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3207-2016 无损检测 在役金属管内氧化皮堆积的磁性检测方法

GB/T 33207-2016 无损检测 在役金属管内氧化皮堆积的磁性检测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6.7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14:25:48



相关搜索: 检测 无损检测 方法 磁性 氧化 金属管 氧化 33207

内容简介

GB/T 33207-2016 无损检测 在役金属管内氧化皮堆积的磁性检测方法 ICS 19.100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207—2016
无损检测 在役金属管内氧化皮堆积的
磁性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oxide scale
in the metal tube in service by magnetic testing
2017-04-01实施
2016-12-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20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中检希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
究院、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克勤、赵娜、王洪柱、王志杰、张旭、李伯华、何亚莹、陈杰、李茂东、杨波、 黄学斌、伏喜斌、严晓东、段鹏、辛伟。
- GB/T33207—2016
无损检测 在役金属管内氧化皮堆积的
磁性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役金属管内氧化皮堆积的磁性检测的技术、方法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在役非磁性不锈钢管,尤其是电站锅炉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皮堆积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5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方法概要
在非磁性不锈钢管外壁施加一稳恒强磁场,当管内没有氧化皮时,磁场分布几乎不受影响;当非磁性不锈钢管内存在氧化皮时,氧化皮会被外部强磁场磁化,在其内部形成磁路,此时磁场分布将会发生变化。因此利用磁场敏感元件从管道外部检测被磁化的氧化皮产生的杂散磁场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原理图如图1所示。
非磁性不锈钢管
氧化皮
敏感元件
图1氧化皮检测原理图
1 GB/T33207—2016
5 ,人员要求
按本标准进行氧化皮堆积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方可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
6检测前的准备
6
在进行检测前,需要通过资料审查和现场实地考察获取一些基本信息,至少应包括如下的要素: a) 检测人员的资格; b) 检测计划; c) 检测仪器; d) 仪器状态; e) 信号记录; f) 记录表格和报告格式; g) 材料的成分或等级(被测金属管应无磁性); h) 被测物周围应没有强磁性物质; i) 其他有助于氧化皮堆积判断的信息。
7检测系统
7.1 概述
检测仪器应得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并获得测试证书,方可使用。其测试证书内容至少包括:探头扫描速度、灵敏度、可重复性和连续供电时间等。 7.2 检测仪器的功能 7.2.1灵敏度
对于选定的检测探头,当非磁性不锈钢管内堆积的氧化皮为0.3g时检测信号应发生变化。 7.2.2 2数据存储
能够保存检测数据,且保存文件应能由检测人员命名,所保存的检测数据能够进行查看、分类等操作。 7.2.3 仪器供电
仪器的供电应采用电池供电,并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8h,同时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 7.2.4 外观要求
检测仪器应采用便携式,且防粉尘,以适应高空、高粉尘环境。 7.3氧化皮检测探头
探头应小巧,并且探头与非磁性不锈钢管的接触面应为有一定曲率的弧面。
2 GB/T33207—2016
7.4附件 7.4.1探头延伸电缆
在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灵敏度的情况下,可用延伸电缆连接探头和仪器主机。 7.4.2 数据传输线
采用数据传输线连接检测仪器和计算机,可将保存的检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7.4.3充电器
检测仪器应能使用外接220V电源充电,且充电时间小于7h。 7.4.4仪器系统的维护
应对仪器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调节来校正其功能。在现场进行检测时,如发现仪器产生错误或部分变化,也应对仪器进行功能的检查和调节。维护工作应按照制定的书面程序进行,并应对每次维护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
8检测程序
8.1基准值设定
应采用被检的非磁性不锈钢管和氧化皮进行基准值的设定。根据需要记录当非磁性不锈钢管内的氧化皮达到一定厚度(如管内径的1/4、1/3、1/2、2/3等)的检测值,采用这些值作为基准来判断被测管内的氧化皮堆积情况。 8.2 2建立文件
检测人员命名一个文件,用来保存待检测的数据。
8.3 扫查
探头的扫查速度应小于0.3m/s。将探头沿着直管由上向下移动,当移动到弯头时检测数据会出现最大值,然后继续移动,离开平段0.5m后,检测仪记录数据。然后进行下一根非磁性不锈钢管的检测。检测完毕后进行数据的保存。 8.4数据查看
检测仪器内存储的数据上传至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查看和分析。
9影响缺陷检测的因素
9
影响缺陷检测的因素如下:
a) 检测前对检测部位进行分析(分析图纸,了解非磁性管内水的流向,容易出现氧化皮的部位等); b) 弯头的结构(如90°弯头、55°弯头等); c) 探头的扫查方向; d) 被测非磁性不锈钢管内是否有水。 GB/T33207—2016
10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的内容应符合检测要求,应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a) 检测单位的名称(如适用); b) 材料; c) 材料厚度; d) 判定标准; e) 表面准备; f) 用图标示的检测部位; g) 标定试件; h) 检测仪器; i) 检测条件; j) 标定报告; k) 检测结果; 1) 检测人员姓名和检测日期; m) 用户签名和有关资质授权签字(如适用)。
上一章:NB/T 47013.14-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下一章:GB/T 33218-2016 无损检测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设备健康监测方法

相关文章

JB/T 13158-2017 无损检测 在役非铁磁性热交换器管电磁(涡流)检测方法 JB/T 13159-2017 无损检测 在役铁磁性热交换器管的远场涡流检测方法 GB/T 35385-2017 无损检测铁磁性金属电磁(涡流)分选方法 GB/T 35385-2017 无损检测 铁磁性金属电磁(涡流)分选方法 GB/T 35393-2017 无损检测 非铁磁性金属电磁(涡流)分选方法 GB/T 35393-2017 无损检测非铁磁性金属电磁(涡流)分选方法 基于红外光谱的含氧化皮热态锻件温度检测方法 GB/T 41120-2021 无损检测 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脉冲涡流检测