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2252-2015 熔模铸造工艺 通用技术导则

GB/T 32252-2015 熔模铸造工艺 通用技术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24.0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0 08:21:37



相关搜索: 铸造 技术 工艺 熔模 32252

内容简介

GB/T 32252-2015 熔模铸造工艺 通用技术导则 ICS 77.140.80 J 31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252—2015
熔模铸造工艺 通用技术导则
Investment casting processGeneral technology guidelines
2016-07-01实施
2015-12-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 标准
熔模铸造工艺 通用技术导则
GB/T32252—2015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5 字数10千字 2015年12月第一版 2015年12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2589 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3225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营嘉扬精密金属有限公司、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寅、段继东、谭锁奎、迟连功。
I GB/T32252—2015
熔模铸造工艺 通用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模铸造工艺设计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通用技术要求和工艺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熔模铸造工艺设计、生产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 8959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工艺设计总体目标
3
工艺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满足铸件质量要求,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率,持续不断地改进工艺、优化结构、提高性能;在降低铸造工艺难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原、辅材料及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危害。
4工艺设计基本原则
4.1适用性原则
工艺设计应尽量采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以实现高效、低耗、清洁、安全生产的目的。 4.2 2高效原则
应逐步淘汰低效率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采用新材料,提高工艺出品率和产品合格品率。 4.3低耗原则 4.3.1合理设计铸件铸造工艺,在满足铸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铸件能耗、材料消耗、人工成本最经济。 4.3.2 2推广回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水、
1 GB/T 32252—2015
电等)。 4.4近净成形原则
采用近净成形技术,实现无加工余量或极少加工余量,实现铸件的轻量化,
4.5清洁生产原则 4.5.1优先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4.5.2应淘汰高污染、危害健康和影响安全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减少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和辐射等。 4.6安全原则 4.6.1优先采用安全性高的工艺和装备,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及其对人身健康与安全的危害。 4.6.2采取必要的防错、自动保护等安全措施。
5通用技术要求
5.1原、辅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5.1.1安全性要求 5.1.1.1选用的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优先选择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符合要求的材料。 5.1.1.2 2应优先使用无毒、无害材料。 5.1.1.3慎重选用尚不清楚毒副作用的化学物质,应要求供方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人体健康安全数据。 5.1.1.4制壳材料尽量少用或不用含有硅石粉的耐火材料。采用锆英粉等,供方应提供其放射性合格证明。 5.1.1.5 5不可避免使用对人身和环境有害的材料时应:
a)新(或改进)产品用量比原产品减少; b) 用量不超过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的限值要求; c)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和措施,例如提出替代技术(或材料)的研究计划。
5.1.1.6逐步淘汰硅酸乙酯型壳工艺
注:产品材料包括构成产品的原材料、产品加工使用过程中的辅助材料和产品包装材料。 5.1.2经济性要求 5.1.2.1 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使用种类,降低材料的单位消耗量或降低材料综合成本。 5.1.2.2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工艺设计上尽量减少铸件重量。 5.1.3可再生性要求 5.1.3.1 优先选用来源丰富和可再生的材料,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稀有材料。 5.1.3.2 优先选用再生材料(标准和政策法规禁止的除外)。 5.1.3.3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5.1.3.4在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造零件时,优先选用能够或者容易分离的材料。
2 GB/T32252—2015
5.2铸造工艺性审查 5.2.1铸件结构的工艺性
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生产便捷,检测方便,利于成形,避免形成铸造缺陷等,还应考虑(但不局限于)下列因素:
a)在保证铸件使用技术要求和内在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易成型的设计方案; b) 铸件尽量避免出现窄缝、细长孔的结构; c) 铸件设计尽量避免出现大平面结构,必要时可增加筋板或增加孔,以减少大平面的面积; d) 铸件两面的结合部不应急剧变化,在结构、技术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铸造圆角; e) 在保证铸件强度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铸件的轻量化,建议合理选用铸件材料。
5.2.2 铸造过程的工艺性 5.2.2.1熔模铸造工艺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制模、制壳、熔炼与后处理等工艺过程与装备的协调性。 5.2.2.2铸造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铸造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 5.3铸造过程 5.3.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铸造工艺应充分考虑铸造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资源利用、人身健康与安全等因素;对于生产中的粉尘、固体废物、噪声、废水、废气、电离辐射的排放应分别符合GB8959、 GB18599、GB12348、GB8978、GB16297和GB18871的规定。工作环境应符合GBZ2.1和GBZ2.2 的规定。 5.3.2资源的使用 5.3.2.1优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5.3.2.2配备能源计量、降低产品能耗或能量回收等辅助设施。 5.3.2.3减少使用过程辅助资源的消耗等。 5.3.3职业安全健康 5.3.3.1铸造工艺过程所使用的工具、工装和装备等应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易于操作。 5.3.3.2 2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振动、辐射、高温、高空坠落、飞溅物等对人身的伤害,必要时,安装消声、降噪、防护罩等安全防护设施。 5.3.3.3减少粉尘、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必要时采用封闭式设计或配备回收、净化装置。 5.3.3.4设置避免误操作的自动保护措施。 5.4过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及最终处置 5.4.1 减少废弃物回收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废弃物的处理方案。 5.4.2提高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回收利用时尽可能不降低材料的原有使用性能。 5.4.3对不可回收物尽可能实现无害化处置,避免产生危险废弃物。 5.4.4 应充分考虑脱蜡、型壳焙烧产生的余热利用,废蜡、废水、废壳的再生、再利用的可能。 5.4.5避免材料回收时对操作者的伤害,如锋利的棱边或毛刺等。 GB/T32252—2015
5.5铸件的防锈、包装、运输 5.5.1优先选用无毒、无害的防锈方法。 5.5.2 防锈处理后的废液应实现无害化处理。 5.5.3优先选用可回收利用、可以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 5.5.4 同一种产品尽量使用同一种包装材料。 5.5.5 包装废弃物应实现无害化处理。 5.5.6在满足包装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5.5.7 优先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设计。 5.5.8 保证搬运和运输的方便、安全。 5.5.9搬运应进行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搬运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6工艺管理
6.1工艺过程管理 6.1.1对产品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清洁性指标进行综合评审,增加清洁生产性评价内容及要求。 6.1.2工艺过程管理应严格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关键的工艺过程应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工艺过程必须遵等生产过程控制文件。 6.1.3对涉及产品重要质量特性的工艺过程应标识清晰,识别产品重要的环境、能源、健康与安全因素,明确重要的工艺参数;建立核查清单,明确检测的频次,并保存检测记录。 6.2技术文件管理 6.2.1技术文件管理应严格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应有工序作业指导书、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状态标识、产品标识及产品状态标识。生产过程应有相应的工艺、试验、检测记录,做到产品制造、设备、安全生产、环境控制的可追溯性。 6.2.2在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文件等)中应增加有关清洁环保材料、清洁化、轻量化及特殊工艺要求等内容。 6.2.3对于使用不当可能对环境或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材料,应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必要时在明显位置给出警示标识。 6.3工艺和材料数据库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工艺和材料数据库,数据库应包含(但不限于):
与企业产品和生产过程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
a) b) 提高铸件质量的工艺方法及预防、纠正、持续改进措施; c) 工艺材料及能源的环境特性;
d) 工艺过程能耗、排放数据; e) 工艺设备能效、安全信息; f)工艺工装设计、试验、检验数据等。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书号:155066·1-52589 定价:
GB/T32252-2015
14.00元
打印日期:2016年1月28日F009B
上一章:HG/T 4550.3-2013 废弃化学品中镉的测定 第3部分:镉试剂分光光度法 下一章:T/CFA 02010204-2-2015 原标准号ZXB/T 0304-03-2015 耐磨耐蚀铸铁件

相关文章

GB/T 32251-2015 熔模铸造工艺 污染物的控制 GB/T 40738-2021 熔模铸造硅溶胶快速制壳工艺规范 GB/T 40738-2021 熔模铸造 硅溶胶快速制壳工艺规范 熔模铸造工艺 GB/T 28617-2012 绿色制造通用技术导则 铸造 GB/T 39314-2020 铝合金石膏型铸造通用技术导则 GB/T 31204-2014 熔模铸造碳钢件 GB/T 12214-2019 熔模铸造用硅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