)每次放电缆,需进行偏移距检查,备留相关数据及图件。
5. 3. 2 地震记录质量控制
地震记录质量控制内容包括 a 将野外拷贝带数据解编为处理系统内部格式数据,检查解编数据范围是否和班报一致.道头
字,数据极性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空废炮等。 b) 每40炮显示一个单炮,检查资料质量及坏炮和坏道情况。对干扰严重的部分单炮段记录逐
炮回放检查。将每条测线检查结果和存在异常的资料子以记录,备留相关数据及图件。 C 显示每条测线的任意一缆近道数据,检查数据质量。
通过读取初至计算各缆最小偏移距,与导航求取的偏移距进行对比,同时进行线性动校正。 检查偏移距是否正确。
d)
e) 检查已置观测系统的二维数据偏移距、CDP等道头信息是否正确:检查定位数据与地震数
据合并处理后的三维处理原点,面元大小。面元范围,旋转角度等信息是否正确选择第一条采集的测线,对单炮记录的近道。中道。远道及浅层,中层。深层和初登加剖面的浅层,中层。深层进行频谱分析。
g) 应对单炮记录进行振幅衰减分析。 h) 选取地震记录的一个时窗进行均方根噪声分析 i 将综合导航处理成果与地震数据合并。检查炮点,检波点坐标,并与导航面元覆盖图比较 j) 通过整个工区的三维近道叠加数据体及其时间切片。对数据的完整性及面元覆盖情况进行检
套,备留相关数据及图件。 k) 对每条施工束线做单源单缆初叠加处理。处理的流程至少应包括格式转换。噪声和干扰波
衰减、炮点检波点高程校正、振幅补偿、反裙积、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和叠后处理,检查剖面是否存在异常。
1) 测线实行一线一查,详细记录测线信息及质控结果。
6 作业产品评价
6.1二维资料评价
二维作业资料评价方法如下: a)测线(段)空废炮率大于5%,该测线(段)资料视为废品 b)工区空废炮率大于3%。该工区资料视为废品。
6.2三维资料评价
三维作业资料评价方法如下: a)对面元覆盖次数进行统计时,应只统计同一面元内炮检距不同的CMP数据 b) 统计面元转盖时,选取最大的最小炮检距与最小的最大炮检距范围之内的数据进行面元再
盖统计,见图1。
c)当电缆长度小于4Mm时,宜将统计炮检距范围三等分:分别为近段,中段和远段。面元
覆盖次数要求见表2。
L2
上一章:SY/T 4108-2012 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范 下一章:SY/T 10020-2013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SY/T 10015-2019 海上拖缆式地震数据采集作业技术规程 SY/T 6839-2013 海上拖缆式地震勘探定位导航技术规程 SY/T 6901-2012 海上地震资料采集海底检波点二次定位技术规程 SY/T 10020-2018 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SY/T 10020-2018 英文版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SY/T 10020-2018 英文版 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GB/T 24261.2-2017 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第2部分∶水听器拖缆技术条件 GB/T 24261.2-2017 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 第2部分:水听器拖缆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