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40.01 G 42 备案号:34632—201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3745—2011 代替HG/T3745—2004
联组普通V带
Joined classical V-belts
2012-07-01实施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 374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3745一2004《联组普通V带》,与HG/T3745—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切边联组普通V带结构示意图;
根据美国工程标准RMA/MPTAIP-20-1988(R2007)《普通V带与带轮(A、B、C和D截面)传
动规范》增加了其联组普通V带有效长度系列表(见6.2.1);
提高了包边联组普通V带物理性能要求,增加了切边联组普通V带物理性能要求(见6.3,
2004年版的4.3);
根据RMA/MPTAIP-20-1988(R2007)修改V带测长带轮参数(见7.1.1,2004年版的
- :
5. 1.1) ;
增加了附录A《联接层拔脱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A)。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美国工程标准RMA/MPTAIP-20-1988(R2007)《普通V带与带轮
(A、B、C和D截面)传动规范》,与RMA/MPTAIP-20-1988(R2007)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擦型带传动分技术委员会(SCA/TC428/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紫金港胶带有限公司、浙江三维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三星胶带有限公司、
河南省尉氏县久龙橡塑有限公司、浙江肯莱特传动工业有限公司、马鞍山锐生工贸有限公司、河南省尉氏县中原橡胶有限公司、浙江凯欧传动带有限公司、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惠颜、孔令香、张国方、陈孝斌、范景云、孙光明、汪金芳、刘志刚、张清俊、解德利、吴桂卿。
本标准于2004年12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HG/T3745—2011
联组普通V带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联组普通V带的产品结构、型号和标记、截面尺寸、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动力传动用联组普通V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3686V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试验方法 GB/T3688V带线绳粘合强度试验方法
3结构 3.1联组普通V带根据结构分为包边联组普通V带和切边联组普通V带。 3.2包边联组普通V带由联接层、缓冲胶、抗拉体、底胶、包布构成(见图1)。
1
一联接层;缓冲胶;抗拉体; 4-底胶
1
2- 3
包布。
5-
图1包边联组普通V带结构示意图
3.3切边联组普通V带由联接层、缓冲胶、抗拉体、底胶构成(见图2)。
1
HG/T3745—2011
联接层; ·缓冲胶;
1
2. 3-
抗拉体; 4.底胶
图2切边联组普通V带结构示意图
型号和标记 4.1型号
4
联组普通V带按截面尺寸分为AJ、AJX,BJ、BJX,CJ、CJX,DJ四种型号。 注:对切边带(有齿式)加符号“X"表示,即JX。
4.2标记
联组普通V带的标记示例。以符合HG/T3745,三联组,BJ型号,有效长度为4200mm的联组普通V带为例,其标记为:
HG/T 3745-3-BJ-4200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 3 三联组普通V带; BJ B型联组普通V带; 4200 有效长度为4200mm。
5 截面尺寸
各型号联组普通V带的截面公称尺寸见表1、图3及图4。
表1联组普通V带的截面公称尺寸
单位为毫米
型号 AJ,AJX BJ,BJX CJ,CJX DJ
联组带高度Thb
顶宽W 13 17 22 32
单根带高度T
8 10 13 19
10 13 17 21
W
图3联组普通V带截面示意图
2
HG/T3745—2011
W
图4单根V带截面
6要求 6.1外观质量
联组普通V带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2联组普通V带外观质量要求
序号 1 2 3 工作面突起
要求
缺陷名称
联接层海缩状
可有一处针眼蜂窝,其面积不应超过联接层面积的5% 深度1mm以下的明疤,带长4m以内者可有三处,带长超过4m者可有五处,但明疤总面积不应超过联接层面积的5% 不应有外包布破损长度不应超过带长的10%,内包布破损不应有
联接层顶面明疤
包布破损
4
6.2尺寸 6.2.1有效长度极限偏差和配组差
联组普通V带的有效长度极限偏差和在多条联组普通V带用于同一传动时的配组差应符合表3 的规定。
注:四联组及其以上的联组普通V带有效长度极限偏差和配组差由制造商与使用者协商确定。
表3 3有效长度极限偏差和配组差有效长度型号
单位为毫米
有效长度极限偏差
配组差
AJ AJX 710 750 800 850 900 950 1 000 1 075 1120 1150 1 230 1 300 1 400 1500 1585
BJ BJX
CJ CJX
DJ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151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6 6 6
- 一一
:
一一
- 1 一
960 1 040 1 090 1120 1190 1 250 1 320 1 400 1500 1 600
一 -
1 400 1 500 1 630
3
HG/T 3745—2011
表3(续)
有效长度型号
有效长度极限偏差
配组差
AJ AJX 1 710 1790 1865 1965 2 120 2 220 2350 2 500 2 600 2 730 2 910 3 110 3 310
BJ BJX 1 700 1 800 1 900 1980 2110 2 240 2360 2500 2620 2 820 2 920 3130 3330 3530 3740 4090 4 200 4 480 4 650 5 040 5 300 5 760 6 140 6 520 6 910 7 290 7 670
CJ CJX
DJ
+1515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5—25 +25-25 +2525 +2525 +2525 +30 -- 30 +30 30 +30-30 +3030 +40-40 +4040 +4040 +4040 +4040 +40-40 +4040 +6060 +6060 +60—60 +8080 +8080
6 6 6 6 6 6 6 6 6 6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24
1830 1 900 2 000 2 160 2 260 2 390 2 540 2 650 2 800 3 030 3 150 3 350 3 550 3 760 4 120 4 220 4 500 4 680 5060 5 440 5 770 6150 6 540 6 920 7 300 7680 8060 8 440 8 820 9 200
..
3 190 3 390
3 800 4160 4 250 4 540 4 720 5 100 5 480 5 800 6 180 6 560 6940 7 330
-
8090 8 470 8 850 9 240 10000 10 760 11 530 12 290
一
6.2.2露出高度
联组普通V带的截面尺寸的准确性通过在测长机上按表5规定的测量力测量联组普通V带在轮槽中的露出高度f(见图7)来确定,表5中给出V带露出高度规定值
注:四联组及其以上的联组普通V带露出高度由制造商与使用者协商确定。 6.3物理性能
联组普通V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4
HG/T3745—2011
表4联组普通V带的物理性能
单根V带物理性能
联接层拨脱强度/kN
参考力伸长率/%
线绳粘合强度/(kN/m)
型号
拉伸强度/kN
M 包边式 1. 8 2. 0 2. 5 3. 0
M
M 3. 0 5. 0 9. 0 15.0
包边式 7 7 7 7
切边式 5 5 5
包边式 17. 0 21.0 27. 0 31. 0
切边式 23.0 28.0 35. 0
AJ,AJX BJ,BJX CJ,CJX DJ
7试验方法 7.1长度测量方法 7.1.1测量装置
通过将V带安装在测长机上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操作而测出V带的长度。测长机上有两个等直径的带轮,其中个位置固定,另一个可沿一个刻有长度刻度的直尺移动(见图5),测长带轮的直径和轮槽尺寸及测量力见表5和图6、图7。
E
TE
E 两带轮中心距; F 测量力。
图5 5V带测长装置示意图
表5 测量带轮参数及露出高度
联组普最大露出高度 /mm
外切平
宽度 球(或柱) 面间距 槽深 单根 槽中心
有效直径 有效圆
带测 与边端 槽间距 通V带
周长 槽角 槽有效
±0. 1 Ce a W. 直径d K 值hg 最小 AJ,AJX 95.5 300.0 34 13 12.5±0.01 108.2 12 300 101 15.88±0.3 +4.5 CJ,CJX 222.8 700.0 34 22.4 21.0±0.02 242.2 19 850 17± 25.4±0.5 +6. 5
de
型号
距离 S. /mm
e /mm
量力F
/(°)
/mm
±0. 1 /mm
/mm /mm
/mm /N
/mm
BJ,BJX 143.2 450.0 34 16.5 15.5±0.02 157.7 14 450 12.5± 19.05±0.4 +5.0
DJ
318.3 1000.0 36 32.8 30.5±0.02 346.6 26 1 800 24± 36.53±0.6 +7.0
5
HG/T3745—2011
图6 联组普通V带测量轮参数
S
图7联组普通V带露出高度示意图
7.1.2长度测量
将被测量联组普通V带安装在两带轮的轮槽中,通过可移动带轮对带施加表5所示的测量力,将带转动至少两圈,使之与V带良好贴合,在继续转动中测量两轮的最大中心距和最小中心距。联组普通V带的有效长度按下式计算:
Le=Emax +Emin +Ce
式中: Le·联组普通V带的有效长度,单位为毫米; Ce 测量带轮有效圆周长(见表5),单位为毫米; Emax 两带轮的最大中心距,单位为毫米; Emi
两带轮的最小中心距,单位为毫米。
7.1.3露出高度的测量
将被测量联组普通V带安装在测长机两轮槽中,通过可移动带轮对带施加表5所示的测量力。将带转动至少两圈,使之与V带良好贴合,待其停稳后,在V带与带轮接触带顶宽中央部位测量V带在轮槽中的露出高度(见图7)。但注意不应在V带上布层接头和商标部位测量。取测量三点的平均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