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SH/T 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NB/SH/T 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739.9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6:45:35



相关搜索: 紫外 液化 荧光 0917 挥发性 测定 石油气 气态

内容简介

NB/SH/T 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ICS 75.160.30 E 46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
测定·紫外荧光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volatile sulfur in gaseous hydrocarbons an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by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2016-03-01实施
2015-10-27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91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6667-14《气态烃和液化石油气
中总挥发性硫的标准测试方法紫外荧光法》。
本标准与ASTMD6667-14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为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将部分引用标准采用我国相应的行业标准替代;修改了5.6中关于进样系统的论述,增加了图4:LPG/气体通用进样系统(LTG)示意图。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丽萍、吴明清、李涛、常春艳、赵杰、潘光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NB/SH/T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警告: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是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因此,使用者在应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分析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气态烃的精密
度验证范围为1mg/kg~100mg/kg,液化石油气为1mg/kg~196mg/kg。本标准适用于分析卤素质量分数小于0.35%的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本标准不适用于不挥发的含硫化合物的检测。
注:最低检测限评估(PLOQ),样品的稳定性及实验室间精密度研究报告中的其它信息可参考ASTM研究报告RR:
02150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SH/T0233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NB/SH/T0843石化行业分析测试系统的评价统计技术法 ASTMD1070 气体烃相对密度测定法(StandardTestMethodsforRelativeDensityofGaseousFuels) ASTMMNL7 数据控制图像分析演示手册(ManualonPresentationofDataandControlChartAnalysis)
3方法概要
将气体或液化气试样通过阀进样的方式引入到高温燃烧管中。在富氧的条件下,试样中的硫被氧化为二氧化硫(SO2)。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水被除去,燃烧生成的其它气体经紫外灯照射,SO,吸收了紫外灯的能量转化为激发态的二氧化硫(SO,)。激发态的SO,"变成基态的SO,的过程中释放出荧光,通过光电倍增管检测荧光,根据获得的信号可检测出样品中的硫含量。
警告:接触过量的紫外光有害健康,试验者应避免直接照射的紫外光以及次级或散射的辐射光对身体各部位、尤其
是眼睛的危害。
4方法应用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使用时,其硫含量直接关系到燃烧释放的硫化物的量,并且会导致发动机及排放系统的腐蚀。原料中的硫会使石油加工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本方法可用于检测加工原料及最终产品的硫含量,也可用于判定其与产品规格的相符性。
- NB/SH/T0917—2015
5仪器
S
减度控制2 1075℃±25℃,足以使试样裂解同时将硫氧化为二氧化硫。
5.1 燃烧炉:电加热炉
5.2燃烧管:石英梦总管人可将试样直接进人高温氧化区。燃烧管应带有引进我气和载气的支管。氧
化区应足够大, 以使 样能鲜 全燃烧(见11.3)。图1所示为常用的燃烧管,如使用其他形式,应不降低精密度。
n
单位为毫米
8/9球形磨口
12
一见下图
燃烧管进样口详图图1典型的直接进样石英裂解管示意图
量持
5. 3 5. 4 铺 仪器应配有脱水装置, 以除去试样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水蒸气。 可以通过膜式干燥管或渗透干 5.5 外火光 检测器:检测器为定量检 测器 测量二氧化 化硫经紫外光照射后 后发出的荧光。 5.6 开 系统 进样系统应具备气体 液体阀或通用 进样阀模块。测试系统应具备阀进样系统及硫分析仪, 图2 当使用气体/液体双阀 系统时 应确保 对定量管及气体阀 进行加热并控温。 当试样以气体形式
仪器应配有 流量控制器, 以确保氧气和载气的稳定供应

器实现 利用选择性毛细管作 用原理脱除水。
立确保对定量管和气 体阀 进行加热关 控温; 液体阀应配 有液体定量环及热膨胀室,
见图3。 当使用通用进样阀模块(LTG) 试样可以 是液态LPG或气态形式,试样高温气化后,经气体阀定量, 后连接到硫分析仪器,见图4。阀进样系 统应以情性气体为载气,将试样定量带人氧化区域并进行分析 载气流速应可控并重复,流量约为30 mL min 5.7 带状图表 记录器,电子数据记录
积分仪或记录器
NIHO
A
2 NB/SH/T 0917—2015
SS
/氧气混合人口
.
福试进样系统
Y
Q
NEEE
迎欢点
高温氧气 人
图2总硫测定仪及阀进样系统
气样通往检测器
=
气化LPG,
目通往检测器
加热区域
气体BmE LPGEO
排气 入口 气体
LPG 载气
排气
图3气体、液体阀双进样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口进
HO
载气
气化室
HO0O LPG/气体
图4LPG/气体通用进样系统(LTG)示意图
3 NB/SH/T09172015
6试剂
6.1试剂纯度:试验使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分析纯。如果使用其它纯度的试剂,应保证不降低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6.2惰性气体:只能使用氩气或氨气,纯度>99.998%,水含量不大于5mg/kg。
警告:氨气或氩气为高压压缩气。 6.3氧气:最低纯度为99.75%,水含量不大于5mg/kg
警整告:氧气为助燃气且为高压压缩气。
6.4标准物质:可使用液体标样或气体标样。表1列出了实验室中使用的硫化物及稀释剂的种类。
注1:不降低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前提下,其他形式的硫化物也可以使用。 注2:校正的标准物质应该根据使用频率和使用期限进行定期的重新配制和重新定量。标准物质的有效期一般为6
个月~12个月。
表1典型的标准物质
硫化物
稀释基质正丁烷异丁烷丙烯丙烷
二甲基硫醚
6.5质量控制样品:应选用稳定的能代表被测样品的气体样品或液化石油气样品。
7危害
本试验方法涉及的危害因素有高温、易燃烃类及高压气体等。试样的容器及输送装置应耐压缩烃类产生的压力。在氧化炉附近使用可燃物应特别注意
8取样
8.1按照GB/T13609或SH/T0233进行取样,取样后应尽快分析,以避免硫的损失和同容器接触造成的污染。 8.2如果样品不是立即使用,在进样前应将容器中的样品充分混合。使用专用的或进行特殊处理的容器可以降低试样污染的可能性并改善试样的稳定性。
9 仪器的准备
9.1 按照厂家的操作说明书安装仪器并进行检漏。 9.2 典型的仪器操作条件见表2。 NB/SH/T0917—2015
表2 典型的操作条件
85±20 25~30 1075±25 375~450 10~ 30 130~160 10~20
进样系统温度/℃
载气进样流速/(mL/min)炉温/℃ 炉中氧气流量计设定值/(mL/min)进样氧气流量计设定值/(mL/min)进样载气流量计设定值/(mL/min)气体样品进样量/mL 液化石油气样品进样量/μuL 9.3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调节仪器灵敏度、基线稳定性,并进行仪器的空白校正。
15
10 校准
10.1根据当前试样的预计硫含量查阅表3,选择标准物质的浓度范围,所选用的含硫化合物和稀释剂的类型应能代表被分析样品。表3中是个典型的浓度范围,如果需要可以选用更窄的范围。然而使用更窄的浓度范围时方法的精密度并未被确定。应确保用于校准的标准物质的浓度包括了被分析样品的浓度。
注:每条标准曲线所用的标样数量和浓度可以不同。
单位为mg/kg 校正曲线3 空白 50 100 200
表3典型硫校正范围以及标准化合物含量
校正曲线2 空白 10.00 50.00 100.00
校正曲线1 空白 5. 00 10.00
10.2保持样品阀处于“取样”位置,使样品罐与进样系统的样品阀相连。 10.3将试样充满样品阀的定量环,以实现试样的定量并对不同浓度样品进行分析。
注1:在所选的测定范围内,对待测试样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进样量进样,以保持稳定的燃烧及简化对结果的计算。 注2:可使用自动样品转移和进样装置。
10.3.1用足量的标准物质冲洗定量环,以保证待测标物具有代表性 10.3.2 对于液化石油气试样,应确保可视液柱部分不存在气泡,否则应重新冲洗样品环,直至液柱中不存在气泡再切换进样。 10.4依据仪器操作说明运行仪器,并对标准物质进行分析。 10.5仪器校正法可分为多点校正和单点校正。 10.5.1 多点校正法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0.5.1.1对于带有自校正程序的仪器,按10.2条~10.4条所述对标准试样及空白试验进行三次分析。 10.5.1.2依照操作说明对仪器进行校正,计算硫的浓度(见第12章)。该曲线为典型的线性关系,每天至少检测一次仪器的性能。
注:在不降低准确性和精密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的校正方法进行计算,校正频率可以根据质量控制表或其它
的品质保证/质量控制方法进行。
10.5.2单点校正法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5 NB/SH/T09172015
10.5.2.1 使用一个与试样硫含量(最大差值为±25%)接近的标准物质(见6.4)。 10.5.2.2 依据仪器的操作说明、 通过仪器正常运行但不进样的方法获得仪器的零点(空白)。 10.5.2.3 对于标准样品的测定 应不于3次 10.5.2.4计算校正因子
对应的响应值(详见12.
11 试验步骤
ORES
求进行取样。试样的硫含量应介于所用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内。
11.1 根据第
注1:试验相关操作说 消及 全事项可参见附录B 注2:取 进样安 全因素 见附录C
11.2 按 10.2条 8.4条测试试样的响应值 11. 3 查燃烧 气路的 其它组件,以确认试样燃烧完全。如果观测到 有积炭或变黑,则降低进样速度或 体只, 二者同时降低。 11. 4
10
1V
新校准:根据使用说明对积 炭及变黑的部 件进行清洗。在清洗或调节后重新安装组件
-
并检测 系充的 密性。分析试样之前重新对仪器进行校正 11.5
至少测试三次,测定结果取 次的平均值气体样品如为天然气,可使用CB/T11062进行密度计算 其他气体的密度值需通过体烃相对密度 测定法进行测定,密度计算及测定温度应与试 验温度相同。
ASTN
EH
在不降低精密度的前提下,也可用其他的方法计算试样的密度。
的组分已知,在
12 12.
校正使用自校正程序进行,计 惠试 羊的硫含量S.(以mg/kg) 计)按式(1) 进行:
?
Gxd
(1)
示准样品的密度,单位 克每毫升 (g/ml 样的密度, 单位为克 毫升 g/mL);
M 验中测得的
硫含量, 位为 克每于克 (mg/kg)
12.2
正标定时 需按式
(3) 计 草校正因子K(见10.5.2.4)
4
0
.... (2)
...... (3) .... (4)
S XD
2 的响应值:
式中:
A. 检测 M
标准样品前进原量,以mg表示,直接测定或用进样体积和密度按式(4)进行计算; D. 在检测温度 ,标准解品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V- 试样的进样体积 单位为微升(μL); V. 标准样品的进样体积 单位为微升(μL); Sa 标准样品的硫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Sey 标准样品的硫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6 ICS 75.160.30 E 46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
测定·紫外荧光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volatile sulfur in gaseous hydrocarbons an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by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2016-03-01实施
2015-10-27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91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6667-14《气态烃和液化石油气
中总挥发性硫的标准测试方法紫外荧光法》。
本标准与ASTMD6667-14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为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将部分引用标准采用我国相应的行业标准替代;修改了5.6中关于进样系统的论述,增加了图4:LPG/气体通用进样系统(LTG)示意图。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丽萍、吴明清、李涛、常春艳、赵杰、潘光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NB/SH/T09172015
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警告: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是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因此,使用者在应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分析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气态烃及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气态烃的精密
度验证范围为1mg/kg~100mg/kg,液化石油气为1mg/kg~196mg/kg。本标准适用于分析卤素质量分数小于0.35%的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本标准不适用于不挥发的含硫化合物的检测。
注:最低检测限评估(PLOQ),样品的稳定性及实验室间精密度研究报告中的其它信息可参考ASTM研究报告RR:
02150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SH/T0233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NB/SH/T0843石化行业分析测试系统的评价统计技术法 ASTMD1070 气体烃相对密度测定法(StandardTestMethodsforRelativeDensityofGaseousFuels) ASTMMNL7 数据控制图像分析演示手册(ManualonPresentationofDataandControlChartAnalysis)
3方法概要
将气体或液化气试样通过阀进样的方式引入到高温燃烧管中。在富氧的条件下,试样中的硫被氧化为二氧化硫(SO2)。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水被除去,燃烧生成的其它气体经紫外灯照射,SO,吸收了紫外灯的能量转化为激发态的二氧化硫(SO,)。激发态的SO,"变成基态的SO,的过程中释放出荧光,通过光电倍增管检测荧光,根据获得的信号可检测出样品中的硫含量。
警告:接触过量的紫外光有害健康,试验者应避免直接照射的紫外光以及次级或散射的辐射光对身体各部位、尤其
是眼睛的危害。
4方法应用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使用时,其硫含量直接关系到燃烧释放的硫化物的量,并且会导致发动机及排放系统的腐蚀。原料中的硫会使石油加工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本方法可用于检测加工原料及最终产品的硫含量,也可用于判定其与产品规格的相符性。
- NB/SH/T0917—2015
5仪器
S
减度控制2 1075℃±25℃,足以使试样裂解同时将硫氧化为二氧化硫。
5.1 燃烧炉:电加热炉
5.2燃烧管:石英梦总管人可将试样直接进人高温氧化区。燃烧管应带有引进我气和载气的支管。氧
化区应足够大, 以使 样能鲜 全燃烧(见11.3)。图1所示为常用的燃烧管,如使用其他形式,应不降低精密度。
n
单位为毫米
8/9球形磨口
12
一见下图
燃烧管进样口详图图1典型的直接进样石英裂解管示意图
量持
5. 3 5. 4 铺 仪器应配有脱水装置, 以除去试样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水蒸气。 可以通过膜式干燥管或渗透干 5.5 外火光 检测器:检测器为定量检 测器 测量二氧化 化硫经紫外光照射后 后发出的荧光。 5.6 开 系统 进样系统应具备气体 液体阀或通用 进样阀模块。测试系统应具备阀进样系统及硫分析仪, 图2 当使用气体/液体双阀 系统时 应确保 对定量管及气体阀 进行加热并控温。 当试样以气体形式
仪器应配有 流量控制器, 以确保氧气和载气的稳定供应

器实现 利用选择性毛细管作 用原理脱除水。
立确保对定量管和气 体阀 进行加热关 控温; 液体阀应配 有液体定量环及热膨胀室,
见图3。 当使用通用进样阀模块(LTG) 试样可以 是液态LPG或气态形式,试样高温气化后,经气体阀定量, 后连接到硫分析仪器,见图4。阀进样系 统应以情性气体为载气,将试样定量带人氧化区域并进行分析 载气流速应可控并重复,流量约为30 mL min 5.7 带状图表 记录器,电子数据记录
积分仪或记录器
NIHO
A
2 NB/SH/T 0917—2015
SS
/氧气混合人口
.
福试进样系统
Y
Q
NEEE
迎欢点
高温氧气 人
图2总硫测定仪及阀进样系统
气样通往检测器
=
气化LPG,
目通往检测器
加热区域
气体BmE LPGEO
排气 入口 气体
LPG 载气
排气
图3气体、液体阀双进样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口进
HO
载气
气化室
HO0O LPG/气体
图4LPG/气体通用进样系统(LTG)示意图
3 NB/SH/T09172015
6试剂
6.1试剂纯度:试验使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分析纯。如果使用其它纯度的试剂,应保证不降低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6.2惰性气体:只能使用氩气或氨气,纯度>99.998%,水含量不大于5mg/kg。
警告:氨气或氩气为高压压缩气。 6.3氧气:最低纯度为99.75%,水含量不大于5mg/kg
警整告:氧气为助燃气且为高压压缩气。
6.4标准物质:可使用液体标样或气体标样。表1列出了实验室中使用的硫化物及稀释剂的种类。
注1:不降低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前提下,其他形式的硫化物也可以使用。 注2:校正的标准物质应该根据使用频率和使用期限进行定期的重新配制和重新定量。标准物质的有效期一般为6
个月~12个月。
表1典型的标准物质
硫化物
稀释基质正丁烷异丁烷丙烯丙烷
二甲基硫醚
6.5质量控制样品:应选用稳定的能代表被测样品的气体样品或液化石油气样品。
7危害
本试验方法涉及的危害因素有高温、易燃烃类及高压气体等。试样的容器及输送装置应耐压缩烃类产生的压力。在氧化炉附近使用可燃物应特别注意
8取样
8.1按照GB/T13609或SH/T0233进行取样,取样后应尽快分析,以避免硫的损失和同容器接触造成的污染。 8.2如果样品不是立即使用,在进样前应将容器中的样品充分混合。使用专用的或进行特殊处理的容器可以降低试样污染的可能性并改善试样的稳定性。
9 仪器的准备
9.1 按照厂家的操作说明书安装仪器并进行检漏。 9.2 典型的仪器操作条件见表2。 NB/SH/T0917—2015
表2 典型的操作条件
85±20 25~30 1075±25 375~450 10~ 30 130~160 10~20
进样系统温度/℃
载气进样流速/(mL/min)炉温/℃ 炉中氧气流量计设定值/(mL/min)进样氧气流量计设定值/(mL/min)进样载气流量计设定值/(mL/min)气体样品进样量/mL 液化石油气样品进样量/μuL 9.3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调节仪器灵敏度、基线稳定性,并进行仪器的空白校正。
15
10 校准
10.1根据当前试样的预计硫含量查阅表3,选择标准物质的浓度范围,所选用的含硫化合物和稀释剂的类型应能代表被分析样品。表3中是个典型的浓度范围,如果需要可以选用更窄的范围。然而使用更窄的浓度范围时方法的精密度并未被确定。应确保用于校准的标准物质的浓度包括了被分析样品的浓度。
注:每条标准曲线所用的标样数量和浓度可以不同。
单位为mg/kg 校正曲线3 空白 50 100 200
表3典型硫校正范围以及标准化合物含量
校正曲线2 空白 10.00 50.00 100.00
校正曲线1 空白 5. 00 10.00
10.2保持样品阀处于“取样”位置,使样品罐与进样系统的样品阀相连。 10.3将试样充满样品阀的定量环,以实现试样的定量并对不同浓度样品进行分析。
注1:在所选的测定范围内,对待测试样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进样量进样,以保持稳定的燃烧及简化对结果的计算。 注2:可使用自动样品转移和进样装置。
10.3.1用足量的标准物质冲洗定量环,以保证待测标物具有代表性 10.3.2 对于液化石油气试样,应确保可视液柱部分不存在气泡,否则应重新冲洗样品环,直至液柱中不存在气泡再切换进样。 10.4依据仪器操作说明运行仪器,并对标准物质进行分析。 10.5仪器校正法可分为多点校正和单点校正。 10.5.1 多点校正法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0.5.1.1对于带有自校正程序的仪器,按10.2条~10.4条所述对标准试样及空白试验进行三次分析。 10.5.1.2依照操作说明对仪器进行校正,计算硫的浓度(见第12章)。该曲线为典型的线性关系,每天至少检测一次仪器的性能。
注:在不降低准确性和精密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的校正方法进行计算,校正频率可以根据质量控制表或其它
的品质保证/质量控制方法进行。
10.5.2单点校正法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5 NB/SH/T09172015
10.5.2.1 使用一个与试样硫含量(最大差值为±25%)接近的标准物质(见6.4)。 10.5.2.2 依据仪器的操作说明、 通过仪器正常运行但不进样的方法获得仪器的零点(空白)。 10.5.2.3 对于标准样品的测定 应不于3次 10.5.2.4计算校正因子
对应的响应值(详见12.
11 试验步骤
ORES
求进行取样。试样的硫含量应介于所用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内。
11.1 根据第
注1:试验相关操作说 消及 全事项可参见附录B 注2:取 进样安 全因素 见附录C
11.2 按 10.2条 8.4条测试试样的响应值 11. 3 查燃烧 气路的 其它组件,以确认试样燃烧完全。如果观测到 有积炭或变黑,则降低进样速度或 体只, 二者同时降低。 11. 4
10
1V
新校准:根据使用说明对积 炭及变黑的部 件进行清洗。在清洗或调节后重新安装组件
-
并检测 系充的 密性。分析试样之前重新对仪器进行校正 11.5
至少测试三次,测定结果取 次的平均值气体样品如为天然气,可使用CB/T11062进行密度计算 其他气体的密度值需通过体烃相对密度 测定法进行测定,密度计算及测定温度应与试 验温度相同。
ASTN
EH
在不降低精密度的前提下,也可用其他的方法计算试样的密度。
的组分已知,在
12 12.
校正使用自校正程序进行,计 惠试 羊的硫含量S.(以mg/kg) 计)按式(1) 进行:
?
Gxd
(1)
示准样品的密度,单位 克每毫升 (g/ml 样的密度, 单位为克 毫升 g/mL);
M 验中测得的
硫含量, 位为 克每于克 (mg/kg)
12.2
正标定时 需按式
(3) 计 草校正因子K(见10.5.2.4)
4
0
.... (2)
...... (3) .... (4)
S XD
2 的响应值:
式中:
A. 检测 M
标准样品前进原量,以mg表示,直接测定或用进样体积和密度按式(4)进行计算; D. 在检测温度 ,标准解品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V- 试样的进样体积 单位为微升(μL); V. 标准样品的进样体积 单位为微升(μL); Sa 标准样品的硫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Sey 标准样品的硫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6
上一章:GB 11174-2011 液化石油气 下一章:HG/T 4701-2014 电池用磷酸铁

相关文章

SN/T 4117-2015 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测定 紫外荧光光度法 GB/T 34100-2017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紫外荧光法 GB/T 34100-2017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NB/SH/T 0230-2019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NB/SH/T 0230-2019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NB/SH/T 0230-2019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NB/SH/T 0253-2021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 电量法 SH/T 1820-2018 工业芳烃痕量硫的测定紫外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