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53.040.10 J81 备案号:34916—2012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231—2011
摩擦驱动悬挂输送机
Friction drive overhead conveyors
2012-04-01实施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231—2011
目 次
前言范围
.II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式和基本参数 3.1型式.. 3.2 基本参数. 4要求.
4.1 使用温度 4.2 材料. 4.3 主要零部件 4.4 整机性能. 4.5 安全性 4.6 表面涂装. 试验方法.
5
5.1 轨道的直线度、扭曲检查 5.2 摩擦轮外缘硬度检查 5.3 摩擦驱动通电试验 5.4 车组灵活性试验 5.5 道岔灵活性试验 5.6 停止器定位试验 5.7 气路系统试验 5.8 整机性能试验 5.9 噪声测试.. 5.10 电路耐压检查. 5.11 漆膜附着力与厚度检查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2型式试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图1输送机系统平面示意图图2悬挂输送机. 图3地面输送机图4轨道截面型式.
1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
JB/T11231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连续搬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铜陵天奇蓝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开军、杨雷、郭大宏、张元兴、陆雷兵、李锋宝、王军超、俞红全、萧剑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231—2011
摩擦驱动悬挂输送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擦驱动悬挂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的型式、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接力式摩擦驱动的悬挂输送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2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GB/T53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53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 GB/T706--2008热轧型钢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11263—2010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 GB/T13306标牌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型式和基本参数 3.1型式
输送机(见图1)按照布置型式分为悬挂输送机和地面输送机两种基本型式(见图2、图3)。 3.2基本参数
输送机的基本参数推荐采用表1的规定。
道岔
轨道
摩擦驱动
停止器
s
O
O
电
O
图1输送机系统平面示意图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JB/T11231--2011
电
小车:3 -轨道:4- 摩擦联系杆:5—承载件。
-摩擦驱动:2
图2悬挂输送机
摩擦驱动:2. 小车3- 轨道:4 一摩擦联系杆:
承载件,
图3地面输送机
表1
单车额定载荷kg 爬坡度(°)速度m/min
100~250-500、10001600
≤15 550
4要求 4.1使用温度
输送机使用环境温度为-10℃40℃。 4.2材料 4.2.1输送机的轨道材质的力学性能不应低于GB/T11263—2010、GB/T706-2008中Q235-B或 Q345-B的要求。 4.2.2轨道截面尺寸应符合图4和表2的规定。
a)H型钢轨道
b)双槽钢轨道
图4轨道截面型式
2
JB/T11231-2011
表2 200 100 80
额定载荷kg H型钢
100 100
250 100 100
500 150 100
1 600
1000 150 160
A mm B mm
双槽钢 4.2.3 摩擦轮的外缘材料为高分子聚氨酯材料,材料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
160
表3
项目
指标 1.1~1.4 80~90 ≥22 ≥300 ≥70
执行标准 GB/T 533 GB/T 531.1 GB/T 528 GB/T.528 GB/T 529
密度9/cm3 邵氏硬度HA 断裂拉伸强度MPa 扯断伸长率% 扯裂强度(直角型)kN/m 4.3主要零部件 4.3.1轨道 4.3.1.1 轨道应经预处理,不应有飞边、毛刺和裂纹等缺陷。 4.3.1.2 轨道直线段每米的直线度公差为1.5mm,在任意8m的直线度公差为5mm。 4.3.1.3弯轨的圆弧半径允差为土5mm,中心角的允差为土1°。 4.3.1.4直轨、水平弯轨、垂直弯轨两端面中心线的扭曲角均不应大于1° 4.3.1.5轨道的接口处,轨道踏面和腹板的错位不应大于1mm,接口间隙不应大于1mm,并应修磨成圆滑过渡。连接和固定应牢固可靠。 4.3.1.6道岔活动轨应转动灵活,不应有卡阻现象。 4.3.1.7 当道岔活动轨分别处于两个工作位置时,与固定轨道的接头处应平滑过渡,接头的端面间隙不应大1.5mm。接头处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0mm 4.3.2摩擦驱动装置 4.3.2.1驱动装置的各转动部件应运转灵活、无卡阻现象。 4.3.2.2 压紧弹簧的压紧力在设定值的0.75倍~1.25倍范围内可调。 4.3.2.3 摩擦轮的外缘材料与轮芯的结合应牢固,不应脱落,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000h。 4.3.3车组 4.3.3.1 车组联系杆的各个铰接点应转动自如、无卡阻。 4.3.3.2小车行走轮为凸面整体式滚轮型式,表面硬度为40HRC~45HRC,走轮与导轮应转动灵活。 小车在额定载荷下,应保证小车能正常运行。 4.3.3.3所有轴承工作时温升不应超过40℃,最高温度不超过85℃。 4.3.4停止器及定位装置 4.3.4.1停止器及定位装置应位置可调、动作可靠。 4.3.4.2装有定位装置时,定位精度应达到土1.5mm。 4.3.5气路系统 4.3.5.1气路系统应工作可靠,无泄漏,无抖动和冲击。 4.3.5.2气路系统应设置压力表、调压装置、压力继电器,当气路压力小于0.4MPa时系统应能自动报警,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对压力进行调整。
3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JB/T11231—2011
4.4整机性能 4.4.1输送机电控系统应保证程序正确,机电动作协调,车组按规定的工艺线路和动作要求正常运行。 4.4.2车组应能可靠地积存,释放,车组通过道岔时应运行顺畅,无于和分车现象。 4.4.3各种携址和读址装置应工作可靠、无故障,各种占位及满位信号应准确无误。 4.4.4在距离输送机任意1m处的噪声不应大于65dB(A)。 4.4.5输送机经8h空载运行,各运动部件应运行灵活无卡阻,各传感器应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不应出现误动作现象。 4.4.6输送机经8h负载运行,各机构工作应协调灵活平稳:无异常声响,速度应符合表1要求且范围可调。 4.5安全性 4.5.1输送机电源接线柜和电源进线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Q。 4.5.2输送机主控柜、区域单元控制柜都应设置急停开关。 4.5.3输送机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明显的接地标记 4.5.4悬挂输送机的轨道下方,均应设置防护设施。 4.5.5地面输送机承载件或工件运行处均应设置防护栏,无法设置防护栏处应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4.6表面涂装 4.6.1所有焊接件应经处理合格后涂装,焊缝应牢固,不应有虚焊、气孔、裂纹、咬边、焊瘤和夹渣等缺陷。 4.6.2输送机零部件的外露非加工表面以及非配合的加工表面(经表面处理,如镀锌、发黑等除外)均应涂防护漆。对零部件涂漆时,漆膜总厚度不应低于75um,漆膜附着力不应低于GB/T9286--1998 中3级要求。 4.6.3涂漆应均匀、光亮、完整、色泽-致,不应有明显的刷痕、堆积和流挂等缺陷。 4.6.4零部件的外露加工配合表面应涂防锈汕脂。 5试验方法 5.1轨道的直线度、扭曲检查
轨道部件出厂前在检测平台上用拉线法检查直轨的直线度,用量具测量轨道的扭曲度。系统安装完成后用激光检测仪检查。 5.2摩擦轮外缘硬度检查
常温下用邵氏硬度计检查。 5.3摩擦驱动通电试验
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通电联合调试运行,检查驱动装置各转动部件的灵活性、压紧弹簧压紧力的可调性以及摩擦轮外缘材料结合的牢固性。 5.4车组灵活性试验
联系杆装配后手动检查关节的灵活性:系统安装完成后空载和负载各运行检查,适应温度测试。
5.5道岔灵活性试验
装配后手动检查各关节的灵活性,系统安装完成后联合调试检查动作灵活性和精度。 5.6停止器定位试验
装配后手动检查有无卡阻,系统安装完成后联合调试检查动作灵活性。 5.7气路系统试验
安装完成后通气检查动作,在系统空载和负载运行时检查可靠性。 5.8整机性能试验
整机安装完成后需对系统分别进行空载和负载运行测试,运行时间不低于8h,检查各运行部件的
4
JB/T11231—2011
灵活性和安全设置可靠性。按4.4.1~4.4.3的要求运行调试程序检查电控系统正常运行状态~机电动作协调状态、车组运行路线和动作等:检查携址和读址装置的可靠识别,以及车组占位及满位信号无误并积存、释放、道岔等顺畅。 5.9噪声测试
在规定的背景噪声值下,距驱动装置前、后、左、右各1m处测定输送机噪声。 5.10电路耐压检查
控制柜组装完成后进行50Hz、380V~1760V的1min耐电压试验检查。 5.11漆膜附着力与厚度检查
涂装后用漆膜测厚仪检查,漆膜附着力按GB/T9286检查。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输送机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出具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1.2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a)轨道的直线度、扭曲度: b)摩擦轮外缘硬度; c)压紧弹簧压紧力测试: d)停止器灵活性; e)道岔、车组联系杆的灵活性; f)漆膜附着力与厚度。
6.2型式试验 6.2.1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达一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6.2.2型式试验项目如下:
a)出厂检验的全部项目; b)速度可调性; c)摩擦驱动通电试验: d)整机噪声; e)气路系统试验; f)定位装置试验; g)携址和读址装置可能性; h)车组灵活性。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输送机出厂时应在明显位置处固定产品标牌,其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一般应标明如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名称; c)产品型号;
!:
n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