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5.120.10 H94 备案号:2946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3163--2010 代替JB/T3163--1999
斜辊式管材矫正机 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ube straightener with diagonal roll
2010-10-01实施
2010-04-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3163--2010
目 次
前言
O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3.2 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 3.3总装配技术要求 4试验方法,
1
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5 6
表1 辊子两端轴径d的同轴度公差表2辊子曲面表面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表3轴承孔D对D1的同轴度公差. 表4旋转轴d2对di的同轴度公差表5旋转轴d轴线对轴承孔D、D轴线的垂直度公差表6旋转轴di轴线对端面A的垂直度公差. 表7# 机架上平面各孔D对下平面各孔D轴线的同轴度公差表8端面A对孔D、D轴线的垂直度公差表9机架A平面对B平面平行度公差. 表10C平面对A、B平面的垂直度公差
建筑321- -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
JB/T3163--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3163-1999《斜辊式管材矫正机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316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3.2.5.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丽琴、曹亚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3163—1982,JB/T3163—1999。
II
JB/T3163—2010
斜辊式管材矫正机 技术条件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斜辑式管材矫正机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存。 本标准适用于JB/T1109规定的斜辊式管材矫正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439灰铸铁件 GB/T9440可锻铸铁件(GB/T9440--1988,negISO5922:1981) 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2009,ISO3755:1991,ISO4990:2003,
MOD)
JB/T1109 管材矫正机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5000.3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 JB/T5000.4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4部分:铸铁件 JB/T5000.5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5部分:有色金属铸件 JB/T50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6部分:铸钢件 JB/T5000.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8部分:锻件 JB/T5000.10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0部分:装配 JB/T5000.12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2部分:涂装 JB/T5000.13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3部分:包装 JB/T5000.15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JB/T6401大型轧辊锻件用钢
3技术要求 3.1般要求 3.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产品的铸件、锻件及焊接件在图样上未注明的技术条件,应符合GB/T9439、GB/T9440~GB/T 11352~JB/T5000.3~5000.6JB/T5000.8的规定。 3.1.3热处理后的零件,不得因磨削而产生退火、烧伤及磨裂现象;零件加工后在搬运、存放时,必须防止其表面受到损伤、腐蚀及变形。 3.1.4产品的装配,除应符合图样和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外,应符合JB/T5000.10的规定。 3.2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 3.2.1矫正辑(见图1):
a)表面热处理硬度60HRC~65HRC。 b)表面淬硬层深度:D≤300mm时,为3mm~5mms
D>300mm时,为5mm~10mm。
建筑321- -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
JB/T3163—2010
图1
c)所用材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JB/T6401的规定。 d)做无损检测应符合JB/T5000.15的规定,不允许有裂纹及影响零件强度的缺陷。 e)辊子两端轴径di的同轴度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辑子两端轴径d的同轴度公差
单位:mm
辊子两端轴径
≥10~18 >18~30 >30~50 >50~120 >120~250 >250~500 0.02
d 公差值 f)辊子曲面表面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0.025
0.03
0.04
0.06
0.05
表2辊子曲面表面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
单位:mm
辊子曲面表面直径
≥30~50 >50~120 >120~250 >250~500 >500~800 0.03
d 公差值
0.05
0.04
0.06
0.08
g)辊子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4um。 3.2.2矫正辊轴承座(见图2):
A放大
图
JB/T3163—2010
a)零件须进行时效处理; b)轴承孔D对D,的轴度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轴承孔D对D的同轴度公差
单位:mm >500~800 0.08
鞭子轴径直径
>120~250 0.05
>250~500
≥30~50 0.03
>50~120 0.04
d 公差值
0.06
c)旋转轴d2对d的同轴度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旋转轴dz对di的同轴度公差
单位:mm >500~800 0.08
旋转轴直径
≥30~50 0.03
>120~250
>50~120
>250~500
dz 公差值
0.04
0.05
0.06
d)旋转轴di轴线对轴承孔D,Dr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旋转轴d轴线对轴承孔DD.轴线的垂直度公差
单位:mm
旋转轴d端面对轴承孔D、D轴线距离L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630~1000
公差值
0.03
0.04
0.05
0.06
0.08
e)旋转轴d轴线对轴承孔D、D,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3mm~0.05mm f)旋转轴d轴线对端面A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旋转轴d轴线对端面A的垂直度公差
单位:mm >630~1 000
≥100~160
端面A直径公差值
>250~400
>400~630
>160~250
0.03
0.06
0.08
0.04
0.05
3.2.3机架(或横梁)(见图3):
AEN
图3
a)零件须进行时效处理。 b)机架上平面各孔D对下平面各孔D,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建筑321 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JB/T3163—2010
C)端面A对孔D、D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7机架上平面各孔D对下平面各孔D1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单位:mm >500~800 0.05
机架(或横梁)的孔径
>120~250
>250~500
≥50~120 0.025
D 公差值
0.03
0.04
表8 端面A对孔D、D轴线的垂直度公差
单位:mm
机架(或横梁)的距离
≥50~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6301000 0.025
L 公差值
0.03
0.04
0.05
0.06
0.08
d)各孔轴线在任何方向的平行度公差:当L≥400mm~600mm时,为0.03mm~0.05mm; 当L>600mm~1000mm时,为0.05mm~0.08mm; 当L>1000mm~16000mm时,为0.08mm~0.010mm
3.2.4矫正辑装配(见图4):
图 4
3.2.4.1辊子转动必须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 3.2.4.2不允许辊子有轴向窜动,其轴向间隙应符合选用轴承所规定的范围。辊子调角机构应灵活准确。 3.2.4.3辊身对称中心线应与轴承座中心线I1相重合,其位置度公差为0.05mm~0.10mm。 3.2.5机架装配(见图5):
LI
图5
3.2.5.1机架A平面对B平面应保持平行,其平行度公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4
JB/T3163—2010
表9机架A平面对B平面平行度公差
单位:mm
≥250~ >400~ >630~ >1000~ >1600~ >2500~
机架(或横梁)的距离
1 000 0.04
.1600 0.05
2 500 0.06
4000 0.08
L1 公差值
400 0.025
630 0.03
3.2.5.2C平面对4、B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C平面对A、B平面的垂直度公差
单位:mm
>400~ >630~ >1.000~ >1600~ >2500~
机架(或横梁)的距离
≥250~ 400 0.05
1000 0.08
4000 0.20
630 0.06
1600 0.10
2500 0.12
L 公差值
3.2.5.3若机架为立柱式结构,C平面应为立柱轴线,公差要求也应符合上述规定。 3.3'总装配技术要求 3.3.1转动和移动部分必须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 3.3.2 矫正辊轴线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其公差不大于士0.05mm。 3.3.3矫正辊的转角机构应灵活准确。 3.3.4 未注明的装配技术要求应符合JB/T5000.10的规定。 3.3.5 机器不加工外露表面应涂抹腻子,并符合JB/T5000.12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每台矫正机在制造厂应进行出厂试验,其试验项目是:
a)空载试车: b)负荷试车(按订货合同和订货技术条件规定执行)。
4.2空载试车前检查: 4.2.1检查所有紧固件是否拧紧、牢固可靠。 4.2.2检查转动和移动的零部件润滑情况是否正常。 4.2.3检查电气设备及各接线处是否良好正确。 4.2.4检查液压设备及其管路是否畅通,有无堵塞、漏油现象。 4.2.5用手盘车有无卡滞现象,肯定各部位正常良好后,方可进行空载试车。 4.3空载试车: 4.3.1空运转1h2h,轴承温升不超过40℃。 4.3.2 检查润滑情况是否正常,有无漏油现象。 4.3.3 检查齿轮传动部分,其噪声不得大于85dB(A)。 4.3.4开动矫正辊调整机构和转角调整机构,往复开动次数不得少于20次~30次,检查各部位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4.3.5检查矫正辊调整机构和转角机构的指示器指针是否正确。 4.4负荷试车: 4.4.1负荷试车应在空载试车合格后进行。 4.4.2 负荷试车所用的管子材质、壁厚、管径和长度应符合矫正机规定的技术性能。 4.4.3 根据试验所用的管子直径规格,列出调整矫正辑的倾斜角度,以供调整时参考。 4.4.4 在调整矫正辑辊时,应先制作与被矫正管子相同规格的标准试棒,然后用试棒调整矫正辊的位置与
5
建筑321- 一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