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2188.2-201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GB/T 22188.2-201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7:37:53



推荐标签: 控制 设计 人类 中心 工效 布局 原则 部分 22188

内容简介

GB/T 22188.2-201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ICS13.180 A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188. 2-2010/ISO 11064-2:200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Erg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2:Principles for the arrangement of control suites
(ISO 11064-2:2000,IDT)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188.2—2010/ISO11064-2:2000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控制套室布局的设计步骤 5 需考虑的人类工效学因素 6 控制套室布局的验证和确认附录A(资料性附录)对特定房间和区域的详细要求参考文献
2
10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前言
GB/T22188《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一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一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
第4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一第5部分:显示器和控制器;一第6部分:控制室的环境要求;一第7部分:控制中心的评估原则;一第8部分:特定应用中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本部分为GB/T2218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1064-2:2000《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
的布局原则》。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2188.3--2010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ISO11064-3:1999, MOD)
本部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冉令华、张欣、郭小朝、傅小兰、周前详、陈柏鸿、王黎静、刘太杰、赵朝义、肖惠。
1 GB/T22188.2—2010/ISO11064-2:2000
引言
GB/T22188的本部分给出了控制套室布局的人类工效学原则、建议及指南。 GB/T22188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控制中心,包括过程工业控制中心,交通运输控制中心,以及应急
服务的控制和通信系统控制中心。虽然ISO11064主要适用于非移动式控制中心,但其中许多原则同样适用于移动式控制中心,例如船舶、火车和飞机上的控制中心。
用户需求是本部分的中心主题,在设计过程的所有阶段都要考患到用户的需求。处理用户需求的总体策略在GB/T22188.1—2008中已有详细说明。
本部分给出了控制套室支持区域的设计和规划指南。控制室的空间布局要求在ISO11064-3:1999 中有详细说明。工作站、显示器和控制器、人-机交互和物理工作环境的设计要求在ISO11064-4至 ISO11064-6中均有阑述。ISO11064-7则阑述了控制中心的评估原则。
ISO11064-1至ISO11064-7涵盖了适用于控制区域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基本原则。ISO11064-8中则给出了适用于特殊区域或应用的特定要求。ISO11064-8中规定的各种要求应与ISO11064-1至 ISO11064-7一起来理解。
本部分的主要受益对象是控制套室中的操作者或其他用户。这些用户的需求为标准的制定者提供了控制中心设计的人类工效学要求。虽然最终用户未必会阅读本标准,甚至不知道该标准的存在,但宜应用本标准为这些用户提供更易于使用的界面以及与操作要求更为一致的工作环境,从而制定出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错误、提高效率的设计方案。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1范围
GB/T22188的本部分规定了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特别是控制套室中的房间和空间的各种布局。这些设计原则基于对控制室及其相关房间功能和任务的分析,包括确定功能区、评估每功能区的空间分配、确定各功能区之间的操作链接,以及确定控制套室的初始布局,以便于在控制套室中所有活动之间转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251一2008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ISO6385:2004,IDT) GB/T22188.1一2008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
(ISO11064-1:2000,IDT)
GB/T22188.3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GB/T22188.3--2010, ISO11064-3:1999,MOD)
EN614-1机械安全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第1部分:术语和基本原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2188.1一200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任务分配taskallocation 操作者和系统之间的工作任务或子任务的分配。
3. 2
任务区taskzone 工作任务及其相关空间和位置需求的组合。
3. 3
工作环境 竞workenvironment 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组织、社会和文化因素。
3. 4
工作空间workspace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系统中分配给单人或多人的空间范围。 [GB/T16251-—2008]
3. 5
工作站 iworkstation 工作空间中特定人员所操作设备的组合。 注:存在多人共用某一特定的工作站,或多人在任意时间段(以小时、天或周作为计数基础)内在几个工作站之间轮
1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换的可能性。
3.6
工作系统worksystem 工作空间和工作环境内,在工作任务限定的条件下,共同完成系统任务的人员(单人或多人)和工作
设备。
[EN 614-1]
3.7
工作任务worktask 任务task 为达到工作系统的预期结果所进行的活动。
4控制套室布局的设计步骤
4.1基本方法
工作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应遵照GB/T16251一2008和EN614-1。GB/T22188标准中阐述了这些基本方法在控制中心的设计、改进设计或重新设计中的应用。制定这些标准的目的是使所设计的工作系统与人的能力、局限和需求相一致。因此,需对已经存在的情境或可供比较的情境进行分析。本部分第4章述了在设计控制中心时,如何将基本方法用于情境分析。本章重点关注控制套室基本布局的结构规划(例如:空间规划)中所需的各项活动。关于控制套室、操作者工作站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详细工程设计在GB/T22188标准的后续部分均有澜述。
制定位置规划(也称平面布置图)对控制套室的布局具有特殊意义。位置规划是绘制出生产场所或生产建筑物内所有的处理单元、主要设备、建筑物和通道的平面图,包括确定生产单元、建筑物、交通系统等要素的位置。控制中心的布局包括确定控制套室与所监控的进程、工作站及其他设备的相对位置。
本部分的重点是基于控制中心的布局、作业内容及工作组织这些因素,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对控
制套室进行总体设计。其中包括确定控制套室与生产场所的相对位置。
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经济因素、区域大小、形状及周围环境、场所中已存在的要素)也需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将是确定最终方案的重要要素。但本部分的使用者宜认识到,控制套室相对于被控制和(或)被监控的子系统的物理位置制约了对控制室、工作站及作业的设计。它也制约其中通道、距离、通讯方式以及作业和工作组织设计的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控制室的操作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例如:安防场所、前台),因此控制室的物理位置至关重要;但在有些情况下,位置却无关紧要。
当预计控制套室中会有残障的使用者和参观者时,在设计时宜考虑适当的辅助设施。 4.2控制套室的设计步骤
车间或生产单元的基本布局、流程描述、主要过程操作原则以及建筑物的基本布局是项目起始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控制中心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项目阶段:
阶段A:阐明问题;阶段B:分析和问题定义;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详细设计:阶段E:执行和操作反馈。 细节参见GB/T22188.1--2008。 控制套室布局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见GB/T22188.1-2008中第4章)宜在阶段C中确定并使
用。为了确保控制套室布局相关项目的有效输入,建议采用下列步骤(见GB/T22188.1一2008,步骤 2 GB/T22188.2—2010/ISO11064-2:2000
9A中的图1和图2):
在阶段A提出功能要求;一 概念设计的启动点包括工作系统(系统功能)的预期效能描述以及工作系统内所执行任务的概述(包括操作者和设备之间的任务分配)(见4.3);确定场所或生产设备的总体布局(包括控制套室的位置)(见4.4);
宜对控制套室的空间要求进行概述。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列出拟在控制套室内完成的任务,并注明各个任务对工作站和其他设施的总体要求。由此产生的任务区以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在工作站中进行布置(见4.5)。
通常,控制套室布局的基线从阶段D开始确定。在这个阶段,设计上的任何变更都应受控。 用户输人应作为控制套室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户参与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它将未来的用
户及其他用户纳人到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见参考文献[2])。用户应在本领域专家(例如:人类工效学家)的组织下参与设计。一般来说,用户与项目组之间可在情境分析阶段进行首次沟通。沟通建立起来后,项目组宜与用户商讨控制套室的布局。可采用如比例模型或布局板(例如:磁性空间规划板),或计算机三维模型等工具就建筑布局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4.3控制套室布局的启动点
在进行控制套室布局设计之前,需完成以下活动:
规定系统功能(车间建筑的功能);在操作者或设备及装置之间进行功能分配(见EN614-1);

一一全面界定每个操作者的作业(即作业轮换、培训水平)。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可为控制套室设计的启动点提供以下信息:一系统功能列表;一工作任务、任务之间的联系、持续时间、频率和工作负荷;
每位操作者的工作,即分配给单个人的所有任务的组合;对拟安装在控制套室中的设备的初步描述
之后,所有这些信息可用于确定工作空间及其他工作区域(见4.5)。 在设计全新的控制套室时,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可供比较的系统。在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设计
的启动点可能只是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的粗略描述。它应随着设计的进展而不断完善。当无法获取确切的信息时,可以采用工作假设的方法。
在重新设计或改进已有的系统时,情境分析的结果为设计的启动点。之后,结合提出工作结构变更时对所发现的约束条件的分析,可用当前工作任务的概述替代全面的功能分析。情境分析也允许用户直接参与设计过程。 4.4控制套室的位置设计
在确定控制套室在场所中的合适位置时,本部分的用户宜结合其他原则,考虑下列相互影响的人类工效学因素:
可见性要求。即如果某过程或场地(区域)要求能被特定的操作者看到,则操作者的工作区域宜位于视觉不受遮挡的地方;控制套室、过程单元、本地控制室和本地工作站之间的距离;控制套室的可达性和应急出口;作业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建议,包括对通讯和人员之间的交互需求;
一用户与设备的任务交互;控制套室中的操作者、其他工作人员及参观者的活动空间;一为服务和维护工作预留足够的空间。
3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需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
充足的采光和窗户;适当的控制室温度;适当的隔离或避免高噪声;适当的防护或避免干旱、风、沙和有毒物质;适当的隔离或避免振动环境;当外部设备(例如:雷达、电磁分离器)产生交变电磁场时,由于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工作区域应该位于受这些影响最小的地方。详细信息参见ISO11064-6。
需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
建筑物的土木结构;过程单元(交互过程)之间、防护区域之间的关系;管道、电缆和通风管道布置;今后扩展的空间。
其他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控制套室的某些安全因素,例如:是否采用防爆建筑,有毒物质是否采取防护措施,以及控制套组是否可作为防护场所等;安全性:与公众的接近程度、特殊安全检查和大门;公共关系(也涉及与公众的接近程度);出于安全或与公共关系的原因,控制套室的可见性;建筑物:建筑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
注:第6章提出了人类工效学方面的考虑因素,可作为评估的工具。
4.5 5控制套室任务区概述
应给出控制套室任务区要求的概述。 任务区概述涉及任务执行过程中与其有功能联系的控制套室以及所有房间(见第6章)。 规范宜包含下列因素:
每个房间内用户的人数(包括人数的变化);一每个房间内,设备齐备时的工作站的预估尺寸及其对空间要求的估算;
交接班时的移交要求和班组的简要说明;噪声源的位置,例如:打印机、电话、告警信号及相关要求;一为今后的改造和扩展预留的空间裕量。 为每项工作任务规定任务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后,这些任务区宜按照下列一项或多项原则分
配给工作站:
某些任务区可以安排在同一房间。例如:所有控制和监控任务区(即操作台)可以和休息区安排在同一房间;一任务区可以合并。例如:控制和监控任务区可与管理任务区合并(即在一个工作站中,这两项任务可由同一个人来完成);任务区可位于独立的房间内(不包括其他任务)。
4.6控制套室的布局设计
宜根据对各任务区的总体说明和每个任务区的要求,进行控制套室的功能设计。 下列重要因素需予以考虑:
各任务区之间任务要求的链接;通向任务区的通道;
4 ICS13.180 A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188. 2-2010/ISO 11064-2:200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Erg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2:Principles for the arrangement of control suites
(ISO 11064-2:2000,IDT)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188.2—2010/ISO11064-2:2000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控制套室布局的设计步骤 5 需考虑的人类工效学因素 6 控制套室布局的验证和确认附录A(资料性附录)对特定房间和区域的详细要求参考文献
2
10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前言
GB/T22188《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一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一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
第4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一第5部分:显示器和控制器;一第6部分:控制室的环境要求;一第7部分:控制中心的评估原则;一第8部分:特定应用中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本部分为GB/T2218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1064-2:2000《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
的布局原则》。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2188.3--2010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ISO11064-3:1999, MOD)
本部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冉令华、张欣、郭小朝、傅小兰、周前详、陈柏鸿、王黎静、刘太杰、赵朝义、肖惠。
1 GB/T22188.2—2010/ISO11064-2:2000
引言
GB/T22188的本部分给出了控制套室布局的人类工效学原则、建议及指南。 GB/T22188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控制中心,包括过程工业控制中心,交通运输控制中心,以及应急
服务的控制和通信系统控制中心。虽然ISO11064主要适用于非移动式控制中心,但其中许多原则同样适用于移动式控制中心,例如船舶、火车和飞机上的控制中心。
用户需求是本部分的中心主题,在设计过程的所有阶段都要考患到用户的需求。处理用户需求的总体策略在GB/T22188.1—2008中已有详细说明。
本部分给出了控制套室支持区域的设计和规划指南。控制室的空间布局要求在ISO11064-3:1999 中有详细说明。工作站、显示器和控制器、人-机交互和物理工作环境的设计要求在ISO11064-4至 ISO11064-6中均有阑述。ISO11064-7则阑述了控制中心的评估原则。
ISO11064-1至ISO11064-7涵盖了适用于控制区域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基本原则。ISO11064-8中则给出了适用于特殊区域或应用的特定要求。ISO11064-8中规定的各种要求应与ISO11064-1至 ISO11064-7一起来理解。
本部分的主要受益对象是控制套室中的操作者或其他用户。这些用户的需求为标准的制定者提供了控制中心设计的人类工效学要求。虽然最终用户未必会阅读本标准,甚至不知道该标准的存在,但宜应用本标准为这些用户提供更易于使用的界面以及与操作要求更为一致的工作环境,从而制定出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错误、提高效率的设计方案。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
1范围
GB/T22188的本部分规定了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特别是控制套室中的房间和空间的各种布局。这些设计原则基于对控制室及其相关房间功能和任务的分析,包括确定功能区、评估每功能区的空间分配、确定各功能区之间的操作链接,以及确定控制套室的初始布局,以便于在控制套室中所有活动之间转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251一2008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ISO6385:2004,IDT) GB/T22188.1一2008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
(ISO11064-1:2000,IDT)
GB/T22188.3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GB/T22188.3--2010, ISO11064-3:1999,MOD)
EN614-1机械安全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第1部分:术语和基本原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2188.1一200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任务分配taskallocation 操作者和系统之间的工作任务或子任务的分配。
3. 2
任务区taskzone 工作任务及其相关空间和位置需求的组合。
3. 3
工作环境 竞workenvironment 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组织、社会和文化因素。
3. 4
工作空间workspace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系统中分配给单人或多人的空间范围。 [GB/T16251-—2008]
3. 5
工作站 iworkstation 工作空间中特定人员所操作设备的组合。 注:存在多人共用某一特定的工作站,或多人在任意时间段(以小时、天或周作为计数基础)内在几个工作站之间轮
1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换的可能性。
3.6
工作系统worksystem 工作空间和工作环境内,在工作任务限定的条件下,共同完成系统任务的人员(单人或多人)和工作
设备。
[EN 614-1]
3.7
工作任务worktask 任务task 为达到工作系统的预期结果所进行的活动。
4控制套室布局的设计步骤
4.1基本方法
工作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应遵照GB/T16251一2008和EN614-1。GB/T22188标准中阐述了这些基本方法在控制中心的设计、改进设计或重新设计中的应用。制定这些标准的目的是使所设计的工作系统与人的能力、局限和需求相一致。因此,需对已经存在的情境或可供比较的情境进行分析。本部分第4章述了在设计控制中心时,如何将基本方法用于情境分析。本章重点关注控制套室基本布局的结构规划(例如:空间规划)中所需的各项活动。关于控制套室、操作者工作站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详细工程设计在GB/T22188标准的后续部分均有澜述。
制定位置规划(也称平面布置图)对控制套室的布局具有特殊意义。位置规划是绘制出生产场所或生产建筑物内所有的处理单元、主要设备、建筑物和通道的平面图,包括确定生产单元、建筑物、交通系统等要素的位置。控制中心的布局包括确定控制套室与所监控的进程、工作站及其他设备的相对位置。
本部分的重点是基于控制中心的布局、作业内容及工作组织这些因素,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对控
制套室进行总体设计。其中包括确定控制套室与生产场所的相对位置。
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经济因素、区域大小、形状及周围环境、场所中已存在的要素)也需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将是确定最终方案的重要要素。但本部分的使用者宜认识到,控制套室相对于被控制和(或)被监控的子系统的物理位置制约了对控制室、工作站及作业的设计。它也制约其中通道、距离、通讯方式以及作业和工作组织设计的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控制室的操作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例如:安防场所、前台),因此控制室的物理位置至关重要;但在有些情况下,位置却无关紧要。
当预计控制套室中会有残障的使用者和参观者时,在设计时宜考虑适当的辅助设施。 4.2控制套室的设计步骤
车间或生产单元的基本布局、流程描述、主要过程操作原则以及建筑物的基本布局是项目起始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控制中心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项目阶段:
阶段A:阐明问题;阶段B:分析和问题定义;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详细设计:阶段E:执行和操作反馈。 细节参见GB/T22188.1--2008。 控制套室布局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见GB/T22188.1-2008中第4章)宜在阶段C中确定并使
用。为了确保控制套室布局相关项目的有效输入,建议采用下列步骤(见GB/T22188.1一2008,步骤 2 GB/T22188.2—2010/ISO11064-2:2000
9A中的图1和图2):
在阶段A提出功能要求;一 概念设计的启动点包括工作系统(系统功能)的预期效能描述以及工作系统内所执行任务的概述(包括操作者和设备之间的任务分配)(见4.3);确定场所或生产设备的总体布局(包括控制套室的位置)(见4.4);
宜对控制套室的空间要求进行概述。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列出拟在控制套室内完成的任务,并注明各个任务对工作站和其他设施的总体要求。由此产生的任务区以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在工作站中进行布置(见4.5)。
通常,控制套室布局的基线从阶段D开始确定。在这个阶段,设计上的任何变更都应受控。 用户输人应作为控制套室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户参与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它将未来的用
户及其他用户纳人到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见参考文献[2])。用户应在本领域专家(例如:人类工效学家)的组织下参与设计。一般来说,用户与项目组之间可在情境分析阶段进行首次沟通。沟通建立起来后,项目组宜与用户商讨控制套室的布局。可采用如比例模型或布局板(例如:磁性空间规划板),或计算机三维模型等工具就建筑布局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4.3控制套室布局的启动点
在进行控制套室布局设计之前,需完成以下活动:
规定系统功能(车间建筑的功能);在操作者或设备及装置之间进行功能分配(见EN614-1);

一一全面界定每个操作者的作业(即作业轮换、培训水平)。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可为控制套室设计的启动点提供以下信息:一系统功能列表;一工作任务、任务之间的联系、持续时间、频率和工作负荷;
每位操作者的工作,即分配给单个人的所有任务的组合;对拟安装在控制套室中的设备的初步描述
之后,所有这些信息可用于确定工作空间及其他工作区域(见4.5)。 在设计全新的控制套室时,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可供比较的系统。在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设计
的启动点可能只是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的粗略描述。它应随着设计的进展而不断完善。当无法获取确切的信息时,可以采用工作假设的方法。
在重新设计或改进已有的系统时,情境分析的结果为设计的启动点。之后,结合提出工作结构变更时对所发现的约束条件的分析,可用当前工作任务的概述替代全面的功能分析。情境分析也允许用户直接参与设计过程。 4.4控制套室的位置设计
在确定控制套室在场所中的合适位置时,本部分的用户宜结合其他原则,考虑下列相互影响的人类工效学因素:
可见性要求。即如果某过程或场地(区域)要求能被特定的操作者看到,则操作者的工作区域宜位于视觉不受遮挡的地方;控制套室、过程单元、本地控制室和本地工作站之间的距离;控制套室的可达性和应急出口;作业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建议,包括对通讯和人员之间的交互需求;
一用户与设备的任务交互;控制套室中的操作者、其他工作人员及参观者的活动空间;一为服务和维护工作预留足够的空间。
3 GB/T22188.2—2010/IS011064-2:2000
需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
充足的采光和窗户;适当的控制室温度;适当的隔离或避免高噪声;适当的防护或避免干旱、风、沙和有毒物质;适当的隔离或避免振动环境;当外部设备(例如:雷达、电磁分离器)产生交变电磁场时,由于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工作区域应该位于受这些影响最小的地方。详细信息参见ISO11064-6。
需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
建筑物的土木结构;过程单元(交互过程)之间、防护区域之间的关系;管道、电缆和通风管道布置;今后扩展的空间。
其他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控制套室的某些安全因素,例如:是否采用防爆建筑,有毒物质是否采取防护措施,以及控制套组是否可作为防护场所等;安全性:与公众的接近程度、特殊安全检查和大门;公共关系(也涉及与公众的接近程度);出于安全或与公共关系的原因,控制套室的可见性;建筑物:建筑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
注:第6章提出了人类工效学方面的考虑因素,可作为评估的工具。
4.5 5控制套室任务区概述
应给出控制套室任务区要求的概述。 任务区概述涉及任务执行过程中与其有功能联系的控制套室以及所有房间(见第6章)。 规范宜包含下列因素:
每个房间内用户的人数(包括人数的变化);一每个房间内,设备齐备时的工作站的预估尺寸及其对空间要求的估算;
交接班时的移交要求和班组的简要说明;噪声源的位置,例如:打印机、电话、告警信号及相关要求;一为今后的改造和扩展预留的空间裕量。 为每项工作任务规定任务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后,这些任务区宜按照下列一项或多项原则分
配给工作站:
某些任务区可以安排在同一房间。例如:所有控制和监控任务区(即操作台)可以和休息区安排在同一房间;一任务区可以合并。例如:控制和监控任务区可与管理任务区合并(即在一个工作站中,这两项任务可由同一个人来完成);任务区可位于独立的房间内(不包括其他任务)。
4.6控制套室的布局设计
宜根据对各任务区的总体说明和每个任务区的要求,进行控制套室的功能设计。 下列重要因素需予以考虑:
各任务区之间任务要求的链接;通向任务区的通道;
4
上一章:JJF 1261.10-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 高清晰版 下一章:GB/T 27860-2011 化学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估算土壤和污泥的吸附系数

相关文章

GB/T 22188.3-201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 GB/T 36608.2-2018 家用电器的人类工效学技术要求与测评第2部分∶空调器 GB∕T 40261.2-2021 热环境的人类工效学 交通工具内热环境评估 第2部分:用受试者评价热舒适性 GB/T 36954-2018 机械安全人类工效学原则在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中的应用 GB/T 36954-2018 机械安全人类工效学原则在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中的应用 GB/T 36954-2018 机械安全 人类工效学原则在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中的应用 GB/T 39223.6-2020 健康家居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6部分∶沙发 GB/T 39223.5-2020 健康家居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5部分∶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